第一百一十六章 标点符号

    占就算是朱示璋的脾与不反常,朱允愤也能想到老朱讥二汁么心情,在后世中,在县城做一个小官的爷爷退休后的表现,他至今都能想的起来是什么模样,天天如热锅上的蚂蚁,从东到西看上去忙个不停,仔细看却又什么也没有做,经常无意识的就去了老单位,但是回来因为没有人理会而大发雷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一年。

    可是如果不出意外,一年后就该为老朱准备葬礼了。

    连恢复平常心的机会都没有,朱允坟想到这里,也为朱元璋此时的心情感到难过。

    人老了,有时候就又像是恢复了童心,这个童心可不是天真无邪,而是喜怒无常。

    按照古代帝王的行事手段,留着这么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作的定时炸弹绝对是不智的,可是朱允坟也没有办法,开国太祖的威望可不容轻视,先不说在后世中的某某太祖,就说在汉朝时,吕椎那么跋扈专权,不也得好好的对待刘邦。

    再说了,朱元璋绝对是一个很好的金字招牌,在自己没有积累一定的威望前提下。每每圣旨或者说话带上老朱的招牌,那真的是屡试不爽。没有人敢轻易违背。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朱允坟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听看来自内廷的眼线的汇报,这是他定期必须要亲自处理的事情,因为对于老朱这样心高气傲的人,实在是不放心。

    当听到眼线说道有个太监买一身衣帽就花了五两银子的时候,他已经起了戒心。五两银子是什么概念,虽然没有像老朱说的那样一个。三口之家的两年生计只用,但是在大明当时的购买力也绝对超过了二千块钱,一个。太监舍得吗?

    本开太监在朱允坟的心目中就没有什么好印象,一今生理残缺,在洪武年间又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阉人,能有什么追求,唯一的追求估计就是敛财了,可是在朱元璋的严苛之下,他们连收受贿赔的机会都没有,抠门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富到用几千块钱买一身衣服。

    仔细问了一下详细情况,当听到郑和这个名字时,朱允坟不由倒着吸了一口凉毛,历史中郑和还走出现了,他一直担心着的事情也暴露出来。

    看似平静的诸王,手脚已经伸向京师。对于皇太孙这种做法,诸王无一例外的保持了沉默,这不和常理,按照朱允坟想,宁静的后面往往跟随着更大的暴风雨,但一直就是不知道诸王要采取什么性动。

    现在可以推断出来了,如果这个郑和真的是后世历史中的那个,就证明燕王的手已经开始伸进紫禁城,那其他藩王呢?埋没在历史中的人朱处坟不可能一个个都记得,但可以肯定的是,晋王、宁王等等无论出于什么心思。都会派人进入皇城查个究竟。

    面对老朱那天的反复无常,朱允坟分别从王绫、太监和柔仪殿的宫女中了解到,这种情况非常危险,万一老朱反悔,正巧又被诸王派出的探子知道,来全忠心护主,带出去一张救驾诏书出去。那么诸王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自己这个忤逆的不肖子孙给干掉,至少燕王朱林是眼巴巴的在那里等着呢?

    不过是后世中的靖难清君侧所清理的是自己而已,不行,朱允坟想到,不能让老朱闲着,之前他经常往乾清宫请安,还让王微给老朱画像,其用意就是怕老朱没有事情在那里胡思乱想,可是现在看来,力度还是太小了。

    命令要严密监视郑和等人的动向后,便挥手让那名内厂的眼线下去,朱允坟想了一下,就往观文阁休憩,在他心里有很多办法,不过要找一个适当的借口。

    翌日早朝散后,早朝之后,朱定坟召集驸马梅殷、黄子澄、卓敬和刘三吾等到东角门偏殿问对,顺便遣人去请傅友德、冯胜和耿炳文一起议事。

    他昨天考虑了一下,想着也许办一个军事学校,让老朱去当名誉校长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既没有实权,又是老朱所擅长的,待到老朱驾崩之后,自己又可以将冯胜、傅友德等人鹏里成章的扔进去,也不会让别人感到自己薄情。

    百利而无一寄,很多大大们的穿越中不都是这样做的吗?不过自己用来应付空虚的朱元璋而已。

    对于这个。主意。朱允坟都觉得自己比较可行,而这次召集众人就是想着怎么迅速的达成目的而已,可是还未等傅友德人赶到,朱允坟眼角余光过处,就发现黄子澄和刘三吾的神色有些不对。

    于是和颜悦色的问道:“诸位爱卿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刚才在朝上不方便说,不妨现在奏来孤王听听。”

    犹豫了一下,刘三吾自认是待罪之身,不方便说话,那边黄子澄站出奏道:“臣以为。殿下监国,实不该过于宠幸武臣,我大明立国以来,威加海内。四夷臣服,依臣之见,武臣只宜严守四境,对内还要广修仁德,自可不战而曲人之兵。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只有广施仁德,才能万民景仰,天下归心。”

    朱集坟一听,这是什么跟什么啊,但看见刘三吾也在那里点头,不由细品了一下。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劝自己不要太过于倚重武臣。

    心里一下子毛了,最近愈演愈烈的削藩呼声已经使他不胜其烦,他就不明白这些文人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看着老朱退居二线,就马上把原来只是悄悄对自己的提议抬到桌面上,要不是自己制止,恐怕朝堂之上早就形成了一股削藩风。

    而今天连自己召集众人有什么事情还不知道,就马上和武臣对上了,估计在这些文人眼里,只要自己接近武臣,那就是国家要动刀兵之兆。

    刚才和颜悦色的神情一下子消失了,冷冷的问道:“爱卿知道孤王召集他们来做什么吗?”

    黄子澄倔强的奏道:“臣以为,无论做什么,武将往往好持宠而骄,殿下万万不可太过于倚重,若是有事不觉,臣奏请殿下召方孝孺进京,大儒就处民间,那就是朝廷的失职。”

    朱允烦腾的一声站起,冷然道:“持宠而骄,原来太常寺卿黄大人还知道什么是持宠而骄啊。”

    原来黄子澄虽然由于后世中的悲惨收场,很得到朱允坟的信任,但现在毕竟名誉上的皇帝还是洪武皇帝,所以升迁至太常寺卿,兼东宫侍读,太常寺卿虽然是正三品,却只是掌管宗庙祭祀之事的官。要不是朱定坟信任,根本没有议政的权力。

    黄子澄脸上一阵青一算红的,殿下说的这些话是极重,但他只有听着的份,过了片刻,刘三吾也站出来奏道:“殿下,黄大人虽然有些逾越

    二二为也是实情。老臣也奏请殿下请方孝孺进 姜还是老的辣,看着势头不对,赶快把话题转向方孝孺进京的事情上,朱允坟这才稍微平静了一下,却也没有回答。黄子澄的突然插话,扰乱了他原先的谋划”准备不遗余力地的建设军事院校的事情,看来说出来也会遭到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

    文武不相两立,难道真的就不能调合吗?也许调合了对自己做皇帝没有什么好处,但就怕最后演变成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党争,他所知道的历史中,大明是压制住了武臣集团,但是却是转换成了宦官和文官集团之间的党争,更加可怕。

    自己的路还很长啊,中华几千年的历史,自己又比当时的人多了几百年的历史知识,竟然没有可以借鉴的,朱允坟建设军事院校的信心一下子打了一个折扣。

    军事院校要建,但是肯定会有阻力,要想没有阻力,那就要让文官集团有些事情做,同时进行,才能举头并进。

    过了一会,傅友德等人奉召而入。朱允坡只是略微的问了问五军都督府的接管情况和人员调配问题,并说是想让一部分文官,特别是新晋的士子接受一段时间武职,或者是军事练,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

    诸人听的莫名其妙,但是随后,朱允坟就让他们几个议着,限时半个月,给自己一个。折子,把结果报出来,就扬长而去。

    他实在是不想听到两方的争论,说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想法,那就是在以后自己亲政后的要是行的一个军队建立政委的想法,那样可以提高军队的忠诚度,不过一切都要从长远出发,就先让他们争论着吧。

    除了东角门偏殿,网想回东宫,突然脑子一闪,好像想起了什么,捶捶自己的额头,用力的想了半天,还是不得要领,到底是什么呢?

    隐隐约约觉得和徐辉祖有关,那日,徐达祭日,一般朱元璋都会参加,而今年由于皇帝抱恙。朱允坟作为皇储身份,为了表示对国之干城的敬仰,再加上徐氏兄弟马上就要被自己分别派往四川和陕西两地,估计半年之内是回不来。而自己又正在暗自谋取二人的职司,以便于自己控制京畿禁军,心里也想表示一下对老将军的歉意,于是就去了”。

    徐达墓在钟山北麓太平门附近,面对钟山孝陵,取意也是让老将军继续守护皇室的意思。在那里神道长约四百步,拉马侍、石羊、石虎、文臣、武士在神道两侧林立,祭奠仪式由礼部派员主持,也是极为隆重,但是给朱允坟最深印象的,却是那十余米高的神道碑。

    据说碑文乃是朱元障亲自撰写,大学士宋源所书,记录了徐达一生的活动及功绩。对了,在那碑文上出现了本来不属于大明的东西,碑文中竟匆有标点符号。虽然比之后世的标点符号显得单一简陋,但已经是很罕见了。

    朱允烦回来后,专门请教了刘三吾和黄子澄等人,才知道那符号在大明叫做句读,只是在一些文学造诣较浅的人家使用,使文章容易被读懂,刘三吾等人虽然说得隐晦,但是朱允坟也能才出来,可能是碑文是由臣下代笔,怕皇帝看的不太明白,故加了句逗,使其容易读懂。后来将手稿交给工匠雕刻时,工匠不知。将句逗一并刻上了石碑。

    朱允坟不然,其实朱元璋由于后天勤奋,虽然文学造诣比之大儒远远不如,但看一个碑文还是能明白的,也可以理解成,为了让前来瞻仰拜祭之人能够很容易看清楚徐达的一生功勋。

    那和自己刚才的灵机一动有什么关联呢?

    快步又回到东角门偏殿,果其不然,文武双方不知道在争论些什么,朱允坟也懒得去问,他可不想在调合双方上浪费时间,进来之后,众人看他满脸的迷惑,当下赶快住嘴,还没有等行礼请安,朱允坟说道:

    “今天就到这里吧,先散了,孤王允许你们可以另约时间,不算私下聚会,刘爱卿暂时不要走,其余都散了吧。”

    看到殿下这般模样,诸臣一时摸不着头脑,也不敢多问什么,都行礼退下了。

    待到偏殿上人去,朱允坟就向老夫子请教关于徐达神道碑上的句读的由来,才知道原来在东汉年间,《说文解字》已把正式列为条目,两者配对,是早期的句读符号。然后又听刘三吾又逐次介绍了唐代写本和《金网经》刻本的也有类似的符号,朱允坟可以推断出可能是因为早期没有句读的原因,所以造成各种不同的经义、学派,然后,中华的标点符号就没有流通下来,只是在小范围的地方运用。

    得知详细情况的朱允坟心中不由一阵狂喜,回到东宫观文阁后,足足欢喜了半天,无意中,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转移文人、各界视线的方法,那就是标点符号。

    已经回到大明这么多年,对于各方面的情况也了解一些,大明的文人系统基本上都是继承宋时的遗产,也就是程朱理学,不过由于蒙元的摧残,所以程朱理学也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也不知道出于什么,老朱时于文人有种说不出的反感,在其的政治高压下,程朱理学恢复的比较缓慢,而有许多学说却是逐渐露出水面,有抬头之势,有种朦胧的百家齐放的感觉,不过都在暗中的积蓄学派的人才,注重修己教人、又崇尚不争门户、惟务践行的学风,所以从表面上才看不出来,但是如果自己给他们机会呢?

    朱允坟想,原来可能是惧怕皇帝的政治高压,所以才这样,如果自己给这些文人机会,他们还会不会保持沉默呢?自古以来,文人相轻,相信大明也不例外吧。

    ...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回明不错,请把《回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回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