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帆的带领下,福茂和高君走进摄影棚,来到了剧组大本营。走到离监视器还有一两米远的时候,福茂和高君停下脚步,安静的等着,因为张然正在和剧组主创讨论刚刚拍摄的镜头。他们两个虽然不是导演,但在电影圈浸染多年,知道干扰别人创作是很招人烦的。
张然看到福茂和高君过来,指了指监视器旁边的椅子:“你们先坐!我把这个镜头弄完,就跟你们聊!”
高君和福茂笑着冲张然点点头,到监视器旁边坐下,饶有兴致地看张然与剧组成员讨论。
几分钟后,张然拿起步话机喊道:“大家休息一会儿,十分钟之后我们重新拍摄这个镜头!”说完,他转头看向福茂,笑着问道:“蒂耶里,不知道你这次过来是因为什么?”
福茂看着张然真诚地道:“我过来是邀请你带你的新片到戛纳参赛!”
张然一怔,心想我不是说过了嘛,《年月日》不适合戛纳,怎么又来了,就道:“蒂耶里,我的电影是3D加全息声加60帧,不适合戛纳的!”
福茂敢再次上门,自然有说服张然的把握,微笑着道:“现在确实不合适,但等到你的电影上映时就合适了!”他看了高君一眼,道:“我们刚刚从世纪巅峰订购了一套全息声系统,这一点高总可以证明;而且我们也准备对电影的放映系统进行升级,确保可以播放60帧的电影。我们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希望你的新片能够在戛纳电影宫首映!”
在场工作人员,不管是郭帆、瑞恩-库格勒这样的电影圈新人,还是赵飞这样的老江湖,听到这话全傻了。
大家都知道戛纳电影节为了请大师级的导演捧场,非常肯定花心思,非常礼贤下士。
当初为了请科波拉到戛纳,电影节主席雅各布满足了对方的各种刁难,允许科波拉剪辑的两个不同结尾版本同时在电影节放映,并为他安排私人飞机和游艇,以最高规格接待,工作人员电话24小时待机。
但为了请张然竟然将电影宫的设备全部更新,这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不过仔细一想,大家又不觉得奇怪了,张然是电影圈公认的新千年第一导演,除了戈达尔、科波拉、斯科塞斯等老妖怪之外,就张然的地位最高。等到几个老妖怪去了,张然就是电影圈的第一人。一般导演去戛纳,那是给导演身上贴金;以张然的地位去戛纳,那是给戛纳提升逼格!
其实戛纳方面下决心更新设备,主要是张然在采访中透露,《年月日》是一部偏艺术的电影;而且张然承认他在创作上是一部电影偏商业,一部偏艺术。既然《年月日》偏艺术,那他的下一部电影应该就偏商业。戛纳电影节自诩为艺术电影的殿堂,同样都是张然的电影,他们肯定希望选更艺术的那一部。
张然见福茂一脸微笑地自己,知道在等自己的答案,他轻笑着摇了摇头,道:“你们这么搞,我压力很大啊!”
福茂一听这话,就知道张然已经同意去戛纳,笑着道:“戛纳电影节是最好电影节,而你是这个时代最好都导演,我们非常真诚的希望你能够带你都新片到戛纳!”
张然点了点头,这个时候他真的没法再拒绝了。
别人为了请你都做到这种地步了,在拒绝的话就显得有点矫情了!
张然无奈地道:“那好吧,我们去戛纳!”他顿了顿,看着福茂道:“蒂耶里,我有点忙,没时间招呼你。我看这样吧,让老高陪你到处转转,临安可是个好地方,中国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里有太多值得一看的地方了。你们去逛逛,晚上我们一起吃饭,到时候我们在详细聊!”
福茂笑着摇头:“对我来说,没有比电影更值得看的,我还没有看过3D电影如何拍摄,我想在片场看看你们是怎么拍的。”
张然听到福茂这么说,就没有再多说,拿起步话机喊道:“各组就位,一分钟准备!”
福茂和高君在剧组呆了一天,很认真的观看剧组的拍摄。
下午五点,剧组收工,张然带着剧组的主创跟福茂和高君道临安有名的楼外楼吃了个饭,然后将他们带到了天工重彩临安分部,因为福茂希望看《年月日》已经拍完的部分。
在吃饭的时候,张然向福茂简单介绍了《年月日》的拍摄情况,并讲了一些拍摄中的趣事。福茂听完后,对《年月日》的兴趣更浓了,想看看电影呈现出来都效果是什么样的。
来到天工重彩,张然直接将福茂他们带进放映室,然后让工作人员播放电影已经拍完的部分。从看电影开始,福茂就一言不发,目光始终在电影画面上。
电影到现在为止,拍了将近一半。电影最终成片预计是120分钟左右,一半应该是60分钟左右。不过现在他们看的是粗剪版,比最终版本要长不少,有将近90分钟。
电影放完,放映室里的灯光亮起,所有人都望向福茂,想听听他的看法。张然直接道:“蒂耶里!你觉得怎么样?给提提意见!”
福茂没有说话,皱着眉头,不断回想着电影的镜头。电影说的是中文,而且是方言,而且没有字幕,福茂根本不知道人物说了些什么,而且大部分场景都是绿幕,还没有加特效,很多细节的东西根本看不出来。但光是看镜头,福茂还是明显的感觉到了《年月日》的独特,这部电影跟张然以前的电影相比,风格变化特别大!
张然早期作品跟李安一样,都是典型的好莱坞情节剧模式,并带有强烈的黑泽明的影子。但从《一个人张灯结彩》开始,张然就摆脱了好莱坞和黑泽明的影响。《未来启示录》上映的时候,评论界认为张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了出路,正在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在《年月日》中,福茂几乎感受不到西方文化对张然的影响了,整部电影完全是中国化的。
《年月日》跟张然以前的电影有个巨大的不同,就是整部电影以长镜头为主,而且远景镜头和全景镜头特别多,节奏比较舒缓,这跟他以前的电影差别特别大。《未来启示录》有长镜头,但整体上还是以短镜头为主,而且电影节奏非常快。
福茂想起了黑泽明的《乱》,黑泽明早期作品也是以短镜头为主,在拍《乱》的时候,就大量使用了长镜头,也是以远景和全景为主,全片一百多分钟只有一个特写镜头。他觉得张然是不是在向黑泽明致敬,问道:“《年月日》跟《乱》有些像,用了大量的长镜头,而且景别以远景和全景为主,是向黑泽明致敬吗?”
张然一怔,心想虽然都是长镜头,景别也以全景和远景和为主,但实际上差别很大,根本不一样好吧,摇头道:“跟黑泽明的《乱》没有关系,我们这部电影之所以大量使用全景和远景,是因为构图的缘故,我们这部电影的构图基本上都是中式构图。中国画构图讲究远,有个特别最重要的理论是三远,就是平远、高远、深远。我们这部电影的构图就是以深远为主,远就是远景,既然是远景,电影自然就大量了选用远景和全景镜头。”
福茂微微点头,他对中国画了解不多,但对中国风的电影还是比较了解的,就道:“我很喜欢侯孝贤、李安,还有的胡金铨的电影,他们的电影也采用了大量的中国画元素,但基本都是固定机位的镜头,而你的镜头全是运动镜头,这是出于什么考虑的呢?”
其实上世纪30年代从郑君里、费穆开始,很多中国导演都在努力尝试用各种方式将电影与中国画进行对接,但这种对接始终不是很成功。因为中国画和电影的差别特别大,电影特别讲究光影,讲究透视;而中国画恰好就不讲究这些。中国画的理念和电影理念很难兼容在一起,尽管几代中国电影人都进行过尝试,但最终效果都不理想,中国画和电影始终难以完美融合,只能提取一些中国画的元素放在电影里。
张然以前是学油画的,对中国画的理解非常肤浅,根本体会不到中国画的妙处。不过在北平奥运会期间,为了从传统艺术作品中寻找创意,张然看了大量的中国画,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还跟很多画家进行了交流。等到奥运会结束都时候,他对中国画就有了非常深的理解,并成了八大山人的铁杆粉丝,他也希望在中国画和电影的对接上作一些尝试。
张然缓缓地道:“应该是理念上的差别,他们是把电影的画面当成一幅画在处理,追求画面意境的营造,而画是不会动的,所以固定机位的镜头比较多。我的理念有点不同,在我看来镜头是观众的眼睛,而镜头里面的内容才是画。中国画有一个理论叫作游观。我们在卢浮宫看画,是站着或者坐着看。但你在故宫去看有些中国画,就不能站着或坐着看。因为有些中国画特别长,有横幅的,有立幅的。因为画特别长,你不可能一眼将所有的内容看完的,只能慢慢从左看到右,从右看到左;冲下看到上,从上看到下。在看画都时候,你就必须走动,这就是游观。我的这部电影就是用我们的眼睛去看画,用我们的眼睛去看画中的故事、人物,我们人是动的,镜头自然就是动的!”
福茂不懂中国画,但张然这番话说得浅显易懂,他还是听明白了,也真正理解了张然的想法。他突然想起了《飞行家》中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甚至被很多人模仿的卷轴镜头,就道:“听起来是卷轴镜头的变种,《飞行家》的时候你创造出了卷轴镜头,而这部电影大部分镜头都是卷轴镜头,或者说是这种新版的卷轴镜头,我可以这么理解吗?”
张然笑了起来:“可以这么说吧!”
戛纳电影节非常注重电影的艺术性,倾向于电影艺术本身,而且特别喜欢风格化的影片。《年月日》显然就是这样的电影,是一部风格非常独特的电影。福茂由衷地道:“《年月日》真的太适合戛纳了!”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