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他这个专业人士的角度上来看,李乐如果不是元首,到飞机公司去应聘个副总工程师,那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
专业性也好,总体的规划性也好,甚至包括航空器发展推测,宏观上的航空器设计理念,甚至让他这个设计师汗颜。
经过李乐的一阵忽悠,谭克已经深入了解到,眼前看上去非常先进的DB系列发动机,使用的新式技术会在未来留下怎样的改进隐患。
而且这位元首大人,比谭克想象中的还要了解技术,甚至可以说是精通技术。
至少类似那种无级增压器之类的技术零部件可以信手拈来,根本不是随便说说而已,绝对算得上是理解精通的范畴。
更让谭克惊讶的是,看上去精雕细琢的ME-109E战斗机,在元首看来似乎有些太斤斤计较了。
相反元首对明显有些粗枝大叶,憨厚蛮横的FW-190战斗机更友好一些。
作为一名二战武器迷,李乐对这一时期的各种军事武器都有了解。他知道在1940年的时候,DB发动机相对更优越一些,这主要是由于其采用了很多时髦的技术。
这一时期,德国飞机高空性能更好,操作性更佳,而相比之下英国人的梅林发动机性能一般,设计上也很保守,简直就是古董一般的存在。
不过,李乐也知道,在当时条件下,想要有效地提高发动机功率,最简洁的方法有两种:增加发动机排量、增加进气压。
前者很简单,但局限性很大,比如由DB601简单放大而来的DB603A,排量从33L提高到约44.5L,重量高达900公斤,起飞功率却仅有1750马力,显然很低效。
相比而来,增加进气压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而增加进气压说来简单,实际上面临两个困难:
第一是因为,在高空气压很低,增压器需要尽可能地压缩空气,然而单级离心式增压器存在转速天花板,即转速到达一定数值之后徒然消耗功率、而进气压不能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增压器直径也不能无限增加。于是,这就形成了高空进气压瓶颈。
第二,在低空的时候,一般来说增压器能够提供足够的压力,然而,我们都知道压缩空气会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上升从而导致爆燃,这就形成了低空爆燃瓶颈。
为了解决这两方面的矛盾,有这么几条基本的技术手段:使用二级增压器,突破高空进气压瓶颈;设法在压缩空气进入气缸之前使其降温,避免爆燃;使用更高标号的燃油,暴力突破低空爆燃瓶颈。
实际上,后来英国人在喷火战斗机的发动机上,正是这么做的。
当然,德国DB发动机的技术人员也知道这些手段的有效性,但是这几条措施却难以应用在DB发动机上:
第一条原因是设备本身的技术原因,比如说那根致命的轴炮。
它挤占了原本布置发动机的宝贵空间,当然这只是一个次要原因。
根本的原因在于另外两点:
DB发动机的增压器是无级变速增压器,不方便设置2级增压器,而DB发动机的设计人员又舍不得丢弃无极变速这个传统优势。
其次,由于采用燃油直喷技术,在高进气压条件下火花塞容易积碳,而放弃直喷又舍不得,而且也没有先进化油器的技术积累。
剩下的是发动机外面的原因:
首先,进气降温的基本技术手段是使用中冷器,但中冷器个头挺大、重量不轻,用在ME-109E这种小飞机上比较困难。
其次,高标号燃油这个在利比亚油田建立起来之前,根本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其实,技术问题是可以用别的手段避开的,如果实在解决不掉麻烦,学苏联人搞泾渭分明的高低空战机,比如米格3和雅克3,也能凑合着活下去,可原本就物资短缺的第三帝国又偏爱高低空兼顾……
除了说一句悲催的强迫症患者,有什么办法来形容呢?
李乐知道后来DB发动机也在想办法改进,同样尝试过二级增压,比如失败了的DB628,但是既不设置中冷器,又试图高低空兼顾,非常合情合理的悲剧了。
德国人似乎非常喜欢通用,却又在真正应该通用的地方忘记了自己的喜好。
比如说武器零部件还有弹药方面的通用理念,德国设计师们从来就当成是丝毫不用理会的垃圾需求。
可在武器系统的主要功能上,德国军方的要求上又突然坚持起通用性来。
比如说战斗机要兼顾高低空,比如说更让人绝望的:让中程轰炸机兼顾俯冲轰炸……
这些坚持逼死了一大堆原本简单的武器设计的“要求”,最终逼着德国机械设计师们把黑科技玩到炉火纯青,却浪费了最宝贵的时间。
试想一下,如果不浪费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去搞一大堆没用的设计,也许德国真的会诞生不少堪比盟军经典的武器出来。
至少,能把4个发动机塞进两个发动机舱的德国工程师们,设计出一款堪比B-17的轰炸机来还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话题说回悲催的DB系列发动机——最终,投入使用的ME-109使用的发动机,是DB的改进型605。
其实DB605比起DB601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只在于,排量稍有增加、气缸压缩比稍有增加……加入了两种花哨玩意,MW50和GM1。
增加排量明显是吃力不讨好的举措,真正起到作用的还是MW50还有GM1这两个黑科技外挂。
MW50可以避免爆燃,起到类似中冷器的作用,GM1增加进入气缸的氧含量,起到类似二级增压的作用……
不过遗憾的是,试图使用这两种花哨玩意让DB兼顾高低空的德国工程师们,又一次得不偿失了。
虽然在使用MW50时DB发动机的数据还算可以,但MW50一般最多只能使用20分钟,是男人都知道20分钟有的时候让人很尴尬……
听了一个小时元首先生的“魔音洗耳”之后,谭克五体投地的决定坚定的跟随在元首身边,为建设第三帝国好好学习,努力奋斗……
甚至在元首的循循善诱之下,谭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的元首,我觉得您应该召开一次全新的飞机研发会议。”
“并且亲自主持这个会议,为帝国航空发动机,以及飞机设计制造指明未来的道路。”
“您对航空器以及其使用的发动机的理解和认知,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专业领域的工程师,我本人在这次谈话中受益匪浅。”
“我会支持您,并且立刻展开新式飞机的设计工作。我的元首!”谭克在离开的时候,依旧是满脸崇拜的表情。
忽悠技术人员,明显要比忽悠政客容易许多,至少你拿出点儿干货来,只要说服了他们,就会换来他们相应程度上的重视。
或者说,当他们发现用他们的技术忽悠不了你的时候,他们就会把你当成是明白人,并且不敢再轻易的忽悠你。
将房门关上,李乐看了一眼墙壁上挂着的钟表,才发现已经是午夜了。他打了一个哈欠,然后结束了这一天繁忙的工作。
和眼前的这些名人们勾心斗角,或者说在努力的装出一副元首的模样的同时,做一些元首不会做的事情,显然是一件累人的工作。
他伸了一个懒腰,然后叫来了秘书鲍曼,听了一遍明天的安排,并且补充安排了他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会面,然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卧室。
看着眼前的天花板,李乐依旧还是满脑子不真实的虚幻感,他不知道自己的正在做的事情会不会改变未来,也不知道自己明天会不会被人识破抓起来绞死。
他要改进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实际上德国在二战的时候那看似逆天的工业科技体系,在后世看来大多数都是点歪了科技树的特立独行。
德国的工程师们要么就是拿出了几十年之后的不成熟技术,要么就是选了一条看似平坦的不归路越走越远。
你说二战的时候,德国的工业体系牛不牛?其实是很牛的。当德国人玩起坦克火炮倍径的时候,他们竟然能做出71倍的逆天长度来。
这也就是德国这种工业实力能够勉强支撑下来,换另外一个国家,早就被自己人的设计工程师逼死了。
同样的,躺在床上的李乐,才发现自己的德国科技改进之梦,实在是一个巨大而且让人绝望的系统工程。
人们都说虎式坦克是一场工业灾难,可是具体要怎么改进,就是众说纷纭了。
同样的,从士兵用的手枪、步枪,一直到巨大的飞机坦克……这么多武器和系统,都需要改进,怎么可能是他李乐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