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科学在偷偷进步(三)

    想要反驳回这种反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还需要想办法挖一个坑让对方跳下去。

    看过这篇文章后,陈健就在琢磨怎么挖这个坑。

    这个坑要深,要让对方对方跳的时候还兴高采烈,并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大坑反倒觉得这是通往胜利的彩虹之桥。

    实际上这是一个此时无解的问题,生命本身不是陈健能解释的,也不是这个时代所有实验室法或是不计成本的方法可以创造的。

    所以必须要把这个问题挖成一个偷换概念的坑,将生命本身偷换为与生命有关的物质,而非生命本身。只要对方上当,再利用自己学阀的身份制造舆论压力,造成另一种混乱,才能偷换概念浑水摸鱼。

    先讨论、后讨论、再造势、露破绽,造成巨大的轰动之后吸引所有的目光,再完成反杀,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成果——对陈健而言,输赢或是名誉那都是狗屁,他想要的是因为这件事引发的讨论和广泛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盘算了一下,恐怕又需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造势和引诱,最后才能进行反击。

    而且反击的过程要不留破绽,还要足够吸引目光,而且还要在对方的体系之内找茬。看似很简单,实则这个问题很难。

    想要做到不留破绽,就需要以最为广泛的、公认的和生命完全无关的物质,利用多重的步骤变成与生命有关的。所以任何此时不能够用最基础的东西合成的物质都是无意义且有破绽的,必须依靠最简单的碳、水、金属、卤素、氧气、氮气这六种种东西完成从头到尾的全部实验才行。

    闭门思索许久,陈健拿着纸笔,把如今可以利用的六种东西琢磨了一夜,寻找着任何可能的关系,终有找到了一丝头绪。

    但最重要的挖坑、造势、诱骗这三件事却需要漫长的过程,比起前者花了一夜的时间琢磨,后者这种人心的事需要的时间更长但也更有意义。

    几天后,陈健暂时放下了挖坑的事,整理好心情去了那所投入金钱众多以致数年的地方,去看看他最关注的五件事到现在到底往前走了多少。

    蒸汽机他是最不着急的,手工业革命的起源并非蒸汽机,而是大规模的生产关系和模式的变革,这个已经在进行了。没有浓烟滚滚的浪漫,只有血腥血汗的现实,但这就是正在发生的革命,最不浪漫的革命。

    而航海钟则是他最着急的,这是真正把世界变为一个可测量的世界的至巧之物,至巧到似乎看不出重要到却真正让世界变成了世界而非分散的地区的东西。

    着急与不着急是主观的,论起来客观上最重要的实际上却是看似最不起眼的“精确天平”之类的度量衡的贵金属惰金属精密化,这也是最早立项的项目,早在手中只有两万个银币的时候就拿出了一千作为悬赏。不只是天平,还包括其余的各种度量装置,客观说起来重要因为这东西就是“科学”的“科”字。

    时隔数年,陈健再一次步入到投钱无数的这所实用技术研究院的时候,这里已经和当初完全不同了。

    沿海各地的工匠为了各式各样的目的,或是金钱或是荣誉,通过同行的推荐和认可后来到这里。

    免去了各种繁文缛节之后,陈健还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到了航海钟制造的建筑中,门口有人守卫只是为了防止可能的破坏。

    最早在这里的一批工匠很快围了过来,几名崭露头角的技校出身的接受了陈健编写的自然常识基础教材的年轻人也跟在后面。

    陈健看着四周那些昂贵的、若是让别人来非要心痛死的黄铜的零部件,感受着据说存在的机械的美感,终究发现自己缺乏这方面的审美情趣。

    围过来的人当然知道陈健想要什么,可能是怕陈健觉得投入了这么多钱没看到想要的东西,一名工匠解释道:“陈先生,虽然你要的可以在大海上保持准确的钟表还没有制作出来,但是收获也不少。这么说吧,五年前制作钟表最好的地方是钦天监、其次是都城的钟表匠。但现在,最好的制作钟表的地方,就是这间屋子,尤其是在摆钟这个新事物上,咱们这里的工匠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并且可以确信的是摆钟必将代替以往的那些钟表。”

    陈健哦了一声,问道:“这样说来,正常摆在家中的摆钟是没问题了?”

    “这个本来问题也不大,尤其是学宫的那些人给出了钟摆的公式后,问题就简单多了。我们虽然不懂,但是你们学堂出来的那些年轻人懂,与我们平时的经验一对比,大家虽然还不明白重力到底是什么玩意,但是心中也大致有数了。”

    “陈先生暂且放心,现在就算是卖摆钟,很快也能收回这些投入了。虽然这里的技术都是大家共享的,将来离开后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回去开个比以前更好的钟表店——在这间屋子里做过这么久,就是最大的名声。不过大家都商量过了,到时候肯定会制作一批摆钟替陈先生换回来这些投入。”

    陈健笑道:“那就不必了,一码归一码,我答应的那笔钱和那些股份,肯定不会少的。这点黄铜零件和平日的开销我还是出得起的,荣誉归你们,我只要东西。你们觉得可能还要多久?”

    这话问出口,旁边的几个工匠都皱着眉,一个拿着小本子的年轻人说道:“这个很难说。我们仔细研究了那个单摆的故事,请教了工匠师傅的摆钟制作,归纳出的问题可是一点不少,只能一点点地解决。”

    一听这个,陈健也来了兴致,连忙道:“能总结出问题,解决起来也要容易得多。说说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那年轻人叹了口气,合上本子道:“一共十四项,已经解决了九项,还剩下五项。”

    “十四变成五,这岂不是近在眼前了?”

    年轻人苦笑道:“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啊,前九个加在一起可能都不如后面这五个中的一个有难度。摆钟内的弹簧和擒纵器之间的摩擦要尽量减少;因为摆钟的长度必须固定,所以要解决钟摆热胀冷缩的问题;因为船只颠簸摇晃会导致钟摆失去平衡,所以要解决因为船只摇晃导致的失衡;因为船只在转弯的时候会有离心力,所以要解决船只转弯的离心力对摆钟造成的问题;因为转动时候的摩擦靠油脂来减少不能长久,所以要解决转动摩擦的问题。这五项,哪一项想要解决都要让人绞尽脑汁的。”

    陈健想了想这五项,单单是听着名字就知道想要解决真的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

    似乎有些问题有些小题大做,但仔细想想既然要精确测量,那就不得不考虑热胀冷缩之类的问题。

    尤其是在闽郡的第一个水泥广场建成的时候众人对割出的缝隙不解而陈健用热胀冷缩给出了解释之后;在玻璃管和水银变为了温度计并且公布了其中原理之后;热胀冷缩已经从工匠的常识变为了一个可以用课本传承的道理。

    对精确计时的追求,也让这些工匠们不得不考虑——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一天二十四小时是一千四百四十分钟,除掉三百六也就是四分钟就是一个经度。这时候航海动辄一个月,若是一天差一分钟,一个月就是七个经度,正好半个时区的误差……看看表你以为自己在上海,实际上船却在长崎。

    所以这个摆钟如果想要得到四舍五入的整数经度,哪怕按照一个月这样的最短的航行周期来算,每天的误差必须要在十秒钟之内。假设是一个秒摆,一天之内的四万三千二百次摆动,要均分这十秒的误差——不考虑热胀冷缩可以宣告这就是白日做梦了。

    至于摩擦、转弯的向心力、颠簸导致的摆动失衡……这些更不需提,任何一项都可以让钟表一天之内差个三两分钟。

    “这几件事一点头绪都没有吗?”

    “那倒不是说一点头绪都没有,有工匠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陈先生所熟悉的一些学宫的先生也给出了一些建议,但还需要不断地尝试。所以大家觉得解决并非不可能,但是具体的时间我们是真的不能给出保证。”

    “那就好。时间不是问题,工匠们的开销我尽可能保证吧。我知道钟表匠此时都是收入很高的工匠,就按照每年的收入给予百分之一百二的补偿就是,这个钱我暂时还能出得起。就记住一点,钱不是问题,挣钱的事交给我。名誉和荣耀也不是问题,我不想要。材料的问题,只要是工匠们提出来的,就去买去尝试去收集。此事若成,任何一个参与这件事的工匠,都能拿来吹一辈子,从闽郡吹到亚洲吹到欧洲,都可以畅行无阻,想在哪里开钟表匠铺子就能在哪开!”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从酋长到球长不错,请把《从酋长到球长》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从酋长到球长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