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迎祥等人造反有了经验,他们属于轻车熟路,依旧采取攻取一地就把所有的食物集中管理,老百姓跟着他们就会得到食物。
不跟着流寇行动的老百姓少之甚少,没有了家园和食物如何生存?
贼头们用这种裹挟的法子迫使老百姓变成流民,渐渐地发展成为流寇,人口基数大了被流寇的百姓自然多出数倍。
留在山陕、河南的黄家人马只不过经营了几个点而已,面对数十万分不清是民还是匪的队伍也不能攻击。
因为流民、流寇人数太多,超过了黄家留守人员承受的极限,即便成功袭击流寇老营人马夺下这些百姓也无济于事。
因为流寇忽然爆发裹挟范围太大,粮道被截断,黄家据点也在苦熬,粮食不够只能有选择救一部分人。
中原大地水深火热,锦绣江南也殃及池鱼。
朝廷的苛捐杂税一加再加老百姓的生活日渐艰难,这还仅仅是开始,由于多地缺粮,相对太平的江南成为了购买粮食的首选地,直接导致江南的粮食一直在上涨。
由于黄家体系想大规模从江南移民,因此采取了一些商业竞争手段。
汉人的开拓精神不够,小富即安,江南的老百姓能够得到温饱,响应黄家海外移民号召的寥寥无几。
崇祯九年,南直隶军情处配合“华夏大钱庄”在江南所有的县城都张贴了招工广告,以高于当地工钱两成的出价招募织工,可是应者寥寥。
后来逐渐增多,那是因为松江布的价格忽然下降三成,许多织布厂生产的松江布得不到一文利润还要倒贴。
黄胜早在六年前就有足够实力打垮还是采取作坊式生产松江布、丝绸的江南业主,为了不让太多老百姓失去工作故而没有这样做。
如今不需要瞻前顾后,因为所有的失业织工,黄家都能够接纳去海外安置,都能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
江南有水运的便利,黄胜能够确保不让一个江南百姓饿死迁徙途中,大范围招商引资吸引劳动力来海外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
崇祯十年,江南粮食价格暴涨,更多的老百姓难以为继,选择移民海外的升斗小民暴增。
江南移民的整体素质强于内地,能写会算的人不少,因为江南的识字率是大明最高的存在。
黄家宣传队不仅仅面对升斗小民进行蛊惑,他们还邀请江南读书人座谈,送给他们世界地图,让他们能够拓宽视野。
渐渐地有童生和生员也开始拖家带口去琼崖郡王领地争取获得做官的机会,浙江绍兴的读书人最多。
那是因为绍兴是个学霸辈出的地方,读书人每年都在增长,可是秀才、举人的名额有限,竞争白热化。
他们得知在琼崖郡王那里不需要经过变态的科考,只要认真做事读新学就有可能成为官老爷光宗耀祖,许多科举无望读书人选择去读新学换一种活法。。
黄胜大举从江南移民,目的是让自己体系的老百姓多元化,有利于黄家体系的发展,但是给大明造成了不良后果。
由于大量的织造作坊倒闭,朝廷的赋税只能摊薄到还在苦苦支撑的织造厂,恶性循环形成了,更多织造厂逼迫关门,最后导致许多有资本的业主主动去海南岛、交趾重新创业。
江南人口开始流失,资本逼迫外逃,悲催的大明又少了税赋,少了钱粮,应对危机的能力直线下降。
崇祯十年秋,崇祯龙书案头堆满了奏折,皇帝面对的是十数万官军要粮饷,数百万老百姓失去了家园需要朝廷赈济。
如果不能及时遏制局势,清军和流寇祸害的地方会越来越多,那时候需要赈济的老百姓会超过一千万。
因为流寇、清军都貌似文明了一点点,大多数只抢掠不故意杀老百姓,他们扔下嗷嗷待哺的饥民无疑加剧了朝廷的负担,面对如此危局崇祯束手无策,他传旨平台议事。
面对一大群老臣,年轻的崇祯皇帝再也受不了煎熬失声痛哭。
道:“朕继位以来无一日不如履薄冰,可谓兢兢业业,可是大明局势竟然糜烂如此,大明难道要亡于朕之手?呜呜呜……。”
悲催的崇祯皇帝真的一天好日子都没有获得,他想励精图治,往往事与愿违,如同身陷沼泽越挣扎沉得越快。
陪同上朝的王承恩见天子如此伤心忍不住泪流满面,他想建言让琼崖郡王来应对如此乱局,可是又不敢,心中无限惶恐。
天子落泪,一干重臣只能陪着垂头落泪无计可施,有两个大臣没有灰心丧气,他们认为陛下纯属自误。
急性子王之臣越众而出,朗声道:“陛下莫要灰心,我大明尚有雄兵十数万,何惧小小东奴、区区流寇!”
悲悲戚戚的崇祯止住悲伤,道:“爱卿所谓雄兵何来?”
王之臣道:“琼崖郡王麾下兵精将猛,应该有海军、陆军不下十万人马,臣恳请陛下调琼崖郡王入京畿勤王,建奴哪里是我大明“战神”对手,来了他们恐怕就走不了。”
“这……。”皇帝犹豫了,他的帝王心术又开始作祟。
在皇帝身侧侍立的王承恩眼睛忽然亮了起来,目光炯炯瞧着王之臣。
高第挺身而出道:“老臣父子三人都食君之禄,当不惧生死报效朝廷。老臣阅人无数,观琼崖郡王乃是忠诚良将,老臣愿意以身家性命担保他忠于大明绝无二心。陛下可放心大胆调“战神”人马入京勤王。”
事情很大,万一琼崖郡王有不臣之心,来到京师直接入紫禁城取而代之谁能抗衡?患得患失的崇祯不敢赌一把。
王之臣加把火道:“陛下,臣也愿意作保,琼崖郡王如果有不臣之心,臣请斩满门老小。”
崇祯求助的眼光看向其他重臣,建奴入寇兵部尚书张凤翼罪责难逃,他此时已经有了一死了之的心思。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崇祯二年建奴入寇京畿,悲催的兵部尚书王洽背了黑锅被拿进诏狱次年四月斩首,前车之鉴,张凤翼当然觉得脑袋难保。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