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宽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下厨居然得到春闱省试主考官的资格,提及考试李宽也不陌生。从小学直至大学结束,历经中考、高考,每年高考都是历来最为重要的考试,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无法继承家业的,唯有通过高考去更高的平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高考可以说是人生中第一个分水岭,落榜者落寞不是去选择专科院校就是进入社会或是参军,考中心仪学校者意气风发犹如进士及第,随处可见称赞之声。
即便是步入社会也需要参加技能考试,人只有在不断地自我提升中才能走的更远。唐朝采取的科举选拔制度,便是进入仕途的途径之一,还有另外一条路就是获得王公贵族的推荐信,相当于挂靠在某个世家大族之下,这也使得很多朝廷文臣有很多的门生。
推荐信用官方话来说,就是“投卷”,也就是向朝中大臣写出自己的代表作,以此获得王公贵族的赏识拿到推荐信。若是向六部尚书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又叫行卷。
投卷的基础是自身有才学,运气同样也重要,尤其是想要拿到朝中要臣的推荐信,这就需要机缘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身为皇上的李世民也不可能因为有推荐信就亲自考察,基本上都是安排在地方做个闲官,或是进入某个王府担任幕僚,然后表现优异方才有机会授予官职。
李宽作为此次省试的主考官,可以说权力极大,这让李宽不得不小心谨慎。正月初四,文武百官纷纷上朝,李宽也在早朝官员之中,李世民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此次省试主考官由李宽担任。
太极殿群臣一片哗然,谁都没想到会是李宽担任主考官,又从吏部、礼部中抽调官员担任考官,众人全力配合李宽的工作。三年一次的省试,李世民自然十分关注,又是语重心长的嘱咐李宽竭尽全力办好此事。
李宽无奈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作为考生李宽的经验倒是有,作为主考官李宽真的没啥经验,省试考得是什么,他也不清楚,出什么题目更是一问三不知。
“王叔,这个科目如何出啊?”李宽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李道宗,寻求他的帮忙,李道宗也是一问三不知:“这事我怎么知道,不妨去问问吏部尚书,他应该知道如何出题。”
“赵国公,尚书大人且慢走!”李宽只得硬着头皮去找长孙无忌,也不知是自己想多了,还是事实,李宽总觉得长孙无忌对自己抱有敌意,表面上对他十分尊敬,实际上这是一种假象。
正是有种感觉才让李宽故意避开长孙无忌,奈何李道宗不知情,总不能问兵部尚书李勣,那更加牛头不对马嘴。长孙无忌正准备前往吏部,听见有人喊自己,诧异的转过身来:“殿下,您喊我?”
“是啊!”李宽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赵国公可有空?”
“殿下若有事不妨直言!”长孙无忌依旧微笑的回答,李宽也不兜圈子了,连忙说出自己的担心,哭丧着脸求助道:“还请赵国公指教一二啊,要不然省试之事岂不是有负皇上所托?”
长孙无忌歉意的笑道:“此事恕我爱莫能助,省试乃是我大唐选拔人才重要途径,涉及省试相关的问题除了皇上与殿下知晓外,其他人都不得而知,要不然泄露出去便会引起轩然大波。”
李宽见长孙无忌不愿帮忙,这是意料中的事情,只好躬身道谢后便离开了,却又听得长孙无忌说道:“殿下不妨去问问户部侍郎孙伏伽,孙侍郎乃是进士及第的头名状元,应该能给予参考建议!”
“多谢!”李宽再次道谢一声,飞速的去了户部找寻孙伏伽,此时孙伏伽在户部担任侍郎之职,这事多少与李宽有关系。奈何眼下不是考虑这事,李宽不得不亲自前往户部。
户部尚书杜如晦得知李宽突然前来,指名道姓的寻找孙伏伽,十分诧异的问:“殿下找孙侍郎何事?”
“当然有事!”李宽郑重其事地说,“事关机密,还请尚书大人体谅!”
杜如晦见状也不好再问,只得让人将孙伏伽找来,孙伏伽听闻李宽找自己,心里一惊,他与李宽算不上仇人,不过孙伏伽的确不想看见李宽,要不是他自己何至于调入户部任职。
“殿下!”既然避不开,孙伏伽只得躬身行礼,李宽开门见山地说:“孙侍郎可知省试内容?”
孙伏伽闻言才知道李宽找自己的原因,他的确是通过省试,又通过吏部复试才授予官职的。既然李宽相求,孙伏伽又知道不可能刻意隐瞒,便将自己知道的说与李宽听。
当初孙伏伽选得便是进士科,至于其它科目他也不清楚,不过李宽还是从他话中知道了省试大致什么情况。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种类较多,每年考得也不一样。
常设的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六个科目,由于秀才科难度极大且录取的人数仅有一两人,不论是省试秀才科的人数是上千还是上百,总之录取人数固定不变。
若是通过秀才科而入仕,均是最优秀的人才,授予的官职高于其它科目。但是,以秀才科入仕的难度太大,这也使得每年省试报考之人少得可怜,之后便废止这科,仅有五个常设的科目,其它小的科目根据情况而设。
唐朝入仕为官的科目一进士与明经两科为主,其它的科目虽然设有,不过录取的人数也较少,主要是余下的三科都属于专业人才,不像进士与明经有发挥的余地。
五个常设的考科几乎不变,其它的科目则是因人而异,基本上三年开一次省试,根据各地报上来的考生报考的考科而设科目。省试并非是一次性要全部通过,只需要报考其中一科,成绩合格即可参加吏部复试,至于明清时期所说的殿试,在贞观年间并不存在,通过吏部复试直接由吏部根据每科成绩授予官职。
李宽了解大致内容后,便从户部离开,直奔吏部。因为省试是由吏部官员负责,礼部只负责场所。每次省试的报考名单,则是由吏部统一记录,李宽身为此次主考官有权知晓考生报考科目。
全本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