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张秀芝忙完了,几块木板一档,收了摊回到宿舍。
回到住的地方,杨依依就问她身上还有多少钱,张秀芝也没多想就告诉她还有十块钱左右。
张秀芝见女儿没再说话,想着昨天买的菜还有,就去做饭去了。
她怕杨卫华在厂里吃不饱,就多做了些。只是她的心思怕是白费了,因为杨卫华晚上又没回来。
杨依依可没空想什么杨卫华,她现在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多赚点钱。
想着如果现在要做吃食太复杂的不行,费成本不说,还费精力。再说张秀芝还要做缝补生意,但是如果是做好了的吃食,放在那里又没了香味。
有了!她决定让张秀芝煮玉米卖。只是普通玉米难免少了些诱人的香味,不如做牛奶玉米!
上辈子很多街上都是这样摆的,既简单不用费很多心力成本又低,而且香味四溢!
杨依依把自己的想法详细的跟张秀芝说了下。
张秀芝听着感到很新奇。而且只要一个煤球炉,一个锅子就能够赚钱,这么简单让她很心动。
只是听到奶粉的时候,脸上犯了愁。那东西可贵了,要好几块钱一袋,心想自己怎么就听了孩子的主意。
这个年代杨依依的学费也就20块钱一学期。几块钱算下来是他们全家一个星期的生活费。
张秀芝说:“依依,奶粉太贵了,去年你婶婶生了个胖小子没有母乳,买了一斤奶粉花了3块钱呢,玉米棒子才一毛钱一斤,花三块钱牛奶来煮,太不划算了。”
杨依依一听,是啊,这个年代奶粉不普及。
她想了想也没露出什么表情又问:“妈,那有没有新鲜的牛奶,新鲜的也可以啊。”
“新鲜的倒是便宜。才3毛钱一斤。有些农户放两天卖不出去就倒掉了,不过新鲜的牛奶膻味比较重。”张秀芝回道。
“没关系,我有办法。”杨依依自信的道。也把去膻味的方法告诉了张秀芝。
张秀芝半信半疑,心想怎么自己也跟着孩子胡闹。但见到自己女儿那么有信心,决定试一试。
隔天,张秀芝一大早去市场买了些新鲜牛奶和玉米。
烧好煤球,杨依依也差不多醒来了。
她看到张秀芝准备弄牛奶,也过去帮忙。
张秀芝按照自己女儿说的,先把牛奶放锅里,再加糖和生姜煮一下。
温度不要太高,高了破坏营养, 也不要煮太久,然后等凉了以后会有一层奶皮,把去掉就完成了。
张秀芝处理完之后,闻了闻果然不腥了 。
两母女又开始煮玉米。把玉米洗净,又放了冰糖,滴了些玉米油,倒入熬好的牛奶里一起煮。不一会儿香味就渗出来了。
没吃早饭的杨依依闻着牛奶玉米的香味肚子也更饿了。
尝了下做好的成品,甜度适中,软糯香甜,还散发着淡淡的奶香,味道说不出的好。
张秀芝也很满意的吃了起来。
想着这一锅牛奶和玉米不能浪费。现在还早,就决定去提着东西到下面开始卖。
留了一根玉米给了杨小博。杨依依就帮着张秀芝去出摊了。
搬了玉米到摊子,香味飘了好远。旁边商铺的叔叔阿姨凑了过来看了看。
隔壁卖鞋子的刘阿姨第一个问道:“小博她妈,你们在捣鼓玉米吧?闻起来真香。”
杨依依回道:“阿姨,我们这玉米是拿牛奶煮的,不仅闻起来香,吃起来更香!您要是没吃早餐可以来尝尝。好吃了还指望您帮忙宣称宣传。”
刘阿姨看到杨依依能干模样心里也带着几分赞许:“牛奶玉米啊?那可是稀罕东西!那这玉米怎么卖的?我第一个给你们开张。”
杨依依卖乖道:“不贵呢阿姨,才1毛钱一根。这玉米稀罕算不上,但是加了牛奶能美容养颜呢。”
来之前杨依依就和张秀芝把价格定好了。
一斤玉米一毛钱,一根玉米差不多三分钱。今天买了五十根根玉米一块七。三毛钱的牛奶,还有糖差不多一毛钱。
也就是说五十根牛奶玉米成本两块一。差不多五分钱一根的成本。
一毛钱一根其实不贵,更何况他们这些商铺老板可不像乡下人。
果然,刘阿姨听了这价格毫不犹豫的说:“那给我来两根。开张大吉,好事成双。”
有了刘阿姨的宣传,再加上飘香的玉米。围上来的叔叔阿姨也就多了。还不到一个小时五十根玉米全部卖光了。
第一锅玉米就这样赚了两块五。
张秀芝拿着钱感叹,她平时给人家裁剪裤腿也就两分钱一个。一天加上改改衣服也就挣个一块多钱。
这还只是一个早上就赚了两块五,要是天天么卖。一个月也有七十五块,快赶上杨卫华的工资了。
看来自己明天还要多做点玉米。
杨依依心里也乐呵,上辈子的钱来的太容易。这辈子没想到挣两块五都能让她兴奋好一阵。
还没到中午,杨小博就屁颠的下来了,才八岁的小孩就知道收拾自己了。心里不由的赞叹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杨依依看了看正在啃玉米的杨小博。忽然想起杨小博是在乡下读书,还有二十几天就要开学了,她是不会再回柚子村了。
那小博读书的问题是肯定要解决的,只是九零年代农村的小孩要在县里读书那是相当困难的。
让杨卫华解决是不可能的,他还不知道她们和杨老太闹翻的事情,不过就算知道了肯定也不会站在她们这一边,指不定还要打她和张秀芝。
想起杨卫华出轨,杨依依的脸色也不好看。她可不指望这个渣男。
她看张秀芝:“妈,我想和你商量个事。”
张秀芝这会儿正在收拾盛玉米的锅,见女儿一本正经也放下手里的东西回道:“依依,什么事呀?”
“这不是小博还有二十几天就开学了吗?我琢磨着要不把他放在县城读书吧。”
张秀芝有些错愕。这些天事情太多,也没想起小博读书的事。杨依依这么一提,还真是个大问题。
她面露苦色:“依依,县里读书太难了。不仅要城镇户口,还要居住证明。咱们家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去哪里弄呀!”
杨依依感到欣慰,至少张秀芝没有想过让他们再回柚子村。
“妈,我记得小姨嫁到县城,小姨父在交警队上班。要不我们去找他们,把小博的户口迁到小姨家。”(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