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科学之光

    这下包括发问的陈演以及周皇后在内,所有人都惊呆了,太子从仙界归来,便学到了如此震撼的知识,吐露出来的内容形如泰山压顶,让人无法承受。

    太阳多大,地球多大,太子说地头头是道,而且那个什么龙,原来地球上真的有过龙,那么真龙天子也就是真的了,劳苦功高的后羿大叔就这样被众人直接忽略掉了……

    陈演还想继续发问,可怎么都想不起来自己想问的东西了,原因就是太子释放出来的知识浩如烟海,又高深莫测,难到他这样的翰林都无法及时消化吸收。

    至于人是不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那就得由达大爷来解释了,幺鸡在大怼朝的朝会上转述的话,非得炸锅不可,只怕连身边的大汉将军们都不会相信这个说法。

    自己必将遭到群臣的口诛笔伐,传到市井中去,太子的威严也将在普通百姓之中大为降低,这么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那是决然不能去做的。

    得挑他们愿意听且愿意相信的内容来讲,或者说忽悠,见到下面讨论地差不多了,幺鸡清了清嗓子又说:“人当然不是蝇虫变化而来,人是由女娲娘娘创造的传说是属实的,但人并不是女娲娘娘用泥捏出来的,而是女娲娘娘用自身血肉施法所创。不管是人还是牲畜,都由细胞组成,这是组成生命体的最小单位。女娲娘娘用自己身上的细胞不断孵化,一个份裂成两个,两个份裂成四个,逐渐塑造出了第一批人类,然后让他们自行繁衍生息。为何我们至今没有见过女娲娘娘,因为在创造出人类之后,女娲娘娘便乘坐她的星际战舰,返回了自己的星球。这星际战舰如同飞鸟一般,确有数十里之长,可在宇宙中自由穿梭,一艘战舰便可以毁灭一颗地球大小的星球!”

    再往下编,那就是女娲娘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塞博坦,与当地土著威震天大王在一起幸福的生活了……

    群臣又是一阵惊愕,不过太子所述内容也与神话传说较为符合,而且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凡人见不到神灵。

    不过太子所言却又激发起陈演内心极大的求知欲,在好奇心不禁再次发问:“殿下,臣不知女娲娘娘为何先造蝇虫,而后造凡人,莫非是本末倒置?再有,为何凡人有四肢,而并非是女娲娘娘的蛇身?”

    暗中还要为难一下这个看似无所不知的小太子,难道从仙界归来当真就可以解释世间万物不成?

    只要你能相信本宫所编的《口头合订本》,那忽悠起来就容易多了,幺鸡不慌不忙地娓娓道来:“女娲娘娘先造的是恐龙,又造了蝇虫,最后才创造了凡人,凡人兼顾了恐龙与女娲娘娘自身的特点,既具有繁衍生息的能力,又兼顾发明创造的才华,绝非寻常生物可比。凡人与女娲娘娘的外形并非完全一致,因为神不会创造出来与自己一模一样的生物,否则便是亵渎自己了。”

    大家稍微一想,便接受了这样的说辞,的确如此,似乎没有比这个更合理的解释了。

    陈演不置可否,便抖出一部大作当作对比:“殿下,《庄子》外篇《至乐》中提到,人是从‘马’所变,而马乃‘羊奚’进化之物。依殿下所言,《至乐》推测之内容与凡人历史不符。”

    至于最后谁对谁错,陈演就开始故意留半截话不说了,更不会轻易表明立场。

    口不择言的话,一来容易得罪太子,让全家吃蝗虫大餐。二来他也没有确凿的证据,再说这种证据上哪找去?

    幺鸡明白这货的“良苦用心”,避开埋设好的“地雷”说:“庄子并未到过仙界,更未见过女娲娘娘,推断有所偏颇亦无伤大雅。”

    人家就算是猜错了人类起源,那也是庄子,也比你们这群就知道捞钱的蛀虫强一百倍!

    谁要是不服,也出本书,看看能否与《庄子》相提并论,只怕肚子的墨水用来写奏疏都费劲。

    谈话内容涉及到星际战舰,或许是一种威力无穷的神兵利器,兵部左侍郎魏照乘觉得自己很有发言权:“殿下,您去仙界可见过女娲娘娘的甚么战舰?可否为愚臣简述一番?也让犹如井底之蛙的愚臣大开眼界!”

    听到他的疏言问题,立刻让其他人都抱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神制造的战舰定然是所向披靡的,太子说有数十里之长,其外形岂不是比整个京城还要大?

    以孙传庭为首的武将们更是眼冒绿光,若是太子可以祈求仙界,下派一艘如此神器,内剿流寇,外灭强敌,便是易如翻掌的事情了。

    幺鸡从这些二货臣子流露出来的表情里直接看出了他们所想,幽幽道:“想必诸位爱卿都知道,神是比仙更高的存在,宇宙中最为强大的存在,本宫去地是仙界,并未见到女娲娘娘,更未见到娘娘所乘坐的战舰。”

    群臣一听立刻哀婉叹息起来,要是见到女神本人,大明中兴岂不是信手拈来一般容易?

    不能把你们心中的小火苗完全浇灭嘛,人或者,不管官员还是百姓,总要念想或者说盼头:“不过,仙界亦有战舰,其威力毁天灭地还谈不上,可上天鹏程万里,入海犹如蛟龙,此壮丽情景确是本宫亲眼所见。”

    没错,本宫见过飞机、潜艇、航空母舰,可惜需要的材料太多,没法立即码起来,你把一百艘小舢板绑起来,那也不是航母,那叫“大舢板”!

    魏照乘顿时瞪大了眼睛,脱口而出:“殿下可学会了制造仙界武器?”

    这下满朝文武都屏气凝神起来,若是太子能造出什么鹏程万里的武器,还愁东虏连年入关劫掠不成?

    幺鸡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魏爱卿,仙界武器里,最容易制造的是捕蝗虫的网兜,最难制造的仙器,本宫说了,爱卿也无法想象出来。游历时间虽短,不过本宫多多少少还是学了一些,却需要我大明最为聪明的助手前来帮衬,就是那些被某些人看不上的喜欢摆弄奇淫巧技的那些人。中兴大明离不开这些仙界武器,这些武器的制造也离不开本宫所提到的这些人,所以呢,今后在朝会上,奏疏里,本宫不想听,也不想看到有人可以攻击诽谤这些人,这些人的仙界名字叫做科学家,是最有价值的人才,几位科学家联手所制造出来的武器便能轻而易举地射杀上万敌人!”

    网兜是仙器,这点太子早就说过了,眼下虫灾肆虐各地,大家心里虽不以为然,可又想不出更好的捕虫方法,只能姑且顺从太子的谕令。

    其他仙界法宝,太子说是有,却并未展现出来,但朝廷现在形势开始变得对太子有利,大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心里可以否定,嘴上绝对要力挺,不然就要大难临头了,没有人会在这时候得了健忘症,因为探讨眼下这个话题之前,顺天府尹戴澳刚被下狱……

    薛国观这下才明白,敢情太子饶了这么一大圈,最后的目的却是这个,喜好奇淫巧技之道的人倒是难蹬大雅之堂,太子若是不先阐明原由,必定会遭到一群臣子的反对。

    幺鸡看到首辅那记忆犹新的眼神,也不想对他嘱咐什么,该懂的东西自然能够心领神会,理解不了的内容只能死记硬背。

    不相信不要紧,本宫忽悠一次不行,就忽悠两次,忽悠两次不行就天天忽悠,不把你们这群二五仔忽悠成脑残粉,本宫都觉得如芒在背。

    利玛窦大爷于1583年在广东绘制了世界地图,大怼朝承自古代的天圆地方之说便开始动瑶了,这张地图给明人才来的惊恐并不比八级地震小多少。

    上到皇帝,下到文士,很多人都对这扇能够了解世界的图纸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万历皇帝在接见了利大爷之后,要了十多张世界地图,以能悬挂在诸多宫殿里。

    因为尤其是东南亚、印度、中东等地的地图和风土人情与郑和下西洋文献记载的内容大致相近,所以西方传教士提供的资料可信度变得较高,更易于被明人接受。

    以数学、地理、天文为主的西学也随着这些传教士进入大明,万历四十二年,金尼阁奉龙华民之命返回欧洲,主要任务是搜集科学图书,前后供数千册。

    包括《宇宙的秘密》、《哥白尼天文学概要》、《折光学》、《鲁道夫星表》等名著,其中《鲁道夫星表》是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本人送给在大怼朝工作的传教士邓玉函的。

    能形成如此知识洪流的原因主要是当时东西方在科学技术的具体领域各有所长,西方在数学、天文、地理、机械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更明朝则在化学、医药、冶金等行业保持着微弱的领先地位。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曾惋惜地评价当时的状况:数是算术,而今人皆不理会。君子六艺皆实用,无一可缺,而今人从头到尾皆无用……

    可见朱熹对科举抱有极大的怨念,认为此举使得士大夫们忙着做表面华丽的文章来讨好上级,直接导致大宋国力日渐衰弱。

    明朝几乎在各方面都不同于宋朝,然而在科学领域差不多全盘继承了宋朝的遗产,虽有一些发展,在数学领域的进步并不显著,到了明末,在大怼朝境内,已经没有几个人对《九章算术》了如指掌了。

    近代数学里的解析几何、线性代数、微积分与华夏数学更为接近,《数书九章》和《九章算术》有所涉猎,然而却未能形成一套科学且较为实用的体系供后世来学习。

    随着计算被算盘掌控,到了明末,在数字符号、公理方程、细分学科、普及难易度等方面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数学,而算盘并未对数学有推动作用,这个东西真正的用处是财会!

    学术上的对比如同一面镜子,由此可以看出己方的缺陷和短板,在大明境内的知识群体里掀起了一股了解西学的热潮。

    比如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张国维便是水利专家,精通工程学,对数学也有所涉猎,不然其修建的堤坝和城池也不会坚固非常,得到各方面的赞赏。

    而以徐光启、孙元化为首的一批爱国者,更是将西学相关知识应用于军事领域,极大的提高了明朝在火器制造和使用方面的能力。

    与利玛窦大爷私交慎密的徐光启竭力所能地引进了当时西方的军事战术与武器成品,其下属和学生孙元化更是著有介绍西方十六世纪火炮制造和使用的名著《西法神机》。

    然而这位军事天才因发生在崇祯五年的孔有德、耿仲明部发动的登州叛乱,而被朝廷处死,这里当然少不了甩锅爹的功劳……

    成书于崇祯十五年的《火攻挈要》为武装术士汤若望口述,由焦勖撰写,内容与《西法神机》接近,主要介绍火铳、火炮、炮弹、火药的制造方法,与前部著作堪称姊妹篇。

    军事技术只是西方科学下设的一个分支,没有严谨的架构,不可能形成合理而又富有实效的发展体系。

    而大明并非没有扛鼎之作,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便可以与介绍诸多机械构造的《远西奇器说》相媲美,可惜昙花一现,因为恰逢明朝灭亡。

    原本在造纸术、印刷术普及的前提下,明人由逐渐掌握了从西方传入的机械技术、航海技术、天文地理知识,可以将华夏文明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但一切都随着“大清王师”入关戛然而止了,从此之后,东西方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直到形成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明末出生的诸多天才也是命运坎坷,王徽绝食而死,薄珏潦倒而死,宋应星不知所踪,揭暄隐居终生,王锡阐饿死了。

    这些才华横溢的人下场却极其悲惨,而且宁死都不侍清廷,高尚气节尤其令人敬佩,对比之下,大批大批降清的士大夫们犹如行尸走肉!

    壮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同样是为国捐躯,科学家的血更不会白流……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明末黑太子不错,请把《明末黑太子》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