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种的事情,冯职来信说已经解决。
不管心中有什么样的疑惑,但嬴扶苏还是先松了口气。
心中的一件大事总算是定了下来。
事情解决,嬴扶苏也就没有再在九原县城待下去的必要。
跟李乐吩咐了一些推行新农制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后。
嬴扶苏趁着天色还早,便带着亲卫又出了城。
扶苏本想去太原郡一趟,看看推行下来的新农制进行得如何。
武城侯王离和骑兵主将苏角被派去了太原郡。
扶苏也想去看看情况。
再说那一群秦国大官,包括赵高的弟弟,都在太原郡单独关押着。
也应该去看一下的。
但想到上郡马上就要播种,正是关键时候,只能先将这个想法搁置。
于是扶苏一行又回到了九原大营。
准备跟上将军道别一下,便回上郡去。
然而刚回到九原郡大营,便又收到了来自匈奴那边的消息。
在长城外面将头曼击退之后,蒙恬便非常重视对匈奴的监视。
派了不少探子前往西河套地区探查。
尤其是在月氏之战之后。
头曼没有从月氏国捞到好处,匈奴人的日子愈加穷困潦倒。
蒙恬反而更加不敢掉以轻心,生怕头曼再耍什么花招。
突然有匈奴方面来的情报,让扶苏和蒙恬都有些好奇。
然而从匈奴那边传回来的情报,只有寥寥几句话。
“长城大战结束后,东胡与匈奴关系势成水火。”
“王庭大军从大漠回到西河套。”
“头曼长子冒顿,盗月氏王宝马,从月氏逃回。头曼以为勇,赐冒顿一万精骑。”
“匈奴王庭大举制造弓箭。贺兰山之树木,被砍伐一空!”
蒙恬看着到手的情报,眉头紧锁。
西河套那地方,蒙恬也没有亲身去过。
不过当年听杨翁子老将军说,那贺兰山也是一道庞大山脉。
比不上咸阳南山,却也差不了太多。
这般庞大的山脉,竟然山上的树木被砍伐一空!
这不禁引起了蒙恬的大大警惕!
看来,来年开春之后,要将剿灭匈奴的事情,视为头等大事对待!
匈奴的难缠,蒙恬深有体会。
若是任由匈奴做大,对秦国非常危险。
而嬴扶苏看着这匈奴的情报,却不禁笑了起来。
“啧啧啧,这个冒顿,还真让他活着逃了回去!”
蒙恬有些不解:“长公子对这冒顿,似乎很重视?”
嬴扶苏点了点头:“以后多注意冒顿的情报吧!我看头曼多半是要折在这冒顿手里了。”
蒙恬听得一愣,有些不解。
这是什么意思?
怎么头曼就要折在冒顿手中?
难道长公子知道什么情况?
谁料嬴扶苏又突然说道:“可惜可惜,轲黑葛那小子死了……长兄如父是见不到啦……”
蒙恬一脸茫然。
嬴扶苏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总之,对匈奴不可放松警惕,这个冒顿多盯着些。现在正是大军精简,重新训练的时候。军队战斗力肯定是有所影响的。更要提前预警,小心匈奴或者东胡派兵袭击。”
蒙恬淡淡一笑:“有蒙恬在,北方无虞!”
对于蒙恬的能力,嬴扶苏自然是绝对信任的。
不过扶苏又将新农制的事情,以及防治蝗灾的事情说与蒙恬。
对于种植冬麦的事情,一直是扶苏最上心的事情。
于是扶苏跟蒙恬说道:“九原郡和大河以南那几个县施行新农制,关系到民生大事。上将军还要多多注意一些,九原县令李乐若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军队协助的,还望上将军及时派兵相助。另外,九原郡的蝗灾,一直是棘手的事情。来年开春,扶苏觉得可以派骑兵随时备战。但有蝗灾迹象,可以及时扑灭。北方几郡不再受蝗灾肆虐,才能确保粮食顺利产出。”
蒙恬颔首,将几件事情记下。
嬴扶苏在征求了蒙恬的同意之后,决定让李乐代理九原郡的郡丞。
九原虽然是个郡,但是仅仅设立两年多的时间。
郡守、郡丞都没来得及任命。
郡尉王离又被蒙恬派去了井陉要道。
总归不是长久之计。
让李乐担任郡丞,名正言顺地统领九原郡的政务。
也能得心应手一些。
布置完所有的事情。
趁着天色还早,便带着亲兵们出了九原大营,重新上路。
渡过大河,一路南下,回到上郡。
回到上郡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夜里。
扶苏在城外步军的军营里,住了一夜。
天亮之后,这才进城,找到了冯职。
当得知自己带人出发去九原的当天,那商行老管事便找来,同意了调拨麦种。
嬴扶苏也是一阵无语。
老人家,您就不敢早点吗?
这一来一回好几百公里,骑马好几天奔袭,可不是开玩笑的。
回来的时候,没有多少长途奔袭经验的启,两条大腿内侧的皮都磨破了。
一跳下马,路都走不了。
而他又不愿意拖大家的后腿,强忍着不说。
回到肤施县步军大营,才被众人发现。
现在已经躺平了。
即便是扶苏,这么一来一回,也并不好收。
好在扶苏身体素质不错,扛的下来。
其他秦军骑士则对这样的奔袭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什么难熬。
不过饶是如此,也都有些疲累。
不过见到冯职,嬴扶苏心中反而平衡了不少。
冯职的案上堆积着小山一般的竹简,全部都是关于新施行的宽法和农制的。
而冯职也显然是好几天没有好好休息过了,两个眼睛血红着,顶着两个巨大的黑眼圈。
每一条新修改的政令,都会反馈上来很多情况和变数。
所以需要在前期非常细致地指导基层官吏推行新法。
嬴扶苏转念一想,如果自己没去九原。
八成得跟冯职一齐处理这些政务。
那才真是头大。
这么一想……
嗯……全当自己是公费旅游了一趟,躲开了那些冗杂的事物。
不过看这冯职,倒是颇为尽职啊!
真可谓是事无巨细,鞠躬尽瘁。
回到上郡没两天,从其他郡调运的麦种,便送到了肤施。
先是第一批的三百石。
第二批已经筹措完毕,正在路上。
因为知道上郡所需的急迫,太原郡那边直接用了马车和骑士押运麦种,而不是速度缓慢的牛车,甚至手推车。
如果按照寻常运粮队的速度,这个时候这些麦种可能还得两天才能运来。
时间不等人,此时按管理来说,播种都已经有些晚了。
断然不可再多耽搁任何时间。
冯职立刻便安排县中官吏,将这些麦种分发给农垦军团。
那些忙着修筑水渠和蓄水池的徭役、刑徒,也被召集起来,帮忙播种。
整个朔水两岸,再次忙碌了起来。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