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大融洽

    前面说过,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民族大融合,本是好事。但就象一个尚武野蛮的人一但上了学,开始知书达礼,必定不复当年之勇。这是为什么我们说南朝是读书人,北朝是野蛮人的原因。但北魏学习了汉族文化之后,成为读书人,就也成了南朝那般的柔弱书生。

    还有一个原因,北魏的皇帝大多短命,这是南北朝皇帝的共同归宿,只是北魏皇帝的死法,花样更多,方式更奇,有英年病死的,有一刀毙命的,有被淹死的,甚至有被亲妈毒死的……唉,幸福的皇帝天下都一样,不幸的皇帝却各有各的不幸。皇帝不长寿,再好的政策也无法保证其长期贯彻执行,当然没有什么绩效了。

    皇帝不幸,皇太后倒是挺幸福的,这里有必要提一个胡太后,因为她在历代的太后中,绝对是一个另类。

    据说该太后芳名曰胡充华,文学功底深厚,喜欢健身,喜欢跳跃性思维,也喜欢捉弄别人,还是个性情中人,不断地和她看上的男人发生不正当关系,绝对是女权主义的先驱。更重要的是她象小孩儿一样,把政当成游戏,我们看看这位老佛爷都做了哪些儿戏:

    北魏规定妇人不可干政,一旦太子确立,立刻杀太子母亲,这是制度——比汉武帝杀母立子还要残忍。但当时还不是太后的胡氏不怕,高调地宣称了为祖国的未来,希望能生儿子,不怕被处死。于是她真生了一个儿子,奇迹发生了,不但儿子保住了,她自己也安危无恙。这个儿子后来当了国家元首,是为孝明帝。

    渐渐长大的孝明帝对自己老妈的行为越来越不能接受,不但干涉他作为一国之君的权利,还乱搞男女关系,影响实在太坏。

    孝明帝对老妈的日益不满促使胡太后神经错乱,居然把自己的养了十九年的亲生儿子毒死;之后另立新君,这位新君,还只有一个月大;之后更奇的事情发生了,该新君旋即被废,原因是这是个女孩;之后一个只有三岁大的男孩元钊被立为皇帝。

    前两任皇帝一个被毒死,一个被废,如同儿戏。

    不过这一次,胡太后没有对这位新皇帝元钊小朋友怎么样,因为她已经来不及了。

    胡太后来不及对新皇帝做什么,因为尔朱荣来了。

    尔朱荣来得名正言顺,因为他奉了皇帝的命令。

    这道命令要他入京胁迫胡太后还政于皇帝。

    北魏已经大乱,尔朱荣趁乱入京,大杀群臣,把胡太后和即位没几天的小皇帝扔进黄河考验他们的游泳能力,也许,尔朱荣在那一刻想起了西门豹。

    尔朱荣之所以被选中,实在是因为他的势力已经如日中天,无以伦比。

    孝明皇帝和当年那位召董卓入京的何进一样,人还没见面,自己先做了鬼,北魏王朝也和东汉王朝一样,在内部统治阶级的斗法和外部叛乱的双重打击下,将不久于人世。

    尔朱荣是靠镇压六镇义起家的,这个过程中他最得意的一笔,也是作为军事天才的一笔是,擒杀葛荣。

    葛荣同志是破六韩拔陵同志的接人,如果我们把他们的关系理解为李自成同志和高迎祥同志的关系,也大抵不算错,当然另外还有一些英雄好汉,打家劫舍的水平不次于葛同志和破六韩同志,如杜洛周同志等,但由于篇幅所限,只能委屈一下杜洛周同志,谁让他被同样打家劫舍的葛荣同志宰了呢!

    破六韩拔陵同志英勇牺牲之后,葛荣同志走到了领导岗位上,作为利令智昏的典型,他决定趁热打铁,率军攻克邺郡,推翻北魏,一统天下。

    应当说,这是一个非常宏伟的,

    梦想。

    当时的葛荣,势力极大,据说带甲百万,而尔朱荣,最多有兵八千。虽然说这八千兵个个极其精悍,但毕竟数量差异在那里摆着,葛荣的人一人一口唾沫,也够把这八千人马淹个半死。因此,这八千人都怕,怕得要命。

    这时候,尔朱荣站出来了,他没有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而是异常平静地说,葛荣必败。

    他先派伏兵出奇不意地出击,又派出几百组骑兵立马横刀,结果搞得葛荣晕头转向,弄不清尔朱荣到底有多少人马,这一招,估计也是从长坂坡的张飞学来的。等双方短兵相接时,考虑到长兵器不好舞动,特地每个人发了短棒。还要求士兵务求大胜,不必一个一个去割敌人的首级。尔朱荣同志本人身先士卒,他的部下象砍瓜切菜一样,把葛荣军队杀得溃不成军,

    义军者,乌合之众也,当然一溃千里,还没等葛荣回过神来,已经束手就擒了。这一仗打得惊天地泣鬼神兼迅雷不及掩耳盗铃,让葛荣完全无法反应过来。

    从此尔朱荣同志在世间已无敌手,独孤求败了。

    尔朱荣是接到孝明帝的诏书入京勤王的,孝明帝实在忍受不了母亲的种种恶行,再不愿甘心再当一个傀儡皇帝,于是象何进诏董卓入京一样,把希望寄托给了势力渐渐强盛的尔朱荣,他的结果也和何进差不多,没等尔朱荣入京,就被生他养他的亲妈毒死了。

    尔朱荣听说后龙颜大怒——实在想不出其它的词汇能形容了,姑且用“龙颜”吧。入京之后,不仅把胡太后和小皇帝扔进黄河,还把当时的文武百官杀了个干干净净,史称“河阴之变”。河阴之变后,尔朱荣已经上了贼船,没有人会允许他再以北魏忠臣的身份出现,包括他自己。他不得不沿着叛逆这条道走到黑,他没有回头,因为这是一条不归路。

    尔朱荣有足够的勇略,却没有足够的心机,他最多只是一个枭雄,却离英雄差很远,这一点上,他和曹操不是一个档次的。

    现在的尔朱荣,内心一定很矛盾,很纠结,很彷徨,他自己也不清楚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是老老实实辅佐北魏皇帝,尝试一下鞠躬尽瘁的滋味?恐怕来不及了,黑锅已然背上,想卸也卸不下来;

    取北魏皇帝也代之,好象也不行,为什么四铸铜像都铸不成,难道天意如此?尔朱荣淹死胡太后和小皇帝,将文武百官一体屠,两千多条鲜活的生命在他的屠刀下消失。这里没有忠奸之分,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少长之分,统统人头满地,奔赴黄泉。而且,这一切是尔朱荣是当着他新立的皇帝孝庄帝的面做的。

    孝庄帝被尔朱荣拥上皇位之前,是一位亲王,叫做元子攸。不用说,这位孝庄帝是尔朱荣雇来当群众演员的,真正说了算的是导演,导演是尔朱荣。

    这里有必要交待一句,北魏皇帝自孝文帝起,都不再姓拓跋,都改姓元。这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一部分,改彻底点,不仅官职、制度、风俗、管理,连姓都改成汉人的了。拓跋宏变成了元宏,从那以后的北魏皇族就开始都姓元。

    这让我们想起了再早八百年的胡服骑射,魏孝文帝由胡改汉,赵武灵王由汉改胡,看似过程相逆,却是殊途同归,一样英明,一样伟大。他们不曾想到,数十年后,他们的改革成果已经不值一提,北魏王朝分崩离析,而赵武灵王被他的儿子困在沙丘,活活饿死。

    但尔朱荣管不了这么多,现在在他那双血红的眼睛中,只有杀人,没有什么人是不能杀的。

    尔朱荣在对文武百官大开杀戒的时候,其实也想过顺带着连新任的皇帝孝庄帝也一刀砍了,他自己好取而代之。

    但尔朱荣这时犯了致命的错误。一个枭雄是不大轻易犯错误的,这个错误证明他不是曹操不是朱元璋,只是尔朱荣而已。

    左倾是错误,右倾是错误,但这都不是最严重的错误,最严重的错误是犹豫,不知往左往右。在最不该犯错误的时候,尔朱荣犹豫了。

    他本来是有选择的,进可取元魏而代之,退可裂土自保,但他都没有,他感觉自己进退维谷,时常感到头晕目眩。这么点小事居然让盖世枭雄一筹莫展,这个枭雄当得实在是够窝囊的。

    其实他的顶头上司比他更窝囊,在他臣僚的头颅被尔朱荣的大刀一颗一颗砍落的时候,他只是躲在行宫里瑟瑟发抖,甚至亲眼看到自己的亲兄弟被尔朱荣的士兵一刀两段而敢怒不敢言。

    憋了好几天,孝庄帝终于鼓起勇气,对尔朱荣说了一大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如下:

    王朝兴替很正常,你崛起于乱世之中是天意,如果天命在你,就请你来当这个皇帝,如果你还肯保全魏国的社稷的话,就另选高明,也许,我不是你的唯一。

    没法推测尔朱荣听了这翻话是什么感想,肯定是有点动心的。于是他和他的手下们商量,是该当北魏的忠臣,还是该将元魏的皇帝拉下马,由他尔朱荣自己干皇帝。高欢——请大家记住这个伟岸的名字,这个人的身后,将伴随着一个强大帝国的出现,他在这里首次出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尔朱荣天命所归,是时候当皇帝了;贺拔岳——这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如果大家精力许可的话,也请记住他——持与高欢相反的意见。

    高欢和贺拔岳都是尔朱荣依赖的人物,可这两个人对尔朱荣称帝一事持完全不同的意见让尔朱荣原本就摇摆不定的心思更加没准了。

    我们搞不懂高欢为什么劝尔朱荣称帝,因为如果后者足够聪明的话,一定能洞悉高欢的险恶用心,高欢无非想趁火打劫,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可惜,作为枭雄,尔朱荣实在不够敏。当年孙权劝曹称帝的时候,曹一眼就看出孙权的用意,于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哇!

    这句话对谁都不如对尔朱荣管用,因为他最需要,可惜这句话对尔朱荣没有任何作用,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听说过。

    不读书,害死人啊!

    想比起高欢来,贺拔岳的意见要中肯很多,他劝尔朱荣不要急于称帝,要先稳定人心,他还洞悉高欢的用心,劝说尔朱荣杀掉高欢。尔朱荣考虑良久,再加上他铸铜人屡次失败,隐隐觉得天命另有所归,于是打消称帝的愚蠢念头,想重归孝庄帝麾下,不过并没有听从贺拔岳的意见杀掉高欢。

    尔朱荣同志是一个好同志,知错能改,当夜就把迎回庄帝还宫。见到皇帝,他立即从马上滚落,向孝庄帝叩头请死。然而此时的孝庄帝只是前台的木偶,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就不错了,还那敢起杀尔朱荣的心!这位皇帝再傻也看得出来,尔朱荣只是在演戏而已,自己哪敢假戏真做!

    于是,尔朱荣在洛阳正式拥立元子攸为帝,同时大封自己的亲信担任重要职位,真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河阴的大屠

    使一大批省部级以上的高官的位置空出,尔朱荣全部用自己的亲信填补,他还借孝庄帝的口,封了自己一大堆官职,我们只要把最重要的记住两个就可以了:天柱大将军,河南王。够猛吧?

    尔朱荣的演技自从进入洛阳之后提高了不少,开始和孝庄帝一唱一和演君臣和谐的双簧,他每见皇帝都要恭恭敬敬地下跪,而孝庄帝总是趋前双手把他持住,不让下拜。有时候君臣两个相对豪饮,尔朱荣烂醉如泥,等醒来的时候才觉得后怕,如果孝庄帝趁机下手,十个尔朱荣也被一刀两段了。

    其实孝庄帝不是不想下手,而是觉得时机不够成熟。他坚信一点,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尔朱荣让自己的心腹留在洛阳,自己在晋阳遥控指挥,皇帝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

    和当年的曹操一样,尔朱荣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位有名无实的天子,并且让她成为皇后——这是必须的。不过这位尔朱小姐并非待字闺中,原本她是那位被亲妈毒死的孝明帝的妃子,不过,在尔朱荣看来,把女儿嫁给你,那是给你面子,你敢不要吗?我们无从得知尔朱小姐的长相,但不知道根据其父的相貌推测,即使比不上刘亦菲林志玲,至少不至于与芙蓉或凤姐为伍。因此,孝庄帝尽管不太情愿,也对她之前的身份有过顾虑,却也没有过多抗拒,看来,孝庄帝也是一位识实务的俊杰。就这样,不到四十岁的尔朱荣又成了皇帝的老丈人。

    这位尔朱小姐不愧是枭雄之女,颇有乃父的雄风,经常对孝庄帝来点白眼或冷暴力什么的,孝庄帝本来心里就憋气,想拿尔朱小姐出出气,结果反倒成了尔朱小姐的出气筒,心里这个郁闷呀,就甭提了。估计他没事就一个人在空旷的大殿上转悠,自言自语道:这皇宫整个一大茶几,里面充满了杯具!(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隋唐风云不错,请把《隋唐风云》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隋唐风云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