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南中之议

    翌日一早,刘备便起身处理政务。

    昨夜丑时未睡,又早早起身,他难免打了几个呵欠。

    “孤这身体,不如年轻时候了。”

    “王上身强体健,即大汉百姓之福,今日就不必熬夜了吧。”诸葛亮劝说道。

    “善。”

    眼看囤积的政务还有两天就能处理完毕,刘备强打着精神,埋头苦干。

    现在益州、荆州到处需要钱建设生产,可是掏空府库刘备也拿不出来。

    军队的军饷、抚恤金、武装也是极大地开支,刘备不禁愁眉苦脸。

    “孔明,继续铸造直百通宝如何?”

    这项工作已经被刘禅停了,直百通宝是大钱,真的对百姓没有影响吗?

    肯定是有影响的。

    粮食价格压制得妥妥的,为百姓提供了生存的便利。

    但布匹、农具、食盐这些价格都在往上增长,百姓望而却步。

    “按照公子的话说,非战争时期还是克制一些比较好,趁着这两年比较安定,还能把市场、价格调整一番。铸造大钱,不如等互市盈利。”

    诸葛亮拒绝了刘备的提案,赞同刘禅的安排。

    钱,一定要花在刀刃上。

    “互市?”

    “恐怕没这么容易,若是蜀中的货物畅销,孙权和曹丕一定会竭力克制。”

    “到时候能够挣多少钱,还要看他们二人的脸色。”

    刘备怅惘一叹,并非对互市茫然无知。

    诸葛亮脸色顿时肃穆,沉吟道:“王上,你知道大钱来的容易,为何曹丕没有效仿吗?”

    话说到这份上,刘备自然有所理解。

    孙权、曹丕对世家大族的依赖,远胜于刘备。

    这种拿镰刀割肉的事,必然会遭到群臣的反对。

    刘备铸造直百通宝,获得了实际的好处,却也伤了一些豪强的心。

    若是变本加厉收割,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汉高祖刘邦时期,将土地分给了穷人,百姓干劲特别足。只过了三四十年,这些土地又向少数人集中,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穷人遭遇变故,只能卖地度过难关。再加上地主豪强巧取豪夺,普通百姓根本招架不住。

    汉武帝时期,大地主已经有很多了,为了控制这些地主豪强,汉武帝用了最霸气的办法,将这些人全部迁徙到文帝、景帝的陵墓旁,强行控制。

    到了汉成帝,没有足够的能力了,地主豪强开始畜养家丁。

    长安有个地主豪强的仆役打死了一个人,县官去逮捕凶犯,几千人围过来,把县令吓得半死。

    到了东汉末年,世家大族的能耐更不必说。糜家在徐州的时候,有仆役万人,一座偏僻的县城,也才这点人口啊。

    巴蜀之地的情况要好一点,刘禅当初提出将无主的土地收回官府,重新分配耕种的时候,也是极其危险的。

    地主豪强才是真正的统治势力,他们未必会买诸侯的账。

    为何蜀国建立的时候,人口统计才百万左右,除了私藏人口,还有统计不完全。

    南中如此混乱,没有章法,很难进行统计。

    直百通宝收割了地主豪强,但刘禅、诸葛亮都安排了大义的借口,也就是战争、匡扶汉室,逼迫他们割肉。

    若是说缺钱修路什么的,要铸造直百通宝收割他们,恐怕他们不反也要反。

    太欺负豪强了。

    任何时候来钱快,都会使人迷茫,刘备就是如此。

    诸葛亮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现状,一身才识功不可没。

    大钱制作得再精美,百姓再认可,对于经济肯定是有破坏的。

    钱不可能凭空冒出来,

    “唉,看来这个任务只能交给阿斗和孔明了。”刘备又是一叹。

    “亮一定竭尽全力。”

    诸葛亮埋头处理公文,一些大事才交给刘备决断。

    “报。”

    “公子求见。”

    陈到进来汇报一声,打断了诸葛亮和刘备的思绪。

    “阿斗无事不登门,必然又有了什么主意。”刘备挥了挥手,示意带刘禅进来。

    刘禅大大方方入内,行礼道:“父亲、先生。”

    “阿斗今日没有功课吗?”刘备肃然询问道。

    “这些都是小事,暂且放到一旁。父亲,孩儿想去越嶲郡走一趟。”刘禅拱手道。

    刘备精神一震,追问道:“越嶲郡是不毛之地,去哪里干什么?”

    忽然,他似乎记起了什么,接着道:“阿斗,你不放心子方?”

    糜芳在越嶲郡搞生产,风生水起,就连刘备都印象深刻。

    越嶲郡出产的铁矿,将武装汉军,让汉军的军备超越北方,意义非常重大。

    “非也,禅对糜芳叔父非常信任,只是想到当地看一看,有没有办法继续提高铁矿的产量。”刘禅沉声道。

    糜芳在提高铁矿生产的同时,也有各种风言风语传出。

    最严重的便是苛责夷人。

    大汉生产力低下,没有任何地机械力量可以借助。

    想要挖矿,只能依靠矿工。

    以汉人做矿工,容易被人戳脊梁骨。

    糜芳另辟蹊径,用俘虏的夷人挖矿,似乎出现了不少的伤亡。

    但只要死的不是汉人,地方官府根本不管。

    天塌下来,有糜芳扛着。

    “真是如此?”刘备摄人心魄的目光,直视着刘禅。

    糜芳追随了他几十年,忠诚绝对可靠。

    而今糜芳立下了功勋,应该获得嘉奖,刘备不想看到刘禅与糜芳起冲突。

    “父亲,孩儿想实地考察南中地区,将这一股力量化为汉室所用。”刘禅坦白道。

    什么开疆拓土,都是虚的,连自己的领地都利用不充分,如何北伐?

    “攘外必先安内,我军要北伐,必须先安定南中。”

    “但南中一直以来,都没有表示出臣服之意。依孩儿看,汉军在南中必有一战,才能使得南蛮、百姓归心。”

    “若是能够找到其他解决的办法,自然不需要战争,这就是孩儿前往南中的目的,必须先调查清楚。”

    刘禅娓娓道来,思路清晰,令刘备心中凛然。

    南中,真的会乱吗?

    刘备完全不相信,但看到刘禅坚定的模样,他动摇了。

    “阿斗,南中也是我大汉的领土,百姓归心。你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唉,这件事还需要老师进行解释。我军北伐将近两年时间,请问老师南中四郡有多少粮草、士卒增援?”刘禅询问道。

    没想到诸葛亮竟沉默了。

    汉军北伐时,他负责经营后方,粮草、物资大都是从巴蜀之地调遣。

    至于南中四郡聚集起来的物资,还不足蜀郡一地。

    除了贫富差距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南中的百姓并非像刘备所说的那样,心向朝廷。

    大部分“百姓”,都是南中八姓以及南蛮土著。

    诸葛亮不敢逼迫南中太甚。

    反观巴蜀之地的百姓,倾家荡产也要增援汉军。

    这就是差距。

    诸葛亮的沉默,让刘备心神一颤,他没有想到南中的局势,竟真的像刘禅所说的一样。

    “此去孩儿只是调查、了解,等到摸索到了具体的情报,再向父亲汇报。”刘禅凝声道。

    “这种事派遣一名臣子去即可,阿斗何必亲自跑一趟。”刘备担忧道。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更何况,南中也是大汉的疆土,孩儿去巡视一圈弘扬汉室的仁义,也能收南中百姓的心。”

    “南中盗匪猖獗,民风彪悍,不同巴蜀。”诸葛亮提醒道。

    “先生放心,学生决定带上白袍军,顺便练兵。”刘禅拱手道。

    白袍军编制五千人,足够保护刘禅了。

    诸葛亮却嘴角一抽,思绪翻涌。

    这哪里是去巡视?

    带上白袍军,和作战差不多了。

    刘备沉吟了良久,最终还是答应了刘禅的请求。

    南中的稳定能够为北伐提供助益,至少不会拖后腿。

    如果不趁着这段时间解决忧患,孙权、曹丕不会给机会等待。

    目前蜀中与江东的盟约,就像是一张白纸,撕拉就没了。

    南中地区能稳则稳。

    刘禅获得授权后,立即招兵买马,补全白袍军的编制。

    尔后,他专门请了邓芝担任长史。

    邓芝略一拱手,道:“公子何不再请一人。”

    “何人?”刘禅好奇道。

    “李恢。”

    李恢是正儿八经的益州郡(建宁郡)人,南中大姓出身。

    南中大姓包括爨、孟、李、董、雍、毛、朱、吕等,李恢初为益州郡督邮,后来他的姑父姑父爨习犯了事,李恢也受牵连而被免官。

    爨习只是益州郡建伶县的县令,但他是大姓出身,有护身符啊。

    益州郡太守董和考虑到影响,恢复了李恢的职位,又将李恢推荐到州府任官。

    李恢刚到半路,听说刘备从葭萌关攻打刘璋,他认为刘璋必败,于是直接前来投奔刘备。

    建安十九年(214年),马超密信请降,刘备派遣李恢与马超接触,成功说服了马超。

    如果有身为大姓的李恢随行,刘禅南中之行必然会顺利很多。

    于是,刘禅安排了一些礼物后,前去拜访李恢。

    李恢非常意外,热切地迎接了刘禅。

    二人简单地寒暄过后,刘禅切入主题道:

    “禅要前往南中,不知先生可否一同前往?”

    李恢心神震颤,眼睛圆睁望着刘禅,半晌才恢复过来。

    “公子此去南中,所为何事?”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不错,请把《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