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 钱钱钱

    要解决一切太少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苏联的生产力,如果苏联能像美国一样财大气粗,这还是问题吗?

    当然,苏联不可能立刻变得跟美国一样有钱,这不可能,也做不到。苏联也没有必要立刻变得跟美国一样,苏联完全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在李晓峰看来就是抓住主要矛盾。那么欧洲战后的主要矛盾究竟是什么?自然是离不开衣食住行这四个字,而这四个字中最重要的就是食,吃不饱肚子就是最棘手也最关键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战前李晓峰做了一定的安排,那就是从美洲购买农产品,芬兰北部的仓库是囤积了一大批粮食,不过这些粮食还不够多,让欧洲老百姓敞开了吃,连三个月都顶不过去。

    而某仙人又拿不出更多金钱去收购粮食,所以这些粮食只能够用来应急。要解决饥荒问题,说到底还是想办法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不过前面说了,战后的头一两年都是灾年,尤其是1947年是灾上加灾,整个欧洲的粮食都歉收,可以想象从乌克兰到波兰,从罗马尼亚到奥地利,这些原本的重要的粮仓都不可能给苏联提供太多的帮助。

    李晓峰对此准备两手策略,第一是推广耐寒、耐旱的高产作物,尽量的让欧洲多产一点粮食。第二个办法就是大力开发远东,这一带土地肥沃又地广人稀,利用好了,能起到大作用。

    怎么开发呢?移民吗?还真不是,老百姓迁过去麻烦太多,没有人喜欢背井离乡到不毛之地打拼,强制迁移又太败人品。所以李晓峰一方面确实做这方面的努力,多给优惠条件,吸引人群前往远东开荒。另一方面他把主意打到了那些海量的战俘上。

    几年下来,红军一共俘虏了两百多万轴心国士兵,如果仅仅把这两百万人关进战俘营,那等于凭空多养了两百万张嘴,从经济的角度说这是十分不划算的,必须得让这两百万人发挥作用不是。

    所以在KGB的统一安排下,这两百多万战俘进行了一番甄别,死硬的铁杆纳粹自然是直接拖出去毙了。其余的从犯按照个人技能不同,分派给不同的工作。有文化有技术的安排去KGB管控的工厂做工,让这些家伙为红军生产武器弹药。文化水平一般也没有突出技术的就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去远东地区开荒种地,要么去建筑工人,修建西伯利亚铁路及其他基础设施。反正李晓峰是不养没有价值的废物,只有参加劳动才有饭吃才有足够御寒的衣物,否则你丫就饿死冻死吧!

    不要小看这两百万战俘的作用,这两百万人可是精壮劳动力,而且军旅生涯又让他们养成了服从命令的好习惯,劳动效率比一般人高多了。只要李晓峰不是太抠,不玩命的压榨和奴役他们,不把他们玩死了,可以让他们免费劳动好几年的。

    从后世披露的数据看,这两百多万战俘,一半在远东地区开荒种地,短短的两三年间就开拓出了大片优质农场,让远东地区的粮食产量是翻着番的往上增长。而当这批战俘被释放之后,李晓峰又俘虏了上百万日本人,以及陆续从乌克兰、白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德国抓来了数百万纳粹分子充当劳动力,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这些法西斯份子也不得不在苏联的集体农场里卖十年苦力。正是这些轴心国的战俘确保了远东地区变成一个大粮仓。

    反正等这些可怜虫离开时,远东地区的农业是相当的发达,大量的国有农场几乎能供应欧洲四分之一的粮食需求。为欧洲走出战争的阴影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等1955年某仙人进入第二个任期之后,除了再次鼓励向远东移民之外,最重要的是同新华夏签订了劳务合同,从华夏引进农民接替那些“可爱”的法西斯份子,确保远东的农业不瞬间跳水。

    当然,这些战俘不光是可以种地,前面说了,只有一半的战俘在从事农业生产,另外一部分战俘除了做工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充当建筑工人。修复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的基础设施他们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如果没有这些勤勤恳恳的建筑工人,欧洲的交通绝不会恢复得那么快。

    正是因为交通的快速恢复,才让苏联的煤炭、粮食、水泥、木材得以源源不断地涌入这些国家,极大的缓解了物资匮乏的窘境。

    当然,仅仅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前面说了,欧洲最主要的问题是国家信用的崩溃和硬通货的缺乏,这些国家战前积累的财富几乎被德国人一锅端了,各国的国库黄金被纳粹搬回了老家,让德国人在战争中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要恢复这些国家经济和国民的信心,首当其冲的就必须给其信贷支持。说白了就是给他们黄金,以维持货币的汇率。一般而言,在正常的国际关系中,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家平白的送钱给其他国家的,大家都不是活雷锋,没好处的事情傻逼才干!

    可能有同志就要跳出来说太祖养的那些白眼狼了,说那就是无偿支援。以前说过,当时的华夏在国际上几乎是毫无发言权,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只能花钱去结交一帮狗肉朋友,让他们帮着吆喝两嗓子。

    又有同志可能又要说了,美国人通过马歇尔计划支援欧洲,就是无私的。真是吗?恐怕不见得吧!

    前面说过当时欧洲的情况是全盘的左转,共产党和社会党赢得了相当大的支持率,整个欧洲都有****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才不得不慷慨解囊,掏钱帮助西欧抵御共产主义的威胁。说到底美国人是花钱买平安,花钱维护自己的利益体系,真心不是无私。

    更何况美国人在进行马歇尔计划之前,已经在欧洲捞了足够的利益了。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开展马歇尔计划之前,美国就已经“援助”过欧洲一遍了。在1947年以前,美国就已经向欧洲“借出”了几十亿美元,其中英国拿了44亿美元、法国拿了19亿美元、意大利5.13亿、丹麦2.72亿和希腊1.61亿美元。

    有同志恐怕立刻就会嚷嚷,这不是很伟大么?问题是看到上面那个借出上的引号没?美国人这笔钱不是白借的。日本一投降,杜鲁门立刻就取消了租借法案,然后通过谈判等手段迫使囊中羞涩的英国和法国答应其条件。

    都有些什么条件呢?对英国的是要求英国放弃对海外自治领的帝国统治,放弃对贸易的控制,并且要让英镑完全可以自由兑换。

    这些条件几乎是一脚给大英帝国从王座上踹了下来,没有了海外殖民地的加成、又不能搞贸易保护,还要完全开放英镑,大英帝国真心是国将不国已!

    比如说最后那条开放英镑直接导致了当年在英国爆发了一轮猛烈的挤兑,让英国的黄金储备更迅速地消失了。

    美国人对法国也是相当的苛刻,除了免除了法国战时的22.5亿贷款外,还给了几亿低息贷款。作为交换,巴黎必须答应放弃保护性的进口份额制度,允许美国的商品自由的进入法国市场。

    表面上看,这些贷款是推进美国一直倡导的国际自由贸易,实行公开的、稳定的货币兑换,使国际合作关系更加紧密。然而在实际运作中,这笔钱在一年内就很快花光了,等于是这笔借贷的美元在英国和法国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美国。

    也就是说美国人不付吹灰之力就迫使英国和法国就范,从这两国拿到了他一直梦寐以求的东西。更糟糕的是,这种“援助”根本就没能解决西欧的社会问题,等到了1947年,欧洲对美国的贸易赤字达到了47.42亿美元,是1946年的两倍多。也就是说美国人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通过极不对等的“自由贸易”将“支援”西欧的钱赚了回来。甚至在未来还可以继续开心的这么赚下去,而且未来西欧还要偿还这笔贷款以及利息。

    实话实说这笔买卖真心是太合算了,你想想,欧洲什么都缺,而美国的生产力在二战中不光没有损失还有爆发性的增长,其产品物美价廉极具竞争力,卖到欧洲不说是独霸市场,也是少有敌手。这样的自由贸易真的谈得上自由吗?美国人刮地皮的水平真心是高!

    不过这么刮也不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战后的西欧毕竟是个跛子,购买力被摧毁得七七八八了。美国人在那边的市场越大,西欧本土工商业的市场就越小。这样一来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那就是西欧本土工商业市场越小提供的就业机会就越少,其提供的就业机会越少也就意味着商人和工人难以稳定的获得收入,而没有收入自然就没有消费的欲望。到最后西欧的市场恐怕是越来越小!

    也就是说当这个市场消失之后,美国人也赚不到钱了,就算你能自由贸易,人家买不起,你能怎么办?

    实际上这个问题在1947年就爆发了,因为贸易的极端不平衡,西欧的消费能力直线下降,这极大的妨碍了美国的利益。所以美国人这才掉过头来搞“马歇尔计划”,其真实目的说白了就是出点血扶植一下欧洲的产业,恢复西欧的购买能力,哪怕这会让美国之前“自由贸易”的收益受到一定损害,但是从长远看反而保住了美国的利益。

    比如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就这么说过:“马歇尔计划的先决条件是,我们希望帮助欧洲恢复元气,使他们的制造业能够在部分市场上同我们竞争,而这样将有助于他们有能力大量购买我们的产品。”

    说白了美国人就是在把欧洲养肥,差不多的时候就杀一刀,割点肉下酒。短期看收益是变少了,但是从长远看却是细水长流。而从后来的历史中我们也能看到,美国人圆满的实现了这个意图,世界经济这块大蛋糕上,美国人切走了最肥美的部分,稍差一点的留给了西欧,再差一点的留给日本。不管是西欧还是日本都不可能威胁美国的超然地位,而一旦发生经济危机,首先被剪羊毛的是日本,剪了日本的羊毛还不够填坑,那美国就会剪欧洲的羊毛,等于是全世界都在为美国输血。

    后来欧洲为什么要抱团为什么要搞欧元区?为的还不是想少被剪点羊毛。只不过老欧洲并没有料到美国人那么狠,欧元才面世,美帝就撺掇北约干了南联盟一把,直接给欧元干趴下了。

    实话实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是捞够了好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赚的盆满钵满,还让整个西欧都欠了他人情,一有机会就拿出来说事,大打感情牌。

    当然,也有那不太鸟美国人的主,比如说法国,法国人骄傲不允许他们完全被美国人所掌控。所以法国接受马歇尔计划之后并没有完全按照美国的意图办事。相反,法国人拿了美国人的钱,用来推进自己的目标。比如莫奈的同僚皮埃尔.乌利就承认:“我们利用美国人来迫使法国政府做我们认定需要做的事。”

    所以后来我们就能看到,法国人的独立性比其他西欧国家强得多,戴高乐第二次上台后,退出北约、恢复同苏联的正常关系、以及同新华夏建交。这些都是法国人利用马歇尔计划保持自身独立性的体现。如果法国没有这种底气,怎么敢叫板?

    更为有意思的是,五十年代中期,法国成年人中只有三分一承认听说过马歇尔计划,而哪怕就是这三分之一里还有64%的人宣称它对法国是坏事!

    转回正题,美国人能控制欧洲原因是有马歇尔计划,而苏联要控制好容易占下来的底盘,恐怕仅仅有枪炮也不是不够的。不说中东欧那一块需要出血,恐怕为了抵消马歇尔计划的“恶劣”影响,苏联最好也能拉老欧洲一把,如果能给其一定的援助,其就不太可能完全接受马歇尔计划之前的美国的那些苛刻条件。而没有那些苛刻条件打底,美国人还真不一定能轻易松口开展马歇尔计划。

    李晓峰如果能让老欧洲在模棱两可之间消耗更多的时间,那么哪怕美国未来进行马歇尔计划,恐怕也不可能取得历史上那么大的成功。

    不过关键的问题又得说回来了,说到底还是得有钱。没有真金白银怎么能击退美国人?怎么能让老欧洲就范?所以李晓峰现在是十分关注钱的问题。而首先被他盯上的就是纳粹的财富。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军队掳掠了被占领国家的银行金库,然后将掠来的大量黄金成批成批地运回德国。不仅如此,纳粹还从死于纳粹集中营的受害者身上掠夺了大量的黄金首饰,甚至残忍地撬下了一些集中营受害者的金牙,然后将这些金饰运回国内全部熔化,铸成金条,上面刻上“德意志帝国银行”字样。

    虽然这些“战利品”大部分被用来支付高昂的战争开销,但是直到二战结束,纳粹德国手中的黄金数量仍然非常可观。1945年4月,苏联红军包围德国首都柏林之前,纳粹军官们决定将“德意志帝国银行”的剩余黄金迅速转移,于是将它们悄悄装箱,运往巴伐利亚州南部的上巴伐利亚行政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批纳粹黄金永远也没有抵达目的地,从此去向不明,成了困扰世人50多年的不解之谜。

    而这一批黄金中唯一被找到的就跟前面我们讲过的巴顿有关,1945年4月,巴顿的军队在德国图林根地区哥达镇西南的默克斯盐矿内,发现了一个天方夜谭般的宝库——宝库里面的景象难以用语言形容:一个有照明的、宽23米、长45米的密室内,有大量纳粹掠夺来的艺术珍品和多达100吨的纳粹黄金。有超过7000个作了标记的袋子,高度齐膝,足足码了20排,每排间距大约是1米。房间另一边有成捆的现钞,每捆的标签上都印有“梅尔默”的字样。

    据统计,宝库内包括8198块金锭;55箱金砖(每箱2条,每条重10公斤);数百袋黄金器皿和制品;超过1300袋的金马克、金法郎和金镑;来自15个其他国家的数百袋金银币;9袋珍稀的古代金币;德国马克现金;20块各重200公斤的银锭;银条、银盘子;1袋白金(内有6块白金锭);还有从不同国家掠夺的110袋钻石和珠宝。在其他的隧道里还发现大量来自欧洲各国博物馆以及从私人那里抢来的珍贵艺术品……(未完待续。)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天兵在1917不错,请把《天兵在1917》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天兵在1917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