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毕业分配

    返校前,张平安去了一次赵庄。如果恋爱顺利,应该是张平安登门给准岳父母拜年的。可是双方都冷却了,不进则退。但是普通朋友还是要做的。张平安是觉得有点对不住人家,对不住赵金菊!战火是他挑起的,在无声中,又要将它熄灭。他觉得做人难,比解数学难题还要难。去时的心情,不是很痛快。

    赵家早有思想准备,孙二娘已有预见。张家迟迟不来人,她就知道是哪样的结局。不过孙二娘还是热情地做了表面工作。必竟他帮过女儿。再说谈对象又没有挑明,只是双方试探了一下火力。她可不是《沙家浜》中阿庆嫂唱的“人一走,茶就凉”的人。再说张平安不是还没有走吗?就是走了,茶也不会凉,凉了如果需要可以再加热水,旁边有热水瓶,阿庆嫂没有,孙二娘有。

    赵金菊更是不必说,小姑娘思想单纯,谈是对象,不谈仍然是朋友。在上海遇见家乡的人不容易,做个普通朋友也蛮好的。赵家其他人,一概情况不明,随她门母女。

    正月里都叫新年,来的都是客,不管怎么样,张平安还是被留下来吃了一餐饭。这又是一餐不明不白的饭。

    餐桌上,赵金菊才明白,张平安过两天就要回学校了。那么,自己怎么办呢?以后再说。

    一九六七年五月,六七届毕业生分配工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从形势看,学校是不愿意留这些学生的,多一个人,多个对立面,对立面的力量就强一点,还是让这些学生走了好。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了四年多,就是五年制也该毕业了,毕业是天天盼的。工作了就有工资拿。不象现在搞革命无钱拿,吃饭的钱还得从家里拿,多么对不起父母,多么不合算呀!这是一般人的想法,不代表每一个六七届毕业生。

    张平安的心情是高兴的。即将工作拿薪水了,能不惬意吗?可这高兴的事没人诉说。唯一的老乡,在林学院,可能还未返校。可又一想,跟她也没有什么好谈的。不如在班上找个人聊聊,找谁呢?——这是张平安的想法。

    可以深聊的对象有汪兴和,“三安人”之一——和他有什么可谈的呢?同性相斥。

    还有一位之二,即程凤娇。张平安的想法,就是想找程凤娇谈谈——这两个人有谈的。

    平常他们也常晚饭后一起散步。文化革命一起出去串过联,现在也是一个派别的。

    在淮安团结一起,抢救过刘家人,与程志平交上了好朋友,程凤娇的妈妈还看上了张平安。叮嘱女儿好好处。虽然两个人没有谈上恋爱,但互相的印象是好的。

    程凤娇长得是好,要脸蛋有脸蛋,要身材有身材的。可她不爱打扮,她是不愿做花瓶。尽管同学们称她为系花,她不在意。对恋爱的事是闭口不谈,严格遵守学规。但是,女孩不象男孩,女孩成熟得早,二十一岁(比张平安小不到一岁)了,在农村是早已当妈妈了。尽管你不急,而身体发育急,眼看着胸前是越来越大了,叫人垂涎三尺呀!可奇怪,追她的人没有——只能说明的没有,暗的有没有,只有程凤娇知道。是的,程凤娇会经常收到一些男同学塞给她的纸条。她也抗拒,她也动过心,真是“哪个姑娘不想郎”呢!可她克制住了。眼看着要分配走了,到哪里去呢?妈妈的话在她耳边响起。不免就想到了张平安。也就是说,有人想到了张平安。

    女孩子想干的事就会用心。有一天机会来了,汪兴和去别的学校找老乡去了,她就主动去约张平安散步。话题是分配去哪里。张平安说:“我希望回自己的家乡,回到母校去,你知道,我是独生儿,我希望离家近些,好照顾父母。”

    “哟,看不出你还是个孝子嘛!”程凤娇的话一半是敬佩,一半有带点讽刺的意味。她听汪兴和说过,说张平安经常去林学院找老乡,据说老乡是个女孩。她有感觉,可她不吃醋。于是她试探性地问:“不是家乡有对象了吧?”

    “没有,没有!”张平安连连摇手,可脸却发红发热,幸好是晚上,路灯不亮,红不红程凤娇看不到。

    “怎么那么肯定呢?我听汪兴和说,你不是林学院有个老乡吗?她长得怎么样?”程凤娇接着又攻势了。

    “是,是有个老乡,认识而已。”长得怎么样,他避而不答。

    “撒谎都不会!有也好,无也好,跟我没有关系!”程凤娇点到为止,自己关门了。

    “唉,不谈别人,我想问问你是怎么打算的?”张平安反守为攻了。

    “我呀,没有什么打算!”程凤娇说:“不过我不想回老家。在哪里生活了十几年,烦了!”停了一下又说:“我不怕离家,家里还有弟弟,你见过的,家里没有房子住。再说,我也不象你,有那孝心。志平学习不好,他考不取大学的,让他留在家中尽孝吧!”程凤娇终归是要嫁人的,她不好说。可她又放了一炮:“我若是跟你到乐平去,你欢迎吗?”

    “什么,你愿意跟我去乐平?”张平安以为耳朵听错了,显得特别惊讶!

    “真的,我愿意去乐平。”程凤娇肯定地说,这一下是程凤娇有点脸红了。她觉得这不象一个姑娘说的,也显得太主动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她只是说愿意去乐平,并不是说要和张平安谈恋爱,更没有说是要嫁给他!有什么可害羞的!不过对张平安来说,确实是个好机会。

    “我代表乐平县人民欢迎你!”张平安他能代表吗?不过这是他的心声,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于是,张平安热情地给程凤娇介绍起他母校来。

    乐平县地处乐安江畔,属丘陵地区,可以说山青水秀,地杰人灵。有丰富的物产,有纯朴的民风。乐平中学就在县城的北边。从学校步行到市中心,只需十几分钟。学校全名:江西省乐平中学。这七个字是出自于教育家马叙论之手。学校环境优美。整个学校就在树林之中。整齐的教室是一排一排的独立平房,互不干扰,便于学习。教师宿舍也大部是平房。这是因为平房适合在树林下。学生宿舍也是平房,现在也盖了楼房,但房子也不高,也是隐于树林之中。从大门望前看,不远处有小山,是县里规划中的公园。学校后面有大操场,绿草青青。操场外是一片竹林。竹林就不属学校管。但是学生老师,节假日,或晚饭后,或午休时间均可去游玩。竹林中毛竹很粗大,上面刻有很多歪诗、情诗、打油诗,刻在上面,成了“到此一游”的纪念品。

    “有哪么好吗?”听了张平安的吹嘘后,程凤娇发问了。

    “学校肯定是好的。”张平安补充说:“学校的地理位置,严重缺水,目前还没有用上自来水。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不知什么时候解决!”

    小县城在发展,还没有普及用自来水,哪能跟上海比。这和淮安也差不多,程凤娇认为这不是什么严重问题。

    地方好不好,看了才知道。光听张平安说不算数。可是能去得了吗?怎么个理由?得找个说法。不能说是对象,那是不行的,犯了校规,说不定还会受处罚,哪就倒霉了。两个年青人是走近了一步,可想不出什么办法。谈话到此结束。

    说来也巧,毕业分配动员会议,提出了上海支援三线的号召。江西就是上海的三线。上海的工厂很多都内迁到江西,象江西维尼伦厂、江西电化厂、东风制药厂等,都是上海迁到乐平县的。上海的知青也大量驻入江西。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多,但江西到上海近,这是一大原因。江西的工业、文教卫生都比上海落后。江西也是老革命根据地。和平年代,支援江西的建设也是国策之一,不管怎么说,到江西的理由有了。

    毕业分配的结果,“三安人”三个都去了江西乐平中学。汪兴和是被程凤娇动员去的。(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金色菊花不错,请把《金色菊花》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金色菊花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