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设翰林院,肃宗孝怀皇帝

    乾元殿前,百官踏着晨光进入殿中,然后持笏拱手。

    昨日,皇后已经携太后,诸妃,还有诸王公主,返回长安。

    如今留在洛阳的,只有皇帝。

    当然,有皇帝在,洛阳稳如泰山,而长安,随着皇后回归,亦迅速的纳入掌控。

    一身明黄色衮龙袍,头戴十二冕旒,李绚平静的从群臣当中走出,最后稳稳的坐在了龙榻之上。

    群臣齐齐拱手道:“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李绚微微抬手道:“众卿平身。”

    “多谢陛下。”群臣这才起身,肃然的持笏起身。

    李绚看向群臣,说道:“朕南巡江南,江南诸事繁杂,朕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勉强算是心中有数,但也有一事,让朕心情大坏,那就是乐安之事。”

    群臣肃然敬立。

    “乐安县令无能,不思以正法治理地方,不思以求教上官,反而用夸大地方灾情之法,来骗取朝廷赈济,坏民,坑民,害民,实在该死。”李绚目光冷冽的看向群臣,说道:“地方官员不以正法治理地方,若是真的有一日天下大灾,朝廷的赈济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及时抵达,那么每过一日,就不知道会死多少人,甚至全县死绝。”

    极度凶险的画面出现在群臣的眼前,他们每个人的脸色都凝重起来。

    李绚松了一口,继续说道:“圣人治世,孝悌、忠义、仁义、礼智、信勇,这并非是要求天下官员自己,同时也要求天下官员能够将治下百姓,都教导成孝悌、忠义、仁义、礼智、信勇的百姓。而不是自身奸诈,也教导治下百姓奸诈,这种官朕不要。”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群臣齐齐俯首,他们都知道,李绚说的,这才是天下正道。

    “传旨。”李绚抬头,面色凝肃的说道:“从今日起,天下各州刺史立刻开始自查,但凡有以夸大灾情,骗取朝廷赈济者,涉事所有官员全部下狱。”

    “喏!”群臣顿时肃然。

    李绚稍微松了口气,然后说道:“朕并非不体谅众卿艰难的皇帝,故而,从即日起,设翰林院,级别等同崇文馆和弘文馆。

    诸翰林学士,以研究天下最贫困州县的发展方式为主,哪个州县县令自觉难以治下,那么可上请翰林院相助。

    翰林院出计献策,地方官员执行,随时通信,保证整个大唐所有穷困百姓,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摆脱贫困。”

    稍微停顿,李绚沉叹一声,说道:“众卿都是知道朕的,朕当年曾经发过一句宏愿,愿天下百姓,人人家中都能有三秋余粮,众卿,朕这一生,就都要为此努力了。”

    “陛下宏愿,恩泽千古。”群臣齐齐俯首。

    李绚一句话,他这一朝的治国理念便彻底的定了下来。

    李义琰是群臣当中为官最早的,甚至于在武德五年,就已经进士及第。

    之后任太原县尉,白水县令,司刑员外郎,乃至于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见多了太多的事情,若说从他的角度,李绚最像谁,李义琰觉得最像太宗皇帝了。

    太宗皇帝得位不正,所以登基以来,治国兢兢业业。

    皇帝登基也有不正之嫌,但同时登基之后,治国兢兢业业。

    在他的眼里,这样的皇帝最能够好好的治理国家。

    ……

    太极殿中,李绚看着俯首的群臣,继续说道:“如今已经到了秋后,秋粮已经到了入库之时,但今岁雨重,地方难免疏失,加之前事,朕实在难以放心,故效仿去年,巡视地方,赋税,吏治,刑律,河工,学教,尽皆巡查。”

    “陛下,如此是否太过虚耗时间。”王德真忍不住的站了出来。

    李绚点点头,说道:“的确如此,故而需要有所侧重,以赋税,定吏治,顺河工,简看刑律,学教,依旧早去早归。”

    今年大雨,勘察河工是必然之事。

    今年赋税多少,与河工息息相关,然后以赋税定地方吏治。

    春夏没有治理好河工的,秋赋必然影响,以此定论官员贤良,可以。

    至于其他刑律和学教,倒是可以先放一放。

    “喏!”王德真拱手,然后退回班列。

    李绚转身看向王德真,说道:“右相跑一趟河北吧,任河北道巡查使,巡查河北秋收之事,但有懈怠,有欺压之事,右相可便宜行事,六品以下可直接罢免,六品以上可直接停职,令其回京待问。”

    “臣领旨。”王德真再度站出拱手领命。

    “另外,侍御史张柬之在河北也查了许久了,右相去做个了结吧。”稍微停顿,李绚说道:“该罢官的罢官,该下狱的下狱,今年的事今年了,明年,朕希望河北能用心在农桑和文教之事上,朕还希望河北能多出几个状元。”

    “喏!”王德真肃然拱手。

    李绚的目光在群臣当中扫了一遍,然后说道:“江南的事情,朕刚回来,就不必查了,晋国公去一趟齐鲁吧,任齐鲁巡查使,巡查齐鲁秋收之事,可便宜行事。”

    王方翼站了出来,拱手道:“臣领旨。”

    “去齐州看一下冯元常。”李绚感慨一声,说道:“去看看黄河的治理情况,顺带也去那边散散心。”

    “喏!”王方翼听出来李绚话里的意思。

    去齐州,顺带去泰山一趟。

    李绚转身看向云弘胤,说道:“云卿去趟淮南道吧,任淮南道巡查使,巡查淮南秋收之事,可便宜行事。”

    “喏!”云弘胤立刻站出,拱手道:“臣领旨。”

    李绚点点头,看向欧阳通,说道:“欧阳侍中去趟山南吧,任山南道巡查使,巡查山南道秋收之事,可便宜行事。”

    “臣领旨。”欧阳通站出,沉沉躬身。

    略微沉吟,李绚继续说道:“侍中若是有时间,就在洞庭湖四周走一走,顺带可以回潭州去转转,过后两年,朕有心开发湘潭,如今侍中回去,正好可以好好看看。”

    欧阳通是潭州临潭人,也就是后世的长沙人,从山南去湘潭,不过一水之隔而已。

    “臣领旨。”欧阳通肃然拱手,说实话,他的确很多年没有回老家了。

    李绚抬头,扫了群臣一眼,然后说道:“至于长安方面,皇后已经回去了,那么便让左相巡查关内和陇右道,还有昌州,巡查秋收之事,蕃州也派人问上一声,可便宜行事。”

    “喏。”群臣肃然拱手。

    李绚笑笑,然后看向李义琰,说道:“李相曾在并州任职多年,如今便回去一趟吧,巡查并州,可便宜行事。”

    “臣领旨。”李义琰肃然拱手。

    并州距离洛阳不过一山一水,极近。

    “还有剑南道。”李绚稍微松了口气,说道:“霍王如今在长安,那么就顺带去剑南吧,巡查剑南道秋收之事,可便宜行事。”

    “喏。”群臣肃然拱手。

    剑南道宗室任职最多,霍王以礼部尚书去剑南,恰好能够压得住各方的声音。

    “诸卿三日之后启程。”李绚补了一句,然后说道:“谎报灾情,骗取朝中赈济的事情,也在查察之列。”

    “喏!”诸卿齐齐拱手,他们已经明白,朝中宰相,六部尚书,巡查天下十道,已经逐渐的成为惯例。

    ……

    坐在御榻上,李绚神色带出一丝悲戚,说道:“朕此行扬州,本意只是巡查,只是未曾想到,新罗王在数月之前,便在新罗西南沿海,发现了雍王海南残留的一些东西,恰好在朕行扬州的时候,派人跨海送了过来。”

    李绚看向侧畔,李朗手里捧着一个箱子走了出来,然后站定在群臣右上。

    “朕已经让江南诸卿查验过,的确是雍王在扬州用的,甚至还有雍王登基之前所用的太子印。”李绚一句话说出,群臣不由得轻轻哗然起来。

    其实在李绚回到洛阳之前,他们就已经收到了消息。

    不过他们虽然彼此都没有开口,但心中都默认都是李绚自己弄出来的。

    甚至于他们都认为,李绚这一趟去扬州,就是为了李重照的事情。

    但是如果新罗人真的找到了李重照的太子印,那么就说明,李重照真的可能是在海上遇到的海难,最后死在新罗了。

    “朕已经派人前往新罗继续查找,若是能够找到雍王的遗骸,那么就运回来,若是找不到。”李绚看向面前的箱子,感慨的说道:“若是找不回来,那么到了年底的时候,就立个衣冠冢葬了吧。”

    王德真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拱手道:“敢问陛下,雍州丧葬该用何种典仪?”

    “以肃宗孝怀皇帝,效仿孝敬皇帝,在雍州寻一地设陵寝,安葬便是。”稍微停顿,李绚说道:“等过些年,相王有子嗣之后,便寻一宗室子嗣,过继到肃宗麾下,然后由郑太后抚养。”

    “臣领旨。”王德真拱手低头之间,微微松了口气,孝敬皇帝的陵寝实际上花费不多,之所以表面上用了那么多钱,不过是武后用作其他用途罢了。

    “今日便到此吧。”李绚微微挥手,道:“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群臣齐齐躬身。

    李绚起身,朝着后宫走去。(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不错,请把《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