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亏本

    此时袁熙却没有急着出发,而是正在慰礼城中,让田豫派人做好善后工作。

    征伐异族,打胜仗仅仅是第一步,后面还有无数的麻烦事情在等着,而且环环相扣,一着不慎,就可能埋下长远隐患,在将来某个时间点爆发出来,导致局面回到原点,甚至更差。

    后世三国时期便是如此,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南中蛮族屡次叛乱,为了保障蜀汉后方安定,其于225年请军南征,后南中平定,蜀汉控制了这一地区,同时进行施政。

    中途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当地人的反抗,因为之前汉朝从未对南中地区进行过有效统治,所以当地民风彪悍,以汉廷的角度来说就是不服教化。

    但诸葛亮却没有采取激烈手段镇压,他安抚当地部民,采用宽松的仁政,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深受当地人的爱戴,在这个期间,南疆叛乱开始大幅减少。

    自后诸葛亮专注于北伐,蜀汉官员在南中政策推行产生了反复,导致南中蛮族偶有叛乱,但总体来说,延续了诸葛亮政策的蜀汉在之后的十几年里,让南中蛮族的叛乱逐渐减少,到240年后就几乎没有叛乱了。

    根据史书上能查到的记载,在公元214到263期间,蜀汉成规模的叛乱有十九次,其中官员百姓叛乱三起,且都在227年前,其他都是外族叛乱,说明蜀汉的施政政策稳中向好,起码在大方向上是对的。

    而同时期的魏国为38次,多为官员和异族叛乱,平民起义较少,这不得归功于曹操屯田制的连坐政策,不论怎么说,这在某方面算是有效控制了下层百姓。

    吴国有多少呢?

    答案是61次,而且平民起义就有35次,超过了蜀魏的总和,也说明在江东,大部分百姓过得实在不怎么好。

    这么说还是客气了,实际上按照走马楼出土的吴简记载,孙氏统治时期苛政酷刑是家常便饭,百姓境遇之惨,即使曹魏也瞠目结舌,连江东官员都看不下去,纷纷叛逃到蜀魏。

    而且这个统计只是214到263年,之前孙策孙权攻打江淮,以及后期孙皓暴政时期都没有统计,因为实在统计不过来了。

    江东孙家不受待见,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见一斑,江浙福建一带自古有给名人立祠的传统,他们给钱王立过,给张士诚立过,甚至海贼孙恩也立过,但就是没有給孙权立过,可见当地人也知道孙权做过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吧。

    袁熙有了这些前车之鉴,对打下外族地盘的善后政策相当重视,相比继续攻城,他宁愿多花些时间安抚民心,所以这些日子,他让兵士协助百姓修葺因战乱损毁的房屋,同时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以安抚当地百姓。

    此举也确实收到了效果,慰礼城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恢复了大部分秩序,而且这個时代,打下城池后屠城是家常便饭,当地百姓本来都存了必死的心思,结果却是让他们极为惊喜,导致有不少百姓遇到袁熙兵士,都自发做出了行礼的举动。

    袁熙对现状颇为满意,但他知道表面上的和平,并不能说明底下就没有问题了,这是个长期过程,后来的官员若是推翻先前的做法,甚或思虑不周激起民变,这一切便会前功尽弃。

    此时他正对田豫说道:“虽然百济也是胡人,但是我既然提出边地胡汉一家,自然是要一以贯之。”

    “这些人只是欠缺教化,百十年后,若是能胡汉融合,俱为一体,便能将其永远变为华夏的一分子。”

    “而这种事情,由国让你来做是最合适的,今后的日子,从三韩到高句丽,皆采用如此做法,总有一天,这块广袤的土地,会完全并入华夏版图。”

    田豫深感责任深重,于是郑重回道:“豫得主公赏识,心怀敬畏,必周密行事,不负主公所托。”

    袁熙点了点头,微笑道:“算算时间,那边也快差不多快发动了。”

    “咱们明日赶往百济都城,看完好戏后,我就回青州,和曹操好好算算先前的账。”

    他先前给诸葛亮下令,不用来百济了,而是从青州放开手脚打。

    曹操这次发动的突袭青州的举动,差点让袁熙阴沟翻船,这让袁熙憋了一肚子火,也明白曹操不是个好忽悠的,他接下来肯定不会让自己顺风顺水占领朝鲜半岛的。

    袁熙心道既然你不让我玩,那大家就都别玩了,反正朝鲜半岛也不是一年半载就能解决的,打下百济这个桥头堡后,自己就将后续工作交给田豫,在这里磨个十年八年不成问题。

    而自己则是要赶回中原,将所有的有生力量调集起来提前开战,给曹操回一份大礼。

    兖州司隶,甚至冀州,都是可以以进攻的点,既然曹操动了手,自己断无忍着的道理,数千里的战线,自己已经拥有了绝大部分水道航运,就看看谁更能持久吧。

    百济都城里面,仇台见被人抬进来的贾诩浑身浴血,脸色难看,说道:“先生可是打了败仗啊。”

    贾诩从担架上勉强抬手,声音嘶哑道:“诩实在有负大王所托,厚颜逃出生天,只是为了向大王请罪,还请大王惩治,诩绝无怨言!”

    仇台听了,脸色一变,换了副笑脸,说道:“先生已经尽力了,何罪之有?”

    “来人,赶紧给先生医治伤势。”

    贾诩赶紧道:“禀大王,先前我已经上过药了,不牢大王费心。”

    仇台眉毛一抬,“怎么,先生不相信的御医医术?”

    贾诩赶紧陪笑道:“不敢不敢,那就多谢大王了。”

    当即有数名宫廷医士上前,撕开贾诩身上的绷带,开始在其伤口上敷上不知名的药膏。

    仇台仔细观看,见贾诩身上的几道伤口不浅,血肉都翻卷起来,还在不断渗出血来,登时放下心来,假惺惺叹道:“先生这次受苦了,我会记得先生功劳的。”

    贾诩面上陪着笑,但是心里却是骂了开来,当然受苦了,你阿母的,这些伤都是我让手下砍的!

    他做戏做全套,为了演的真实,也是下了血本,让人真的砍了自己几刀,疼的他差点晕了过去。

    幸好袁熙军中医术是顶尖水平,在处理干净伤口,敷特制药膏后,贾诩竟然不怎么痛了,而且伤口愈合的也很快,照这样下去,修养一两个月,伤口也就好的七七八八了。

    但贾诩看的分明,仇台这狗日的还是不放心,为了验证自己伤口真假,找借口拆开自己绷带查验。

    这也就罢了,关键你们百济这种还处于部族制的野蛮地方,能配出什么好药,还望自己伤口上抹,生怕我死的不够快吗?

    而且百济医士抹的这些药膏极为刺激,涂上后痛的贾诩眼前一阵阵发黑,心道你们难不成是用大蒜做药的?

    在几名医士一顿忙活下,本来还有大半条命的贾诩瞬间去了半条命,他疼的满头大汗,几乎要晕过去。

    他强忍疼痛告辞离开,让人一路抬着回了府邸,一进门就让人给他清洗伤口,重新上药。

    这如此再折腾了一番,贾诩已经是浑身抽搐,半条命又去了一半,他心中哀叹,这次买卖可是亏大发了!

    曹昂听到消息,赶来看望贾诩,见其折腾成这幅样子,也是有些惊讶,倒是一旁的张让杨凤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神色,他们都是和曹操有仇的,其部下在和曹军交战中死了不少,自然不会对当初想要投靠曹操的贾诩报以同情之心。

    杨凤简单问明了情况,便道:“天黑后我出去一趟,你们呆在这里,不要出去。”

    曹昂和贾诩至今不知道杨凤身份,但能被凶虎托付如此重任,定然不是一般人,当下老实答应。

    接下来的两天,杨凤晚上出去布置眼线,传递消息,为袁熙的到来做准备,第三天上,城内消息传来,说袁熙带领兵士,已经到了百济都城西面十五里处扎营,同时让人送书给仇台。

    仇台看完书信后,脸色很不好看,信里面说的很不客气,就差指着他骂了。

    里面说仇台背信弃义,挑动贼盗攻击晋王商队,实是让天怒人怨,现晋王令仇台出城投降,之前可既往不咎,不然攻城后就由不得仇台了。

    仇台心里犹豫起来,让他投降,他自然是不甘心的。

    晋军的厉害,他先前也有所耳闻,但开战还是存着侥幸心理,想看看自己兵士能不能依靠地形城池取胜,但慰礼城让他醒悟,晋军果然不是百济能够力敌的对手。

    然而仇台还是不死心,他不想屈居人下,那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是放弃都城逃跑,但这样一来,自己这个王肯定不会为部下心服,被人推翻也是有可能的。

    二是依靠都城负隅顽抗,然后向三韩求援,万一挡住了袁熙军,事情便很有可能出现转机。

    他思虑再三,找了几个近臣商议过后,决定还是派曹昂手下叛逃的幽州军打前锋,看能不能出城偷袭袁熙军营。

    他当即把曹昂叫来,说了自己的想法,曹昂静静听完,方才说道:“昂承蒙大王收留,自然是回报的时候。”

    “文和先生带来的兵士,尚有四五百人,可做前锋,为大王突袭凶虎军帐。”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不错,请把《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