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盲点

    袁熙说完自己对科举制的利弊分析,诸葛亮心道这怕又是观星观出来的,不然主公怎么可能对没发生的事情那么信誓旦旦?

    他说道:“主公的想法,是尽量削减经学比例,增加术数科目,以考试作为主要遴选方式,结合实政,同时也保留一部分官吏推举名额?”

    袁熙点头道:“没错,我知道军师对察举制有抵触,毕竟举孝廉已经成了个笑话。”

    “但我想要破格推荐的,不是这些依靠抽象行为的虚名被称颂的人,而是那些身有长技,却因为未种种原因,未能识文断字,更进一步的人才。”

    “我准备依据其才能,招纳为生员继续学习,最后能够成为专精某一方面的吏员。”

    袁熙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时代,开化民智是数十上百年的过程,没有人能等这么久,所以必须因地制宜,采取最为合适当前的做法。

    他继续道:“当然,这只是补充,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还是要以考试为主。”

    “当然,考试的内容也不限于经义,而是以综合性学科为主,比如我所说的数学和物理。”

    诸葛亮已经看过袁熙写出来的书,心道以自己的悟性,尚且要想上好几天,只怕其他人更加艰难吧?

    他将心中疑惑说了,袁熙忍不住笑道,“军师看的那些书,都不是段时间能学成的东西啊,那是要好几年的。”

    “这些知识讲究循序渐进,不可能立竿见影取得成效,是需要积累多年实际经验,才能出成果的。”

    “所以说开化民智并不容易,想要成为我眼中的人才,即使才智聪明的人,至少要学习五六个科目,数年甚至十年以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我倒是等得起,因为将来的回报,也会非常丰厚。”

    “但需要注意的是,从选拔到考试,都需要拉一套行事正直的官员主持,所以这几日咱们想想,找些合适的人选出来。”

    “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座师制度,以及官员抱团组小圈子的事情发生。”

    诸葛亮会意,他想了想,说道:“这两年投奔过来的名士不少,但大多是致力经学,主公需要的所谓技术工匠,亮确实知道一些。”

    “我回去便拉个名单,根据其擅长的本事,向主公举荐。

    “主公倒是还有闲暇,兵事谋划未定,却又着眼于义学了。”

    袁熙笑道:“反正几位冀州将领还未道,咱们多少也要等半个月,这段时间,正好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不然等大战起来,就未必有时间了。”

    前些日子,他和沮授三人商议如何同曹操在冀州全面决战时,总有些关键的要点绕不过去,其中一個,便是超十万人的大规模兵团作战。

    众人推演半天,发现除了需要近百名将领之外,还需要非常复杂的传令系统,才能将几十块战场态势同时整合,而这即使在后世无线电通信发达的时代,都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讨论一时间陷入僵局,在众人苦苦思索的时候,诸葛亮叹道:“我跟随主公已经好几年了,所领兵力,最多也不过万人,参与的大战,最多时己方战场上也不过三万人,要亮去想象超过十万人的大战,还是力有不逮啊。”

    沮授笑道:“这是因为主公的用兵之道,是精兵政策,用精兵对付弱兵,而主公也善于以少胜多,所以这些年下来,打仗烈度不减,但兵力却没有相应增多,所以将领也不太习惯领太多兵了。”

    田丰也是赞同道:“将领领兵皆有上限,能领万人,做到令行禁止的,已经算是当世名将,刘玄德那边,只有一个关羽,能领数万兵,这已经是极为难得了。”

    “即使是曹军那边,除了曹操外,能领数万人的将领,不过五指之数,更别说江东了。”

    众人都是笑了起来,上次大战孙权送的太多,其投降过来的山越兵甚至还帮助袁熙守住寿春,以至于每每谈起,众人都引以为乐。

    沮授说道:“孙权就是战阵经验太少,不知进退,他就是缩在后方,都不会打的这么惨,却是偏偏其亲自上阵。”

    “为帅者最忌的,便是错估计自己领兵能力,顾及颜面非要逞强,本初公在世就做的很好,对决公孙瓒时,关键时刻既能亲临战阵,又能审时度势保全自己。”

    “本初公领军时,无论对黑山亦或公孙瓒袁术之战,哪次不是超过十万人?”

    “当时曹操为本初公附庸,为其对付黑山军和袁公路,才渐渐成长起来,不然在别人手下,哪有机会打这么多大战?”

    袁熙也是点头道:“没错,当初冀州是天下争夺最激烈的地方,冀州将领,也是领军最多的。”

    “兵力最多的淳于琼且不论,四庭柱主将,那个没有领军数万过?”

    “要不是”

    他随即怔住,愣了半晌,随即自嘲道:“这真是灯下黑了。”

    袁熙也反应过来,苦笑道:“还真是骑驴找驴了。”

    “要论大军团作战,谁能比得上冀州将领经验丰富?”

    几人面面相觑,同时笑了起来,沮授叹道:“我以前身为监军,也是经历过这些的,但这七八年都在幽州搞内务,远离兵事,脑筋还真是没转过来。”

    “主公说的没错,以前冀州超过十万人的大战,就有数场之多,那时候哪有那么多将领?”

    “本初公和主公的作战方式完全不同,本初公只看大略,而主公这边则是亲力亲为,运粮后勤,前线作战,骚扰配合各司其职,其最重要的关键,便是有极为完备的情报系统,所以能够做到事无巨细。”

    “这也让我形成了定势,觉得大战本该如此,其实十年之前,哪个诸侯有主公这套情报系统,不都是将领各自领军,自由发挥?”

    “一军之中,数万军士,运粮的也有,建工事的也有,前锋作战的有,不都是主将独立决定?”

    “要论领兵人数和复杂程度,那个时候,谁能比得上冀州将领?”

    袁熙叹道:“确实,那些冀州原来的将领,都是极为全面的人才,我却在杞人忧天,刻舟求剑。”

    “现在想起来,我先前对张郃的任用出现了严重失误,只给其数千骑兵骚扰,却没想到,最适合他的,却应是领军数万的主将之位。”

    “既然接下来的冀州战场形势太过复杂,那我们就精简不必要的命令,将主动权交给冀州将领,让其自由发挥,这才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命令再快,哪有主帅直接发令快?”

    “冀州老将除了淳于琼张郃高览,还有十几名偏将可用,也足够了!”

    “接下来我先做些手段,让他们来幽州练兵,从事掩人耳目,免得被人发现我的意图!”

    之后的日子,冀州幽州境内的将领开始了频繁换防,数万人来回调动,一时间让周围曹军力为之震动。

    在邺城坐镇的曹操,很快便收到了消息,说袁熙军开始频繁在和曹军势力交界的各郡调动军队,同时做出了攻击态势,对于防守各城的曹军将领纷纷发来急报。

    此时尚未开春,虽然曹操对此早有应对,但袁熙动手这么早,也是大大出乎曹操预料。

    虽然曹操思忖过后,认为袁熙应是以佯攻为主,但他也怕袁熙虚虚实实,弄假成真,于是严令各城将领不得擅自出击,固守观察形势。

    若是只有冀州这边的问题,曹操倒有信心应对,但让他烦心的,却是孙权那边的动向。

    因为江东那边内线传来消息,说吴国准备和袁熙刘备谈和了!

    这个举动,等于是对尚未破裂的曹孙联盟的背刺,让曹操极为愤怒,他虽然也有私心,但几次救援江东,也算是出了力的,如今孙权不声不响,就要背叛自己?

    你自己打仗不行,怪谁?

    曹操虽然知道孙权可能顶不住,但孙权这么快便服软低头,也是打乱了曹操计划,若没有孙权在江淮对刘备袁熙施加压力,两方必然腾出手来,用多余的兵力攻击曹操后方腹地,比如豫州等江淮地区。

    而眼下曹操的主力都放在了冀州,准备和袁熙决战,哪有多余的精力去防守江淮?

    对此曹操也是气的头脑发昏,最后只能捏着鼻子给孙权写了封信,让其慎重考虑,同时承诺日后以长江为界,和孙权平分天下。

    不管孙权信不信,曹操也只能赌一把,毕竟现在最重要的是统一北方,只要渡过这段艰难时期,灭掉袁熙之后,他迟早会和孙权算账!

    与此同时,袁熙收到了陆逊的信件,得知了周瑜病逝的消息。

    他心情复杂,对诸葛亮说道:“若不是他,说不定孙权早就完了。”

    “虽然身为敌人,但是我还是很欣赏周瑜的,我会给陆逊写信,让他派人吊唁。”

    “至于联手,虽然我很想看在周瑜的面子上答应下来,但这事情放在当下,可能会影响冀州大战的格局,军师怎么看?”

    诸葛亮想了想,出声道:“此事不用急着回复,静观其变即可。”

    “关键是玄德公那边的应对。”

    袁熙也是思索起来,说道:“孔明的意思是,玄德公有可能选择和江东停战?”

    “而且我还有些不明白,既然天子给了他封王的诏书,为什么还他迟迟不立国?”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不错,请把《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