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民生

    与此同时,易京袁熙官邸中,诸葛亮正摆着一张臭脸,站在地图上给袁熙推演局势。

    袁熙则是一脸赔笑,让憋着一肚子火的诸葛亮无处发作。

    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为袁熙策动羌人攻打冀县之事,虽然之前袁熙和诸葛亮大致提过,但因为此事并不在诸葛亮职责范围内,所诸葛亮并未过多了解其中细节,也没有料到袁熙会做的那么绝。

    对此诸葛亮自然是有意见的,他看得出来,冀县那边虽然高顺军只参与了攻城,后面城内事情并无参与,但显然是在有意纵容羌人。

    而高顺这么做,必然是袁熙的命令,诸葛亮事后颇有些不满,偏偏袁熙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让诸葛亮火都没处发。

    诸葛亮自然明白,袁熙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给冀州百姓一个交代,一方面是为了打击曹军士气,可以说是当下作为直接有效的手段。

    但不知道为何,诸葛亮心里就是有些膈应,他知道对别的诸侯来说,这种事情可能根本不算个事,但放在袁熙身上,却让诸葛亮有些绷不住。

    因为诸葛亮对袁熙的期望,其实很高的,高到诸葛亮本人都没有意识到的那种。

    在这种期待下,袁熙这次的所做所为让诸葛亮颇为生气,但事已至此,一切已经无法挽回,所以诸葛亮也只能把话憋在心里。

    意见归意见,诸葛亮也不会误了眼前的事情,他现在和袁熙推演的,便是将来冀州战场上,各种针对曹营动向采取的应对策略。

    而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青州兖州边界,黄河中下游的攻防策略。

    而随着战事推演,一项曹军极有可能采取的举动浮现出了水面。

    诸葛亮指着清河兖州的交界处,说道:“这里应该是曹操最有可能掘开黄河的地方。”

    袁熙听后,眉头紧锁,说道:“有没有办法阻止?”

    诸葛亮毫不犹豫道:“不可能。”

    袁熙不死心道:“我用水军步骑两路并进,沿着黄河推上去也不行?”

    诸葛亮回道:“主公打算用多少兵力?”

    “我估计曹操军可能至少会派出一万人,两三万也是有可能的。”

    “这种情况下,想要防止对面掘河,便需要调动数倍兵力,才有很小的可能去成功。”

    “主公想派多少人?”

    “这边兵力本来就是劣势,冀州正面战场还怎么打?”

    “而且成功阻止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别忘了,曹军想要掘河,可不一定会在主公地盘内开掘,其从兖州境内也是一样的。”

    “到时候河口掘开,下游千里都是灾区,也是一样的。”

    “主公总不可能开战之初,就大军奔袭千里,将兖州境内的黄河段全部占了吧?”

    “到时候曹军即使丢了兖州,照样会在兖州上游掘河,让下游的主公大军损失惨重,更能让主公分兵,这应该就是曹操方面的明谋。”

    “曹操不怕主公看不出来,而是生怕主公不上当,他就准备拿冀州民众的性命来挟制主公,从而取得战场的局部优势。”

    “主公别忘了,从邺城到易京,中间魏郡清河安平河间这南北一线,才是交战的主力地带。”

    “曹操发动的大军,绝对会远远超过十万,而且交战地点本就是在冀州,主公本来行事就难免束手束脚,如今还要分心保护黄河下游,取胜的几率将会大大降低。”

    袁熙叹道:“确实如此,但军师一方面能明白战场是残酷的,不能完全顾及所有民众死活,但另外一方面,却还是对冀县的事情耿耿于怀啊。”

    诸葛亮涨红了脸,出声道:“臣亮以为,主公既有大志,当身为有明君的自觉,有些事情虽然可以做,但伤害的是主公的声誉和天下的民心。”

    袁熙叹道:“我明白,军事的意思,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诸葛亮咋摸着这句话好一会,方才重重点头道:“便是如此,主公此言,已经道尽身为主公之精髓。”

    “看来主公什么都明白啊。”

    他随即拜伏道:“亮之所虑,不仅在于主公的行为,更在于对亮无能的自责。”

    “若非亮如此无能,当能想到更好的办法解决此事,断不会让主公陷入不义境地。”

    “主公若被后世非议,皆是亮之所致啊。”

    袁熙将诸葛亮扶起,说道:“军师不要太过自责,有些事情,是必须要主公亲自去揽下来的。”

    “何况是敌人先不做人,若真有天谴,我自己一力承受便是。”

    “我只能向军师许诺,我会竭尽全力保证此类事情不再发生。”

    “当然,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快结束这场天下大乱。”

    诸葛亮重重点头,“亮会谨记。”

    他随即道:“这次大战极为关键,虽有公与和元皓先生,但寿春的奉化先生和伯言,主公是不是”

    袁熙说道:“暂且不必,冀州以平原战为主,冀州谋士暂且足够,何况江东也不老实,还要伯言方面时刻压制,免得其搞什么小动作。”

    他随即说道:“好像这次军师压力很大啊,以前可从不会说这种话的。”

    诸葛亮心道我压力能不大吗,这估算下来,今后一年内,冀州战场上光双方投入的兵力加起来,就有可能超过三十万!

    这个数字实在太过沉重,以至于压在诸葛亮心头,让其日夜不能安寝,他眼前的地图上,每一道进军迎击路线,都代表上万人的攻防,若是有一着漏算,被敌人攻入占领一郡,那伴随的便是数倍的百姓伤亡。

    想到冀州五六百万的平民百姓,都时刻被战火威胁着生命,诸葛亮怎么能不日思夜想,拼尽全力?

    袁熙知道诸葛亮想法,叹道:“军师,别把自己逼得太紧了。”

    “冀州有数百万人口不假,但我治下加起来有上千万了,要是整天想这些事情,我早就被压垮了。”

    “身为主公,我在做出重大决断时,只能尽可能摒弃作为人的感情,将百姓视为一串串的数字,进行冰冷无情的对比衡量。”

    “这是无奈,也是悲哀,错不在你我,而是天下大乱本身。”

    “我知道这并不全是主公的责任,但无疑主公要承担所有的罪孽和责任,我能做的,也只有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以告慰在战争中死去的百姓。”

    诸葛亮重重点头,“亮明白了。”

    “亮会鞠躬尽瘁,为主公分忧。”

    他指着地图,又说了十几道可能的行军路线,袁熙发问,诸葛亮一一解答。

    最后诸葛亮道:“除非对面出奇兵,不然这应该是涵盖了绝大部分可能,毕竟冀州多是平原,曹军进攻路线,也只能沿着河流和道路。”

    “其上次潜入的虎豹骑被发现后,应该不太会再尝试类似的手段,毕竟主公这边的侦查能力要强上一截,其被发现后几乎无法逃走,所以不太会采用这种方法了。”

    “亮所担心的,反而是战场之外的事情。”

    袁熙眉毛一扬,“什么事情?”

    诸葛亮沉声道:“主公调动大军,加上背后的民夫百姓数目,已经是前所未有,对冀州青州幽州三地的民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汉廷的铜钱,已经因为连年战事短缺,产铜地的铜都在南边运不过来不说,现有的铜钱都被熔铸做了他用。”

    “如今交易,又变成了以物易物,多是用布匹粮食,市价混乱不堪,百姓生活极为不便。”

    “魏吴领地,钱币市价时时在变,主公治下相对好一些,因为有部分粮食是强制平价配给的,但这仍然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开源节流,节流只能缓解,关键在还于开源。”

    “要知道冀州这场战事,并以一定很快结束,可能会交战超过一年,甚至持续数年。”

    “这种情况下,谁坚持的久,谁就有可能取得胜利,而如何坚持下去,还要看各自领地内的稳定程度。”

    袁熙听了,思忖一会,也是头痛道:“事情都赶到一起了,曹操要是晚发动三年,我也不至于如此尴尬。”

    “光货币一事,就麻烦的很,汉廷疆域内产铜地点,大部分都在江东,甚至在交州,都是我现在短时间内无法开发的。”

    “朝鲜半岛有不少铜矿,但田豫还在攻打三韩,短期内显然也指望不上。”

    “倭奴国倒是好,不仅产铜,还产银,但糜泰那边,似乎也僵住了。”

    诸葛亮也听闻过此事,说道:“前些日子我在青州时,得到的消息,是糜泰和邪马台国交涉无果,邪马台国只想占便宜,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

    袁熙点头道:“我知道,所以我只能让糜泰修筑山城海港,徐徐图之,反正倭奴国也不止邪马台国一家。”

    “但这样的话,便是远水接不了近渴了。”

    诸葛亮说道:“需要注意的,还有一个变数。”

    “亮听闻邪马台国和糜芳势力有接触,双方似乎起了冲突。”

    袁熙听了,有些头痛,怎么糜芳还掺和进来了?

    有糜芳的地方,似乎从来就没有过好事吧?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不错,请把《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