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后被打动了,她的儿子就很孝顺,她的丈夫更加孝顺,否则也不会被称为明孝宗了。
明孝宗的孝是全方位的,他对自己早逝的亲娘纪氏念念不忘,多次寻找母亲的亲族予以照顾。
他对自己儿时照顾过自己的几个太后太妃很孝顺,甚至对想废掉他太子之位的万贵妃家人也并没有秋后算账。
张太后和明孝宗是一对生死夫妻,之间从没有过第三个女人,就像民间的夫妻一样,相互间的影响很大。
所以张太后也很孝顺,更加看重孝顺这个品质。她有些过分地照顾自己的几个弟弟,其实也是对父母孝顺的一种另类表现。
所以此时,张太后对嘉靖的痛苦感同身受,她同情嘉靖的处境,也喜欢嘉靖的孝心。
所以,张太后再次下了一道懿旨,而这一道懿旨,不但为嘉靖最终战胜群臣埋下了因果,也为她自己的痛苦深渊亲手挖开了第一锹土。
张太后召见了杨廷和,劝说杨廷和同意尊蒋氏为太后。杨廷和顿时急了,拼命给张太后解释其中的利害关系。
“太后,此事万万不可。你才是当朝太后,兴王妃蒋氏入宫后,必须向你执嫔妃见皇后之礼。
蒋氏只是王妃,她的丈夫只是王爷。如今让她以王妃身份入宫奉养已是破例为之,万不可宽纵啊!”
张太后有些不解:“我又不在乎这个,就是给她一个太后的名分又能如何,我还缺人行礼了吗?”
杨廷和连连摇头:“太后,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后宫之中也是一样的。
以往各朝中,虽然也不是没有过两个太后的事儿,但于今日之事却又不同。
关键是蒋氏若封后,则兴献王必然要封帝号,否则这后从何来,总不能说是孝宗的皇后啊!”
张太后也有些犹豫了,但看着嘉靖哭得要死要活,马上就要换衣服出宫的架势,张太后还是心软了。
最后,张太后不顾杨廷和和群臣的劝阻,降下懿旨,尊兴献王和兴王妃为兴献帝、兴国后。
名分一正,礼部也就无法再阻拦任何事儿了。嘉靖按照迎接太后的礼仪,从大明门将母亲蒋氏迎入京城,奉养于后宫,加尊号为兴国太后。
蒋太后刚入宫时,与张太后还是有过一段和睦共处的时光的。那段时间,是两个女人心中最满足的日子。
蒋太后因为儿子接住了天上掉下的馅饼,并且并没有为了接这个馅饼弄丢了爹娘,心中自然是万分满意的。
而张太后的丧子之痛,也因为嘉靖的晨昏定省,关怀备至而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让她的脸上重新出现了笑容。
可这段时间并没有坚持多久,而蒋太后和张太后的矛盾,也是从小到大,逐渐累积,逐渐恶化。
最开始其实只是个晨昏定省的顺序问题。因为有了两个母亲,嘉靖的晨昏定省就不得不有个顺序。
开始时嘉靖自然是先去拜见张太后的,因为他心里清楚,若没有张太后的支持,他坐不上皇位,也接不来母亲。
蒋太后开始也并没有说什么,当时她还处于巨大的幸福之中,并没有过于计较这个象征性的礼节问题。
但蒋太后身体不太好,加上舟车劳顿,入宫后不久就病倒了。嘉靖十分着急,每天都去探望。
蒋太后一病,嘉靖探望的顺序就不免开始随机了。如果蒋太后病得厉害些,他就先去看蒋太后。
如果蒋太后病情轻一些,他就先去看张太后。张太后也知道蒋太后病了,故而也没有挑这个礼。
但渐渐地,嘉靖发现,如果自己先去探望了蒋太后,蒋太后的心情好,病就会轻一点,于是他就固定地先去探望蒋太后了。
这个规矩,就在不经意间慢慢变了过来,而蒋太后的身子,也确实一直没有大好过,断断续续的总会有些小病。
蒋太后的病好之后,开始对后宫的管理看不过眼了。这件事儿上,非要说谁对谁错,只怕也难。
张太后生性散漫随意,她是被家里从小宠到大,又被丈夫从大宠到更大的女子,对后宫的管理也主打一个随意。
加上她儿子明武宗本身也是个随意荒唐的性子,母子俩互相影响,后宫的管理水平的确让人不敢恭维。
而蒋太后却是从小严格培养,长大相夫教子,后宫力压群雌的典型贵族女子,在管理学方面,可以甩张太后十几条街。
如果张太后的管理水平是村办企业级的,那蒋太后的管理水平至少是上市公司级别的。
据说,蒋太后在兴王府时,就写过一本书,《女训》共十二篇,说明应该怎么做个好女子。
所以当蒋太后看见大明后宫的管理,比起自己家的兴王府还要混乱随意时,自然就忍不了了。
她倒未必是看不起张太后,这有点像一个有洁癖的人,到了一个比较脏乱差的人家,会不顾主人的面子,亲自动手开始收拾屋子。
张太后对此本来也没太多想法,反正蒋太后再怎么管理,也不可能管理到她头上来,两人仍然相安无事。
可那些被蒋太后收拾的太监宫女们受不了了,她们纷纷跑到张太后面前告状。
像所有告状的人一样,她们并没有过多强调自己为什么被收拾,而是重点强调蒋太后收拾她们的目的和手段。
这一招别说是在后宫混过的人,就连猪八戒都会用。想当年猪八戒去花果山智激美猴王的时候,就展示过这门手艺。
面对孙悟空的质问,猪八戒绝口不提奎木狼已经将他们放走,是他到了宝象国非要吹牛逼回去捉妖,才激怒了奎木狼的事儿。
而是大谈特谈奎木狼多么嚣张,师父多么可怜。然后孙悟空恼怒地问他:“你没提我是唐僧的大徒弟吗?”
此时经典出现,猪八戒立刻回答:“我当然提了,可是那妖怪说,什么齐天大圣,不就是弼马温吗?
你不提他还好,提了他我反而非要吃了唐僧。他若敢来,我就扒他的皮,抽他的筋,打断他的骨头,挖了他的心!”
然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
张太后耳根子软,那些宫女太监又都在她手下干了很久了,她比较信任。
那些人都说蒋太后是打狗骂主人,冲着她来的,于是她就开始觉得蒋太后有些过分了。
张太后性子直,一辈子没受过屈,直接找来蒋太后,要求她停止整顿后宫的行为。
可蒋太后有管理洁癖啊,如果她不常住皇宫,比如去别人家走亲戚,她可能还会强忍几天。
可以后她是要在宫里长住的,她知道自己早晚也是忍不住,于是也就回怼了张太后几句。
大概意思是你既然没有管理水平,就好好享受,我替你管。总没有个你自己不收拾屋子,还不让别人收拾的道理!
蒋太后这一怼,反而怼没了张太后最后的怀疑,她开始相信蒋太后就是冲着自己来的了。
再联想到这段时间蒋太后明明都已经活蹦乱跳地到处管闲事儿了,可嘉靖还是每天先看望亲妈,再来看望自己,顿时就火冒三丈。
于是两个太后爆发了第一次激烈的冲突,此时天下仍然是以张太后为尊,后宫中自然也不例外,蒋太后自知矮一头,只得忍气吞声,败退回宫。
然后蒋太后就又病倒了。赶来探望的嘉靖听完母亲并不算客观的讲述后,心里也很难受。
关键时刻,血缘的力量和多年教诲的力量同时发作,嘉靖的屁股开始坐偏了,他还是更心疼自己的亲生母亲。
嘉靖不想让母亲在后宫受气,但他此时内心仍然感激张太后,也不愿和张太后撕破脸,于是他开始了曲线救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大礼议。
嘉靖的思路是,只要大礼议赢了,让天下承认我爹是我爹,那么我妈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了,和张太后平起平坐,甚至还要高一点点。
这个想法在礼法上绝对是正确的。张太后此时之所以地位比蒋太后高,并非因为她是明武宗的母亲。
明武宗已经驾崩成先帝了,先帝的母亲,在平辈的情况下,地位不可能比现在皇帝的母亲地位更高。
而是因为现在从礼法上,蒋太后并不是嘉靖的母亲,兴国太后是个尊号,只是代表群臣认可她生了嘉靖有功。
但在礼法上,嘉靖的母亲是张太后,所以张太后才是现在皇帝的母亲,蒋太后不是。这个关系,类似于妾生的儿子,在礼法上是正妻的儿子一个道理。
所以嘉靖积极推进,要证明我爹是我爹,只要我爹是我爹了,我妈自然也就是我妈了。
在蒋太后来京之前,刚中进士的张璁曾为嘉靖写过一篇文章,以宋仁宗传位的例子,说明了嘉靖当皇帝,并不影响他认亲爹的问题。
当时嘉靖如获至宝,只可惜杨廷和等群臣不认账,还搞打击报复,把刚中了进士的张璁给赶到南京去养老了。
这次嘉靖旧事重提,把自己这个帮手又召回京城,与杨廷和等人开战。
这场战斗,就像没关紧的水龙头一样,淅淅沥沥、沥沥拉拉的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人人都很痛苦。
但此时的嘉靖已经不是孤立无援了,他蒋太后在身后出谋划策,母子同心,其利断金。
而随着嘉靖年龄的增长,一些朝臣开始看出了趋势,不管这场大礼议谁输谁赢,嘉靖的皇帝是当定了。
既然皇帝已经定了,那么将来的荣华富贵,还是取决于皇帝的赏识。杨廷和再厉害,总是要告老的。
所以支持嘉靖的人也越来越多。终于,在嘉靖三年的时候,嘉靖取得了大礼议的重大胜利。
嘉靖为父亲上尊号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母亲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
虽然前面带着本生两个字,但毕竟从礼部的角度,已经承认了他的父亲是有尊号的皇帝,则母亲自然也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可以和张太后平起平坐了。
按正规的历史,嘉靖三年杨廷和就辞官了,可在这本书的历史里,杨廷和坚强地留了下来,继续和嘉靖斗争。
特别说明一下,避免误导了各位读者。同时再次强调,本书中的时间和事件,均不可作为正史来看啊!
在杨廷和的顽强狙击下,嘉靖大礼议的最终胜利,被生生地延后了七年,从正史中的嘉靖三年,变成了嘉靖十年。
因为在那一年,发生了一件事儿,让嘉靖彻底占据了上风,而杨廷和和百官失去了最强大的后盾,一败涂地。
嘉靖十年时,朝中暗流涌动,因为大家都知道,后宫中蒋太后和张太后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双方已经互不见面了。
而嘉靖虽然仍然在两边保持着礼数,但实际上在张太后面前只是早晚露一面,剩下的时间大多与蒋太后在一起。
杨廷和几次请见张太后,希望张太后能下懿旨,褫夺蒋太后封号,赶回兴王府去供养。
因为杨廷和已经看出来了,自从蒋太后入宫之后,嘉靖战斗力大增!身后有个奶妈,肉盾的威力立刻就发挥出来了!
此时的张太后,还有这个权利。虽然在礼法上,蒋太后已经无需向她行妃子礼,但下懿旨的权利,从始至终都掌控在她的手里。
但就在张太后犹豫不决之际,嘉靖抢先出招了。他暗中让陆炳搜集了张太后两个弟弟大量的犯罪证据。
从明孝宗时期,到明武宗时期,再到自己当皇帝的时期,两个弟弟的大小罪过就没断过,堪称犯罪届的三朝元老。
陆炳虽然年轻,但办事儿十分厉害,把这些罪行弄得十分详细,证据也搜集得挺全,堪称铁证如山,无可辩驳。
当然,这些罪行基本都是在民间所犯的,真正要命的罪,例如非礼宫女,戴皇帝帽子这样的绝对死罪,是不可能找到证据的。
嘉靖把这份犯罪记录放在了张太后的面前,恭敬地告诉张太后,按这份记录,两个国舅爷即使没有死罪,也要坐牢或者流放。
宠爱弟弟的张太后瞬间乱了手脚,忙不迭地跟嘉靖达成了交易,自己不下懿旨,嘉靖也不要动两个国舅。
但天真的张太后却不知道,嘉靖虽然表面上没动,暗地里却让人偷偷放出风去。
故意让两个国舅得知,锦衣卫已经搜集了自己的罪证,而嘉靖就要动手除掉他们两人了……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亲娘不负恩……」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