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章 婧姐指哪我打哪!

    虽然周长风自己也觉得这很离谱,不过考虑到大明目前这个状况,各种魔幻的事情层出不穷,于是他就大胆试想了一下朱泠婧的意图。

    哪知朱泠婧闻言便是一副“你在搞笑吧”的神情,悠悠道:“你想的…太多了。”

    她将茶杯搁置到了一旁的小桌上,缓缓站起身,平静道:“我所追求的,于公,是社稷昌盛、威服万邦;于私,是权力、是左右朝政的快意。”

    说这话时她表现的很坦然,似乎不屑于隐藏自己的意图和追求。

    不过周长风很清楚政客和贵族的拿手好戏,两面三刀可以说是常规操作。

    所以,这女人不会是为了忽悠而故意装的吧?

    不过无所谓,忽悠就忽悠吧,总有一天装不下去的。

    于是周长风便正色道:“是人就有私心,如果殿下你的追求真有那么远大,那我愿意合作。”

    “合作?”朱泠婧斜睨着他,“难道不该是追随?”

    “行,那就追随。”

    伱这家伙,答应就答应,还这么扭扭捏捏的!神色如常的朱泠婧在心中吐槽了一句。

    从初次见面到之后的几次电话交流,可以说周长风对这位公主的印象都不大好——做事神神秘秘,还用言辞威逼,而且说起话来能让人浑身不自在。

    今天第二回见面,也不知是不是习惯了,他居然觉得也还好,于是就又多谈了几句。

    接下来的对话倒是让他颇为惊讶,二人原本在对当下朝政加以议论,最终不知怎地把话题扯到了土地问题上。

    “……如今《田亩公赎法》施行广度有限,太窄、太小。经济发展受限的阻碍是该被扫清了…”朱泠婧非常笃定地说:“若是要追求更好的经略天下,这土地制度是必须要改的。”

    由于农业时代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所以东亚的普遍情况就是已开垦的土地被兼并,集中于乡豪士绅等大小地主手中,很多农民为没有土地的佃农。

    这样的土地制度使得大大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是不平等的根源之所在。

    自至昌四年确立宪政以来,尽管大明正式迈入資本主义大道,然而由于新旧妥协、这场改革并不彻底,时至今日大明的大江南北依旧存在着大量不利于经济和工业发展的封建地主。

    尤其是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地主为代表的保守势力尤为强大和根深蒂固。

    为了加快建设,唯有改变现存的土地政策,提高农业产出,这样才可以为发展轻重工业提供资金,并为工业产品提供市场。

    毕竟,自耕农和贫困的佃农相比较,前者的主动性和消费能力肯定是要高一点的。

    很早就有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接连上疏朝廷;之后,随着愈来愈多的官员指明这一点,至昌二十三年,户部和工部协同拟定了一个对土地政策改革的草案。

    在经过谘政院的议员们长达几个月的扯皮以后才总算得以通过,皇帝也随之御准。

    但是,只允许在苏州和保定这一南一北两府之地试行。

    即便如此,这项政策也遭到了当时大明诸多保守人士的激烈反对,参与草拟方案的几位郎官收到了威胁与恐吓的书信;负责具体实施的官吏们也多遭阻挠,更是有三人先后遭遇刺杀。

    最终,在无数有识之士的努力和共同推动下,这项政策得以存留和延续,而非中途夭折。

    至昌二十八年,这道名曰《田亩公赎法》的政令在调改后正式颁布,由官府强制赎买拥有超过八十亩的地主名下的土地,再将赎买来的土地半卖半送的形式分发给佃农,让他们转为半自耕农或自耕农。

    事实上这道政令起初的标准更广,强制赎买标准为五十亩,因为根据统计结果,南直隶地区占有巨量土地的大地主并不多,大多数都是占有百来亩、几十亩土地的中小地主。

    定为五十亩,范围自然更广,然而朝中持保守态度的一方坚决反对,最终不得不将赎买标准提高到了八十亩。

    而且,自这道政令颁布后,大明官府一直谨慎施行,表现的极为小心,支付给地主的都是实打实的钞票,堪称客客气气。

    个别反对激烈的地区,地方官府甚至在私下用更加“富含信用象征”的黄金进行支付,以安抚被强制赎买了土地的地主。

    显而易见的,这个政策效率低下,成果不大,而且要耗费大明的高额财政预算。

    时至今日它一共施行了九年,也只有南直隶、北直隶两省完成了大半;除此之外的其它省都仅有少量州府施行,进度也参差不齐。

    唯一的优点恐怕就是…温和而稳定了,不易生乱。稳定至上,这恰恰是一心求稳的大明君臣普遍追求的。

    不过有意思的是,朱泠婧似乎并非如此?

    周长风饶有兴致地说:“我也这么认为,所以该怎么改?在《田亩公赎法》的基础上继续深入?”

    “用真金白银的财政预算来干这个太蠢了,代价过大,实在是下策。”朱泠婧一只手负在身后,另一只手则搁于身前,缓缓开口道:“代之以国债券,如此就不用担心花销了,要印多少印多少。”

    草!印钞机是你家开的是吧?

    “但是国债也是要还的啊,咋还?”周长风说这话的时候其实心里很清楚答案是什么。

    对面的朱泠婧也不开口,只是淡然一笑,意思不言自明。

    打起仗来还怕没钱?抢啊!南洋地区的真金白银和各类财富可不少。

    “那要是出师不顺怎么办?”

    “办法很多,延期偿还、加印纸币等等皆可,不过得尽量控制贬值。”

    没抢到财富,那就只能多拖延一点时间了,等打赢了自然就有钱了;同时也可以让印钞厂开足马力,多多印钱,代价是不可避免的通货膨胀。

    不过,不至于那样,南洋地区对于大明而言就是唾手可得的肥肉。

    朱泠婧的构想在周长风看来还是不错的,至少对他本人很有吸引力。

    如今的大明,在除了南北直隶地区的其它省份,大中小地主们占有约52%-60%的土地,无数农民依附于他们,雇农、佃农、半自耕农则占全部农民的70%之多。

    不过,纯粹的佃农其实并不多,佃农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在其它地方,譬如山东,半自耕农和自耕农才是主体,纯粹的佃农大约为10%-15%间。

    往近看是为了大战、往远看是为了经济发展,土地必须重新分配。

    这一票,干了!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后明余晖不错,请把《后明余晖》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后明余晖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