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通用的效应

    李谕看两位大佬如此火光,顺手发电报问了问身在维也纳的玻尔兹曼和法国的皮埃尔·居里。

    两位大佬同样没想到英国人自己吵了起来,好在法国方面立刻帮助协调过去了半克镭,总算没有让两位诺奖大佬真的为了这点事争得面红耳赤。

    不过拉姆齐与卢瑟福确实结下了一些梁子,很难化解。

    但拉姆齐毕竟年龄大了,与卢瑟福后续没有过多学术上的交集了。

    看得出镭的吸引力那是相当大滴,连顶级科学家都要争抢。

    李谕用它悄无声息地让俄国那个讨厌的文物贩子科兹洛夫死于无形,也算用了目前最先进的“科学手段”,绝对无人知晓。

    科兹洛夫拿到镭水绝对能乐死,嗯,乐死。

    在曼彻斯特的几天,卢瑟福还带着李谕参加了一场曼彻斯特市专门为自己举办的荣誉市民授予仪式,以表彰他获得都灵科学院奖金一事。

    卢瑟福甚至得意地给李谕炫耀起自己刚买的汽车:“这是从捷克运过来的乌耳斯利—西第利牌汽车,我刚刚花了150英镑买下它。”

    李谕并没有听过这个牌子,也无所谓,反正现在汽车品牌多如牛毛。

    至于价格不算特别高,可是也已经达到了卢瑟福五分之一的薪水。

    卢瑟福本人从上学获得奖学金开始,就没有感受过贫困,但他同样没有真正富裕过。

    卢瑟福获得都灵科学院的奖金是400英镑,对于当下来说,算得上一笔小巨款。

    卢瑟福开着汽车高兴地说:“这辆汽车在农村行驶,平均每小时约14英里。在平坦的道路上,每小时可达25英里。如有必要,甚至可达35-40英里!但我并不热衷于让我心爱的汽车沿着公路飞驶,如果被抓住,得交不菲的罚款。”

    李谕笑道:“警察可没有测速装置,有什么好担心的,总不能全凭主观判断吧。”

    “他们就是靠主观判断,”卢瑟福说,“有时候我只开25英里时速,他们就说我涉嫌超速,影响了曼彻斯特的道路安全,还会惊扰马车上的贵妇人。”

    李谕问道:“这么说的话,您已经交过了罚单?”

    “是的,”卢瑟福说,“每次就要一英镑,简直令人沮丧!”

    卢瑟福平时仍旧精打细算,真正解决钱的问题,至少得等诺贝尔奖金到位才行。

    荣誉市民授予是个很简短的仪式,很快结束。卢瑟福今天明显是想要开车兜兜风,回程时还在夸赞李谕对汽车工业几个非常有创造性的设计专利。

    再次回到实验室时,遇到了几名学生来问题,卢瑟福耐心解答完后,才真正在实验室中落座。

    李谕说:“教授果然是位好老师。”

    卢瑟福直接说:“同吹毛求疵的加拿大学生相处过一段时间之后,这里的一切都使人感到格外亲切和爽快。”

    好嘛,这句话要是晚一百年说,他能被骂死。

    李谕看到实验室中的仪器后说:“教授关于射线以及α粒子的实验设备似乎已经备齐了。”

    卢瑟福说:“可惜操作它们离不开我的几名助手,否则完全进行不下去,尤其是盖革。这个实验需要测量并且观察数以万计的粒子,没有他,我实在设计不出绝佳的实验方案。”

    李谕说:“我明白,要能够观察到单个的α粒子才行。”

    要是没有盖革计数器等设备,α粒子散射实验根本没法做。

    看样子,现在卢瑟福的确没有做实验的条件。

    卢瑟福说:“我的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些猜想,比如原子内部很可能是一个微型的太阳系,原子核好比太阳,是中心;电子就像行星,围绕着太阳旋转。虽然还有很多疑问,但这个想法萦绕在我心头好久,只是那些困惑让我无法下决断。”

    李谕明白卢瑟福有怎样的困惑,“如果原子内部真的是行星系统,电子做圆周运动,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会产生电磁场,同时释放能量。而随着能量损失,电子会越来越靠近原子核,并最终撞向原子核。要是用数学计算,这个过程短到无法想象。”

    “这就是我最头疼的问题,真要如此,世界都不会存在。所以没有足够的实验数据前,我根本不敢做任何推断,”卢瑟福叹道,“但我实在不喜欢这种单纯数学的推理,明显不够物理。在我看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用试验观测到有力证据,只要可以打碎原子核,一切不证自明。”

    想要打碎原子核的想法,并不是卢瑟福首先想到的,但他是真正付诸实现的。

    当然需要极为精巧的实验和非常巧妙的设计方案、对结果长期的分析。在目前的理论和实验基础下,要解决这个问题极其困难。

    可以这样设想:在一间摆满了各种家具的房间里,通过敞开的门窗,向房间漫无目标乱射一阵。再根据零零星星碎裂的小木片对家具作出某些判断。并且要判断出这些小木片是从大钢琴上还是从餐具柜上被击落下来的,显然非常棘手。

    而这正是卢瑟福所面临的需要探索的问题。

    反正实验物理学,没有点创造性的头脑和优秀的动手能力真搞不定。

    而且就算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模型,很快也会被打破,存活时间一年都不到。

    因为李谕提到的那个原子稳定性问题照旧无法解释,——这可是二十世纪初的四个物理学大难题之一。

    总之,卢瑟福经过这一段和李谕的相处,对李谕的知识面以及洞察力是佩服到家了,此前一直只认为李谕是个偏向纯粹理论的物理学家,没想到对物理学的认知相当深刻。

    卢瑟福感觉李谕言行之间有种很奇妙的味道,具体是什么又说不上来。

    李谕已经没法继续留在英国了,临走时祝福说:“希望教授一切顺利。”

    卢瑟福说:“曼彻斯特大学为我准备了一套电报系统,以后我们电报联系。”

    ——

    登上轮船时,李谕发现同船的还有弗洛伊德。

    李谕上前问道:“弗洛伊德先生,你怎么也去美国?”

    弗洛伊德说:“美国有几所大学请我去做一些关于精神分析学的演讲。我本来没想去,不过他们开出的薪水的确吸引人。”

    老美现在就是这样,就算欧洲二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到了美国也是绝对顶流。

    李谕又问道:“什么大学?”

    弗洛伊德说:“克拉克大学以及更远的斯坦福大学,哦,出了高薪的就是斯坦福大学。唉,那地方可是一片荒漠,真不敢相信美国人会在那里建大学。”

    李谕说:“据我所知,斯坦福大学的招生还是不错的。”

    弗洛伊德说:“毕竟校董会有钱,斯坦福先生当年可是负责修建太平洋铁路之人,我无法想象他在这个工程中赚了多少钱。”

    斯坦福是个很成功的商人,在修建这条美国超级大铁路时,他与美国政府进行商议,声明铁路非常重要,引导美国政府同意投出一半的建设费用。

    而斯坦福利用自己的人脉,成为了太平洋铁路建设公司的实际主导人。

    这只是第一步。

    然后斯坦福又另外创建了一家公司,为铁路提供材料和劳务。

    关键点来了:由于他同时是两家公司的老板,很容易设法使一家公司以双倍的价格把材料和劳务卖给另一家。而政府名义上出的是一半的钱,实际上支付了全部费用,而斯坦福本人则顺势回收了自己所有的费用。

    什么叫空手套白狼!

    一番操作下来,直接让斯坦福赚翻了天。

    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后来斯坦福唯一的儿子死了,老两口顿时生无可恋,积累下的巨额财富没了继承人,于是直接投资兴建了斯坦福大学。

    轮船抵达纽约港,弗洛伊德准备休息两天后再前往克拉克大学。

    他下榻的正好也是华尔道夫酒店。

    次日,在餐厅共同吃早餐时,弗洛伊德看到了一张海报:“巴纳姆马戏团,携带当年令无数人震惊的展品共同来到纽约!欢迎各位前来参观,门票只要80美分。”

    “要一起去看看吗?”弗洛伊德问道。

    李谕反问:“弗洛伊德先生对马戏表演感兴趣?”

    “并不是,但他们的展品让我不得不动容,你看,”弗洛伊德把海报拿给李谕,指着上面说,“除了斐济美人鱼、暹罗连体双胞胎,他们竟然展出了克伦威尔的头颅。”

    “克伦威尔的头颅?”李谕讶道,旋即拿过海报。

    克伦威尔名气自然很大,他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人物,号称英国首位“护国主”,还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

    不过查理二世上台后,恨死了搞死自己老爹的克伦威尔,下令把死了两年的克伦威尔尸体掘出来吊在了绞刑架上,然后又斩首示众。

    再之后,更是直接将克伦威尔的头颅用长矛挑起,长期挂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顶上。

    直到1685年,也就是查理二世去世、詹姆斯二世登台之后,头颅才被一场大风刮了下来。

    一名卫兵捡起来,偷偷卖给了瑞士的收藏家,从此,克伦威尔的头颅开始了两百多年的流浪生涯。

    李谕道:“展览的东西看起来都很猎奇。”

    “嗯,这是一种大众心理,”弗洛伊德三句不离老本行,“巴纳姆生前是一位传奇的商人,去看看这场展览会未尝不可。”

    巴纳姆堪称第一代美国炒作界天王,同时也是马戏大王。

    他的人生蛮精彩,不过更有意思的并且广为人知的,是以他名字命名的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

    李谕说:“弗洛伊德先生,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学者对学生进行人格评价,发给每名学生调查问卷,然后四十位学生全都打出了极高的分数。”

    “不可能!”弗洛伊德断然道,“没有人可以做到短时间内对这么多人完成人格评价。”

    李谕说:“但结果是,所有学生们都认为学者的评价太准了,说的就是自己。”

    弗洛伊德更不相信:“他是怎么做到的?”

    李谕说:“很简单,每个学生拿到的调查问卷实际上都是一样的。”

    弗洛伊德放下烟斗:“都是一样的?!”

    “对!”李谕说,“每个人的调查问卷都是同样的几个问题,比如:

    你非常需要别人的喜爱和欣赏;

    你表面自律,内心却缺乏安全感;

    你经常会怀疑自己是否做了错事;

    你喜欢变化,当受到限制时,会觉得不满;

    你为自己的独立思考感到自豪,不会轻信别人;

    你时而外向和蔼,时而内向谨慎等等。”

    弗洛伊德恍然大悟:“每一条都是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评判。”

    李谕笑道:“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学生们都会打出高分了吧。”

    弗洛伊德毕竟是搞心理学的,很快说道:“从这个例子中,似乎可以推断,人们会把模糊且足够通用的描述错认为是量身定做。”

    李谕说:“每个人都在以自我为中心,江湖术士、算命先生、星座专家们之所以能够横行于世,靠的就是这种心理吧。”

    弗洛伊德说:“在学术上,这是典型的个人认知谬误。”

    他说得太学术了,后世这种现象就被称为“巴纳姆效应”。

    弗洛伊德继续说:“你举的例子非常有趣,回到维也纳后,我会亲自进行试验。”

    李谕说:“这种试验,我想在哪儿做都一样。”

    “有道理,”弗洛伊德说,“在克拉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我会直接引用。”

    吃完早餐后,他们先去看了看马戏表演和展览。

    李谕这辈子就没看过马戏,但进入大帐篷后,发现人很多,还挺受欢迎。

    他更感兴趣的还是展览,在大棚子的旁边的一个小展鹏里,李谕看到了克伦威尔的头颅,实话说有点瘆人。

    另外还有到了几十年后还在地摊文学的各种“世界未解之谜”中频频出场的斐济美人鱼。

    ——这玩意就是个世界级大造假。

    其实是巴纳姆用一只猴子的部分躯干和头部,与鱼的后半部分缝合在一起,再覆盖泥纸浆而制成。

    就这么个粗制滥造的破玩意儿,竟然诓骗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数十年之久,给了地摊文学持续不断的创作灵感。

    欧洲本来就有美人鱼的各种传说,这下可好,很多人直接“眼见为实”,信以为真。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不错,请把《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