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慷慨之词,迅速点燃现场气氛。
他的这番话,说出了学子们的痛点,也说出了学子们的心声。
报国无门是何等痛苦的事情。不仅仅是自己有志难伸,也是看到山河涂炭,百姓痛苦时,却读书无用的虚弱无力。
众新晋臣子纷纷跪下,异口同声地说道:“愿为百姓安乐肝脑涂地!”
李北辰单手“唰”地一下合上扇子,拍在大腿上,站起身来,激动地说:
“太好了!百姓终于有盼头了!”
众臣子们错落地说着类似下句的意思:“大明能得圣上此等贤能之君乃万民之福。”
李北辰带着几分沉重地说道:“诸位爱卿快快落座。
朕今日召你们来,只为向你们剖开朕的心意,言明朕的志向。你们已入朝堂数日,是否已感受官场的复杂,人情的世故?这才是真实的朝堂和真实的天下。
国家如此之大,牵扯其中的每个人,无可避免地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利益。人性不见得很坏,但身处其中却时常裹挟着做不得好人。
故而想要成事,既需要非凡的智慧,也需要久久为功的决心。朕希望在座诸位能始终不忘今日鸿鹄之志,心怀报国之心,做大明王朝的脊梁。”
七个人里至少有四个红了眼圈,被李北辰所深深地撼动。
还有三个沉默不语。
其中就有大高个子赵宇航。
李北辰望向赵宇航,“赵卿你可是有话要说。”
赵宇航掀起袍子,端正地跪在中央,拱手直望向李北辰,眼里闪动着泪花:
“臣的父老乡亲,无一不辛苦耕种,可这些年年景很差,税赋却比以前更重,留存的米都不够果腹。草民的弟弟饿死,幼妹被卖。忠厚老实的同乡落草为寇,杀人越货.皇上,普通的老百姓是真的苦啊!”
又转头看向其他人:“之前又是谁豪言壮语若能面圣,定要向皇上陈述民情,自荐国策的?皇上就在眼前,怎么一个个都不说,变成哑巴了?我今天死也要为我的父老乡亲们说话,让皇上能了解真实的民情!”
众人皆被搞了个脸红。
赵宇航说的这些话,令李北辰响起陈宁,想起了以前刺杀自己的土匪军师王金宝
他们的亲人都在自然灾害里被饿死。
只是有的人幸运,读书有天赋,被好心人所搭救;
有的人却不幸,大字不识,只能落草为寇,靠蛮力和狠辣活下去。
李北辰眼中潮湿,感到心痛和内疚。
于他而言,因为没有类似的经历,虽然感到同情,但并不是那么真切;但于当事人而言,这些被活活饿死的人,却都是至亲至爱的人。
李北辰扪心自问,无法想象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被活活饿死的绝望和痛苦。
他不过是个二十一世纪的普通人,来这边读了十几年的书。
虽然读了历代帝王的治国之道,可这些能写下传世经验的帝王,他们所在的王朝最后不都灭亡了吗?
哪一个王朝又真地千秋万代呢?
他也不过坐上这个位置两年。该如何管理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根本拿不准。
到底什么样的政策好,什么样的政策不好呢?
加上他确定自己在一本书里,他始终有种虚幻感。
有时他失望得想就此摆烂,有时觉得自己做的这一切都是一场无用功。有时他靠这些都是纸片人都是假的麻痹自己。
只是,这些纸片人的喜怒哀乐真的是假的吗?真的一点不重要吗?如果自己再也回不去那个世界,不也就永远是个虚拟的纸片人吗?
又或者那个看起来似乎很真实的二十一世纪,其实也是一本书呢?
见皇上眉头紧皱,垂着眸子沉默不语。立马有两个人站出来,分别跪在赵宇航的身边。
“臣杜衡求皇上饶了赵大人。赵大人他出身贫苦,生性正直,言辞犀利,书生意气。他的本意应该不是要忤逆皇上。求皇上饶了他这回。”
“臣夏明弦求皇上恕罪。臣跟赵大人相处数日,他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善良而有些鲁莽不通人情世故。求皇上仁慈饶了他的唐突冒犯。”
他们三个都参加过当初游街要求彻查春闱的闹事。
赵宇航因为个子高,身体壮,嗓门大,胆子大,脾气躁,是当时闹事学子的领头。当然是被陈宁奉皇上之命特意找来的。两人是在从老家流浪到京城的路上认识的,属于生死莫逆之交。
皇上忽而抬头,揉了揉眉心,“众卿平身,都落座吧。不必跪着。朕听说赵卿亲属的惨痛遭遇,十分痛心,令朕想起了一位故人陈宁,他的家里皆在灾荒战乱中过世,只余他一人。你们尚且如此,何况天下百姓。”
“陈兄?”赵宇航惊道。
李北辰点头,“对。陈宁他随朕的弟弟安北王去了安北都护府,协助处理鞑靼有关的事务。他以前跟朕举荐过你,盛赞你品行端正耿直,务实勤奋,建议朕重用你这样的忠义之臣。今日一见,果然是房玄龄杜如晦一样的良臣。朕怎么会因为你说了真话降罪于你呢?”
众人皆愣住,表示震惊。
皇上竟然没有因为赵宇航方才冒犯忤逆的话而生气。
李北辰十分动情地说道:“这正是朕今日单独找你们来的目的。朕希望天下的百姓都能吃饱饭,穿暖衣,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不再有饿死人这样悲惨的事情发生。
朝廷积弊已久,推动新政非常困难,独木难支。朕需要诸位的帮助,需要有人替朕去了解民情,做些实事。”
他的心底涌出一汪泪来,虽然眼中并无泪水。
迎着众人或迷惑或期待的眼神,李北辰郑重其事地说道,“想要解决饥荒问题,要从三方面去着手:
第一,必须要有人真正的懂农业生产,懂得各地最适合种什么,懂得如何提高粮食的产量,如何治理虫灾。这里至少需要一个人。
第二,需要有人扎根于户部,摸清楚各地耕地数量和兼并情况,然后再想办法打土地兼并问题,让农民有地可种。另外还要进行丰年的粮食收储。这里需要至少一人。
第三,需要有人扎根于工部,愿意常年东西南北全国跑,摸清各地农田水利状况,兴修水利,督办河流疏浚、农田灌溉。这里至少需要两个人。
如果能解决上面三个问题,相信会慢慢解决百姓没有田种,没有粮存问题,甚至能实现粮食的持续增产。
另外还有方才赵宇航提到地方乱收苛捐杂税问题,朕早在农历三月就颁旨免除全国的农业税赋。如果落到地方还在征税,就需要两人进督察院,全国巡查。这里也需要两人。
农业靠天吃饭,还需要一人去钦天监观测天象,这个人,夏明弦最合适。其他六位你们可以自行选择。
你们随时可向朕举荐农业这块的能人贤士,多多益善,不求通晓诗书,只要真正懂如何提高粮食产量。
当然你们都很年轻,如若愿意从开始研究农业问题也不迟。”
夏明弦自觉哪个方面都不突出,不知为何被钦点去钦天监,一时愣怔在那里。
“臣愿领命去户部考察土地分配和兼并。”状元郎周熹率先启奏道。
“臣愿领命去工部兴修水利。”王保强启奏道。
“臣愿领命去户部。”杜衡启奏道。
“臣愿领命去工部。”褚河海启奏道。
“臣愿领命去督察院。”何以墨启奏道。
最后竟然只剩下赵宇航呆愣愣地望着李北辰,似乎在神游四海。
李北辰笑着望向赵宇航,等着他语出惊人,“赵探花?你什么想法?不如你留在朕的身边?”
赵宇航如方才一般恭敬地走到正中央,在李北辰面前跪下:
“臣出身农家,是种地的一把好手。臣家当年种地比旁人家都高产。臣打小就喜欢琢磨种地。如果皇上信的过臣,臣愿意做研究农业方面的事情。
臣的毕生所愿就是能让父老乡亲们此生都能吃饱饭。如今能有机会,臣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赵探花,经纶满腹,若去都察院做言官,稽查百官,惩治贪腐,大可留名青史。做农业风吹日晒,不仅条件艰苦而且可能一生籍籍无名。你可想好了?”
“想好了,”赵宇航郑重地点头,“臣不怕苦。只怕没有实现平生抱负的机会。”
李北辰眼眶有些湿润,情不自禁地问道:“今日朕就想问你们,大明王朝是否有一日看到和清海晏,岁丰民安?”
众位新臣整齐地跪在他的前方:“臣愿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北辰掷地有声地说道:“希望你们以后被人排挤之时,遇到不公之时,依然不忘今日之初心。诸位可能做到?”
赵宇航意气风发,口出狂言:“只要皇上给臣等机会,放手让臣等大干一场。日后史书上必然会有在座诸位的大名!”
赵大人还是这么狂。
众人哄堂大笑。
不过不是嘲笑,而是快意恩仇之笑。
赵宇航以前大大咧咧地告诉众人,他就是要一心为民,正直敢言,留名青史。
此时此刻,众人才发现,自己何尝不是呢?若有机会大干一场,青史留名,男子汉大丈夫谁人不当先!
众人在勤政殿秘密地商议了两个时辰,气氛十分热烈。
眉头紧锁的人,舒展开;眉头舒展开的人,紧锁住。
每个人都穿过了一道门,进入了一个新世界,一个充满了希望的未来。
最后李北辰命梁小宝取来了年头最久的窖藏陈酿,每人赐酒一杯。
李北辰热烈地说道:“诸位皆是朕千挑万选的国之栋梁,大明的未来就靠各位了。朕敬诸位一杯!”
此时众人尚不知道座上皇帝说这句话的分量。只道是皇上对他们的期许。
说完之后,李北辰沉默了半天才又道:“自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朕希望以后无论谁坐在皇帝这个位置上,你们都做为国有利的可用之才,远离夺嫡的政治漩涡,信守今天的承诺,安安心心地为国家计,为民计。”
众人皆面面相觑。
后宫六七位娘娘怀孕,目前又还没有定到底是立长还是立嫡还是立贤。其中高位娘娘又有谢家、孟家之女。未来必然会面临一场夺嫡的腥风血雨。
皇上这是什么意思?怎么听起来既像是打预防针,又像是托孤。
似是看出来了众人的疑问,李北辰微微一笑:“各位不用妄自揣度。到时候就知道了。”
*
众人离开后,李北辰屏退左右,只留下梁小宝,还有一名锦衣卫。
李北辰桌上摆着一打资料,但他一时间竟没有勇气打开看,沉声问道,“让你们查的事情查得怎么样了。”
锦衣卫躬身答道:“回皇上。晋阳公主的生母文氏进宫时十二岁,是百黎族的后裔,当年由大将军田进在奉先帝之命平定云南土司叛乱时俘获,进献给先帝。据田进大将军长子交代,据田将军提过,文氏为百黎族的祭司之女。为了保全族人性命,主动要求进宫。”
梁小宝微微抬眸望向皇上,“后面涉及到了先帝,奴才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北辰眸色深沉:“接着说。”
梁小宝硬着头皮说道:“年仅十二岁的文氏进宫后即被先帝宠幸,更是入宫三月后就怀有身孕,先帝多年已无所出。欢喜非常,赐其居住的殿为关雎宫。但是很不幸文氏先后怀了两胎都流产。每次都涉及到高位娘娘,一次是当时的贵妃娘娘,一次是”
“是谁?”李北辰的声音冰凉,“是朕的母后?”
“是。”梁小宝惴惴不安地答道。
李北辰悠悠地说道:“这件事朕也记得。当时父皇大发雷霆,将母后禁了足,还褫夺了封号。后来呢?”
梁小宝擦了擦额头上滚下的汗珠,“后,后来她又怀孕了。这一次先帝非常重视。将她完全与其他人隔离起来。在她十四岁时生了晋阳公主。先帝大喜,刚满周岁,就册封她为晋阳公主。
之后,文氏怀孕三次皆流产。因为这件事先帝将当时的德妃直接打入了冷宫,赐死了刘贵人和宁嫔。”
如果喜欢本书,求书友圈留评~
谢谢,比心心哦~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