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乔迁新居

    次日一早,李邺和家人坐上了二十几辆马车,还有数百名女护卫和侍女跟随,浩浩荡荡迁徙去大明宫,他们走城墙夹道,基本上不会扰民。

    他们的行李和财物早在前几天就提前搬过去了。

    以后兴庆宫也不会空关,李邺打算把它给父亲李岱和母亲裴三娘居住。

    大明宫和太极宫共有宫女两千五百人,其中大明宫两千人,太极宫五百人,太极宫主要是无家可归的老宫妃们居住,一共有七十余人,老宫妃们也有例钱,很多人还有店铺,有五百名宫女服侍她们。

    还有数千名年迈的白头宫女也住在太极宫,她们也是无家可去,李邺对她们不错,准许她们住在掖庭宫养老,每人每月有两斗米,一斤盐,还有五百文钱。

    另外还有三百多名宦官,主要打杂做粗活。

    大明宫的宫女和宦官全部上都是天宝十四年后进宫的新人,而且大部分都是洛阳人,这就保证了杨玉环不用再戴面具,也不用担心被谁认出,可以自由自在生活。

    李邺在半年前对皇宫的宫女宦官进行了重大改革,说起来,宫女和宦官其实也是奴隶的一种,一进宫门深入海,想出来就不知何年何月了。

    李邺对这些宫女实行了三项改革,第一,进宫有年限,二十岁之前必须离宫回家嫁人,不允许三四十岁的未嫁老宫女出现了,即使需要一些有经验的宫女管事,也是出嫁后再返聘回来。

    第二是签约制,皇宫的宫女也和大户人家的侍女一样,进宫签约,每天有工钱,期满后回家。

    第三是禁宦,良家子弟不准再阉割为宦,

    这三条规定出来,争议很大,支持者有,反对者有,说起来也很有意思,反对者主要以皇族和权贵为住,认为这有损皇家威严。

    但支持者大多却是朝廷职官,职官们比较务实,天宝年间,皇宫的开支仅次于军费,每年金额之巨,令朝廷不堪重负,但又没有人敢说。

    唐明皇拥有四万多宫人,数百名后妃,吃穿住用,还有脂粉钱、出行钱、灯油钱、省亲钱、各地珍馐,四时蔬果,还有梨园供养、教坊供养、皇宫大修,平时的养护等等,还有每个月妃子和宫女的例钱。

    更要命还有天子经常大手笔赏赐、各种酒宴挥霍等等等,每年的支出都在数百万贯,唐朝财政基本上就是被李隆基的骄奢挥霍给拖垮了。

    所以李邺执政后,他就要吸取教训了,对宫女实行招聘制后,宫女就是请来的侍女丫鬟,每天百文工钱,一个月才三贯钱,两千五百名宫女,一个月七千五百贯钱,然后最多就是吃饭和衣服的福利,其他都没有了。

    一年下来,皇宫每年的开支也就十几万贯,二十万贯不到,比起唐玄宗的每年数百万贯,简直一个天,一個地。

    哪怕肃宗已经很节俭了,每年还要百万贯的开销,主要就是要养一大批人。

    到了李邺这里,他不养了,大家拿工钱做事,顶层制度一变,从前皇宫开销的无底洞,就变成浅水池,朝廷怎么可能不欢迎,

    还有禁宦令,李邺和朝廷一拍即合,吸取阉党专权的惨痛教训,从根子上把宦官禁止了,现在的宦官可以继续用,但新的就不会再有了。

    招收宦官目的主要一些重活女人做不了,但实际上招募健妇一样能做,唐朝的健妇个个体格强壮,力大无穷,一般男子根本打不过她们。

    所以大明宫的两千名宫女中,健妇就有五百人,她们做饭、抬重物,干粗活,样样精通。

    还大明宫的安全,外围是内卫负责,宫内有五百名武艺高强的女护卫,尤其龙首原的居住区,女护卫就有三百人,还有一个公孙大娘坐镇,她和十名徒弟专门对付顶级高手。

    从前大明宫的安全由侍卫负责,前后招募了近万名侍卫,每个月的俸禄福利开支都要七八万贯,实际上最没有意义,侍卫们每天无所事事,就是简单的巡逻站岗,真正来了刺客,他们起不到半点作用。

    所以把侍卫裁掉,每年可省百万贯钱。

    还有李邺的一万亲卫骑兵,他们现在改制为龙武军,负责皇城安全。

    顶层制度设计的最大好处,就是李邺的子孙不敢乱改了,最多是动一些小手脚,比如增加一点人数,增加点工钱,最多也就这样。

    内宫总管是赵保忠,是名老宦官,他之前是兴庆宫的总管,现在跟着过来,成为内宫总管,但他主要负责太极宫。

    而大明宫这边是副总管吴大娘,她是李邺目前的内宅管家,独孤明月非常喜欢她,坚持要把她带走,李邺索性就封她为内宫副总管。

    大明宫占地很大,后宫居住区主要集中在太液池东南的龙首原上,这里的宫殿群占地几百亩,主要由六大宫殿区组成,蓬莱殿、紫宸殿、绫绮殿、浴堂殿、宣微殿、温室殿,每个殿都是一组建筑群。

    这里面紫宸殿是天子便殿,是天子的御书房所在,也叫内朝,天子处理政务,召集重臣商议军国大事,以及天子中午休息,都在紫宸殿。

    紫宸殿北面是皇后的蓬莱殿,天子的内书房也在这里。

    如果大臣有事夜里求见,那就不能走正门,而是要从西面的右银台门进来,穿过翰林院到麟德殿。

    麟德殿是天子夜里处理政务并接见大臣的地方,那里也有座书房,是天子的外书房。

    而其他四处宫殿区就是嫔妃们的住地了。

    杨玉环和清羽的关系不错,两人住在浴堂殿,沈璃和独孤太微住在绫绮殿,还有一个沈珍珠比较独立,她带着儿子和木大娘住在温室殿。

    沈珍珠被封为良媛,不过她对身份地位已经不看重了,她只想要儿子,找一个地方安安静静抚养儿子。

    李邺把她带到大明宫,也主要是不想让自己儿子成为私生子。

    木大娘则随遇而安,只要给她一个念佛的地方,她住哪里都行,所以温室殿不远就是明德寺,这是一座尼姑寺院,主要供奉观音菩萨,这让木大娘十分欢喜。

    李邺带着家人搬到了大明宫,他并没有休息,家人各自去收拾自己的住处。

    他又回到了自己朝房,他的朝房就在紫宸殿,但不在李隆基和李亨的御书房,而是在外面的一座院子里。

    他回到朝房坐下,杜佑躬身道:“刚才韦相国说有要事求见。”

    李邺点点头,“宣他来见!”

    李邺喝了口热茶,又翻了翻桌案上的奏折,其中一份奏折引起了他的兴趣。

    是工部上了一本奏折,工部在平州发现了安禄山的铁矿和冶炼地。

    李邺仔细看奏折所附地图,果然是后世的迁安,矿石船运载铁矿石沿着栾水南下,到千金冶城进行冶炼。

    安禄山军队装备十分精良,他最精锐的拽落河骑兵清一色的铁盔铁甲,连战马也披有铁甲。

    他的兵器一部分是朝廷输送,一部分是自己打造,更重要他养军队主要靠开矿炼铁,卖到河北各地,获得大量利润。

    以前的高句丽人就是专门给他采矿炼铁。

    平州便是后世的唐山,著名的钢铁之城,盛产煤和铁,历史悠久,尤其迁安铁矿埋藏浅、品相高、储量大,易于开采,成为全国的四大铁矿。

    工部的意思,就是想大量开采迁安铁矿,那里同时产煤,直接用煤来炼铁就方便了。

    用煤炭炼铁,到宋朝时才全面推广,唐朝时是部分用煤冶炼,大部分还是用木柴,但木柴消耗太大,炼一千斤生铁要八千斤木材,所以唐朝森林砍伐得非常严重。

    李邺当政后,他强力推行了三个转变,一个木器向铁器转变,一个木燃料向煤燃料转变,再有一个便是麻向棉的转变。

    这时,李邺想到一个问题,他过两年准备去天竺攫取铁矿,肯定要在当地炼成生铁后再运走,但天竺有煤吗?

    好像有不少,而且都是露天煤矿,但品质比较差,不过可以试一试,如果不行就把矿石运到南洋冶炼,苏门答腊岛上就有高品质的煤矿。

    不过古人有言,‘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意思就是背着柴禾到百里外去卖,运粮食去千里外售卖,获得的微薄利润连运费都不够,得不偿失。

    所以把铁矿石运到南洋去冶炼,确实有点得不偿失,还是要想办法在天竺本地冶炼。

    这时,从事在门口禀报,“韦相国来了!”

    “请他进来!”

    李邺随手在工部的奏折上画了一个圆圈,表示准奏。

    奏折放到篮子里,还要记室参军杜佑盖摄政王印后才能生效。

    这时,韦见素匆匆进来,躬身行礼,“参见殿下!”

    “相国免礼,请坐!”

    韦见素坐下笑道:“殿下今天乔迁新居,感觉如何?”

    李邺笑着摆摆手,“我还没有感受呢,估计差不多吧!和兴庆宫没有什么区别。”

    “人多了,规矩恐怕也会多一点。”

    “这个倒是!”

    “另外,我们所有官员都希望殿下多纳嫔妃,殿下这一脉太薄弱了,对社稷不利啊!”

    李邺点点头,“这个慢慢来吧!不急这一时。”

    韦见素取出一份奏折递给李邺,笑道:“这是政事堂草拟的六个年号,最终的年号由殿下决定。”

    年号当然有表达的深意,像武则天的年号经常换,其实就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李邺之前已经向政事堂表达了自己的意念,‘吉庆呈新,中兴社稷’,年号就要根据这个意义来决定。

    李邺打开奏折看了看,一共五个备选年号,嘉庆、嘉兴、仁和、天兴、隆庆,他一眼就看中了‘嘉兴’,虽然这是一个地名,但却也是他最理想的年号。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藏国不错,请把《藏国》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藏国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