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兄长远来援助,一路劳苦,请先受小弟一拜。”
“贤弟过谦了。关山阻隔、戎马倥偬,你我兄弟早就该勠力同心、共扶汉室,竟多年无缘一见。如今方得相会,真是大慰平生。”
刘备、刘璋一见面,刘璋就抢先上前行礼,刘备也自然回礼,一时氛围融洽,看不出丝毫紧张。
两人都是一身华服,装束上最大的差别,只在于刘璋暗弱不武,没有携带任何兵刃。而刘备习惯了走到哪里都是腰悬双剑,此时也没觉得需要刻意避嫌。
一番寒暄之后,刘备就给刘璋介绍他带来的文武,先从诸葛亮介绍起,然后是张飞,再轮到庞统。
刘璋看到诸葛亮时,内心油然生出一股敬仰之心,见到张飞和庞统时,又忍不住微微一惊。
“久闻孔明先生与令兄都是天下大贤,有神仙之资,今日一见,不虚此行矣。”
刘璋主动对诸葛亮示好,诸葛亮也不卑不亢地还礼。
然后,刘璋也给刘备介绍了他带来的文武。除了前述今日来护卫的张任、严颜,和本就居中奔走的张松以外,刘璋在文官班子里还带了黄权赴约——刘璋只是暗弱,但并不傻,他也知道兼听则明,黄权虽然曾经反对过他引刘备入川,但也正好用黄权查漏补缺。
双方介绍完毕,刘璋心情热切,就请刘备、诸葛亮赶紧入席。
今日刘备等人是渡江到南岸来赴约,场地是刘璋提供的,宴席自然也要刘璋准备。
后世的朝天门码头附近,如今本就有一座港口市镇,屋舍都是现成的,也不用露天设宴,刘璋就请众人到临时被征用的邸店内饮宴。
席上,刘璋免不了问起刘备打算如何退敌,还主动介绍了巴西战局的近况,
只听他无奈长叹道:“三峡艰险,兄行军入川,便花了月余。就在八月间,阆中、宕渠二城先后失守,巴西郡大部都落入了夏侯渊掌控。
为今之计,只有恳求玄德兄先分兵北上、守住垫江县,稳住巴西、巴东局面,再徐图回复。不知兄此番带了多少兵马……”
刘璋问出这话时,还有些不好意思,似乎也意识到,刘备带多少兵,他根本没资格过问——人家来帮你就不错了,你还能嫌兵少不成?
要饭就不能嫌馊,给多给少都是人情。
但刘璋确实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又不能不问,最后就强忍着尴尬硬问。
刘备本就是仁人君子,也不会让人难堪,当下就要正面回答。
但他这几年,已经习惯了遇事先看看诸葛亮、庞统有没有意见,如果诸葛瑾在身边的话,那就更得细细咨询。所以此时此刻,刘备开口前,也下意识瞥了诸葛亮、庞统一眼。
诸葛亮没有轻举妄动,只是轻摇羽扇笑而不语——这倒不是诸葛亮不想献策,而是他发现,刘璋在入席后,全程都不时偷看他。
可能是诸葛亮的神仙之姿过于飘然,太引人注目,他也就只能收敛点。否则,诸葛亮但凡有点暗示刘备的小动作,就被旁人看见了。
而另一旁的庞统,则是非常自然地给刘备使了个眼色,微微摇头,示意刘备别回答刘璋的这个问题。
刘备见状心中一动,也就暂时笑而不语。
以庞统和张飞的长相,也就一开始互相介绍认识的时候,别人会看他们几眼。等介绍完后敞开吃喝的过程中,旁人根本懒得再多看一眼,庞统有再多小动作也不会被注意到。
而刘璋见刘备不回答他,也陷入了尴尬,暗暗懊悔自己问得操切了。
这时,诸葛亮才微笑着说话圆场:“季玉公,蜀道艰险,我军第一批来援的兵力或许不多,但暂时挡住夏侯渊,那是绰绰有余的。
兵贵精不贵多,既然我主插手了益州战事,就迟早会让曹贼铩羽而归的。等到将来反攻阶段,我们自然也会再增兵力。”
刘璋连忙表态:“先生误会了,我岂敢嫌玄德兄派来的兵力不足?玄德兄肯来,已是大恩大德……”
刘璋也是老实人,被诸葛亮稍一挤兑,就尴尬得不行,内心升起一股羞愧之感。
旁边随行的黄权和张任,看主公有些不成体统,失了脸面,黄权只好强行插话帮他圆场:
“玄德公勿怪,我主仁厚寡言,平素不善言辞。方才所问,并无他意,只是想知道贵军计划动用多少人马、花费多少时日才能击退曹军。如此,我军也好筹措粮草,供贵军支用——
长江三峡艰险,总不能让贵军从荆州自筹粮草来益州作战?好在我益州别的不敢说,钱粮还勉强够支应,但也需要提前筹划。”
黄权这番话有礼有节,立刻把刘璋嫌刘备兵少的嫌疑轻轻揭过,只说是担心“待客不周、供应的军粮不足”。
既然话说到这個份上了,刘备当然也不能再瞒,诸葛亮也直接给刘备当嘴替,帮他回答:
“实不相瞒,我军此番带来战兵三万,今年之内,挡住夏侯渊、稳守垫江是绝无问题的。后续待道路易行、后方再陆续添兵,总数可过五万,明年必能发动反攻。
恕我直言,这个方略也是经过我主深思熟虑的:曹操进入汉中后,不可能长期指望从关中运粮补给汉中,否则光是翻越秦岭的损耗,就能把曹操拖死。
所以,持久战之下,曹操只能指望汉中郡本地的产粮、来维持夏侯渊的消耗。而汉中总共不过十几万户百姓,加上巴西,总数也到不了二十万户,这点产粮,能维持多少军队?
相比之下,益州总人口百万户,除了汉中和巴西,其余都在季玉公手中,靠巴蜀、广汉的产粮,长期来看至少能维持三四倍于汉中的驻军,时日一久,曹操必然不支。因此,从军事上看,对我军而言,缓战比急战更有利。”
诸葛亮这也是帮刘备直接摊牌,公开挑明了己方“缓战”的理由,跟黄权那句“担心供给大军太久、军粮不济”的说辞针锋相对。
刘璋阵营当然是算经济账的,希望尽快击退敌人。而刘备阵营当然是算军事账和政治账的,不可能完全被人当枪使、那么卖力去速战速决。
而且双方都找到了冠冕堂皇的说辞,把真正的决策动机掩盖起来。
你刘璋总不能为了少吃点粮食、就让刘备军主动进攻、多死人吧?粮食和人命,这个账是算不过来的。
作为刘璋嘴替的黄权,面对诸葛亮严密的分析,也是哑口无言,不好再纠缠这个问题。
而另一边,原本颇为紧张、唯恐谈判和睦气氛被破坏的张松,见黄权终于闭嘴,也连忙出来圆场:
“孔明先生所见甚是!曹军凶顽,如今士气正锐,确实需要消耗疲敌,从长计议。纵然要多支应些军粮,我蜀中士庶也必然能理解。”
“对对对,是我不该提这事儿的,玄德兄来多少兵马,都是情分,来来来,还是喝酒!喝酒!”刘璋也连忙借坡下驴,不再聊尴尬话题。
然而,就在大伙儿都以为这件事情过去了的时候,诸葛亮却突然主动代表刘备、稍稍退了一步。
只见他摇着折扇,悲天悯人地说:“季玉公与张别驾所言,也不无道理。虽然军事上我军确实应该先相持消耗曹军锐气,但蜀中百姓的负担也不能不体恤。
要贵军长期提供三五万战兵的粮草,甚至更多,百姓确实苦了些。好在,我主素来仁德,入川前与我商议时,也想到过这一点。
既然蜀中存粮不足,愚以为不但需要节流,也需要开源——我有一法,长期来看,可让蜀中稻米增产数成,来之前,我已与我主商议,愿意将此神农妙法,与益州士庶分享。如此,便不怕支应不起军粮了。”
诸葛亮此言一出,刘璋、张松、黄权都是悚然一惊。连严颜、张任那些武将,也闻声侧目。
相比之下,刘备、庞统等人始终泰然自若,完全不觉得意外——显然,诸葛亮说的话,是他入川之前,就已经跟刘备商量好的了。
益州诸文武中,张松是唯一去过刘备那儿的,他听诸葛亮说得如此郑重,心中已经隐隐然猜到了,不由声音颤抖道:“孔明先生所言,莫非是……”
诸葛亮:“没错,正是我军在荆、扬引种已有两年的林邑稻!此物在早春时节,可比寻常稻米更早下种一个多月时间,而且可以用小田育秧、移插至大田之法,错开大田生长时日。因此可以一年两种。
当然,一年两种之后,也需辅之以精耕细作、追水追肥,才能保持田地肥力,种上几年后,还要轮种豆菽以肥田。但不管怎么说,有了此物,让稻田每年总产量增产三五成是绝无问题的!
我军在荆、扬推广两年,因种子难得,第一年只有数乡之地种植,第二年有三县之地种植。今年秋收后,把收上来的粮食都尽量留作种子,便可种满一郡之地。
我军愿意分出其中一个县所需的种子,在明年春耕前、以大船运至蜀中。先在江州和成都周边,各选半县之地种植。如此代代繁衍,三四年后,便可覆盖蜀郡、广汉大部分稻田。让蜀中百姓,皆受其利。”
刘璋、黄权听了诸葛亮的话,彻底震惊了。
刘备居然肯拿出让整个四川稻田总产量至少增产三四成的好东西,白送给益州士庶?他已经带了几万士兵来帮助防守了,长远来看,居然还打算帮助当地百姓增产,来弥补他们吃掉的军粮?
如此一来,认真算账的话,前两年内,益州百姓确实还是亏的,因为前两年种子基数太少、推广面积有限,增产的产粮肯定比不上五万大军吃掉的粮食多。
但是第三年起,益州军民就是纯赚了,再往后推广面积越来越大,只会赚得更多。
刘备这是既帮益州军民御敌,还给良种教益州人民增产粮食,军事和经济上两手一起扶持,两手都要硬。
这是什么节奏?刘备就是特地跑来做大善人的么?
关键是,这样的条件,刘璋根本没有理由去拒绝,也不可能拒绝。
刘璋要是拒绝了,或者他身边有谁提议拒绝的话,那么他们立刻就会被愤怒的益州士民干掉——玄德公给我们高产的良种,你们居然敢代表益州人拒绝?谁给你们的权力?
而刘璋阵营中,张松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他心中不由惊佩:“好计!此计看似对益州本地诸侯有巨利而无一害,三年后就可纯赚不赔。
但玄德公如此播仁义于百姓,三年之后,怕是益州上上下下都要对他感恩戴德,谢他的活命之恩。就算三年后益州本地官府可以纯赚不赔,恐怕也不是刘季玉坐在那个位置上享受其利了……”
很快,旁边的黄权也意识到了,但他也同样没法开口反驳,甚至都不能开口提醒:这样由着刘备收买人心,三年后益州人还会站在刘璋这边么?等益州建设得很好了,享受成果的怕是已经换人了。(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