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庞统法正一起帮着抬轿

    法正之所以敢明示到这一步、直说自己肯为将来两家关系破裂的事背锅。

    自然是因为法正太清楚:你是给大领导背锅、为了大领导的面子,而暂时降职的。那将来大领导肯定还会给你升官,那最终的前途绝对还是不可限量的。

    在帝制时代,统治者心里有你,比什么都重要。一时的官位高低,起起落落,那有什么大不了的?

    当然了,这种事情也是有个大前提的,那就是统治者得是个知好歹、讲人情的。

    要是遇到崇祯那种谁帮他背锅他就顺水推舟把背锅人杀了的,那第二次就绝对没人帮他背锅了。

    但刘备显然是古往今来情商和义气第一梯队的统治者,法正深知这一点,所以毫不担心。

    庞统意识到了这些,也是眼珠子乱转,斟酌再三,最后说道:“孝直能做到这种程度,他的心意我已尽知。既是如此,这事儿倒也有别的转机。

    不过眼下贸然让刘璋得罪太尉,还是太生硬了些。我这里刚好有些别的消息,或许可以利用,你带回去,给孝直一起参详一下,再做决定。”

    孟达听庞统终于松口,也是颇为振奋,连忙拱手聆听:“愿闻其详!”

    庞统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跟孟达摊牌:“其实……早在两三个月之前,我军在武昌、长沙等地,就通过襄阳来的商旅,打探到了一個消息,说是荆州刘景升病重。

    具体什么病、有多重,就不细说了,这也不重要。当时,便有人劝太尉,要提防荆北的亲曹派生事。

    可惜,太尉仁义,觉得疏不间亲,不想提前干涉其他宗室方伯的内务。加上景升公的病毕竟还没到那一步,这事儿连刘琦公子自己都不上心、下不了决心,太尉自然也不好越过刘琦公子帮他下决心,便拖延了下来……

    如今嘛,实话实说,景升公的病倒是拖住了,并没有再恶化。”

    庞统先铺垫了一下前情,好让完全离线脱节的孟达消化消化背景知识。

    刘备当时没有立刻对荆北的局势做出部署,确实是考虑到疏不间亲,诸葛兄弟也都觉得那样处置暂时是没问题的。

    因为如果刘琦有心夺权、刘备帮他,那就是刘琦在担负恶名。刘备只是拨乱反正、防止其他宗室方伯的内乱妨害了团结讨逆的大业,刘备是百分百收获美名的。

    但如果连刘琦自己都爱惜名声,爱惜羽毛,连一丁点“擅断专行、先斩后奏”的坏名声都不想沾,指望玄德叔父帮他包办,那就有点扯淡了。

    那不成了“刘备同时违背了刘表和刘琦父子的意愿,强行改变荆北现状”了么?到时候,想拉一派当挡箭牌都不好拉,刘琦还能坐收其利,一点恶名都不担还把好处捞了。

    这跟原本历史上、刘表死时诸葛亮劝刘备刘琦夺权,情况还不太一样。历史上刘备已经投奔了刘表,是刘表身边的客将,他是局内人,要戡乱反正当然是有一定正义性的。但这一世刘备混得太好了,在荆北他就属于一个外人,插手的借口和宣称也就弱得多。

    不过,荆州那边稳住了局面、今年内不可能动手。这个消息外界的人都知道,蜀地被刘备封锁的刘璋阵营文武,却不一定知道。

    庞统很清楚,只要自己想,完全可以把刘表的病情宣扬得更重一些或者更轻一些,也把荆州那边的局势宣传得更紧张一些或者更松弛一些,这都是收放自如的。

    只看哪种宣传,最能配合眼下刘备刘璋阵营的关系变化、促成刘备需要的局面。

    孟达着实花了好一会儿,才彻底捋顺这中间的关系,眼神中也流露出了一些钦佩。他已经隐约猜到庞统大致要做些什么了。

    庞统看他眼神中的迷茫渐渐消散,便接着往下剖析:“所以,如果孝直那边需要,我们可以在军情方面予以配合。放出一些能勾起刘璋强硬的假军情。

    以刘璋的脾气,我估计他也不敢直接跟我军冲突,但是假借我军处境不好、希望借机谈一个对他更有利的条件,却是有可能做到的。具体就看孝直想怎么运作了。

    我可以先给你举个例,比如,如果孝直需要,我军可以假装‘刘表病情加重,曹贼在荆北以北囤积重兵,并且在关东其他战线也跟我军陷入紧张。我军无暇他顾,必须应对曹贼,同时又需要刘璋多支持粮草军械,甚至借兵一部助战’。

    至于刘璋怎么想,会不会信,需要补充哪些细节,信了之后会提出什么要求,那就看孝直的本事了。”

    孟达闻言,终于理解了庞统思路,连忙拱手表示一定把话带到。

    ……

    孟达回一趟涪城,等下次再来梓潼,至少也要三四天。

    如果考虑到要避人耳目,另找出城的借口,还要给法正那边留时间做应对布局,七八天都是有可能的。

    庞统这边送走孟达后,也就没有时刻挂心这事儿。

    毕竟作为太尉府长史,庞统如今实际上全权负责梓潼郡这边的事务,还兼管着汉中方向的一些内政军需调度,王平也时常有事情要请示他,庞统还是非常忙的。

    孟达走后、当天晚些时候,庞统刚快处理完公务,就听侍从进来通传,说是江州那边,诸葛令君有书信到此。

    庞统当然是丢开其他杂事,立刻拿了诸葛亮的信细看。

    信上的内容,自然是说主公和司徒在荆州那边,最近推广铸造新钱、回收赏赐铜币换成银币,还有其他种种经济建设工作,都做得不错,颇能配合益州这边的代役钱新法,确保笼络蜀地民心、与刘璋治下形成鲜明对比。

    信的末尾,也问了庞统,梓潼郡这边推行新法如何,民间响应代役钱的百姓多不多、有没有拉拢到对面刘璋治下的涪城等地百姓过来,赚钱服徭役。

    还有今年是林邑稻正式在蜀郡大部分地区铺开种植、蜀中终于有近半百姓都享受到了双季稻带来的粮食增产。

    考虑到庞统的辖区距离成都更近,只有三四百里。诸葛亮在信中便关照庞统多留心这一惠民善政对百姓民心的影响,以便于观察局势是否对刘备军越来越有利了,再配合一下新的宣传造势,看看何时才能把蜀郡百姓的人心都拉过来。

    希望庞统弄清楚这些问题后,尽快形成回信,也好一并由邓芝带回去,向主公汇报。

    庞统看完后,放下信,不由就想起了午后才刚走的孟达。

    看来,等孟达下次再回来时,自己就可以促成局面,然后向主公汇报了!

    主公是爱美名、好大义的,有些事情,只能是自己和法正先斩后奏,造成一些既定的借口契机了。

    一条愈发清晰明朗的计策,渐渐在庞统脑海中成型。

    ……

    话分两头,孟达经过两天的赶路,也顺利回到了涪城,见到了法正。

    他把庞统那边的最新情报,跟法正互通有无了一下,还把庞统的期待和刘备的顾虑,也都和盘托出。

    法正在彻底掌握了最新情况后,也是忍不住蠢蠢欲动,意识到机会已经越来越临近了。

    法正不由心中暗忖:“刘表居然如此病重,而我们却不知道……要是太尉突然对刘璋示弱,希望集中力量去东边防止曹操争夺荆州,刘璋还真有可能趁机强硬,想要多要回一些条件,减少后续持续吃亏的规模……

    毕竟按照此前的约定,只要太尉在汉中驻军、帮着益州防卫秦岭防线,刘璋就必须对汉中驻军的军粮缺口负责。

    汉中盆地虽然肥沃,田地足可产粮养兵十万。可曹贼打张鲁、太尉再打曹贼,反复拉锯了两次,战乱两三年之久,汉中人口流失至少在十几万户,剩下的都不足十万户了。

    种田的人力太少,也就养不了多少兵。太尉可以用这个借口,每年都问刘璋要很多粮食。只要少驻军一万人,刘璋就能松一大口气,他不可能对这种事情不上心的……

    就这么决定了,等取得庞士元的认可后,我便上书刘璋,劝他抓住这个机会,逼太尉多撤走一点部队,而且重新签订盟约,每年再减半对驻军的粮食供应!

    何况,诸葛令君都在蜀中推广了林邑稻,又不单单只是成都平原的粮食产量增多了?巴郡江州那边,甚至梓潼涪江沿线,肥饶平原之地,都可以种林邑稻,已经被太尉麾下军队实控的那些地盘,粮食产量也在增多。

    我只要劝说刘璋、趁着太尉无暇他顾的时候,拿这个理由说事,强调‘贵军自己在当地的粮食产量也增加了,驻军的军粮缺口自然变小了,没道理再问我们要那么多’,刘璋肯定会心动的,说不定还会故意克扣一些军粮以试探对方的反应。

    到时候,我就负责帮刘璋惹祸,把一点克扣军粮的小摩擦闹大……给庞士元制造借口就好了!”

    法正在内心,把庞统的期待,和孟达转述的外界情况,综合起来考虑,一番制造摩擦的计谋,已经渐渐完善成型。

    刘璋肯定是会贪小的,或许他没胆子直接明着得罪刘备太狠。

    但是没关系,下面的人,可以帮着刘璋“小事化大”,一点小试探就闹成大摩擦。一旦雪球滚起来了,停不停就不是由着刘璋说了算了。

    大不了他法正自己,到时候被刘备俘虏了、再背一个“处置不当、导致矛盾激化”的罪过,雪藏一年半载好了。

    他坚信大领导会记得他的好的,只要死死抱紧刘备的大腿,哪怕得罪人再多,将来当个孤臣,前途也还是有的。既然如此,还担心那些小角色干什么?(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舍弟诸葛亮不错,请把《舍弟诸葛亮》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舍弟诸葛亮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