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武库里的宝贝

    大阏氏闻言一笑,老聂紧着翻译,

    “大阏氏说了,不能只你们送礼,她也要回些礼的。

    她还问,汉朝的大皇后,是个怎样的女子?年纪多少?

    样貌长得如何?”

    “呃——”

    这个问题直接问倒了使者刘敬。

    皇后是君主,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阏氏所问的这些问题,他平日里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但显然,草原民族好像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的规矩礼俗,她既已发问,他只得硬着头皮回答,

    “皇后,呃,比皇帝年轻二十载,是皇帝在沛县时的结发之妻,也是太子之母。

    相貌嘛,这个,这个,自然是人中龙凤,出类拔萃。”

    大阏氏听了老聂的翻译,抬头与侧立身旁的心腹老妪对视了一眼,耳环与眼睛都亮晶晶地闪着光,又笑着说了几句。

    老聂听完直乐,对刘敬说,

    “大阏氏说,听闻汉朝大皇帝是靠自己打下了中原,做了皇帝,后宫那么多女子,却仍不换老婆,可见大皇后也是个很厉害的人物。

    老聂也从旁附和,

    “大阏氏你说得对,大皇后和你一样,说出的话,做出的事,比草原上最快的箭还锐利。”

    刘敬点头如捣蒜,觉得大阏氏寥寥数语便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尽管语言习俗不同,但为人之通透,丝毫不输吕皇后。

    他察言观色,紧接着补充道,

    “我们大皇后想和大阏氏商量,她跟着大皇帝征战近十年,好不容易打得了天下,现在恰是与民生息的时候,她自己也想好好休息。

    说白了,咱们两国寝兵休卒,相互都别折腾了。”

    大阏氏闻言,大眼睛凝视着刘敬半晌,才缓缓低声问道,

    “只怕大皇后,这些日子想歇也歇不了。

    你们大皇帝手下,不是还有好几名很强大的王吗?

    难道大皇帝认为,每一个王都对他忠诚吗?”

    ***

    大阏氏口中的厉害人物,此刻在洛阳北宫中,对着二哥吕释之送来的密信,暗暗心喜。

    这封密信,是关于他在赵国邯郸城内的新发现。

    吕释之除了每日东逛西逛,偶尔会登上邯郸城北的角楼,凭高远眺,看向更远的西北方,只见长天浩荡,山远云淡。

    唯有如洗碧空中,时不时盘旋掠过的硕大无朋的草原鹞鹰,似乎在时刻提醒他,这里距离匈奴人的草原,距离下一次战乱,究竟有多么的近。

    每到这时,他总念念不忘地想,

    “不知刘敬眼下是否已到达匈奴王庭?一路上可曾遇到难处?

    ......还有钟离眜,不知道身在何处?

    希望他已经顺利进入了匈奴境内了吧。”

    又一日,吕释之倚坐在赵王宫门口的石阙下,借着宏伟屋檐投下的阴影乘凉,闲闲看校尉领着一队卫士操练。

    看了一阵,只听得他们在休息时不住抱怨,这批新造的弓箭不顺手,张弦拉弓都颇为费力,远不如王宫武库中那些旧得快断掉的庚弓好用。

    武库,顾名思义,便是存放武器装备和军需物品的仓库。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西汉立国伊始,便规定所有的武器装备都必须由官府制造与保管。

    制造兵器的重任,由九卿之一的少府承担,少府又下辖考工令、左弋令和若卢令,分别负责管理官营作坊,以及刀弩弓箭的监制与验收。

    而生产出来并验收合格的兵器,将登记后,统一造册入库。

    这里的入库,指的便是归入中央或者地方各郡的武库。

    自洛阳都城至各边郡、内郡,均设有大小武库,边郡的武库是为了守疆固边、稳定国家,而内郡的武库则方便调兵遣将,以备地方性的民变。

    除此之外,各诸侯国内的官制一如中央,具有极大的自主权,因此,这几个异姓王国内,也设有自己的武库。

    “我险些大意了,赵国曾推行胡服骑射,一度是战国群雄中的强国,加上长期与胡族相邻。

    赵国的武库中,怕不会还藏有什么可以制敌的法宝吧?”

    吕释之心下一动,缓步踱得近了些,满脸好奇地伸头去看卫士们手上的弓箭。

    ***

    他在赵地住了不短时日,出来进去,没点架子,早已与大家混熟。

    加之羸弱文静,看上去毫无存在感,赵王张敖也对属下吩咐过,对于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建成侯务必恭敬,只要不是太出格的要求,都尽可以顺着他来。

    校尉发自肺腑对这个病恹恹的外戚不设防,甚至还有些没来由的轻视,便随手递给他一把弓。

    吕释之自幼跟随兄长吕泽习武,后来进了楚营,被折磨得九死一生,体虚孱弱,但对兵器的优劣差别,还是了然于胸的。

    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下,他猛吸一口气,张臂用力一拉,虽没能把弓全部拉满,但心下已给出了初步判断——

    此弓的弓臂弹性一般,弓弦也不尽柔韧,称得上是一件合格的兵器,但不算佳品。

    只是,虽不趁手,但不失为一把军中常见的上等弓箭,似乎不至于就到了被抱怨连连的程度。

    莫非,赵国军士们用过胜它百倍的神弓,有了对比,才会引发诸多不满?

    他心存旁骛,动作难免变形,骤然间气息不匀,胳膊一软,又咳得脸红脖子粗,

    “咳咳咳,这弓,咳咳咳,确是不顺手。

    你们适才说的庚弓,与此弓到底有何不同啊?”

    卫士们暗暗憋笑,忙扶吕释之到阴凉处坐下,又手忙脚乱给他倒了杯水,才详细道来。

    原来,众人皆知,武库中有一批老旧的庚弓,看起来破破烂烂,却无比丝滑顺手,准头高,射速快,自重轻,每每用起来,都有事半功倍之感。

    有好事者遂去翻查,才发现这批旧弓,竟全部出自同一姓的工匠之手,也就是居于邯郸城内的姜氏一族。

    “老姜家世代住在邯郸,到现在已有六、七代了。

    他家祖传的手艺,不仅会制弓,听说还会造弩。

    相传,当年姜氏先祖被一代雄主赵武灵王看重,任命为工师,委以制弓抗胡的重任。

    后来,大将李牧也是用着他家造的良弓,并配以胡马,才训练出了万名好射手,大破匈奴与林胡诸族来着。”

    “既如此,这姜家早该名扬域外才对,为何我们外埠人从未听过他家的名号?”

    “唉,连年战乱,赵国势衰被灭,他家人死的死、跑的跑,好像只剩老姜一个,还成了个废人。”

    “此话怎讲?”

    “秦时,老姜曾因病误了徭役,被官府砍断一足,行动不便,心灰意冷,已多年不造弓了。

    眼下武库里那些断朽老旧的弓,可堪用的也不过几十把了。”

    吕释之心下恻然,秦对法家精神奉若圭臬,为求速治速安,严刑厉法,因一点小罪而断手、断足之人随处可见,老姜遭此无妄之灾,也属苛法下的无奈。

    由此,他更深刻地体会到,皇帝、皇后与头脑清醒的大臣们每日挂在嘴边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于老姜这样的普通民众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武则天重生为吕雉之后不错,请把《武则天重生为吕雉之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武则天重生为吕雉之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