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列国志·策》

    前往百越…

    女娲氏之传承,来自《洛书》,但欲学其学,需一步一跨,待风允与女娲氏皆习巫医蛊术。

    方才能继续学习。

    如今风允蛊术已成,而安风被带往百越,此时却是不知其是否掌握巫医蛊术。

    思及此,风允做下决定。

    《洛书》之妙,在这西周末年,其余如儒,道,法,墨…还未成体系时,乃是比之《周易》还要精妙的学问。

    他得之《河图》,以河图参照《洛书》之传承,事半功倍,何须舍近求远。

    “风君欲往百越?”此时欧冶询问,其目中纠结。

    如今龙渊在风允之手,其龙渊是他的道。

    此时龙渊之中的龙魂又刚诞生,形如白纸,需随风允一同成就自身。

    他欧冶若是不随之一观,参悟龙魂之妙,了解龙渊是何性格,岂不是如弃亲子之恶父?

    “百越…”风允沉吟一分,道:“余之所学,浅薄,需寻一地以之印证其所学。”

    “不过也并非百越不可,只不过所遇所安。”

    风允已经是顶尖一流的异人,与之前的欧冶一般,但欧冶铸剑,已是印证所学,不过是因为天公助其成就龙渊,遂缺一步,才卡在后天之位。

    风允此时却是需印证其所学,不然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说之无用又有何用。

    “印证所学啊…”欧冶闻之感叹。

    “确该如此,先天为后天逆转,虽说此时观老夫无多差异,但若是铸剑之时,老夫亦可调动异人之力,贯穿全身,可得千钧之力,甚至可召唤天雷以铸剑!”

    “风君聪慧,看来已经找到了先天之路。”

    “不过是拾前人之所遗罢了。”风允谦逊浅笑。

    为何如此多文人都追寻气运先天?

    皆因为,比起气运能助文人一步登先天;

    其在国内施展自己的才学,在失败与成功中印证自己的道,更让文道者趋之若鹜。

    当然,不少人都被气运蒙蔽了双眼,其背后的深意被其抛弃。

    风允只不过是捡起前人之遗,今人之不觉,以此成就先天罢了。

    “风君已有了想法,不知老夫……可否同行。”

    风允疑惑,但看见欧冶盯着自己手中的龙渊剑,也知晓了情况。

    寻道也!

    “欧冶先生之道,余亦不可拦,顺路,也可去百越一观,寻一巫医为先生疗伤。”

    “余来驾车,欧冶先生请随莫女入车。”

    欧冶先生也不犹豫,微微一拜后道:“如此,有劳了。”

    风允颔首。

    “将,你与莫女一同扶欧冶先生坐车。”

    将刚刚将捆绑在树干上的缰绳解下,听闻风允之声,立即摆手,脸上满是慌张:“风君论道一夜,已是疲惫,将为奴,怎可让君驾车,自己去坐,不合乎礼!”

    风允则道:“我有异人异术,此时精神抖擞,就是三日不眠也无碍。”

    拍了拍将的肩膀,思其在后世的名声,风允知晓其的道不在文,而在铸剑。

    “欧冶先生的铸剑之道,我观你听之入迷,你之道,在此啊,而我之道为文,难以助伱。”

    “趁着先生在此,你莫失机缘。”

    风允也看出了欧冶对干将的惋惜。

    果不其然,在风允说完此话后,被莫扶着的欧冶道。

    “将啊,我无法报答风君之三德,而你追随风君,我思,若是将我之铸剑术教导与你,也算报答了风君。”

    闻言,干将还有犹豫。

    风允无奈:“还不快去,莫非不听?”

    如此,干将才去扶欧冶。

    扶在另一侧的莫望见干将脸上满是羞赧的拘谨之色,不由噗呲一笑。

    此事不表,风允驾车而起,待人坐好后道:“车内有肉干,欧冶先生可取之食,我先慢行,带马儿吃草,再前往百越……”

    车内,欧冶之声传出:“风君且安排就是,老夫从之。”

    如此,风允也驾御马车,离开此地。

    此地之草,已被马儿吃尽,得寻别处……

    ……

    马车隆隆…

    前方就是百越城,而百越在彭蠡泽下方。

    “欧冶先生,我一路而来,观这百越国平缓,彭蠡泽之近是为沼泽之地,彭蠡泽之中是为湿润之地,彭蠡泽之远是为平原之地,可为何耕作稀疏,看之粗野?”

    闻声,车内的欧冶先生道:“风君所问,老夫也只知晓彭蠡泽之事。”

    “前来寻金石之前,老夫打探一二,确是知晓这彭蠡泽,其泽凶险,湖面无风却白浪如山起。”

    “特别是临近夏至之时,飓风大作!”

    “那彭蠡泽之近,波涛汹涌,那彭蠡泽之中,水泽倾覆,这平原之远,也潮湿异常啊!”

    “老夫生于越国临海之地,亦是见过海,这彭蠡泽在飓风之下,其风浪亦是如海,或因其困三山之间,其凶恶更甚,巨浪不绝,怒嚎之声千里不断。”

    “若是深下雷雨之时,其声随雷电奔腾,如打鼓震天,在彭蠡泽之四周,皆能听见。”

    听欧冶这么一说,风允恍惚道:“是涨水?”

    夏季多雨,其湖必定涨水,而泽内浪花滔天,其庄稼未成,怕就被卷席入泽……

    但…

    “为何这远泽之地,也无多种?”

    风允不解,即使是平原之地,夏雨之时会湿润,但也可种稻。

    稻,禾苗也。

    九黎三苗是最先种稻的部族,之后才传入炎黄之地,纳入百谷。

    稻需水。

    这彭蠡泽之周围,分明就是稻之良地,只需测量夏雨之时的水位之高低,河流之走向,地势之变化,即刻划定可种之区域!

    可风允观这一路,只能说完全不似他在大庭或是越国那般——其城外皆是良田,分做食邑。

    也就在城外周边,倚靠河流之处,有些许稻田。

    甚少有开辟水渠,引水挖田的。

    望将近百越城,风允感叹:“百越国土,若是安排得当,民食稻鱼,可食无忧啊。”

    百越城外有河道,河道分出溪流。

    其上甚多有渔舟泛行。

    可渔舟之上的百越汉,望之面色饥黄,不像是食无忧……

    风允不了解百越之事,此时倒是疑惑纷纷。

    “这民事乃大事,可就是一个百越国的民事,我也满是疑惑困扰。”

    随即感叹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诚不欺我。”

    此先风允在大庭时,为守藏史,只行守藏史之责,多是城中事。

    而在越国时为使节,多是行出使之事。

    以国之视角观农事,他不胜多解。

    以民之视角行农事,他不比阿嫂。

    但若要出仕百越这样的国家,他必需观其薄弱之地,只有攻其薄弱,方才能得其君主之重用。

    从彭蠡泽至百越城。

    可见,农政如此之乱!

    此为百越国弱之由。

    农政为国之基础,农政若无,其余政事也难成。

    风允一眼断定,百越无政。

    当然,无政非无管制,只不过不成规矩,且得且过,难成大器。

    “行政需兵,而征兵需粮,其中细则更是繁多……但还是要从农事起。”

    风允轻声自语。

    “当然,行政之前,需国君认同,若是百越与我无缘……”

    女娲传承在此,其女娲氏似乎在百越有自己的谋划,他总不能因为传承就带走女娲氏。

    而他虽可思,计谋行之,让百越君主不得不用他之策,但……

    “不该以己欲而乱国也。”

    “若是百越君主不认同我,那我游历百越国情后,寻得治理之解,递之以表,就去别国吧。”

    风允有一想法,就是记录此时各国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记录为《列国志》。

    再以列国之问题,作谋略以策之。

    这天下终将会合一,出仕哪一国对风允这个后世之人来说,都无差别,他之所行,暂为学而强己罢了。

    这《列国志·策》,也算是他周游列国,对所见所学的一个记录。

    志,一地之记事也。

    策,国情之策论也。

    “《列国志·策》,我写之,应前为史实,不作虚假,后我作注,为我之策论。”

    “后读之人,可观我策论而阅其史实,亦可观其史实而思我策论。”

    当然,也可看做风允一生的传。

    他乃后世之魂,来此西周,若能著书立说,即使不如儒道墨法…十家那般为显学,但留下些许印记,也不枉此生矣。

    不过他此时,所学尚少,还需沉淀。

    这《列国志·策》,前为史实,本就有之,风允只需周游列国,即可完成,后面的策,不管成败与否,皆为经验之谈,他将用其一生编撰。

    ……

    百越城下,风允驾车,抬头而望。

    这百越城低矮,黄泥与青石垒建,城墙不伟,若是有大军来袭,怕是顷刻就倒。

    但城墙之上,飘扬数十兽旗,其上隐隐有威慑之力,其中恐蕴含巨大的力量。

    “停下!”几个百越兵手持长矛,将风允的马车拦下,其目中惊讶,似乎不认为会有如风允这样的人来的此地。

    其一人用九黎语,激动道:“是周人,快去通知百越王子仡虎!”

    有一人紧忙道:“你们看好了,别像上次一样,别人抢了去!”

    随着这人跑进城,又有几名百越兵围来。

    可都被最先发现风允的几名百越兵给拦住。

    “你们是哪国人?”一个百越兵开口询问风允,但车上无人会九黎语。

    风允微蹙眉,这语言之事,他若想在蛮夷之地周游,怕是得苦学一番。

    (本章完)(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周守藏史不错,请把《大周守藏史》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周守藏史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