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3【死而后已】

    在众人凝眸沉思的时候,厉天润也终于停下来喘口气。

    他明白他们为何犹豫不决,也能理解这种心情,但是作为一个和景军缠斗一生、为大齐贡献一切的武人,厉天润实在不愿看到朝廷错失良机,给敌人喘息疗伤的机会。

    其实他还有一点考量没说,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如果朝廷控制边军的后勤,强行逼迫陆沉罢兵休整,内乱一定会爆发。

    届时朝廷会吞下自作自受的苦果,陆沉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因为他终究是臣非君,主动挑起内乱必然会失尽人心。

    良久过后,宁太后开口问道:“国公,景廉人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火器之术?”

    厉天润浑浊的双眼看过去,暗叹这是一个极聪明的女人,这句话表面上是在问景国,实则暗藏了一层深意:如果景廉人可以做到,难道大齐朝廷不可以?

    现在没人能说清楚火器究竟有多强悍,但是如果朝廷可以自行研究,那就会避免很多麻烦,比如无需强迫陆沉将火器的技术献上来,同时也能提振很多人对朝廷的信心。

    一念及此,厉天润坦然道:“回陛下,其实臣也不清楚火器的具体情况,不过臣始终坚信一点,这世上很多事情难在从无到有,难在如何踏出第一步。两千年前便有人驯化马匹作为坐骑,但是直到马镫出现之前,骑兵根本无法形成战力。当然,火器肯定比马镫复杂无数倍,但是如今有人指明方向,以景国的实力和人才底蕴,假以时日肯定能取得突破。”

    宁太后颔首道:“国公此言令哀家茅塞顿开。”

    短暂的沉寂过后,许佐道:“国公,银匮之忧并非托词,而且我等不知此战要持续多久,后续又要筹备多少军资,心里确实没有底。朝廷这些年用兵不休,军费连年增加,几近河涸海干,难以顾及黎民百姓,此非长久之计。”

    “朝廷有朝廷的难处,相信陆沉也能理解这一点。”

    厉天润依旧不急不缓,道:“且容我简单理一理,关乎后续军资耗费,其实只有一处必须处理,那就是伤亡将士的抚恤。无论时局多么艰难,朝廷一定要拿出这笔银子,否则就会危及江山社稷。”

    宁太后镇定地说道:“请国公放心,哀家便是掏尽内府库,也不会让将士们流血又流泪。”

    薛南亭和许佐连忙起身,前者喟然道:“臣身为宰执不能为君分忧,实愧之。”

    宁太后温言道:“薛相、许相请安坐,哀家深知你们用心国事,值此窘迫之境,理当君臣同心共度时艰,无需太过愧疚。”

    两位宰相谢恩落座。

    厉天润面上浮现一抹微笑,继而道:“除了这笔抚恤银子,其他支出大抵分为两方面,其一是后勤供给,户部高尚书乃是能臣,莫看他在朝堂上说得欲哭无泪,实则他肯定准备了江北大军三月之用,这已经足够陆沉收复旧都。其二便是战后嘉赏,这一项也不算难,江北连年战乱人少地多,不比江南人烟稠密,朝廷可以将无主之地赏给将士们,一来缓解银匮之忧,二来恩出于上以收军心。”

    薛南亭和许佐对视一眼,皆感讶异。

    这本就是他们私下商议过的对策,不成想厉天润身为武勋,从来没有署理过朝政,也能想得如此妥当。

    而且这项举措由厉天润提出来更合适,因此两人没有多言。

    宁太后亦明白这个道理,动容道:“国公真乃大齐之柱石。”

    “陛下谬赞。”

    厉天润微微垂首,然后对肃立一旁的厉良玉说道:“取来。”

    厉良玉便走到多宝格旁,从中取出一个匣子,继而双手捧着站在御前。

    宁太后隐约有了猜测,对厉天润问道:“国公这是何意?”

    “陛下,臣从一个普通边军校尉,到如今爵封国公与国休戚,实在是惶恐不已。这些年从高宗皇帝、哲宗皇帝到陛下和皇上,无数次对臣加恩嘉赏,竟是让臣攒下了偌大一笔身家。”

    厉天润轻咳两声,诚恳地说道:“朝廷赐下的荣耀,臣便厚颜领受了,但是这些身外之物,臣总不能带进棺材里。”

    宁太后连忙劝道:“国公,此举断不可为,之前南浔侯便在朝会上建言,薛相果断喝止,哀家亦是这个态度。纵然朝廷陷一时之艰难,也不能让满朝公卿破家舍业。”

    “李景达那个夯货,他是在和那些大人们赌气呢,陛下念在他薄有功劳的份上,莫与他一般见识。”

    厉天润帮李景达略作解释,然后说道:“陛下,臣并非没有私心,只是膝下仅有一子一女,如今小女已经嫁给陆沉,无需臣过多费心。犬子自有他的造化,而且臣也给他留了一份家业。即便他平庸无能,臣留下的老宅和田庄也能保证他饿不死。臣这一生已然无憾,便请陛下满足臣最后的心愿。”

    他看向厉良玉手中的匣子,轻声道:“一个多月前,臣预感大限将至,便让犬子和家人筹措此事,一共换得三十六万两银子,尽皆存入永晟昌钱庄。今日臣将这笔银子交给陛下,愿为大齐尽绵薄之力,还望陛下收下。”

    宁太后眼眶微红,李道明定定地看着病榻上越来越虚弱的老人。

    薛南亭和许佐更是大受震撼,心中满是敬意。

    “国公,哀家……哀家向你保证,北伐会坚持到底,直到我朝大军悉数收复暌违二十年的失地。”

    宁太后素来心思通透,此刻亦难以言表。

    苑玉吉见状便迈步上前,极其恭敬地从厉良玉手中接过那个匣子。

    “咳咳……”

    厉天润抬手抚胸,旋即看向两位宰相说道:“薛相,许相。”

    薛南亭和许佐正襟危坐,齐声道:“国公请说。”

    “我知道二位心中的忧虑,但是我想说,大齐的未来不止在于陛下和皇上,不止在于陆沉和边军,更与二位的每一个决定息息相关。”

    厉天润定定地看着他们,语重心长地说道:“二位乃当朝宰相,礼绝百僚领袖群臣,更是天下读书人的榜样。厉某深知,你们绝非伪君子假道学,既有操守兼具才干,只要你们矢志不移忠于天子,不畏惧流言蜚语,不害怕刀斧加身,那么当世何人能令你们改弦更张?如何维系大局,如何护佑天家,其中颇多艰难,但我相信你们定能披荆斩棘,扶保社稷。”

    薛南亭和许佐起身一礼道:“谨受教。”

    厉天润微微点头,旋即对宁太后说道:“陛下,臣要说的便是这些了。”

    宁太后看着他的面容,那些宽慰的话终究说不出口,最后难掩悲伤地说道:“国公,可还有其他嘱咐?”

    厉天润艰难一笑,不再多言,缓缓闭上了双眼。

    沉默片刻之后,宁太后牵起李道明的手,与两位宰相缓步而出。

    厉良玉代父送行直到府外,当禁卫们簇拥着圣驾和宰相的轿子离去,他才回到后宅正房。

    关于今日君臣会晤,他确实有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尤其是父亲最后对两位宰相说的那番话,难道他真的认为陆沉会一辈子做大齐的忠臣?

    只可惜现在厉天润已经没有精力继续教导他。

    不知过了多久,病榻上响起厉天润沧桑的语调。

    “良玉。”

    “儿在。”

    “架子上有一份奏章,我死后你亲自入宫呈递御前。当此国朝艰难之际,丧事一应从简,另外……我在奏章中写明,我死后无需加爵封谥,陆沉和你妹妹领兵在外无需回京奔丧,在边疆焚香祭拜即可。太后见此自然会明白我的心意,不会横生事端。”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是,父亲。”

    厉良玉语调发颤,泪流不止。

    厉天润沉默良久,抬手颇为艰难地从枕下取出一个火漆完好的信封,颤颤巍巍地拿到身前,然后交到厉良玉手里,握着他的手掌说道:“将来你见到陆沉的时候,亲手将这封信交到他手中。”

    “是,父亲。”

    厉良玉本想开口询问,却见厉天润无力地挥挥手,轻声道:“下去罢,让我一个人静静。”

    夜色渐渐降临。

    厉天润听着外面隐隐约约的风声,感受着身上脏腑之间的痛楚,洒然自语道:“你们折磨我这么多年,到这个时候还不肯停一停,不过我快要死了,你们往后也没有机会了。”

    无数画面在他脑海中浮现。

    泾河之险,衡江之雄。

    一败两千里,一守十五年。

    恍惚之间,无数英雄豪杰出现在他的视线中。

    杨光远、景帝、庆聿恭、萧望之……

    最后是李端那张瘦削又坚毅的面庞。

    还有他那温和又诚恳的声音。

    “厉爱卿,你觉得我们能将那些景廉人赶回去吗?”

    “陛下,一定能。”

    “哈哈哈,朕信你,只是不知那一天何时到来,不知朕能否亲眼见到。”

    “陛下,臣觉得能不能看到不重要,臣坚信终有一天,齐人能光复河山重见天日,或许这需要很多人的努力乃至以性命为代价,但是那一天肯定会到来!”

    “好!为了那一天的到来,朕愿与你同心协力,矢志不移!”

    “陛下……”

    时光轮转,岁月倥偬。

    厉天润望着头顶,眼中浮现浑浊的泪水,喃喃道:“光复河山,我们做到了……”

    风声骤急,仿若丧音。

    大齐永宁元年,十二月初六,深夜。

    魏国公厉天润与世长辞。

    举国哀悼。

    翌日清晨,宁太后携天子及满朝文武前往魏国公府,虽然厉天润在遗表中奏明无需加爵封谥,但是宁太后坚决不允,她同意不让陆沉和厉冰雪于战时返京奔丧,也同意继续推进北伐收复失地,唯独这件事不肯让步。

    午后,宁太后明发圣旨昭告天下。

    追赠厉天润为忠义郡王,荫其子厉良玉为长宁侯。

    谥曰,忠武。(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九锡不错,请把《九锡》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九锡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