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章 赞有状元才(2)

    诗中对环境描写,既具象征意义,又起衬托作用,堪称名句。

    洞口渔樵

    洞口临流合水缠,两厓山拥立舟舷。

    渔竿钓罢江天雾,樵斧声闲岭树烟。

    山水相逢人共乐,鱼薇去换酒同筵。

    不甘荣辱机心少,何处浮生更有仙。

    这是作者被贬新州所写的《新昌八景》的第八首写景诗《洞口渔樵》。卢、锦二水会于筠城北十里的洞口,汇成新江通往肇庆。洞口圩是新州的水路码头,船只集中点。

    这首诗描绘了新昌的一个主要风景点洞口天然秀丽风光,抓住了山、水、江雾、斧声、人等几个方面特征来表现原始美、自然美、朴素美,赞美了作者对新州大地优美的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融情于景,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诗中的人物是渔夫和樵夫。写渔夫时,采用的是静态描写,在大雾弥漫的江面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夫,独自一人驾船在江上垂钓,细致地描写了雾锁江天的幽静情景。

    当渔夫收竿罢钩归去之际,忽然听到从山那边传来樵夫的砍柴声,在动态中引出樵夫。这样动静结合,使全诗错落有致。接着写想象中渔夫和樵夫在收起大雾,艳阳高照中相逢的情景。

    最后诗人借题发挥,表达了当时朝中专制统治、勾心斗角、排斥异已的黑暗现象,反映了诗人希望改革现状,期待出现一个廉洁从政、风清气正、国泰民安、人人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强烈愿望。这首诗虚实结合,婉转含蓄,耐人寻味。

    顾掌教讲得丝丝入扣,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名师出高徒。得到顾掌教的循循善诱教导,在筠城书塾的学生素质明显比其他地方的学生更胜一筹。

    顾掌教还喜欢吟诗作对,对联更是情有独钟。他喜欢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经常随意出一个上联或下联要别人跟他回应。当别人答不出时,他就讲出来,再眉飞色舞地作解释,以此炫耀自己知识渊博。

    这天上午,阳光透过窗棂斜斜地照进学堂,学生们都端坐在里面,顾掌教眼睛往下扫了扫,讲出了这堂课的意图后,说:“现在我出个上联,你们来答下联。”

    学生们:“请老师出题。”

    顾掌教干咳了几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出一个上联,他对着黑板字一音吟通出来:“相思山脚并无一堆木。”

    学生们没有人举手,更没有人开声作答。

    顾掌教知道祝得财平时学习成绩突出,对楹联也有一定的研究,走到他身旁,道:“祝得财,你能作答吗?”

    祝得财点了点头:“既然是老师您点了我的名,那么我就来试一试吧。请问,应答您这对联有什么要求呢?”

    顾掌教指着窗外远处的山边,提出了他的要求:“凡是作联互答,上下联的词性和平仄都要相对。我上联的相思山是当地的。你回答的下联不能用其他地方的东西来作答也!”他这个要求显得有点苛刻。

    祝得财站了起来,透过窗户,放眼望去,不远处就是那条碧波荡漾的大南河,一条长长的石级从岸上伸到河边,见这景色,祝得财的心扉被猛然地推开了,灵感顿涌,顿时心中有数,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将回答的下联写了出来,然后读了起来:“大南河边自有百步梯。”

    小祝得财这样作答并非偶然。因为他娘家所在的锦水就在大南河群。

    那里有一道用青砖铺就的一百级梯级,如同一道梯子从平地斜伸到大南河里,人们习惯把那梯级叫作“百步梯”。

    “相思山脚并无一堆木,大南河边自有百步梯。”顾掌教听后,仔细地推敲琢磨着,微笑着点了点头,“祝得财,这一回算你答得对。”

    见得到顾掌教的称赞,祝得财得意地:“老师,我觉得你所出的联子并不难。”

    顾掌教见小祝得财这样回答,似乎有点儿轻薄自己的味道,仄头想了一下,深度眼镜后面牌子闪碌过后,说:“既然你说这副对联不难,那么,我就再出一副难度大一些的给你们,看谁应答得上来。好不好?”

    在座的学生大多数有自知之明,所以不敢吭声,有个别平日学习成绩较好的在跃跃欲试,道:“请老师出联吧。”

    小祝得财:“是呀,请老师出联吧。”

    顾掌教眼睛望着窗外,此时正是春光明媚,蓝天白云。燕子呢喃,贴着水面飞翔,桃红柳绿,春水回环,到处都是一派春耕的忙碌景象。在百步梯不远处,摆着几架水车,有农夫踩着水车的脚踏在车水。随若水车脚师生互对显奇把的转动,河里的水“啦”“啦”地被水车的页片带到水田上来。

    掌教的心弦似乎被什么弹拨了一下,道:“有了,有了。”

    小祝得财:“望老师出题。”

    “水车车水车车转。”顾掌教手拇着下颏的花白胡子,讲出这上联,并且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出来。

    学生一字一音地读了起来:“水车车水车车转。”

    坐在第一排叫“肥仔华”的小胖子忍不住问:“老师,这个联子才七个字,但是,‘车’字已经占了四个,该怎么读,又该作何解释呢?”

    顾掌教眼睛往四下扫了扫,轻轻地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用手指着黑板上所写的上联要点作解释:“这上联里面有四个‘车’字,但里面的词性各有不同。第一个‘车’字是名词,第二个‘车’字是动词,而那两个‘车’字也是名词。还有第一个字与第四个字要相同。所以你出来配对这楹联的时候,不但要反映农夫们当前春耕的生活,而且各种性也要相对应。”

    这副对联,在顾掌教的眼里看来,几乎成了绝对,别说这些乡村学生仔,即使城里的教师先生也难答得出来。

    “喲,这太难了。”在座的学生听后,各自绕头播脑,你望着我。

    望着你,都答不出话来。

    顾掌教特意走到小祝得财身旁,说:“你这个聪明仔,能答得出。”

    顾掌教这副对联出得实在太巧妙了,要求也是极度严苛。似乎在表扬小祝得财,其实是当众给他施加压力。

    小祝得财两眼定定地望着黑板上的上联,此时不是咬耳,而是咬着嘴唇了,心中的潮水在不停地翻滚着。那双眼睛望着窗外,近处有农夫扶着犁把在水田或把着水田。更远地方的几块田地里,有大水牛着圆圆的大田辘在辘田,以此来将犁起来的田地压平。田辘转动时滚轴压,发出了“吱吱”的声音,春风吹来,犹可听到。

    小祝得财眼球一转,灵犀所至,一直紧绷着的脸庞松弛开来,“有了,有了。”

    顾掌教半信半疑地看着他:“祝得财,你想到了什么?”

    拍着脑袋小祝得财尚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了指窗外,反问道:“老师,看到了什么?”

    顾掌教循着他的所指望去,见外面田野上有不少村民在自己的田里忙碌着,平和地:“近处有人在犁田,有人在耙田。远处有人在:“我应答的下联就是关于田的。”

    小得财提高了声音:“田辘辘田辘辘声。”

    顾掌教听后,琢磨着说:“祝得财,你上讲台把你说的下联写到黑板上来。“

    “好的。"小祝得财应声后,离开座位,走上讲台,拿起粉笔,随着粉笔的屑末纷纷飘落,小祝得财将所答的下联写在那条副联的下面。

    众学生放眼望去,黑板上,上下联整齐相对,形成了一副完整对联。

    顾掌教:“祝得财,你当众解释一下你应对的下联吧。”

    先生且听:“小得财手指着刚写好的下联,不慌不忙地作解:第一个字,指那个圆圆的田辘,是一个名词,第二个“辘”字,是辘田的动作,所以是一个动词,后面那两个“辘”字,是名词。下联第一个字和第四个字都是“田”字。老师,您要求的楹联一定要反映农活的,现在我的回答是不是各样都符合您的条件了呢?”

    小得财这对联应答得可谓是十分精准,顾掌教觉得这个学生的天赋非同凡响,定睛思索了一会,说:“这副对联,上下联各有七个字,短了,当然容易应答。我出一副长一些的,大家认为怎么样?”

    学生们都是喜欢热闹的,所以不约而同地叫道:“好的。”

    顾掌教故意向着小得财问道:“你认为呢?”

    小得财:“先生出题,学生回答,这是课堂上的分内事。我们正好有机会听先生教诲哩。”

    “好的,你们留心点。”顾掌教言毕,将他出的联子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出来,然后摇头晃脑、指着黑板上的字,一字一音地吟诵出来,“牛头煲,煲牛头,牛头煲裂牛头煲。”随后,顾掌教便解释这个联子里独到的地方和应答的基本要求。

    牛头煲是一个煲汤用的炊具,用它来煲牛头,这是农村家庭常有的事。这下联,前后用了四个“煲”字,同字同音却是不同的词性:前面那个与后面那个“煲”字是名词,里面第二与第三个“煲”是动词。如此深奥的下联,别说是叫这些乳臭未干的小学生当场应答,即使叫县里的秀才,绞尽脑汁当场作答也未必能够有好的答案。

    听到顾掌教的解释与要求后,学生们面面相觑,一个个摇着脑袋,表示无奈。

    顾掌教用手轻轻地敲着小祝得财的课桌,问道:“祝得财,如果你答对了,我就给你特别奖励,免收你下学期的学费。

    免我下学期的学费?有这么大的青蛙随街跳?”小祝得财一脸认真地,“先生,你讲这话算不算数?”

    顾掌教的脸色严肃:“我一向是牙齿当金使。现在当着这么多学生的面,我怎会食言呢?”

    为了筹措这个学期的学费,祝得财知道阿爹与母亲东凑西借,好不容易才凑够钱让自己进这学堂来。现在听到如果答对了那对联可以免去自己下学期的学费,他当然是喜形于色,拍了拍手掌,连声叫道:“这太好了,太好了。”

    顾掌教的脸色马上变得冷若冰霜:“须知道,有奖就必然会有罚。如果你答不出来,或者答错了,就要处罚。”顾掌教拿起教桌上摆着的那藤条晃了晃,脸色阴沉地说:“如果答得不好,就要用这鸡毛扫在你的手心连打三下。”

    别看那鸡毛扫小,但打到手心火辣火辣的,令人痛彻心脾。面对着这条件,小祝得财却胸有成竹,朗声回答:“行、行、行!如果我答得不好,学生我愿意在同学们面前当场受罚。”

    同学们嘴巴不说,但心里暗地替小祝得财捏了一把汗。

    顾掌教:“你应答的是什么内容?”

    小祝得财指着顾掌教手上拿着的那个鸡毛扫,说:“它。”

    “鸡毛扫?”顾掌教吟了一会,对小祝得财说,“你将应答的联子,写到里板上去。”

    “好的,”小祝得财离开座位,走上讲台,拿起粉笔,龙飞凤舞地在顾掌教的联子上面写了一行字,然后朗声地读着:“鸡毛扫,扫鸡毛,鸡毛扫烂鸡毛扫。”

    顾掌教对着黑板的那行字,一边读一边琢磨:“鸡毛扫,扫鸡毛,鸡毛扫烂鸡毛扫。”

    鸡毛扫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具,常人用它来打扫卫生,顾掌教用它来教训学生。这联里前后共用了四个“扫”字,同字同音却是不同义的词性:第一个与最后一个“扫”字是名词,中间第二与第三个“扫”是动词。小得财回答的这个上联跟顾掌教所出的联子,无论在文句、词性,还是平仄的用法上,应对得可谓是天衣无缝。

    顾掌教反复吟诵了小祝得财所应答的对子,细心品味一番后,内心在惊叹:“想不到祝得财这么小的年纪,竟然能够将对联答得如此对仗工整!”

    顾掌教用手轻抚着小祝得财的脑袋,大声地赞扬道:“祝得财,你答得大绝了,你直是个状元才也!今天这些对联,以后可以成为教科书的一个典例矣!”(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落难情缘不错,请把《落难情缘》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落难情缘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