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汉斯莱顿的改革

    1897年11月。

    汉斯莱顿市长召集了本市的的几个国营工厂领导人以及几十家实力尚可的工坊管理员开会。

    虽然很多作坊规模不大,但是在东非这种国家,其也属于国有资本的一部分,除了几个国营大厂以外,这些小作坊反而是马普托市直接领导的企业,换句话说,国营大厂是国有企业,这些手工业作坊是市属企业,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国有企业未必要全看马普托市的脸色,他们背后还牵扯到省里,甚至中央部门的关系。

    “汉斯莱顿市长,不知道你把我们这些马普托市的主要厂长和管理层叫过来是为了什么?”马普托市发电厂的厂长率先问道。

    “咳咳,这次叫大家来开这个会,主要还是希望大家精诚合作,共同为马普托市的发展做出各自的贡献,毕竟大家都知道我们马普托市穷啊!如果再不团结,那未来马普托市同其他城市的竞争只会处在不利的境地中,这对于我们大家而言都不是好消息。”

    “这我们当然清楚,可国家不给资源和指标的话,我们想扩大规模都无法实现,毕竟马普托市就这么大,市民就那么多,总不可能多生产些电出来浪费掉吧!”马普托市发电厂厂长说道。

    “是这样的,我们之所以能建厂,那是国家大政策的推动,像电力,自来水,木材这些都是有定额的。”

    马普托在葡萄牙统治下,完全就没有电力,自来水这些东西,都是在东非治下,才新成立的,毕竟东非发展电力产业,还有推动城市生活质量,事关民生的产业是每个城市的标配。

    汉斯莱顿敲了敲桌子说道:“我当然理解你们的难处,但是机会不是坐等来的,而是应该自己去寻找和把握的,这也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一個重要内容,那就是转变本市经济发展的思想概念。”

    “众所周知,东非经济发展虽然条条框框不少,但是也不是没有活动空间,像达累斯萨拉姆,蒙巴萨那些沿海城市的经济为什么繁荣?除了地理和政策上的优势以外,主观能动性也同样重要,所以我们马普托市也要学会自己寻找机遇,这样才能打破经济樊篱,实现对其他城市的赶超。”

    有人反驳道:“市长先生,你说的有道理,可我们没有足够的人脉和资源来实现啊!如果硬要实现产能上的提升,这倒是简单,可产品销路的问题怎么解决?”

    汉斯莱顿:“说的很好,这对于内陆地区确实是个问题,但我们马普托市毕竟是沿海,所以和内陆城市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沿海城市作为东非经济的窗口,那就有和外部交流的机会,所以这次市政府专门请来了一批专业人士来帮助你们摆脱困境。”

    然后在汉斯莱顿的示意下,秘书将一批西装革履的人请入会议室来。

    “这位是黑兴根对外经济贸易公司,马普托分部的主任威尔科先生,主要要负责黑兴根对外经济贸易公司统筹本市在本市业务的出口工作。”汉斯莱顿向大家介绍道。

    “这位则是葡萄牙的格里维尔先生,他以前常年在莫桑比克做进口生意。”

    “……”

    在汉斯莱顿的介绍下,会议室里的众人知晓,这些都是汉斯莱顿和马普托政府拉来的“援兵”。

    “我为什么要请这些商业精英到这里,目的很简单,那就是马普托市政府有意和诸位合作,我们政府来完成牵线搭桥,从而帮助大家寻找销路,市场,同理,也可以解决原材料问题,而我们马普托市的企业则负责生产,完成订单。”

    汉斯莱顿请来的大多数商人,都是葡萄牙人,毕竟作为原葡萄牙殖民地,马普托市和葡萄牙人合作最深入。

    这一点和贝拉市大为不同,贝拉等城市在中央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拉到了大批德意志商人的投资,而马普托没有赶上这趟车。

    所以汉斯莱顿就把目光转向了葡萄牙人,别看葡萄牙本土经济一塌糊涂,主要还是政府胡作为导致的,但是葡萄牙的商人实力可不弱,毕竟原葡萄牙殖民帝国时期,葡萄牙的商业活动可是遍及世界各地。

    现在葡萄牙民间商业团体,那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殖民地独立未必就能摆脱原宗主国的影响。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巴西,巴西的商业团体和葡萄牙关系是绑定很深的,而巴西毫无疑问是一个大市场,所以如果能借葡萄牙人的手打开巴西市场对马普托市的帮助绝对是巨大的。

    汉斯莱顿说道:“我打算在本市成立一个专门的经济办公室,为了促进马普托市的经济发展,该办公室负责和国内外企业商人谈判,然后再通过马普托市的企业进行计划外的生产活动。”

    “当然,前提是优先完成计划内的生产任务,在这个基础上加入国际市场竞争,推动马普托市的工商业发展。”

    汉斯莱顿创造性的提出了“计划内”和“计划外”的概念,当然,很多国营大厂的管理层对此是有疑虑的,毕竟在他们看来完成上级指标任务就差不多了,没必要惹事生非。

    当然,汉斯莱顿本来就没指望这群“大厂领导”,指挥不动你们,其他市属企业总归汉斯莱顿统筹管理。

    所谓他对市属企业领导层说道:“市属企业规模小,生产效率低下,所以我决定对全市的市属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就比如我们马普托有四家木材厂,在整合完成后变成一家,同时有市政府担保,从黑兴根银行贷款,在购买一批先进设备,提高产量,同时拓宽生产线,最后由格里维尔先生等人联络买家销售……”

    在汉斯莱顿看来,这些小作坊有一批熟练工人,但是缺乏资金和设备上的支持,而依靠他们单打独斗是永远无法发展壮大的,所以先由市政府把他们整合为一个大厂,然后再提升工具和设备,这样就能形成规模不差的市属企业,和一般的国有企业大厂相比也不差。

    而且这种企业的管理权主要在市政府手中,这样更方便自己对马普托市的经济治理和资源优化,然后只有赚到了钱,才能进一步对马普托市进行全方位改造。

    汉斯莱顿毕竟不可能满足于在“马普托市”这个被东非“抛弃”掉的城市原地踏步,毕竟依照原马普托在莫桑比克的地位,和马普托并入东非后的发展历程来看,实际上是不太被重视的。

    像北部的太特市,贝拉市,克利马内市等等,甚至新乡市都比马普托市享受的政策多,而马普托市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还是省内分配的结果。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非洲创业实录不错,请把《非洲创业实录》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