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五日,午后,汴京城。
垂拱殿内。
赵祯、两府三司的相公们坐于殿内,桌上摆放着茶水、水果、零食等。
君臣闲谈。
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
此等惬意休闲的画面,往昔也只有过年时才会发生。
不然会有台谏官弹劾“君臣忘于公事,殿内失仪”的。
但今日却不一样。
近日来。
河湟拓边,捷报频传。
有时三日一报,有时一日三报。
先是狄青率领大军拓边至距离西夏边境已不足百里,而后又有苏良不动一兵一卒使得唃厮啰部落归宋。
紧接着。
又传来了苏良欲将计就计,全歼西夏嵬名军的策略汇报,不日便将发起总攻。
……
赵祯等人预计着,今日可能就会有大胜的喜讯传来,故而皆无心公事,在殿内等待起来。
约一刻钟后。
一名小黄门狂奔入殿,高声道:“西北军情急报!西北军情急报!”
赵祯打开急报,展开一看,不由得大喜,朝着众相公道:“狄汉臣与苏景明率军全歼西夏嵬名军,河湟之地,已尽归我大宋!”
听到此消息,众相公皆喜极而泣。
他们盼了多年,终于盼到大宋大败西夏的这一天了。
片刻。
赵祯平复了一下心中激动的情绪,看向下方。
“立即将河湟拓边与全歼西夏嵬名军之事,公告天下,务必让大宋所有百姓都知晓。”
“是。”众相公站起身,纷纷拱手。
这时。
文彦博笑着道:“官家,预计很快就会传来西夏国相没藏讹庞与党项众贵族起冲突的消息,西夏朝廷极有可能发生内乱,甚至有可能换帝,我们是否要乘胜追击,直接灭掉西夏?”
赵祯想了想。
“此事,听狄卿与苏卿的,等他们的汇报吧!”
众相公齐齐点头。
大宋有如此“一文一武”两大能臣,实乃大宋的荣耀。
当日。
进奏院的官员们便忙碌起来。
将狄青、苏良率大军全面占领河湟并全歼西夏万余名嵬名军的的详细经过,全部撰写成文,待中书审核通过后,便开始发往各州各府。
这些内容将印制在州报、府报上,令天下人知。
与此同时。
这些内容也经由皇城司传到了汴京城的各类民间小报那里。
不出十日。
此事便能传遍全宋,甚至传到辽国、高丽、东瀛、大理等国。
当日晚。
汴京城的百姓便情绪沸腾了。
许多人都纷纷携家带口,呼朋唤友,下馆子,去香水行,买酒买肉,庆贺这一场大胜。
……
两日后。
赵祯与众相公再次收到了狄青与苏良的奏疏。
内容涉及多个方面。
有西夏内乱未起,国相没藏讹庞身死,没藏氏再次成为了西夏的掌权人,卓啰城再次增兵。
有二人建议暂时停战,先经营河湟区域,设立州府,安抚百姓,派遣官员等,然后开春后再全面灭夏。
还有以蕃人治蕃、降低河湟赋税、棉花种植、促进商贸流通等安抚改造之策。
赵祯与众相公商量一番后,全都答应了下来。
当下。
大宋不是不能与西夏全面开战,并且绝对有能力灭西夏。
但明年开打,大宋更具有优势,关键是能让整个河湟都安定下来。
占领了河湟,相当于捏住了西夏的咽喉,后者对大宋已经难以形成威胁了。
即使辽国帮他们,大宋也丝毫不惧。
……
辽国国都,皇宫内。
耶律宗真看罢辽国暗探传来的关于“宋军全歼西夏嵬名军,占领整个河湟”的消息。
面色甚是阴沉。
“一个苏良便抵得上千军万马,无他,宋军不可能以如此微小的代价取得大胜,而更令朕感到愤怒的是,那狄青也可抵得上千军万马,这二人,一文一武,配合默契,破坏性太大了!”
“咱们辽国,怎么就培养不出这样的人物呢?”
下方。
以耶律重元和耶律洪基为首的文武百官都是无奈地低下了头。
他们看完情报后,不得不佩服苏良和狄青。
特别是苏良。
有勇有谋,带着二百余骑便敢在河湟各個部落劝降,然后又识破了嵬名兄弟的假降之策,将计就计,才使得宋军全歼西夏嵬名军。
若不是西夏太后没藏氏力挽狂澜,没有与党项贵族们决裂。
恐怕西夏用不了多久就被大宋灭掉了。
西夏兵虽远远比不上辽军的数量,但论杀伤力,并不弱于辽军。
耶律重元抬头道:“皇兄,一方面是那苏良诡计多端,一方面是西夏人心不齐,将领的脑子有问题,我们若与大宋打起来,只要硬碰硬,就不比他们差!”
“我们的人心就齐了?武将就有谋略了?大宋若不选择和我们硬碰硬呢?”耶律宗真反问道。
耶律重元顿时哑口无言。
当下的辽国,人心可是一点都不齐,首当其冲就是他与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立即站出来道:“父皇,苏良算计西夏,应该是意在西夏内乱时,全面攻夏,但他没想到那没藏氏力挽狂澜,使得内乱未成。而今大宋并未向西北增兵,应该并未打算立即攻夏。”
“待他们攻夏时,我们不妨与他们在河北起一些摩擦,无论如何,必须要增大他们的损失,然后固守边境,不然他们下一个要打的,就是我们。”
耶律宗真认可地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日后,若宋军全力攻夏,我们既不能让宋军将主攻方向转移到我们身上,又不能让他们轻松灭了西夏,此外,我们要全力练兵,提高作战能力。”
“对付大宋,也不能硬碰硬,还是要多动一动脑子的!”耶律宗真说罢,甩袖离去。
此话正是指向耶律重元。
耶律宗真现在对耶律重元越来越不满意,而对耶律洪基却是越来越满意。
此等局面,辽国的文武百官皆看在了眼里。
……
十月初三。
黄河河畔,军营中。
苏良看向狄青,道:“汉臣兄,我明日便先返回了,我先去趟熙河镇,交待一些开垦种棉之事,然后就直接回汴京城了!”
“嗯嗯,好。”狄青点了点头。
三日前。
苏良便告知过狄青并向朝廷写信汇报,他将返回汴京城。
至于狄青,自然要驻扎在这里。
他要代替范仲淹,成为大西北新的顶天柱石。
要带着士兵负责河湟区域所有的房屋建造、田地开垦、商贸运转等事。
还要将唃厮啰之兵以及愿意参战的兵都训练起来。
年后还有一场场大战呢。
苏良接着道:“另外,年后灭夏之时,我应该不会来了!”
“啊?景明,你这是何意?”
“我的任务结束了!接下来都将是硬仗,有我没我,作用不大。”
“可……”狄青欲言又止。
苏良自然明白狄青之意。
明年灭夏才是大收获之时,苏良理应享受灭夏的成果。
若不来,那就相当于出力最大之人,在收获成果时,将成果让给了别人。
“汉臣兄,我不缺军功,我该得到的都得到了,还和大家抢什么,一国之盛,在于文武平衡。我们日后还会与辽国有大战呢,让兄弟们多打一打,立一立军功,他们得了厚赏,家人的生活才会更有保障!”
其实,苏良还有更深的考虑。
这次河湟拓边和全歼嵬名军,他的光芒太盛,已经压住了狄青等武官的光芒。
官家和众相公都以为此次之功,苏良一人至少占七分。
苏良不想太耀眼了。
并且他一直致力于提高武人的地位,所以全面灭夏之战,他便不愿参与了,此话他准备待回京后再告知官家。
狄青怎能不明白苏良的良苦用心。
“景明,我代表所有士兵,感谢您!”狄青朝着苏良重重拱手。
……
翌日,苏良便开始返回。
这一次,他未带龙羽军,只带了当时从汴京城跟随来的三千禁军士兵。
此外,还带了刘三刀和独臂老乔。
刘三刀随苏良回汴京,独臂老乔则是回熙河镇。
年后。
龙羽军肯定要与西夏的铁鹞子有一战的。
他们更适合在这里训练,故而苏良早就向赵祯申请将他们留在了这里。
苏良本来也想将刘三刀留在这里,毕竟是建立军功的大好时机。
但刘三刀非要守在苏良身旁做护卫,若不让守,他就要去做苏良的牵马兵,苏良只能答应。
……
十月十二日,近午时。
苏良一行终于抵达了熙河镇。
此刻,熙河镇升格为城,已变成了熙州的州城所在地。
知州便是曾经的秦州知州刘存。
此外。
刘存还是紧靠着熙州的河州知州,因熟悉此处的官员紧缺,他做事又老练。
故而一人任两州知州。
苏良等人在距离城门还有近三里时,便看到前方官道两侧站满了百姓。
“苏中丞回来喽!苏中丞回来喽!”有人大喊道,甚是兴奋。
然后。
官道两侧的百姓纷纷朝着苏良行注目礼。
百姓们站得甚是齐整,宛如大朝会时大庆殿内的金甲大将军一般。
“这是谁安排的,不是胡闹嘛!”苏良最不喜的就是这种欢迎的大场面。
一旁。
独臂老乔笑着道:“苏中丞,这应该是百姓们自发的。”
“没有你,就没有熙河镇,更没有现在的熙州,你不是我们熙州的地方官,但却是熙州百姓的父母官,这是您应得的,就领了吧!”
苏良尴尬一笑。
他要说自己内向,估计也没人相信。
“走,快速入城!”
随即,苏良加快了速度,不过在行到百姓身边时,还是会微笑地招手。
城门下。
刘存与一群西北老兵也都笔直地站着。
苏良看向刘存,道:“刘知州,让百姓们都撤了吧,站在那里蛮累的,没必要。”
当即,刘存朝着前面的士兵摆了摆手。
刘存看向苏良,又道:“苏中丞,为庆贺熙河镇成为熙州州治之城,下官与百姓们为您准备了一个惊喜,请您随下官来。”
“惊喜?是不是为我们准备了几百只烤全羊?我一直惦记着这一口呢!”苏良笑着道。
他与身后的开封禁军士兵们,最喜欢吃的就是西北的烤全羊。
“您看过,便知晓了!”刘存当即上马在前方引路。
一刻钟后。
众人从主街道拐弯,行到一处铺满石板的敞亮之地,前方竟然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祠堂。
祠堂关着门,上面用红绸盖着牌匾。
刘存在祠堂门前停了下来,苏良也紧随着他翻身下马。
苏良正在疑惑时,刘存朝着苏良道:“苏中丞,麻烦你拉一下这个红绳。”
苏良朝着刘存递过来的红绳使劲一拉。
“哗啦!”
红绸落下。
显现出了牌匾上的三个苍劲大字:苏公祠。
苏良顿时意识这是谁的祠堂了。
“刘知州,你莫胡来啊,我才三十来岁,既没资格称公,也没资格建祠,这是要短命的!”
这时。
刘存将祠堂门打开,中间悬挂的正是苏良的画像。
“苏中丞,熙河镇因您而生,因您而兴,百姓们对您甚是感激,愿称您为公,且集体请愿为您建造生祠!”
生祠,即为活人所建的祠庙。
此习俗来源于西汉,盛于唐宋。
后来衍变为百姓对地方父母官感恩所建,如唐之狄仁杰,宋之蔡襄,都有生祠。
能立生祠者必须为国为民做出过巨大贡献或者地方州府的所有百姓都认可而选择自发修建。
当下,建生祠其实很少。
因为生不建祠立碑,乃是礼制,一般官员根本压不住此等荣耀。
但若许多百姓主张要建且日日供奉香火,那这个生祠就显得弥足珍贵,价值非凡了。
此外。
公也不是一般人能叫的。
一般都是为朝廷操劳大半生的相公或者大贤之人,才能称为公。
比如,范仲淹为范公,包拯为包公。
文彦博、富弼、吴育等相公到现在还没有捞到一个“公”字呢。
“公”必须要让百姓喊出来,喊响亮了,喊的人尽皆知了,才能为公。
自封没用。
苏良脸色发红,不忍看向祠堂。
“刘知州,先是称公,又是建生祠,我才三十多岁,恐怕压不住,要不就改建一下,变成城隍庙、土地庙之类的!”
这时,刘存从怀里掏出一份文书。
“苏中丞,此事我已向官家汇禀过,官家和诸位相公都同意了!”
“当下是生祠,待您百年后,百姓还会为您铸像立碑,这不是我的主张,是熙河百姓的心意,您必须接受,你也配得上这份荣耀。”
苏良打开文书一看,官家和中书众相公全都同意。
“好吧!”
刘存顿时大喜,笑着道:“诸位都饿了吧,烤全羊从早上便开始准备了!”
听到此话,苏良不由得大喜。
在他心里,烤全羊比这座生祠和苏公之名更具有吸引力。(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