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吸纳

    在东方华夏传统中,一般是从除夕“请神”开始,到初五“送神”结束,都称为过年。

    到了初六,紫禁城里的皇帝要上朝御政,城市里的商铺要开门营业,学堂里学子要上课读书,新的一年就此拉开帷幕。

    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在中堂之中悬挂福字或者在门框上贴春联,用五色彩纸,剪成铜线一样的形式,用丝线结成一串,在大年初一的当天,高高悬挂在正房门楣之上,象征招财进宝。

    家家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象征寓意,更是为了不输于邻家气势,常常提前几天就已经剪铜线,穿串悬挂。

    久之,风尚形成,每逢年节,户户门口彩纸飘扬,煞是娇艳美好。而彩纸铜线高空漂摇的样子,远观像是随风飞入门,寓意财神进门而来,故也称招财神。

    正月初一,天刚蒙蒙亮,蓬莱县郊,姜家沟就已经热闹起来,锣鼓阵阵,有乡里爱好玩闹的人用胭脂、炭条将自己装扮成文武财神,手拿长鞭,前往一户户宅院门外,开始放声高歌。

    院子里的主人为了祈祝新的一年里有好运,便会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铜钱串子挂在这些人脖子上。

    这些“文武财神”拿到钱后,意犹未满,也并不立即回家,而是敲锣打鼓继续去别家贺新年,寓意给家中送财送宝。

    “四哥,你给的太多了。”范阿贵看着几个文武财神欢欢喜喜地离去,心下不由感到一阵肉疼,强忍着不使自己追上去,将那送出的几串铜钱讨要回来。

    乖乖,这送出的钱,怕不是有几百文吧?

    足够家里人吃好几天干的了!

    “正旦日嘛,不就图个喜庆,讨个吉利!”范兴保豪气万丈地说道:“反正不过四五百文钱,算下来,还不到两角钱。这要搁着在汉洲,有些人家会对上门的财神直接送出金圆一两块钱。嗯,折算成你们秦国的银元,差不多有六七块多呢!”

    “四哥,在齐国一个月真的可以挣十几两银子?”范阿贵搞不懂什么金圆和银元的兑换比价,家里也很少有这些“大额”货币,但他从范兴保话语中还是能听得出来,这位来自齐国的阔亲戚根本不在乎那些随手就送出的“小钱”,而且在他们齐国,似乎人人都是那么有钱。

    “你若是在工厂里做工的话,刚开始只是一个学徒,也没那么多钱,但七八两银子是有的。”范兴保笑着说道:“待伱干了五六年,成了熟练工,差不多就能拿十几两银子的工钱了。不过,还是很辛苦的,得在工厂里工作十几个小时。”

    “工作十几个小时,那又有什么辛苦的。”范阿贵眼睛已经亮了,“每年的春耕秋收时节,每天也就睡几个时辰,天不亮就要下地,天都要黑透了,才返家吃饭。哦,对了,四哥,在你们齐国,是不是天天都能吃上肉?……听说,还有香喷喷的牛肉。”

    “在我们齐国呀,牛肉、羊肉,还有鲸鱼肉,那是随便让你吃,而且价格还贼便宜。几角钱,就能买上一大块鲸肉回来,那玩意,虽然有些嚼头,也跟鱼肉还不一样,但吃起来还是跟牛肉有几分像的。”

    “俺这辈子还没吃过牛肉呢!”范阿贵下意识地喉头蠕动了几下,“还有你说的那个什么鲸鱼肉,是啥呀?跟俺们海里捞上来的那些鱼一样吗?”

    “鲸鱼呀,那家伙可大了。嗯,足足有十几二十头牛那么大!”范兴保双手大大地张开,比划了一下,“只需要一头鲸鱼,估计这个村里所有的人都算上,也不能一次把它吃完喽!两个月前,我带回来的十几个肉罐头,其中就有鲸鱼肉做的。在我们齐国,就属鲸肉最便宜,然后就是羊肉和牛肉。我给你说呀,你只要到了我们齐国,虽然不能保证你天天能吃上肉,但隔三差五打一顿牙祭,那绝对可以保证的!”

    三十多年前,范兴保的父亲范金甫砸锅卖铁凑了一笔钱,毅然决然地登上了齐国的移民船,漂洋过海,一路来到汉洲本土。

    他先是在建业工厂里做工人,三年后,稍稍站稳脚跟,又听闻跑海比较挣钱,于是转身就上了一条远洋贸易商船。

    在克服海上各种困难后,凭借一股子吃苦耐劳和善于学习的精神,硬是在不到十年时间,从一个旱鸭子混到了商船大副的位置,并攒了一笔不小的积蓄,成功地在建业城安家,还娶了一个来自建业府乡下的媳妇。

    十几年前,范金甫所在的商船于锡兰岛附近突遭风暴,不慎倾覆,数十名水手溺毙。好在妈祖保佑,他与数名船员侥幸抱着一个木桶漂流数日后,被路过的一艘商船搭救。

    经此一事后,范金甫便心有余悸,有些怯了,放弃了跑船的工作,转而拿出自己所积攒的钱财,在几名相熟的伙伴撺掇下,共同在威远岛(今新几内亚岛)投资建立了一座小型种植园,划拉了一百多亩地,从事可可种植。

    历数年后,随着可可市场的兴起,着实赚了不少钱,并将种植园规模逐渐扩大。

    五年前,齐国研究人员在经过多年的试验后,终于在橡胶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完成了橡胶的硫化发明工作,从而打开了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橡胶的大门。

    为此,齐国政府开始在威远、马来半岛、金洲(今苏门答腊岛)等地大力推动橡胶种植园的建立和生产,并给予到来的投资商人种种优惠政策。

    范金甫遂又与几名合作伙伴在延津(今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部达鲁市)圈了三百多亩地,建了一座橡胶种植园。

    如今,橡胶已经到了割胶的时候,生产的橡胶甫一上市,凭借强劲的市场需求,便处于供不应求的境地,让范金甫等一干种植园主赚的盆满钵满。

    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不过,范金甫虽然心中有返回登州老家、落叶归根的念头,但他已年届六十,恐难以承受海上长途旅行。

    于是,他便让自己的四子范兴保前往秦国的家乡,一则炫耀他们范家在齐国已然发达了,足以光耀门楣;二则,就是看看家乡的亲人有没有愿意来齐国,将他们接过来一起过好日子。

    另外,随着他们范家经营的种植园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人手也是越来越多,这些来自家乡亲族,好歹用起来也比较趁手不是!

    当范兴保在去年十月乘坐往来齐秦之间的定期班轮抵达蓬莱后,直接租了一辆马车,雇了两名武装护卫,在一名向导的指引下,来到姜家沟。

    他的到来,立时引起了整个乡镇百姓的轰动。不仅他们范氏亲族激动不已,就连附近三乡四里农人都纷纷跑来瞧热闹,看看来自范家的齐国阔亲戚。

    范兴保从齐国带来的怀表、皮具、毛呢、香皂、糖果、罐头、可可粉、象牙手镯、玳瑁饰品、精巧五金工具……林林总总,几大包东西,着实让所有人开了眼,尝了鲜。

    可惜的是,不仅范兴保的爷爷奶奶早已过世,就连他的两个伯伯也死了七八年,仅剩下一个体弱多病的姑姑,但瞧着模样,似乎也没多少年头了。

    与诸多堂兄弟姐妹寒暄过后,范兴保方才得知,他父亲多年来托人送了许多信回来,他们竟然一封都没收到,也不知道是送信人压根就没送过来,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被卡在某个环节。

    唉,大秦的邮政系统还真是让人无语至极。

    姜家沟的亲族们都以为他父亲很可能死在了海上,或者在齐国也是挣扎求生,日子过得艰难,以至于根本无法联系在大陆的家人。

    如今,得知范兴保的父亲不仅活得好好的,而且还在齐国发了财,起了势,这让所有的范家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悸动--我们要发达了!

    范兴保临来之前,身上揣了足足一千金圆劵,抵达蓬莱时,在城中的华夏联合银行先兑换出一千五百大秦银元,装在随身携带的皮箱里。

    嗯,这也是他启程前往姜家沟寻访亲族时特意雇了两名武装护卫的原因之一,保不准在半道上让人给劫了,失了钱财倒也罢了,要是在大秦的地界丢了性命,找谁说理去?

    见了亲族后,范兴保倒也没小气。他以父亲的名义,直接给那位体弱多病的姑姑送了银元一百块,其他的一众堂兄弟姐妹,也是人者有份,每人二十块。这让所有人都喜笑颜开,连声称道,赞他父亲一句,“范三爷豪气”。

    当范兴保询问,诸多兄弟姐妹可有人愿意随他前往齐国,一起过上好日子。为此,他可以为他们购买船票,到了齐国后,也会帮着安家落户。这些期间花费,待以后攒了钱后,再慢慢还给他。

    除了一些年纪稍大心中有故土难离的心思,或者有家庭羁绊的亲族在踌躇犹豫外,当即有十余人表示想要跟着他去齐国发财。

    不过,他们在听闻自己前往齐国的船票和在齐国的安家落户费用居然都不是免费的,心中不免腹诽不已。

    你说说,你们范家老三当年前往齐国的时候,家里的众多亲族可是为他凑了不少钱,甚至他的两个兄长还从村里张员外家拉了不少债,结果一等就是三十多年,累死累活地给他还债,临了也没享到一点福。

    当然了,你范兴保这次代表你父亲回来,给大家伙也撒了不少钱,加起来四五百银元,比起当初临走时借的钱多出十几倍。

    但你不能这么没良心不是?

    要不是家里的人给你凑钱去齐国,你也没今天的富贵,更不可能这般风光地回乡炫耀。

    从大秦前往齐国的船票才几个钱?

    到了齐国安家落户又能花费多少?

    你们竟然只愿意为我们垫付,这些钱以后还要慢慢还给你们!

    这个,这个,是不是有些不近情理了呀!

    对于这些亲族的小心思,范兴保只是冷笑不语。

    民间老话说的好,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我要是将家乡里的这群穷亲戚都带到了齐国,什么事都给包圆了,好吃好喝都侍候着,那成什么事了?

    在我大齐,可不怎么养懒人!

    有手有脚的,随便做点什么,都能把自己养活了。再吃点苦,节俭一点,三五年时间总能积攒一些家当。

    我家老爷子,还不是从微末起步,干过工厂学徒,码头上扛过包,船上洗过甲板,吃过发馊的食物和水,也在海上差点丢了命,更是在威远岛上的丛林里跟野人斗过狠,和蚊虫毒蚁搏过命,经过数十年的拼搏,方才有了今日的富贵和安乐。

    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免费的餐食,更没有平白的帮扶,想要过好日子,那得自己去挣!

    我们能帮着将你们带出大秦,前往齐国,给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就是对你们最大的恩赐。

    话说,大秦虽然对本国百姓出海外奔的行为控制得相对严格,但对于这种亲族投靠而出国的行为,却不在禁止之列。

    盖因,数十年前,齐国向秦国承诺不主动开展官方大规模移民行为时,曾签订了一系列有关两国民众互相交流往来的条约,其中就有一项,即两国百姓皆可以亲族投靠的方式前往对方国家定居生活,双方政府均不得设置各种障碍和限制,并给予政策上的便利性。

    秦国主政者希望以这种方式,吸引那些在齐国发家致富的子民能落叶归根,重返故里,同时还能将获取的财富带回大陆,从而间接在齐国身上吸一波血。

    而齐国则试图通过这个口子,将官方大规模移民行为转变为民间自发行为。毕竟,不论哪个国家和民族,都期望过上美好幸福的好日子不是。

    美好幸福的好日子在哪里?

    那只能是在富庶而强大的齐国!

    更多的机会,更高的居民收入,更好的生活水准,更完善的保障体系,如何不能将大陆移民源源不断地吸引过来?

    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人的心中始终存有故国家乡的执念,在发家致富或者功成名就之后,风风光光地返回神州大陆,落叶归根,颐享天年。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前往齐国的秦国民众却是日益增多,每年因亲族投靠的名义移民齐国的人数不下五六万人,而从齐国返回的归乡人数仅寥寥百余人,着实让大秦的朝廷诸公错愕不已。

    若是再加上各种非法途径偷渡齐国的人员,那数字规模就更要大了,那不得大十几万人!

    在朝廷看来,这些迁居(偷渡)海外之人,无异于“弃绝王化”,不思报国,背弃祖宗、君父,是为不忠不孝,乃为“天朝弃民”,且咎由自处。

    然而,民间百姓可不管什么“沐浴王化”、思君报国之类的虚妄之念,能跑到齐国去赚大钱,过好日子,那可比什么都来的实在!

    据说,姜家沟的张员外在闻知范家来了齐国阔亲戚后,对他们家的态度好了不知几分,还亲自带了礼物上门拜访。

    当范兴保赠送他几件齐国的象牙制品后,惊喜不已。

    这玩意,在蓬莱县城里倒是有,但数量绝对不多,而且还是豪奢人家的收藏之物,轻易不拿出来示之于人。

    想不到,这位来自齐国的范家小子如此大方,轻松地送出几件,这怕是价值好几十块银元吧。

    听闻范家小子说,他们在齐国某个海外领地上,圈了四五百亩地,种植什么可可、橡胶之类,每年收息上万块。

    四五百亩地,这是什么概念?

    他们张家历数十年经营,方才姜家沟及附近宋庄、槐树村等几个村落置下两百多亩地。而整个蓬莱县拥有土地最多的刘氏,旗下的耕地加在一起,也不过一千三百多亩--要知道,他们刘家可是出了一个户部尚书的朝廷大员。

    如范家小子所说,他们所经营的种植园还属于比较小的规模,在齐国南洋领地,据说还有圈地数十万亩的大财阀,豢养的土人奴工也是数以万计。

    他娘的,人比人气死人!

    一个当年一文不值的穷小子,就因为跑到了齐国,短短十数年发展,就把他们这种拥有数十上百年底蕴士绅之家给比下去了。

    那能不能通过范家人,将自家的子弟也弄出去一两个?

    这要是也在齐国起了势,对我们张氏宗族的发展可是大有裨益。

    最近一段时间,这朝鲜王国局势不稳,已然闹腾起来,都已经波及到他们登州地界。官府又是加派,又是征粮。这要是打起来,怕是对他们影响更大了。

    这么看来,还是齐国位置好呀,隔着远远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无法影响到齐国。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不错,请把《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