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保存诗,有这么难吗?

    天幕中,两人的对话仍在继续。

    后人挠挠头,猜测道:

    “可能是王维写的其他诗并不出名?”

    “所以就失传了?”

    ......

    此话一出,王维顿时不乐意了。

    什么叫他写的诗不出名?!

    说他的诗不出名,岂不是在贬低他才情不济?

    他的作诗水平,可是远胜乾隆的《飞雪》!

    诚然,他的名气不如李白杜甫。

    但是此前天幕播放的诗人排名中,后人在弹幕中可是多次提到过他的。

    这证明他还是很受后人喜爱的!

    ......

    曹雪芹摇摇头,一脸正色:

    “李白,至少写过五千首诗。而到现在,存下不到两成。”

    “难道李白也写了几千首废诗?”

    ......

    李白顿时心生不悦。

    当然不可能!

    他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

    他的诗,必然首首都是传世佳作。

    连《赠汪伦》这样有些水的诗,都入了后世学生的教材。

    他的其余诗作,怎么可能是废诗?!

    而且,他的诗作,为何五不存一?!

    ......

    曹雪芹有些遗憾地继续说道:

    “李白有一篇顶级作品叫《鸿猷文》,曾名噪一时。”

    “任华的《寄李白》中有记载,“我闻当今有李白,大猎赋,鸿猷文;嗤长卿,笑子云”。”

    “可惜,现在连只言片语都看不到了。”

    后人一怔,低声说道:

    “所以,我们只看过五分之一的李白!”

    曹雪芹从身旁拿出一些藏书,一脸痛惜:

    “就算我们现在读到的这些作品,也曾失传过。”

    “比如写《滕王阁序》的王勃,诗集已经失传。”

    “直到明末,才有人在别的书籍中搜集到他的诗句,整理成残卷,得以流传至今。”

    后人翻阅着古籍,不禁问道:

    “保存诗,有这么难吗?”

    ......

    此话问到了所有诗人的心坎上。

    试问,有谁不想自己的诗作能够流传后世?

    ......

    曹雪芹脑海中浮现起一些战火的场景。

    “诗啊,无论写在亭台楼阁还是刻在石碑上,都是脆弱的。”

    后人还是一脸疑惑。

    “那为什么不编成诗集传给后世呢?”

    曹雪芹一边整理着手边的古籍,一边说道:

    “李白生前就托人把他毕生的作品编成诗集,可惜最后失传了。”

    “李清照,是收藏珍贵书籍的大家。”

    “金兵南下时,十几间房子里万卷藏书都毁于战火。”

    “她自己的诗词,也只剩下七八十首。”

    后人此时想起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经散佚,仅仅只有《漱玉词》辑本。

    “太可惜了!”

    ......

    “太可惜了!”

    李清照无比痛心,也跟着说了一句。

    她如一叶浮萍,在乱世之中随波逐流,无依无靠。

    在这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唯一支持她活下去的,就是那些金石古物。

    而她为了保全那些金石古物,也付出了无数精力与心血。

    想到这里,她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最终,这些金石古物,还有她的词作,大部分还是失传了吗?

    ......

    曹雪芹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微笑。

    “我们能保存下五万首唐诗,已实属不易。”

    后人闻言点头表示赞同,但紧接着似乎又想起了什么,连忙打断道:

    “等等......你再说一遍?”

    曹雪芹于是又重读了一遍。

    “我们存下不到五万......”

    后人思考之后,很笃定的说:

    “这里是十八世纪,却和我们时代的唐诗数量是一致的?”

    曹雪芹陡然愣住了,只听见后人继续说着:

    “也就是说,在你的时代,唐诗并没有继续消亡。”

    曹雪芹抚摸着胡须,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

    “看来,他们做的事是有意义的。”

    后人满心疑惑,追问道:

    “他们?你说的是谁?”

    曹雪芹点点头,侃侃而谈:

    “是的,就是他们。”

    “从很早开始,就有人意识到唐诗在逐渐消亡。”

    “所以他们想把所有唐诗收集起来,编纂成一部《全集》。”

    “但在这之前,官家的合集都不全。”

    后人此时若有所思。

    宋选集《文苑英华》,就没有收录杜甫《三吏》、《三别》等表达民间疾苦的诗词。

    ......

    杜甫此时一脸怅然。

    他现在还没有做出《三吏》、《三别》这样的诗。

    但是若是这样的诗是描绘民间疾苦,可想而知不会被官方收录。

    身旁的李白见杜甫似乎有些沮丧,撞了一下杜甫的胳膊,安慰道:

    “后人既然提到了《三吏》、《三别》,那必定是保存且传世了。”

    杜甫闻言一喜,轻轻拍了一下自己的脑壳,赶紧点头:

    “还是太白兄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

    曹雪芹继续说道:

    “私人的合集也能力有限。”

    “甚至诗本身还没失传呢,诗集就先没了,只剩下书名。”

    “例如元代颜润卿有《唐音缉释》,今不传。”

    后人问道:

    “收集,而后再失传,那还有意义吗?”

    ......

    唐朝的诗人忍不住想大喊出声。

    当然有意义!

    在唐朝这个诗词的鼎盛时期,诗人辈出,佳作如云。

    若是没有诗歌,何以见得开元盛世的辉煌盛景,又何以见得安史之乱后的动荡不安。

    何以见得田园的旖旎风景,又何以见得边塞的烽火连天。

    诗词的内容,正是王朝的兴衰,正是人世间所有的悲欢离合。

    后人自小便学诗,或许小时候并不理解其中的深意。

    但有朝一日,待这群少年初长成,踏上华夏的万里河山。

    每逢触景遇事,总会有一首刻在骨子里的诗。

    若是后人抬头看向远方的月亮,很自然的就会接上一句,“低头思故乡”。

    若是后人看到黄河的壮阔,想到的便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而等后人尝尽悲欢离合,就会懂得“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含义。

    后人读诗,便是与他们这些古人情感的共鸣。

    诗词之美,不会因为岁月流逝而腐朽凝滞,而是历久弥新。

    这就是诗词传世的意义所在。

    收集,再失传,是各朝的诗人都不愿见到的。

    但即便如此,也胜过任由唐诗湮灭无闻,彻底消失。(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不错,请把《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