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阳。
刘辩接到来自幽州的战报时,完全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局面。
他近些年专注内政,还没腾出手去让周边的恶邻们感受一下爸爸的温暖,谁曾想高句丽人竟然自己送上门了?
朝会之上,太尉皇甫嵩正亲自说着辽东的情况——“今护乌桓校尉云已占高句丽之都国内城,是去是留,还未有定!”
等到皇甫嵩说完,一些才知道此事的大臣们纷纷激动起来。
虽然他们大多数连高句丽在哪个地方都不知道。
自诩清高、向来喜欢喷人的侍御史孔融这一回罕见地唱起了赞歌:“高句丽自取灭亡,帅师以伐不道,此大义也!”
实在是赵云干得太漂亮了。
高句丽主动挑衅,却连国都都被打没了。
干净利落,师出有名,堂堂正正。
议郎何颙则道:“陛下,臣以为,既然已经占据了国内城,不如趁此机会迁玄菟郡于旧地,此本就是汉家领土也!”
此话一出,瞬间得到了许多朝臣的赞同。
刘辩看着这一幕,何颙的主动发言并非他所安排的,但其态度确实是他所乐见的。
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司空杨彪犹豫了半晌,终究还是决定站出来说话——“陛下,若要复玄菟郡,所需钱粮无算。”
“而如今各处生乱,还需慎重。”
然话音刚落,自觉终于揣摩对了皇帝心思的董卓立刻反驳道:“臣以为不然……”
“自去岁开始度田,中间虽有波折,但官册之上,田亩、人口的增长却不是假的。”
“各处虽有乱,但大都是小乱,难以影响夏收与秋收大局……但凡没有天灾,以臣估计,今岁国库岁入可超孝桓皇帝时六十亿钱!”
此言一出,朝臣们皆是振奋。
这说明什么?朝廷不差钱了!
其实单论度田,他们的中大多数人都称得上利益受损,但他们之所以能忍着,除了被皇帝的铁拳压着不得不忍之外,还有一大原因——眼看着汉室中兴尽在眼前,谁还没个以治世能臣青史留名的想法?
或者趁此机会带着家族发展壮大——君不见卢植,虽然因年迈近乎退隐辞官,连朝会都不参加了,但他那两个儿子卢槿和卢畅分别成了黄门侍郎和守宫令,前程似锦。
在卢植之前,有几人知晓涿郡卢氏?可在卢植之后,只要卢氏别在对后辈的培养上出问题,将来未必不能再出几个三公。
财产上受了损,那就在仕途上拿回来。这是朝臣们现在最朴素的愿望。
眼见着朝臣们意见商讨地差不多了,刘辩总结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昔日玄菟郡内附之后,郡中之事归辽东太守所治,今既复置旧地,当另任太守!”
刘辩此言一出,算是给去留下了定论,便是不可能亲自前往的公卿们闻言也是心有意动——他们不愿去,但门生故旧可以去啊!
可以想见的是,玄菟太守是個需要面对极大挑战的官职,毕竟赵云虽打败了高句丽人,却一时无法扭转玄菟郡旧地内高句丽人与汉人的力量对比。
但另一方面,这也就意味着新的玄菟郡会有不知多少战功等着新太守去拿。
“陛下,臣愿往玄菟郡,为君分忧!”
刘辩听到这响亮的声音,一瞧,原来是你——孔融。
他忽然明白为什么刚开始时孔融这么高调地唱赞歌了。
但孔融,真不行。
不用刘辩否决,何苗就迫不及待地说道:“陛下,玄菟郡地处特殊,须得有精通军略之人为太守。臣之长史乐隐允文允武,为一时之才……”
乐隐是牵招的老师,算是何苗最信重的属官了,虽然没有坐镇一方的经验,但能替何苗管理好大将军府,能力还是有的。
不过何苗愿意将他推出来,是希望让乐隐有个更好的前程吗?
刘辩习惯性的思索着,面上则不动声色,继续听着朝臣们的发言。
放在平时,朝臣们大概都愿意给大将军一个面子,但眼下的玄菟郡太守非比寻常,并非可以轻易放手的。
最近最是得意的董卓说道:“陛下,大将军长史虽通武略,却并未真正领兵作战过。臣以为,以玄菟郡之局势,宜先以辽东、玄菟之能军者为太守,以便安百姓之心,又利于平息祸患。”
董卓知道皇帝应该忌讳他与旧部联系,是以这次他举荐的并非他的旧部——“辽东人公孙度,先为玄菟郡人,后历任尚书郎、冀州刺史,因治下有谣言而被免官。其刺史任上,曾率军平叛,又久居辽东,颇得人心。”
“近十几年来,公孙度虽未为官,但仍心念国家,度田之时,乃吏民之表率也!”
公孙度?
刘辩想着,现在这局势,即便给公孙度成为玄菟郡太守的机会,他也做不到割据一方。
只是这样,辽东公孙氏的势力是否过于强大了?
刘辩将公孙度列为待定的选择,继续听着。
有了董卓打头,其余大臣皆一一举荐起来。
比如杨彪就举荐了北军校尉中的王匡,刘辩记得,两人之间隐约有些姻亲关系,近年来的确有不少交流,很合理。
崔烈、黄琬、袁术……这些来自不同郡国的大臣,说着那些与他们有关联的名字。
由此,刘辩也能借机一窥朝中的人事关系。
未久,太尉皇甫嵩举荐道:“陛下,高句丽情况复杂,然臣以为,对其最了解的,当属赵子龙。”
“窃以为可以赵子龙为玄菟太守,至于护乌桓校尉,则可另做他议。”
当初赵云曾跟着皇甫嵩在凉州打仗,很得皇甫嵩的看重。
刘辩听了,也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觉得赵云只是个能带兵打仗的将军,竟没考虑过立下大功的赵云。
这年头文武的界限很模糊,且玄菟郡对武功的要求胜过文治。
刘辩看了看群臣已经把想要举荐的人说的差不多了,盖棺定论道:“准太尉所言!”
但对于护乌桓校尉的争执,远没有玄菟太守来的激烈,如今幽州北面的鲜卑和乌桓都很和平,护乌桓校尉立功的机会并不多。
在下朝之后,经过尚书台提供的人选筛选,刘辩将之定为了曾受杨彪举荐的王匡。(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