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你有我有全都有

    对于高振东这种一个甜枣一巴掌的老6行为,林总倒是完全没有被闪到腰的抱怨。

    没有什么技术是完美的,必定有它的缺陷存在,反而是高总工能提前把问题提出来,有利于他们在设计和使用中去规避或者减小这种影响。

    “高总,您请说。”

    高振东扒着指头:“首先,所有的地空定位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定位距离,实际上是两者之间的斜距,对于飞行器,离得远还好说,误差不大,离得近了,就必须把自己和基站的高度考虑进去,综合解算,才是自己的实际距离。”

    嗨,我还以为多大个事儿呢,就这?三角函数嘛,我会,林总觉得高总真是太严谨了。

    “另外,对于海上的目标,这东西的有效范围很有限,需要进行中继才行,而且中继次数不能多,次数一多,累积误差就大了。”

    这个倒的确是个问题,林总沉吟道:“嗯,这的确,我们要考虑把这个东西做小一些,用飞机进行中继,按照550公里的范围计算的话,通过飞机,中继一次,至少能把中继范围前出到800公里的距离。这个距离应该是够用了,再远也没必要。”

    距离基地800公里范围,实际上远超当前乃至一定时间内,海军活动和打击范围的极限。

    “可是这样,终端也没法知道中继机的位置吧?没法解算自身实际位置。”

    不用高振东,林总自己就解决了,只是语气没有高振东那么好:“你傻了?刚才说了半天的简单通信功能是拿来做什么的?中继机应答测距信号的时候,把自己的位置发给终端不就行了,联合解算,哪怕有个一两公里的累积误差,对海空军来说有多大区别?!就算是陆军,也不是不能用!”

    作为被日后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给惯坏了的高振东,还真觉得这误差大得一批,可是在这年头的人看来,这特么叫误差?

    没有误差!就算距离差一点,那是我走错了,和导航系统没关系。

    “其实对于陆军,最大的麻烦是地形复杂的时候,导航基站必须保证一定的高度。由于作战地域相对固定,作战时间长,如果离空军机场太远,空中不能保持24小时中继支持的时候,倒是有个投机取巧的办法,可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使用。”高振东补充道。

    “啊?高总,说说,说说。”

    “如果这套系统做得足够小,可以弄个系留飞艇或者气球,吊到天上使用,只是系留飞艇或者气球本身难度也不小,只是一种思路,现阶段,还是机载更现实一些。或者是,你们把三角定位的设备放到这上面来,两个浮空器,比单基站浮空器要靠谱些。”

    “高总工,这是为什么?这不越弄越回去了?”他这个说法,连林总都不理解,发出了疑问。

    “因为单站定位的测角系统,是要24小时发射信号的,而且信号功率还不小!”高振东道。

    这算是一层窗户纸,一点就透,林总也不是傻子。

    “啊,我明白了,应答机制的测距系统,可以在没有回答的时候保持最小的耗电,大功率回复仅仅是一瞬间的事情,这样一来,耗电量小得多,设计得当的话,用电池供电也能凑合用一下,但是单站定位,就必须供电,供电线加上系留绳的重量,会对浮空器的研制带来很大的麻烦。”

    高振东点点头:“对,就是这么个道理,当然,也可以考虑用高压供电,减小电流,可以减小供电线截面积,也是一条路子。不过总的来说,这是一条邪路,呵呵呵。能拖得动基站的浮空器,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点太难了。我提出来,主要还是拓宽思路吧,要实用很麻烦。”

    林总倒是笑了:“高总,不算邪路,没有飞艇,找个制高点布置一下还是可以考虑的,这是个可以战术机动的设备。而且,也不用保证在所有状态下都能收到信号,只要保证能够比较方便的收到信号就足够了。比如,山脊上。”

    高振东一听,拍了拍脑袋:“嗯,你说得有道理,找个制高点架起来,也能保证一定程度上的使用。哪怕有多径传播误差,只要能定位区域,结合地图的地形地貌,也能准确判断出自己的位置来。”

    军事地形学,从来都不是单靠技术定位手段过日子的,除非是陌生地域。

    “那就是最后一个大问题了,这套系统,是存在盲区的,这个盲区不在远方,而在最近的地方。”高振东道。

    “距离最近的地方?”搞定位系统的同志们都陷入了沉思。

    想了一会儿,有位同志叫了起来:“我明白了!头上!头上!”

    高振东点点头:“对,基站头上有个以基站为顶点的倒圆锥体区域,这个圆锥体范围内,信号是分辨不出来的,定位会有问题。这个圆锥体的顶角,大概是在120度到140度之间,也就是说,基站侧面与地面呈20~30度这条线往外,才是导航系统能起效的范围。”

    林总听完,长舒一口气,多大事儿啊,要是远距离有盲区我抓瞎,头顶有盲区那就无所谓了。

    两个小时以后,防工委、海装、空装、陆装的同志聚在一起,听取林总的情况汇报。

    “也就是说,通过向高振东同志取经,你们有信心研制出一套定位距离500公里,测距精度500米,测角精度5度的‘三五’单基站定位系统来?”空军的同志语带欣喜。

    “是的,我们有这个信心。其实据高振东同志估计,这套系统的极限还要高一些,但是我们考虑到技术环境,取了一个套比较保守的参数。”

    林总信心十足,在汇报的时候,他还是打了个埋伏的,不过这个埋伏打了就打了,但不能隐瞒,否则日后这边不小心和高总工那边谈起这个事情,无意中对了账的话,有些事情就容易造成误会。

    空军的同志激动得猛搓小手手:“够了够了,这套性能够了,只要能到这个性能,其他问题都是我们的问题,嘿嘿嘿。”

    海军看了他们一眼,瞧你们那出息!然后……

    “也就是说,这套系统如果全部完成,有能力提供至少800公里范围内的定位能力,误差大概不超过3公里?对吧对吧?”

    林总点点头:“是的,振东同志规划的这个定位和通信架构,能够支撑这种应用,其实还能更远一些,只是那样的话,误差会更大。”

    海装局的同志也搓上了小手手:“嗨,要什么3公里,5公里也行啊,都是目视距离,目视距离。”

    空装的同志看他一眼,瞧你那出息!

    “我们呢我们呢?”陆装局的同志坐不住了,没我事儿是吧?

    “你们的情况复杂一些,要依靠空中中继,或者在制高点架设导航设备,才能较好的支援复杂地形作战。”

    “那也很好啊,哈哈哈,苦习惯了,有就好,有就好。”陆装局的同志露出憨厚的笑容。

    空装的同志看得差点哭出来,陆军老大哥太苦了啊:“你放心,我们会尽量为你们提供空中导航的。”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啊。”陆军的同志继续憨厚的笑。

    但是好消息不止这一点,林总道:“高总说了,如果这套系统搞得可以的话,他那里有一些应用方向,大家都能用上,只是现在东西没落地,不知道具体的性能范围,只好暂时缓一缓。”

    连防工委这边都惊呆了,这八字还没一撇呢,他那里倒是又准备上了?

    实在是太多了,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到底是什么呢?好奇!——

    高振东并不知道他这种挖坑还没填的行为,给这边的同志们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他现在正在1201厂。

    对,就是那个新建立的1201厂,这个厂子是拿原来一个部属小厂直接整体转换过来的,这样一来,地皮、厂房、基本的设施设备就都有了。

    计算机设备的生产,最麻烦的芯片、机械、零配件等属于供应链的部分,都在其他厂完成,所以1201虽然生产的东西非常高大上,其实暂时来说,它只负责组装,技术含量要求并不高,就是个铲货的。

    咦?想到这里,高振东突然觉得这个厂子怎么总感觉有点眼熟?

    他连忙摇了摇头,晦气!可千万不能那样啊。

    短时间还行,长时间来说,1201还是需要有自己的技术方向和成果的。

    举个例子来说,作为高技术公司,少部分专利是“圆角矩形中框”这种没问题,要是大部分的专利都是这种,那可就难看了,当然,也不一定死,甚至可能还活得挺滋润的。

    采用这种方式,这个原本部属的处级单位,摇身一变直接升了一级,还成了序号第一的厂子,这让很多其他厂子都眼红得不得了。

    不过管理人员就没那么好命了,大部分空降,没有搞到集体升天的好事儿。(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不错,请把《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