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寻阳。
自曹元静和李元徽两人来到豫章之后,双方对峙已经有月余。
燕军守在北岸,柴桑孤悬于南。
魏军则屯兵幕阜山北麓,柴桑城之西,以及庐山北麓的湖口处,两处立营,对柴桑形成夹击之势。
曹元静并没有想要攻城的念头,因为柴桑虽然孤悬,大无法展开部队合围而攻。
只能从西面攻城,这样一来攻城的难度很大。
如果强行攻城,损失肯定不会小,到时候师老兵疲对岸的燕军跨江打过来,拿什么应对?
所以,这次魏军就围而不打。目标很明确,就是围点打援。
并且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燕军这边也颇为撑得住气。
左右城内现在有将近一年的粮草,守城器械充足,你不打大家就一起耗着。
这种对峙拼消耗,双方都在等待机会的战争其实并不罕见。
秦赵的长平之战,一打好几年。官渡,夷陵,赤壁,刘备入蜀,曹刘汉中,等等。
少则数月,多则数年。
双方的主帅如果都是明白人,那么速战速决的可能性其实很小。
白起、项羽、韩信、卫青、霍去病这种打起仗来就是秋风扫落叶的神将毕竟是极少数的天才。
对,是神将。
这是李元徽自己的定义,是将领里面的t0级别,二哥肯定也算其中一员。
但他是知道自己没有这种天才的,所以他一直的理念就是老老实实的把该做好的事情做好,不给对手可乘之机。
而曹元静、陆恭仁等人,他们对于李元徽这年轻人呢,如此撑得住气表示惊叹。但同样,他们的选择也不多。
想要北伐,就得死磕濡须口走淮南。
但现在李元徽把濡须口打造的堪称是固若金汤,砸不动。
所以只能是利用柴桑这地方,把李元徽从濡须口战场调出来。
双方在这耗下去,总比硬砸濡须口好多了。
一旦能在鏖战之中击败李元徽,那么顺势攻下濡须口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这边的作为主战场相对来说,对魏军更有利些。
不过,李元徽沉得住气,曹元静却有些心猿意马了。
而经过这段时间的对峙,陆恭仁也摸清楚李元徽的心态,想要等着对面主动进攻,有点难。
本来换战场就是他主导的,就是为了让调动燕军。因为只有敌人动起来,己方才能找到机会。
《孙子兵法》上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致人不致于人。就是得把主动权握在手里。
于是乎,魏军出招了。
七月上旬,曹元静遣楚王曹成率三万兵马,攻皖口。
七月中旬,大将军苗先云攻历阳。
李元徽还是不为所动。
守皖口的是张坚、张镇恶兄弟,守历阳的是朱、常、徐等人。
这种配置,李元徽不觉得能被人轻易攻克。甚至李元徽觉得自己这边是最弱一环。
事实上,皖口和历阳目前应对起来也都是迎刃有余,只是通报了这边打起来,并没有告急的军报。
且主力肯定是都被曹元静带来了豫章,那就说明,都是佯攻。
属于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所以他除了传令让各部守将小心行事之外,也就没什么安排。
注意力更是全部集中在了柴桑和寻阳之间的江心洲上了。
因为他在仔细的侦查过地形认定,想要断绝柴桑和江北的连通,就一定攻下这处江心洲。
同样,想要攻打寻阳,同样需要江心洲作为跳板。
这处江心洲目前由周虬的儿子周敖驻守,在中心位置设置营垒,有驻军两千人。
陆恭仁的计划是,以夺取江心洲来调动燕军水师出兵。
魏军由护军将军韩陵和镇西将军沈尚法,各率领本部,其中韩陵作为作为攻打江心洲的部队,沈尚法的水师担任阻击燕军水师的任务。
而曹元静本人也亲自来到幕阜山大营,坐镇观望,前将军李雄、后将军刘长彦等部全都整装待发。
韩陵是魏军大将。同样是当过私盐贩子,早年结识曹元静,起事之后就投奔而来。其人身高七尺有余,相貌英奇,膂力过人,勇猛善战。历次作战皆陷阵先登,善用拍刃,重约二十斤,形似三尖两刃刀,也就是陌刀的前身。
攻打吴县斩首二十级,丹阳之战斩首十八级,毗陵之战斩首三十五级,京口之战斩首十七级皆先登破城。
其所领部曲,都是善战敢死之士。
韩陵率三千人,皆乘坐小船,往江心洲而来。
燕军这边通过望楼早就发现了魏军的异动,于是点燃了烽烟。
本就在沿江大营亲自督阵的李元徽立即带着李肃、乔孝玠、窦羡君、窦奉节等人登上了沿江的望楼,观看战事。
站在数丈高的封土台上,李元徽看着江心魏军动向,可以说对方的想法一目了然。
双方战争陷入这种对峙形态之后,战争的体现的形势其实很直白,什么都摆在明面上,没有什么用奇谋克敌的空间。
我来攻了,你要不要守?
你不守,这江心洲我肯定就拿下了。
就是这么简单。
“何人敢往江心洲,援救周敖部?”李元徽双目如炬,直视前方战场。
身后一众将领纷纷应声道,“末将愿往。”“末将愿往。”
江淮军中,赏罚分明。李元徽对于军功的评定从来都是亲自过问,敢犯军纪者从来都是严之以法。立功者从来不吝赏赐。
所以遇到战事,人人都奋勇向前。
李元徽转过头,扫视着身后的一众将领,然后道:“于司马,王将军。伱二人率本部兵马,等水师打通道路之后,登上江心洲援助周敖部。”
两人齐声应道:“末将领命”
中垒营营主于仲亨,李元徽的好友,亲信铁杆。
王将军说的则是王士彦,是跟着李肃、周虬、乔孝玠一并授封郎将的庐江豪强。
安排这两人一起出兵,等于是让嫡系和新加入的地方豪强一起上阵,有功一起立,有锅一起背。
对于一个渐渐壮大的势力来说,制衡,是很有必要的。
江淮目前已经差不多有十万大军。将领们出身各异,其中有李元徽的亲朋故旧,有招降的义军盗匪,有地方豪强,也有朝廷军将。
有的成分还挺复杂,比如说张坚,既是好友,又有亲戚,还是豪强。
义军盗匪也分了好几股,朝廷军将之中也有徐州军和扬州军。这么复杂出身,也自然会暗自形成派系。
如何平衡各个派系,让他们在各怀心思的情况下还能力往一处使,很考验上位者端水的水平。
不能让新加入的地方豪强觉得,你不让手下嫡系兵马出战,脏活累活全让我们干。
同样,也不能让手下嫡系中军觉得,把军功全都给新来的庐江豪强了。
所以,给我一起上。(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