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灭齐乐毅

    燕惠王以君子之心夺小人之腹,不应该仇怨乐毅,如果能放下心中仇怨。

    君臣一心,齐国必能彻底灭亡,燕国势必改写历史。

    然后,历史不能重演,一代名将乐毅,满腔抱负,最终淹没在燕惠王的仇怨与猜忌下。

    “乐毅,魏国名将乐羊后代。”

    “乐羊葬于中山国灵寿,后中山为赵所灭。”

    “乐毅有贤才,好兵法,甚为赵人器重。”

    “赵武灵王时期的沙丘之乱以后,乐毅离赵而至燕,被任命为亚卿。”

    “建议燕昭王联络赵、楚、魏等国共同对付强齐,遂被派往诸国行合纵之事。”

    “前284年,乐毅统率赵、秦、韩、魏、燕五国之兵伐齐,大败齐军于济西。”

    “此后,乐毅与韩、秦两国之兵回国,魏入略宋地,赵得河北地。”

    “乐毅独率燕国军队追逐败逃的齐军,直至齐都临淄。”

    “攻占临淄之后,尽取齐国宝物、财物、祭器运往燕国。”

    “燕昭王大喜,亲至济上劳军,乐毅被封为昌国君。”

    “乐毅留居齐地5年,接连攻下齐国70余城,皆改为燕国郡县,独莒、即墨两城未下。”

    “燕惠王立,田单施反间计,使燕以骑劫代乐毅。”

    “乐毅畏诛,以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遂亡入赵,被封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燕在齐之军队败北之后,燕惠王复召乐毅,表示不忘其功,燕惠王封其子乐间为昌国君。

    “乐毅遂沟通燕赵两国联系,被燕、赵任命为客卿,再无作为。”

    “乐毅乃战国时期魏国大将乐羊的后裔,乐阳领兵出战中山国,因军功受封灵寿。”

    “周赧王八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国力强盛,吞并灵寿,乐毅因此成为赵国人士。”

    “乐毅自小少年聪颖,喜好兵法,赵武灵王时受推举为官。”

    “周慎靓王三年,燕王哙因禅让王位于相国子之而引起国内大乱,邻邦齐国趁机伐燕。”

    “乐毅向赵武灵王进言主谋联合楚、魏伐齐存燕,赵武灵王因此派遣乐池护送燕国公子职为国君,燕昭王得以即位。”

    “周赧王二十四年,赵武灵王禅位于太子赵何,四年后的周赧王二十八年赵国爆发内乱,赵武灵王死于沙丘之乱。”

    “此时燕昭王因为与齐国的国仇即位后决意一雪前耻,锐意改革,听取相国郭隗的建议,招揽贤才。”

    “乐毅于是奔燕国而来,被燕昭王任为亚卿,主抓燕国军事。”

    “周赧王三十一年,燕国经过28年的励精图治,燕昭王认为讨伐齐国的时机已到,于是开始筹画伐齐之战。”

    “乐毅清楚的知道燕国与齐国的实力差距,随即向燕昭王进言,他认为齐国作为霸主的余威尚在,要想讨伐齐国应联合其他各国。”

    “于是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使臣,命令他出使赵国,乐毅向燕昭王回报称,诸国皆认为齐湣王骄纵争相联合燕国讨伐齐国。”

    “于是燕昭王封乐毅为大将军,赵惠文王亦将赵国相国印章交给乐毅。”

    “乐毅作为燕赵两国共相,带领燕国联合赵国、秦国、魏国、韩国兵将共同讨伐齐国。”

    “周赧王三十二年,乐毅先是以赵相职司指挥联军从赵国东面攻取齐国灵丘,随后从此处南下与齐军在济水之西正面相遇。”

    刘彻:乐毅本是中山国之人,后来赵武灵王灭了中山国,乐毅就此成为赵国之人。

    年少之时,乐毅聪明好学,尤其是兵法,后经人举荐入赵国为官,深得赵武灵王的信任。

    然而赵国沙丘之乱后,赵武灵王被围困饿死。

    乐毅并没有受到继任赵王的信任,心灰意冷之下去往了魏国。

    值此之际,燕国燕昭王广招天下贤士,声名远播,在魏国郁郁不得志的乐毅听闻,心生去意。

    后来乐毅作为魏国使臣出使燕国,燕昭王听闻乐毅才能,以宾客之礼相待,更加坚定了乐毅入燕之心。

    终于,在燕昭王几番盛情邀请之下,乐毅终于献礼接受了燕昭王邀请。

    入燕后的乐毅深得燕昭王信任,命其与后来入燕的剧辛、邹衍等人一起辅政燕国,变法富国。

    当时的燕国有个世仇,那就是东方霸主齐国,燕昭王对乐毅、剧辛、邹衍等人委以重任,就是为了强国复兴,希望有朝一日复仇齐国。

    就这样,在乐毅等人的努力下,燕国国力大增,日渐强大。

    加上北方东胡、高夷等游牧部落被燕国名将秦开驱逐到辽河以西,燕国无论是领土、国力都达到了顶峰。

    都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乐毅就等燕昭王一声令下,破齐复仇。

    公元前287年,骄横自大的齐湣王在苏秦的离间下,派兵灭亡了宋国,打破了诸侯国之平衡局面。

    燕王见时机到来,在苏秦的合纵连横之计下与其他诸侯国组成联军,并且由乐毅担任联军主帅。

    两军在济水之西相遇,乐毅亲临前敌,率联军猛攻,仓促迎敌的齐军大败,齐湣王率领残军退守都城临淄。

    然而此时燕昭王被前方胜利冲昏了头脑,不顾名将剧辛逼迫齐国割地求和的建议,坚持让乐毅带领燕军继续攻打齐国。

    乐毅果然不负所托,率领燕军一路攻到齐国都城临淄,齐王逃往莒邑。

    在一番猛攻之下,乐毅成功拿下临淄,并将齐国珍宝财物等掠劫一空,悉数运回燕国。

    燕昭王大喜,下令乐毅继续攻打齐国剩余都城,直至灭亡齐国。

    乐毅率领燕军作战五年有余,横扫了整个齐国,东方霸主齐国最终就仅剩莒和墨两座城池。

    前所未有的强盛,让燕国举国沸腾,燕昭王也因此一跃成为战国七大雄主之一。

    可是好景不长,乐毅对莒和墨两座城池围而不攻,试图通过收服人心的政策,从根本上瓦解齐国,这让齐国有了喘息反击的机会。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终究还是未能看到乐毅彻底灭亡齐国的那一刻,因病而亡,燕太子乐资继位,是为燕惠王。

    齐国名将田单趁机离间燕惠王于乐毅,造谣称乐毅之所以不灭齐国莒和墨两城,皆是因为乐毅想以此留在齐国,借机称王!

    本就于乐毅有仇怨的燕惠王信以为真,派遣将军骑劫代替了乐毅,并下令召其回燕。

    乐毅深知燕惠王不怀好意,担心回到燕国后被杀,于是趁着夜色去往了赵国。

    田单见离间计奏效,再次用计迷惑燕军,在即墨城把骑劫所率燕军打败,骑劫也在此战中阵亡。

    紧接着田单率领各地反燕民众连战连捷,将燕军追到黄河以北,成功收复所有失地,复国成功。

    而去往赵国的乐毅,不仅没有受到冷落,反而受到赵王的尊重优宠,把赵国观津城赐予乐毅,封其为望诸君。

    损兵折将的燕惠王此时方才醒悟,自己酿成大错,派人携书信一封前往赵国向乐毅道歉。

    并言自己是受左右蒙蔽,派遣骑劫代替其是为了让乐毅回国修整,好与其共商大计。

    然而乐毅并没有看到燕惠王真心悔过之意,信中反而责备其背信弃义、抛弃燕国,有愧于燕昭王的一片深情厚谊。

    此时乐毅对燕惠王已是心灰意冷,面对其无理指责,坚持不回燕国,直至客死于赵国。

    “齐湣王命令齐国触子为将,直言若触子不出战就要挖了触子的祖坟,触子无奈出战,五国之师大败齐军,攻破齐军主力,触子亦不知所踪。”

    “此战之后,乐毅又以燕国上将军职司带领燕国军队乘胜追击。”

    “齐国将领达子此时带领剩余的部队退守秦周,达子请求齐湣王犒赏军队。”

    “齐湣王不愿,齐国士气低落之下又被乐毅打败,齐国大将达子战死。”

    “周赧王三十三年,乐毅一举攻破临淄,齐国皇宫的宝物尽数为燕国所有。”

    “燕国立国以来从未有如此大胜,燕昭王封乐毅于昌国,号昌国君。”

    “乐毅攻下齐国城池之后休整燕军、禁止抢劫掠夺,在齐国故地宽徭薄赋,修复旧政,使齐国百姓休养生息。”

    “如此齐军人心溃散,乐毅半年之年攻下齐国城池七十多座。”

    “此后乐毅率领燕军将齐军困守在即墨、聊城、莒城等三座城池,然莒城和即墨为齐国陪都,城防坚固,再加上留守即墨的田单、莒城中的王孙贾等人足智多谋。”

    “乐毅放弃强攻的策略转而围困三座城池,企图齐国臣民从内心深处真正臣服于燕国。”

    “燕国有人向燕昭王进谗言,称乐毅围困齐国乃是想自己称王。”

    “燕昭王召开置酒大会,称赞乐毅为燕国报了齐国之仇,齐国是乐毅打下来的。”

    “即便他真的想在齐国称王也愿意与他共为列国,结欢同好。”

    “燕昭王杀了进谗言的人,赐给乐毅妻子王后的服饰,以公子之礼对待乐毅的儿子,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愿意以死明志。”

    “乐毅围困即墨等三城期间,田单等人积极为复国做准备,周赧王三十六年燕昭王病逝,太子即位为惠王。”

    “乐毅与太子幕僚骑劫早有嫌隙,这让田单等人看到了希望。”

    “于是散播谣言称乐毅之所以不再攻城是因为不被新王信任,为保兵权想在齐国称王,如果燕军换了领军之人,齐人就会因害怕而投降。”

    “这样的谣言正中燕惠王的下怀,燕惠王因此任命自己的心腹骑劫为大将军接替乐毅的兵权。”

    “乐毅心知返回燕国恐难以善终,遂转而投奔赵国。”

    “骑劫本无领兵之才,更换将领后,田单继续使用反间计对付燕军,经过一系列的谋算。”

    “田单最终收复燕国夺取的七十多座城池,迎立齐襄王,齐国复国。”

    “乐毅投奔赵国之后,赵惠文王为威慑燕、齐两国,封乐毅于望津,号望诸君。”

    “燕惠王担心赵国用乐毅趁燕国疲敝之时趁机攻打燕国,于是向乐毅去信一封,责备他不该弃燕奔赵。”

    “解释当初解除他的兵权的原因,痛陈被奸人蒙蔽识人不明的悔恨,直言不敢有一日忘了乐毅的功劳。”

    “希望他不要忘记昭王的恩遇而做出对燕国不利的事。”

    “乐毅向燕惠王陈情自己出走的原因,表示从没有一日忘记燕昭王的恩情,同时也指出惠王的昏庸和识人不明。”

    “燕惠王随即封乐毅的儿子乐闲为昌国君,乐毅从此作为赵、燕两国的使者往来于两国之间,后卒于赵国。”

    李隆基:乐毅是魏国名将乐羊的后裔。乐羊是魏文侯时期国相翟璜的门客。

    当年乐羊的儿子乐舒曾经杀死了翟璜的儿子,逃亡中山国为将。

    虽然这事并非乐羊指使,但翟璜对乐羊却也有很大的意见。

    魏文侯准备攻打中山国,希望能有一位比较不错的将领率军出击。

    翟璜虽对乐羊有意见,但乐羊确实有才,为国荐才正是国相的责任。

    乐羊就被魏文侯任命为大将,前去攻打中山国。

    到了前线,乐羊面对敌强我弱的情况,故意施展缓兵之计,借此麻痹中山军队。

    可这消息传到魏国朝堂却引发轩然大波,魏国的大臣们都认为乐羊里通中山国,诬陷乐羊叛国。

    这时发生一个现在看起来十分残忍的事情。

    中山国君知道是乐羊领军之后,就杀死乐舒,做成肉羹,派使者送到军前。

    乐羊先是围着肉羹转了几圈,说了一句话,这是我儿子,端起来就吃了下去。众人见状无不骇然。

    封神榜周文王姬昌吃了儿子伯邑考的肉,乐羊吃了儿子乐舒的肉。

    尽管相隔了近千年,可这种勇气和非凡的毅力现代人是如何也想象不到的。

    乐羊吃下去的目的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换取魏文侯的信任。

    这意思很明白,连儿子的肉都吃得下去,我怎么会对你有二心。

    可这种做法到了朝堂中,却被大臣们理解成另一种意思。

    他连儿子的肉都吃得下去,还有谁的肉吃不下去呢?

    这话糙理不糙啊,魏文侯听了之后,开始认为乐羊是个心地残忍的人,虎毒不食子,他连禽兽都不如。

    话说回来,中山国君知道乐羊吃了儿子的肉之后,也是十分惧怕。

    他知道乐羊是一定要将中山国灭掉,再抵抗下去也是增加无谓的牺牲。

    乐羊最终打败中山军队,灭掉中山国。

    魏文侯奖赏乐羊的军功,将其分封在灵寿,也就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

    乐氏的后人就都在灵寿安家落户,数百年之后,乐毅出生,乐家又一位军事天才横空出世。(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不错,请把《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