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百姓要明君,咱就给他明君!(第二更)

    良久寂然。

    偌大的文华阁,此刻静如幽阁。

    朴狗儿等服侍在周身的宦官,也早就逃也似的离开了殿宇。

    朱元璋双目充血,怒红着眼,通红的眼睛,死死的盯着夏之白,仿佛要将夏之白生吞活剥了。

    朱标惨白着脸,大觉事态不妙,额头冷汗直下。

    他听明白夏之白在说什么了。

    也知道,为什么夏之白会说自己‘不类父’了。

    因为他一直是朱标。

    不是朱元璋。

    就算再怎么顺从,再怎么听话,他也始终是朱标,变不成朱元璋,更变不成父皇心中那个‘强势的帝王’。

    夏之白长身而立,已没有更多言语。

    他其实没想说这么多,只是朱元璋一而再的傲慢,让他一下子没控制住。

    他并不后悔。

    朱元璋对天下的治理一直都是矛盾的。

    在国家理财方面,朱元璋一直对外宣扬的‘中庸’之道。

    朱元璋认为治理天下,不但要‘不尽人之财,使人有余财;不尽人之力,使人有余力’,更要注意‘不尽人之情,使人得以适其情’,如果‘所求必得,而所禁必行’,则‘人有不堪,于是求有所不得,禁有所不止上下之情乖’。

    在社会财富方面,更是不止一次说过,要藏富于民,贮财于天下。

    但这一切只是口惠于天下。

    并没有真这么去做。

    朱元璋从底层起家,太了解底层百姓的心理了,正是靠着这一句句‘口惠’,既博得了低税的美名,又暗中将实质的剥削严酷的进行着,而在无法顺应民情的条件下,在面对汹汹民意不满时,朱元璋的解决之法也很干脆利落。

    便是杀人。

    杀贪官污吏,打击富户。

    靠着杀得天下人头滚滚来平息底层怨怒。

    并借机为天下百姓解释,非是朝廷贪婪无度,而是官员过于‘聚敛’。

    正如洪武十三年,朱元璋颁布的令书,上面便写道:奸臣聚敛,深为民害,税及天下纤悉之物,而他甚耻焉,遂命罪之。

    杀人之后,朱元璋的确会有所收敛,然等到民意稍作安定,便又会卷土重来。

    朱元璋太了解百姓的心理了。

    因为百姓没有任何办法,唯一能祈求的便是,天下出现一位‘明君’。

    寄希望于明君,来整顿地方乌烟瘴气,百姓没得选,只能这么自我安慰,一定是奸臣作祟,蒙蔽圣听,所以他们才会过得这么艰难,只要陛下将这些奸臣贪官污吏清理了,天下就太平了,日子就能好起来了。

    若是连君主都是昏君,那日子真就过不下去了。

    百姓想要明君。

    那朱家皇帝就来当这个明君。

    一来平息民怨,二来为朱家皇帝招揽民心,进一步巩固自身地位权威。

    朱元璋把天下的一切都规划好了。

    也以为将江山永固。

    但朱元璋却始终遗漏了一点。

    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他的这套体系,从始至终都是基于朱元璋自身建立的。

    因而这一套,有且只有在朱元璋手中的时候,是能够长久的执行下去。

    只要后世君主没有朱元璋这么高的威望,更没有这么强的手腕,那就意味着,这一套制度,越往后往玩不下去。

    夏之白抬起头,眼中满是唏嘘。

    朱元璋太理想主义了,也把天下想的太简单了。

    他现在引以为傲的官田、徭役、户籍制、开中法、实物税收等配套体系,在后续帝王保持不住这么高强度的强权下,会瞬间土崩瓦解,随着这些体制的崩坏,朱元璋所谓的低税,也就彻底成了压垮大明中央朝廷财政的稻草。

    夏之白幽幽道:“假的终究是假的。”

    “它真不了。”

    “也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

    “而且这一套体系需要始终保持强权。”

    “所以你才会对太子不满,因为太子不够狠,杀人不够多,不能杀得让百姓平息,也不能杀得让官员不再生出异心,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基于陛下你自身,你所创建的体制,是陛下以伱的标准创立的。”

    “太子已很顺从你的心意了。”

    “尚且如此。”

    “何况是大明后世帝王?”

    “陛下你自己也不相信,朱家的子孙有能超过你的,但你创建的这套体系,却要求他们做到你做到的事,陛下不觉得这一切,都很自相矛盾吗?”

    “当然陛下后续也意识到了这点,开始疯狂给后世子孙打补丁。”

    “把所有能威胁皇权,能阻碍帝王独揽大权的存在,都削一遍、砍一遍,更是准备写一些规章,要严格约束后世帝王,让他们只能按照你的规划去做。”

    夏之白轻蔑的摇摇头。

    “唉。”

    “但陛下你的经历,岂是其他人能比的?”

    “陛下年轻时,种地下田做过,扫地挑水干过,打江山、治江山也做过,陛下有这个能力跟精力去亲裁庶务。”

    “我刚才大略扫了一眼,陛下跟殿下的桌子上,摆放的奏疏,至少上百件,以大明奏疏的上报情况,基本一个奏疏上会写明三到五个政事,而陛下去年更是亲口说过,每日要处理大小政事上千件。”

    “上千件?”

    “陛下可知这么多政事,对于生长在深宫的帝王,是多么恐怖的数字?”

    “尤其是这些后世帝王每天一睁眼,就必须要去面对、要去处理上千件奏疏,多少人能够坚持下来?”

    “而且陛下你创建的这些制度,陛下自身很多都没有坚持下来。”

    “就我所知,陛下春耕时的勉耕,数年都是大臣代劳。”

    “陛下规定的常朝‘御门’,即陛下要时常去奉天门,站在高台上,去面见老百姓,听听百姓的声音,体察民情,以免被奸臣蒙蔽视听,但陛下也已近六七年没有上这个自己规定的‘常朝’了。”

    “还有便是处理奏疏。”

    “陛下依旧很是勤勉,但更多时间,也会让太子多承担,或者是让翰林院学士,在一旁念诵,在等着陛下批阅,以陛下龙精虎猛的精力,尚且支撑不住,何况是后世的深宫帝王?”

    朱元璋面露愠色。

    但他对此的确是反驳不了。

    规定就是这样。

    奏疏必须每天及时处理,若是不及时处理奏疏,便会堆积,但明天奏疏量不会少,而且奏疏不看,上朝也会出现问题,上朝接不上,总不能叫文武百官在那里干站着,也不能群臣说了话,皇帝无辞可答。

    尤其大明还是一日三朝。

    他这样的铁人,尚且有些扛不住,何况后世子孙?

    朱标对此是深以为然。

    他也感觉太累了。

    每日都有处理不完的奏疏,而他作为储君,必须为父皇分忧解难,这就意味着,很多时候,大量奏疏都落到了他手上,需要他及时处理,他如今也不过三十岁,都已感到十分困乏。

    只是身为人子,又为一国之储。

    他没资格喊累喊苦。

    夏之白继续道:“连需要陛下自己负责的奏疏处理,陛下尚且已表露出一定的颓势跟疲倦,又何况是那些必须靠着高压强权,才能在天下维持下去的治国体系?”

    “陛下的一切都太理想化了。”

    “本身就不合理。”

    “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只不过陛下光芒太盛,对天下的控制力太强,这才掩盖下了这些暗流涌动的危机,但后世帝王,哪怕是当今太子,都做不到陛下的程度,他们不够强。”

    “即便陛下为后世帝王规划好了一切。”

    “他们也办不到。”

    “因为陛下对他们太苛刻了。”

    “陛下对天下制度的修修补补,除了有自己的思考,还有便是以太子的情况,做一定的补充调整,但正如陛下之前所说,太子殿下是很优秀跟卓越的,陛下只以自己和太子的情况来制定制度,步调起的实在太高了。”

    “若是陛下真想完善这些制度,就不该将目光看的那么高。”

    “而当将视野放低。”

    “至少当以陛下子嗣中最平庸的藩王亲王的角度去设计天下制度。”

    “如此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大明的下限。”

    闻言。

    朱元璋瞪了夏之白一眼。

    他的这些儿子里,最蠢的就是周王。

    比猪都蠢。

    要是后世即位帝王是周王这种蠢货,那给后世子孙设计再好的制度都没用。

    朱元璋冷声道:“咱对朱家子孙没那么高期待,咱也不指望他们有多大出息,咱就只要求他们能按照咱的想法,将咱交代的事老老实实去做。”

    “你说了这么多,不就想说咱目光短浅,看的没有你长远吗?”

    “但你又对天下了解多少?”

    “听了一些只鳞片羽,了解了一些皮毛,就在咱前面大放厥词,你真以为咱会听你的一面之词?这个天下是咱亲手打下来的,咱比你们任何人都爱惜,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

    “咱从不觉得做的有问题。”

    “咱只看到,在咱的治理下,咱的大明朝,正在走向繁荣昌盛,咱的天下正越来越稳固,是咱,让天下百姓能安定下来,是咱,让他们有田种、有房住,也是咱,给天下带来了长久太平。”

    “咱没错。”

    “也永远不会错!”(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不错,请把《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