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百姓只管种地,官员考虑的就多了!

    朱标目光微异。

    心中也不由的啧啧称奇。

    刘三吾在父皇那颇受重视,虽然的确有一些迂腐,但才能还是实打实的,如今却在夏之白手中接连吃瘪,甚至是话都说不出,也让朱标心中暗暗发笑。

    他倒挺认可夏之白的观点,儒家也好,法家也罢,都只是治国的工具,但如今天下的士人,却有些本末倒置了,捧着个《四书五经》,将里面的内容奉为金科律令,完全没了自己的想法,彻底沦为了儒学的傀儡。

    这种风气的确不能助长。

    他学儒。

    但也只是当为工具。

    并不想被儒家的那些儒生束缚着。

    朱标道:“好了。”

    “夏大学士的话,的确振聋发聩,也让人醍醐灌顶,而刘学士的话,同样也有一定道理,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变动天下的教育体系,是急不来的,这需要天下士人配合,非朝夕能做到。”

    “不过的确是一个方向。”

    “天下沉疴久矣。”

    “太多士人捧着本书,就自以为通晓了天下道理,而孤这么多年下来,也不敢夸这般海口,如今天下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的风气的确该遏制一下了。”

    “既然夏大学士已有了主意,那孤就姑且听信一次。”

    “翰林院的学士此后就听夏大学士吩咐。”

    “孤也很好奇。”

    “夏大学士能为天下编出何等教材。”

    “若当真能借此一改天下风气,能让士人恢复几分纯良之气,孤定亲自替你向父皇请功。”

    闻言。

    方孝孺、黄章等学士脸色微变。

    方孝孺道:“殿下,这事是否当从长计议?”

    “臣以为兹事重大,当与朝廷大臣商议后,再做决断,而且编纂教材之事,牵涉到天下绝大多数读书人,若是一个处理不好,恐会为朝廷带来不小的影响,请殿下三思。”

    黄章也道:“殿下慎重。”

    “臣承认夏大学士所言有几分道理。”

    “但天下不是靠嘴治理的。”

    “士人乃天下根基,自周代以来,一直是百花齐放,而如今宽泛的整合统一,只怕会引得天下很多读书人不满,而且此举也会扼杀很多士人对朝廷的信任,臣认为当三思而行。”

    董贯等学士也纷纷劝谏。

    虽然明眼上都看得到刘三吾争辩输了,但说不过是一回事,改不改又是另一回事,以当今陛下的强势,等真的按夏之白的想法将教材编著好,多半会勒令天下推广,到时对天下的影响太大了。

    一来,直接将儒学拉下了神坛。

    很多儒生接受不了的。

    二来,天下通用一门教材,那是否意味着今后考试内容也会有变化,那南方的文学底蕴,岂不直接化为了乌有,彻底被磨平,这岂是南方的士绅能答应的?

    三来,天下教材统一,也定然会统一教学,很多读书人也会因此失去生计。

    这对天下的稳定十分不利。

    听着一众学士的劝言,朱标也感到一阵头疼。

    阻力太大了。

    不仅有来自朝廷的阻力,还有来自地方的阻力,更有跟读书人搅在一起的地主士绅的阻力,他其实来时听到夏之白的话,就知道此事不能这么轻易放下。

    大明的这些臣子都奸猾的很。

    若是今日自己这一步退了,日后再提起,他们只会有更多的说辞跟借口。

    他对这些臣子太了解了。

    尤其是这些‘满腹经纶’的学士,引经据典,拿历史的教训压人,那是张口就来,现在夏之白还能将这些人说的无言以对,但这主要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等这些人有了准备,再想取得如今的效果,可就难上加难了。

    朱标沉默些许,冷声道:“孤自有决断。”

    “大明取士,为的是简拔实才,当初的荐举制,在施行几年后,地方官员荐举的多以‘庸才充贡’,而科举制刚恢复,但正如夏学士所说,天下被蒙古人摧残的厉害,南北分歧很大,不少士人百姓,也都没了家国之念。”

    “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士人为治理天下之根本,自然该首当其冲。”

    “不过自古以来,兴礼乐,定制度,光辅国家,成至治之美,皆本于儒。儒者知古今,识道理,非区区文法吏可比也。”

    “这教材,孤认为还是当编。”

    “不过要有所侧重,只是天下都无经验。”

    “因而孤暂时以为,还是以夏大学士规定的方向为主,不过编纂出来的教材只是初稿,等日后经朝廷商议后,才会做最终定稿,因而恐会修改许多次,也麻烦诸位学士了。”

    朱标朝众人微微作揖。

    见状。

    黄章等人脸色微变。

    他们正准备再度开口反对,朱标已然站直了身子,漠然道:“此事就先这么定下了。”

    “编撰教材之事,事关重大,孤也不希望事情提前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朝廷最终采用与否,还未可知,孤不希望有人将翰林院在编撰教材的事,公布泄露出去,为了天下稳定,也为了保证严密,孤会派锦衣卫拱卫翰林院四周。”

    “诸位学士可大胆编写。”

    说完。

    朱标又继续道:“孤听过一句话。”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既然大明过去用了这么多办法去征用实才,依旧难得所愿,那不妨就换个想法,从教材处着手,孤也向诸位保证,若是此举当真可行,诸位学士之名,都会印刻在教材之上,为天下人读书人仰慕。”

    “孤相信诸位对大明是负责的。”

    “也有着一片赤诚。”

    “孤感激。”

    朱标再度向众人拜首。

    见朱标根本不给他们插话机会,黄章等人哪里还不明朱标的想法,分明是认可了夏之白的想法,想在教材上做文章,而且还严禁他们将这些事泄露出去。

    迟疑良久,黄章等人终是执拗不过,沉声道:“臣定尽力而为,定不负殿下所托。”

    朱标哈哈一笑,满意的点点头。

    “既然诸学士,都无意见,那孤就放心了。”

    “孤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说完。

    朱标直接离开了。

    等走离翰林院,朱标才停下脚步,回头望去,轻叹道:“这个夏之白还真是有想法,只是有的事并没有那么容易成,而大明若是真的编成,在天下推广,只怕地方还会乱上一阵。”

    朱标揉了揉太阳穴,也是感到有些头疼。

    事是对的。

    只是不容易做到。

    他不是不谙世事的太子,他已经处理朝政十几年了,深知治理天下之艰难,也深刻知晓很多政策,推行下去的阻力之大,这次动的还是士人,只怕引起的动静会更大。

    不过朱标也只是头疼罢了。

    士人翻不起风浪。

    他的确对士人很尊敬,但也就那样。

    真的该下狠手时,是绝对不会手下留情的。

    而且此事若是真的能成,对大明的好处太多了,不仅能极大削弱士人的话语权,还能强化大明律的宣传,更能提升大明百姓的爱国意识。

    好处颇多。

    翰林院。

    随着朱标远去,原本沉寂的阁楼,再度热闹起来。

    不少人对夏之白怒目而视。

    他们原本的职务很简单,就是看看书,写写奏疏,给陛下出出主意,但夏之白这么一弄,却是把他们推到了风口浪尖,夏之白账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他们可不是。

    一旦传出去,他们参与其中,他们的名声可就坏了。

    也会成为天下士人的公敌。

    董贯冷眼看向夏之白,冷声道:“现在你满意了?因为你,我们要成为天下的罪人了,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你就非要强出头?安分守己一点不好吗?”

    “你真以为凭你一人就能做到改天换地?”

    “以前听说你要‘废士’,我还不以为然,甚至只当个笑话。”

    “但现在我知道,你就是个疯子。”

    “你究竟想干什么?”

    “得罪天下人,对你有什么好处?”

    “而且你才入朝多久?你对天下有多少了解?”

    “你知道在朝为官要做什么吗?而你要改的这些东西,哪一样对治理天下有用?”

    “你口口声声说着为百姓着想,但我看,你才是在自欺欺人,百姓要做的只是种田,而我们官员考虑的可就多了,你根本就不了解,你才是只愿意相信你自己愿意相信的。”

    董贯已有些歇斯底里。

    他根本不敢想,这些教材真编出来,他们这些学士,面临的天下压力。

    这庞大的压力,足以将他们压垮。

    夏之白一脸平静,他淡漠的看了满脸怒红的董贯,嗤笑道:“或许吧。”

    “不过按你说的话,士人只需要读书,而农夫要做的可是有种地、除草、浇水、服役、交税等事,他们考虑的难道就比士人少?天下正是因为你们这种人多了,所以这个教育体系才不得不改。”

    “不然.”

    “早晚有一日,天下的读书人,还以为粮食,是货架上长出来的。”

    “我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告诉他们粮食是农民种出来的,人们生活用的工具是工匠打造的,这些都不是士人创造的,我就是要告诉天下人这个真相,天下的东西没有一样是坐在家里,自己长出来的。”

    (本章完)(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不错,请把《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