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辰时,四刻

    辰时,四刻。

    百名装备精良的禁卫军,站在金銮殿外朱红的檐柱旁。富丽堂皇的宫殿内,是大炎的文武百官。左边官员的官袍上绣着各类飞禽,右边官员的官袍上绣着各种走兽。按照官阶,位列左右。

    掠过百官,最前方是手持拂尘的大太监,再往后则是龙椅。可这把象征着权利的宝座上,此刻却是空空如也。

    大炎女帝刘芸,今年五十二岁。传闻她年轻时纵欲过度,导致身体变得很虚。还有一种说法,是她生下太子赵瑾时落下病根。无论真相是什么,女帝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确实大不如前。

    就算偶尔上朝也不愿坐龙椅,更偏爱靠墙的珠帘后面,这样更自由些。

    今年是炎历二十三年,丁巳年。

    己酉年,即炎历十五年,有八名言官死谏。称先帝驾崩时女帝以太子年幼为由,把持朝政数载。如今当朝太子赵瑾已及弱冠,理应归还大周皇位。

    女帝大怒,将言官们下狱。试图通过严刑审讯,问出幕后主使。

    事实证明好汉是少数,而孬种是大多数。为了活命,有言官当庭翻供。被指认者为活命,又供出一人。如果供无可供就攀咬,将辅国重臣全部牵连。

    她不管这些人以前立过何等功劳,一律按谋反罪论处。上京城内的官员更是被替换过半,史称‘己酉事变’。

    天下悠悠,众人之口难堵。

    纵然女帝杀光了反对者,可心里始终膈应得慌。也不知道是赌气还是在意外界评价,此后竟再也没坐过龙椅。

    这般大环境下,无人公然反对。但谁又知道,背地里是怎么骂她的?读书人确实不善杀伐,但笔杆子可不弱。

    己酉事变后,朝廷一度陷入停摆的状态。可随着当年的科举结束,这一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翰林院有傲骨的学士不少,但你不干有得是寒门子弟干。

    见官职来一人少一个,称病辞官的文臣们再也坐不住了,陆续出山效力。

    先帝赵淼在位时,国家大事通常由宰相总领六部商讨出解决方案,再交由宦官组建的内阁批红,最终呈报皇上。

    到了女帝刘芸执政期间,为了扼制宰相的权力,将职位一分为二。

    前礼部侍郎石怀仁擢右宰相,负责礼部、刑部和户部的诸多事宜。左宰相由女帝年轻时豢养的面首周易担任,负责余下的吏部、兵部和工部。

    要知道吏部管文选考功,兵部管武选武库,都是朝里最好的肥差。这下全落入面首之手,扶持意味再明显不过。

    提到这位左宰相周易,就不得不多说两句。他世代屠户,与舞文弄墨的文人没有共同话题。能够登上炎国权力的高层,全都是拜他弟弟周仓所赐。

    炎历七年,刘芸的女儿少陵公主得到一位又高又帅的面首周仓。因其某方面特别擅长,便介绍给了自己的母亲。

    周仓得宠后,没忘记家人。经常给女帝吹枕头风,说他哥哥周易有双如簧巧舌,技术丝毫不逊色于自己。如此两兄弟先后入朝,成为女帝身边的宠臣。

    巅峰时期,周家两兄弟的权力比宰相和内阁加起来都要大。必须给他们送足够贵重的礼物,才有资格见到女帝。

    这种靠一技之长获得地位的人,自然遭到天下学子鄙夷。他们没有辱骂女帝的勇气,却敢私下编排周家兄弟。

    或许是因为忠于皇室,亦或是不站队的缘故。由官宦们组建的内阁,在己酉事变中罕有地没有出现伤亡。首席执笔太监洪清平失踪后,由他的干儿子洪安接任以往职务,重组为新内阁。

    目前的炎国朝堂,在刘芸的运作下已经另成体系。若遇重大事件,会由左宰相或右宰相共同提出方案。如果双方对内容均无异议,才会交内阁审核。确认后呈报女帝,进行最终的拍板。

    碍于左右宰相间立场不同,多数方案都不符合共同利益。导致许多事情都不用通知女帝,大大降低了工作量。

    唯有双方获益或者其中一方做出妥协,才能推动方案的执行。若是达不成共识又必须解决,就得自己搞钱处理。

    没钱或者不愿意掏自己的钱推动方案执行怎么办?那就苦一苦百姓吧。毕竟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曾有官员批评女帝严重怠政,后果可想而知。当天谏言第二天不到就人间蒸发,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其踪迹。

    随着年龄增大,女帝的上朝次数越来越少。不过左右宰相以及内阁这三驾马车,还是能够维系大炎的日常运转。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正当大太监高声询问时,一位内阁太监从龙椅右侧的偏门跑进来。

    他凑到大太监旁边耳语了两句,随后躬身作揖悄悄退出金銮殿。

    文武百官们又不是瞎子,知道多半是女帝传话,都十分默契地待在原位。

    果不其然,大太监将仙气飘飘的拂尘往右肩上一搭,尖细着声音喊道:

    “陛下口谕。”

    原本站着的大臣们,闻言纷纷跪拜下来口诵万岁。大太监像是很喜欢这番景象,视线从众人身上一一掠过。约莫过了十多秒,才肯宣布后面的内容:

    “陛下说了,今晚灯会时会有重大的事情宣布。所有二品及以上的官员必须到场,不许告假,钦此。”

    这云里雾里的传旨,说了完全等于没说。许多官员面露疑惑之色,不明白女帝的葫芦里到底卖得是什么药。

    他们能坐上今天的位置,都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既然大太监没说具体缘由,只有届时等女帝亲自宣布。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退朝!”

    朝声方落,人如潮退。

    文武百官按照出身、籍贯、师从等各种因素,聚成一个个小团体而行。

    出了金銮殿,一批翰林院的文官簇拥在右宰相石怀仁的周围。他们顺着百米台阶而下,同时装作不经意地环顾周遭。在确认周围没有左宰相和内阁的眼线后,终于忍不住小声议论道:

    “适当陛下口谕,说今晚要宣布重大事情,莫非……她是想退位让贤?”

    “若果真如此,那对我们对太子对大炎来说都是一桩天大的喜事。”

    甲午年先帝驾崩,刘芸夺得皇权并更改年号,就引得许多人不满。后来发生己酉事变,大家更是敢怒不敢言。

    “陛下年纪也大了,已经许久没有治理朝政。如果在这个时候隐退,或许还能卖个人情安度晚年。”

    女帝在位二十年间,不仅将反对自己的势力连根拔起。就连赵家旁支的亲眷子嗣,也被扣上各种罪名处死。使得普天之下,只有她与先帝赵淼生下的赵瑾具备皇室血脉。日后若是太子继承皇位,这层母子关系就是最好的保命符。

    随行的京兆尹抿了抿嘴唇,犹豫片刻后提出不同意见:

    “陛下传召御医的频率不高,怎么也能再坚持几年。依下官愚见,这回多半要革了左宰相的职。毕竟,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去养心殿侍寝。陛下默许他们贪污这么多年,是时候清算了。”

    身旁的官员思考着这种可能性,旋即认可地点点头,开口提出佐证:

    “这番猜测,并非空穴来风。近几年国库亏空,银子都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吏部、兵部和工部的账目,又不需要经我等之手。谁知道周家兄弟,从中贪墨了多少钱财和珍奇异宝?”

    “下官也觉得有这个可能,朝廷油水最多的部门都被周家兄弟占了去。他们本是市井小民,承蒙陛下垂爱才爬到宰相之位。还经常在国策上,不顾天下苍生跟我们唱反调。一旦陛下觉得面首党尾大不掉,清算自然在情理之中。”

    见官员们越聊越上头,簇拥在人群中央的右宰相石怀仁开口警告道:

    “各位,谨言慎行。在左宰相倒台或重立太子之前,莫要落人口实。”

    官员们深以为然,彼此对视后都露出会心的微笑,不再深入延续话题。

    这一幕落到工部侍郎裴青的眼里,立马跑到前面去给左宰相打小报告。

    裴青农户出身,本是炎历十六年的探花。师从翰林院的副院长,本该算作翰林院一脉。可由于出身卑微,就连寒门子弟都瞧不上他,一直无法升迁。

    后来通过举报同僚结党营私,得到周易的赏识,这才擢升为工部侍郎。

    裴青拥有当狗的自觉,明白自己是枚棋子。只要抱紧周易这根大腿,就算遭其他官员暗中排挤也无所谓。最近还娶了四房太太,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台辅大人,他们那些人……”

    周易年逾四十五,虽然眼角有些许皱纹,但相貌依旧英俊不凡。

    他在官场沉浮二十载,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知道打桩耕田的少年郎。

    听完下属打小报告,周易朝石怀仁聚集的方位瞥了一眼,平静地说道:

    “不必理会。”

    作为大炎的左宰相,他跟对方斗了这么多年。知道这头老狐狸口风紧,就算被抓住口实也会装傻充愣。

    与其在意他们的谈话内容,还不如揣测一下陛下今晚要宣布什么事。

    如今能算得上重大的事情,无非让太子继位或是铲除周家。倘若真要革自己的职,首先得搞清楚为何这么做。是国库没钱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唯有弄清缘由,这件事才有回旋的余地。

    要是坐以待毙,到时候死的可不止他周易一人。弟弟周仓和这些年发迹的周家亲戚,都会在这场清算中丧命。

    如今能接触女帝的,只有内阁的宦官们。可这些阉人长居宫内,一不缺钱财二不近女色,要是能收买早收买了。

    周易眉头微蹙,心想得在戌正灯会开始前去一趟养心殿面圣。希望陛下念在多年的管鲍之交上,不要赶尽杀绝。

    倏然,他瞪大双眼。

    瞳仁里瞧见内阁首席执笔太监洪安的干儿子,正慌慌张张往宫里跑。联想到陛下今晚有重大事情宣布,周易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低声吩咐道:

    “追,问清楚出宫做什么去了。”

    “台辅大人,下官遵命。”

    裴青应声领命,提溜着紫色官袍追了上去。他知道内阁替陛下办事,也知道左宰相可能倒台。因此奋力奔跑,希望早点弄清楚陛下圣意,好另做打算。

    可裴青追了两百多米,愣是没能追上对方,不禁使计诈道:

    “小太监,你有东西掉啦!”

    太监闻言大惊,立马停下来检查身上的褡裢,给了他追赶上来的时间。

    裴青微微喘息,紧绷着脸询问道:

    “你出宫干什么去了?”

    小太监识得此人,草草应付:

    “原来是侍郎大人,吓咱家一跳。您多虑了,只是帮忙跑跑腿而已。”

    裴青追到这里,可不是听这些的。当即扣上罪名,想逼对方露出破绽:

    “呵,跑腿?我看你行色匆匆,更像是在倒卖宫中财物!”

    “哎呀,冤枉呐!就算借咱家十个胆子,也不敢倒卖宫里的宝贝啊。”

    “如果不是,那你干什么去了?”

    小太监急归急,但是不傻。明白对方想打探后,便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不说?好,那就先抓起来,轮番上一遍慎刑司的酷刑,看你招不招!要不然把你褡裢你的东西,拿出来让我瞧瞧。确认不是赃物,自然退还给你。”

    面对恫吓,小太监汗流浃背。

    正当他精神高度紧绷,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洪安带着一众太监走来:

    “裴侍郎,何必跟个孩子计较?你想知道什么事情,直接问我好了。”

    见他将小太监护到身后,裴青知道这下子是彻底没戏了。别看对方表明能够解答疑惑,可傻子才会直接问呢。

    这里若是询问,内阁的太监甚至都不用添油加醋。只需要将话原封不动的告诉女帝,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有些话摆上台面,反而没法说。裴青萌生退意,开始给自己找台阶:

    “没有,我跟他开玩笑呢。那什么,你们先忙,我也该走了。”

    洪安面带笑容并不言语,望着工部侍郎狼狈离开,这才开口询问道:

    “什么事,慢慢说。”

    小太监单膝跪下,从褡裢里取出一张巴掌大小的纸张,双手捧着呈上:

    “干爹,老祖宗的后人回来了。”

    “胡说八道!”

    一声怒斥,吓得小太监噤若寒蝉。

    要知道洪清平十八岁入宫,早就没有了那玩意儿,怎么可能会有后人?

    洪安看完纸上的内容,顺手塞到旁边太监的嘴里销毁,这才开口吩咐道:

    “这人有老祖宗的信物,你派人摸摸底细。切记,千万不要走漏风声。”

    内阁想在上京城查个人,不难。但要绕开女帝的众多眼线,需慎之又慎。

    ***

    『章末小剧场』

    细心的活跃读者:你这两章标题都是时间,不会搞个上京十二时辰吧?

    作者:你别说,还真是这样。以上京城为背景,描述十二时辰内发生的各种事。一共六条线交织,彼此间互相关联,还有隐藏暗线。平均每两时辰一个大爆点。希望各位喜欢。(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再死一次就无敌了不错,请把《再死一次就无敌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再死一次就无敌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