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震后余波

    整个孝昌三年的四月可以说是风云变幻。

    葛荣击溃元深,接着元深投靠屯兵在五鹿的定州刺史杨昱,杨昱本来就对元深不满,又受到了监军挑唆,认为元深是故意葬送朝堂精锐,竟然夜袭了元深大营,将元深斩杀。

    而葛荣得到了官军内讧的消息,不顾自己这边也是将士疲敝,又奔袭到五鹿,会同宇文洛生击溃了杨昱。

    杨昱战死,葛荣军队气势大盛,部众甚至向葛荣进言直接去攻打洛阳。

    但是被葛荣拒绝了。

    他和鲜于修礼不一样,作为正经的军将出身,他当然知道自己带的是什么队伍。

    自己刚刚火并了鲜于修礼,义军内部也是一团散沙,这是打了胜仗,如果打了败仗溃败也是顷刻间的事情。

    除了自己军中内部这些山头需要削平之外,义军还有其他几股势力也需要警惕。

    首先是上谷起兵的杜洛周。

    高欢从杜洛周叛逃后,说了不少杜洛周的坏话,总体上就是杜洛周对于真王不服,有自立之心。

    燕州的义军确实和葛荣所领的义军并不是一路。

    杜洛周收拢的是六镇逃难的流民,而葛荣麾下的六镇民是第一次六镇之乱后被官军俘虏,迁往三州的六镇奴隶。

    同样是六镇人,杜洛周手下主要是东三镇的六镇人,他们不是第一次六镇之乱的主力,也不是当年朝堂和柔然重点攻击的对象,更没有被朝堂卖给河东大族做奴隶。

    所以杜洛周占据燕州以后,经常不听从鲜于修礼的命令。

    但是他倒是也没有太大的野心,大概就是想要割据燕州自立。

    在火并鲜于修礼之前,葛荣对于杜洛周还是多番拉拢的,甚至许诺给他封王。

    现在鲜于修礼已经死了,葛荣自然不能容忍再有杜洛周这样的独立势力,要知道鲜于修礼这个“真王”,就是被他这个“卫王”做掉的。

    除了葛荣之外,还有幽州起兵的韩楼,不过此人倒是对葛荣非常的尊重。

    除此之外,葛荣还心心念念一件大事——登基。

    上一次高欢宇文泰劝进,葛荣其实早就已经动心了。

    一个破真王有什么好做的,俺就是要做天子!

    造反不就是为了当皇帝吗!?

    如果说破六韩拔陵起兵,本身还带有一丝理想主义的宗教色彩,那第二次六镇起兵,就纯粹是为了生存和利益了。

    生存问题已经解决,那就应该过好日子了!

    就在这时候,高欢的使者传来消息,高欢在邺城下击溃了孤军深入的兖州刺史元延明,彻底打垮了兖州的军队。

    得到了这个消息后葛荣大喜,立刻下令嘉奖高欢,接着又让人在三州搜寻懂得礼仪制度的读书人。

    他这道命令一下,就算是六镇粗人也明白他的心思了,众人纷纷卖力搜罗起来,甚至有些主持地方上葬礼的土公都被塞进儒生的队伍中,大家都等着葛荣进步,自己才可以进步呢!

    河东义军中喜气洋洋,洛阳朝堂是愁云密布。

    这场战败的消息还在影响着整个中原,除了对洛阳朝堂,以及那些潜伏在北魏的野心家们和投机客们,还产生了一些蝴蝶效应。

    首先是新任的北魏徐州刺史,北海王元颢。

    这位北海王,也是苏泽的老朋友了,当年他也领兵进入华州,但是被胡琛在沙苑胖揍,后来苏泽出兵迎亲就顺手占了华州。

    失去了地盘的元颢不甘心返回洛阳做一个闲散的宗王,又贿赂了胡太后身边的亲信,得以就任徐州刺史。

    但是北海王元颢刚刚就任徐州刺史没多久,就听到了隔壁兖州刺史元延明战败,兖州兵全军覆没的消息。

    这条消息甚至要比元深战败给元颢的震撼还要大。

    没办法,兖青徐都在叛军地盘的南方,而兖州和徐州本身就是唇齿相依的。

    所以三国时期的曹操对于徐州那么上心,听说刘备要接手徐州冒着腹背受敌也要先去打刘备。

    兖青徐这些州,又是以兖州最能打,可如今元延明都战败了,那么南方这几个州还安全吗?

    要知道元延明本身比较能打,个人在品行上没有太大的问题,而北海王元颢就任徐州刺史就是为了捞钱,在任上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引起整个徐州的官民反感。

    若是徐州也和河东三州一样反了,那自己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在这样的惶恐下,北海王元颢可以说是终日不安,最后他想出一个天才的想法。

    爷可以去投南梁啊!

    北魏的前任徐州刺史,同样也是宗室的元法僧,不是也投了南梁了吗?

    听说元法僧父子在南梁颇受重用,萧衍授侍中、司空,册封始安郡公,元法僧之子也得将军号。

    和元法僧投南梁同时,萧衍的儿子都可以投北魏,那元颢这个北朝的宗王投南梁不也是理所当然的?

    建康又要比这彭城繁华多了,如果自己带着徐州投靠南梁,自己就可以去建康做个富贵闲人。

    这可要比守着徐州提心吊胆强多了!

    做出决定后,元颢立刻派出使者前往建康,透露出自己想要投靠南梁的想法,希望萧衍能够开出更高的价码“买下”徐州。

    只是让元颢有些意外,南梁上下由于上次徐州之战输的太惨,竟然疑虑元颢是不是真的投降,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就答应让元颢投降。

    这甚至让元颢觉得这个世界疯了?自己堂堂大魏宗王带一州投降,萧衍这菩萨皇帝竟然不收?——

    河东大战的余波同样吹到了平城。

    广陵王元恭,在前一次灵丘战败后,被撤去职位返回了平城。

    元恭名义上还是恒州刺史,但实际上平城的防务是贺拔三兄弟在负责。

    前线战败的消息传来,贺拔三兄弟也傻了。

    这时候平城内已经传出了谣言,说贺拔兄弟也是六镇人,要带着平城去投靠叛军。

    元深身死,定州刺史杨昱战死,接下来的两则消息,彻底让贺拔三兄弟傻眼了。

    他们知道自己威望和官位不够,只能找到了被他们架空的广陵王元恭,请他出面拿个办法。

    这时候就体现出个人威望的作用了。

    贺拔兄弟虽然能文能武,但是在大魏没有人望,出身又太低,本身也拿不出什么能够拉拢人心的东西。

    所以明明他们控制了平城,却还要推举打了败仗的广陵王元恭出来做大哥,请他拿主意。

    这也就是养望的重要性了,从一开始的时候,贺拔兄弟就是武将打手一类的定义,根本不是一方势力的领袖。

    广陵王元恭曾经和叛军作战过,并且被叛军打败,听说了元深战败后,他更是恐惧。

    恒州本身就是距离六镇最近的州,当年六镇之乱前后就有不少六镇百姓逃入恒州。

    这些六镇人和恒州本地人也有矛盾,加上六镇人对北魏的仇恨,听说了元深战败的消息后,整个恒州都烽烟四起,贺拔兄弟已经出城平定了好几股叛乱了。

    所以这一次军议的主题就是要不要守平城。

    在军议中,被推举为头目的广陵王元恭带头说道:

    “平城虽大,但是不易守,而且祖宗陵寝都在城外,若是因为攻城惊扰了祖宗之灵就不好了,还是撤出平城吧。”

    贺拔三兄弟也是无语,这是什么狗屁理由。

    怕惊扰祖陵而把旧都平城拱手让人?

    但是广陵王的话却让其他将领纷纷点头,贺拔兄弟也算是看清了局势,元深战败的消息已经让平城守将丧失了斗志,既然大家都不愿意守城,那强行留在平城最后的结果就是城内出叛徒,开城投降。

    当年武川人在怀朔城内都是这么干的。

    贺拔三兄弟也表示了赞同,众人算是达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放弃平城,乃至放弃整个恒州逃跑了。

    既然是跑路,往哪里跑也是一个问题。

    这一点倒是没有什么疑问,众人几乎达成了一致意见,投奔在秀容川的尔朱荣。

    没办法,环顾四周,也就剩下尔朱荣和元天穆这个并州集团,整体实力保存完好,而且尔朱荣能征善战,如今整个北方也就只有并州没有叛乱了。

    确定了投奔的方向,广陵王元恭搜罗财宝和人口,在贺拔三兄弟的保护下,直接放弃了平城南下前往秀荣。

    而他们要投靠的尔朱荣也有了动作,就在元深战败的消息传入秀荣后,尔朱荣立刻亲自领兵,以剿匪为理由进入朝堂新设的肆州。

    肆州本身就是朝堂为了牵制尔朱荣设立的,其中南部的地区原本就是尔朱家经营了几代的地盘,甚至连肆州的治城九原城中,大部分的士族豪强都是尔朱家的亲戚故旧。

    而肆州别驾姚和,更早就是尔朱荣的亲信了。

    尉庆宾虽然也打过仗,但是他手里没有兵,肆州本地人又不支持他,甚至连九原城都无法掌握。

    尔朱荣带兵剿匪,“顺道”就来到了九原城下,要求进城“补给”。

    尉庆宾散尽家财,募集九原城内的不良人组成军队,紧闭城门拒绝尔朱荣进城。

    只可惜尉庆宾只硬了一天,等到了晚上,以肆州别驾姚和为首的九原城内豪族,带着自家的家丁包围了刺史府,击败了尉庆宾募集的不良人,开城放尔朱荣进城。(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单机南北朝不错,请把《单机南北朝》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单机南北朝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