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知道太子是谁吗?

    “你知道太子是谁吗?”朱元璋提着板凳,与孙子朱寿隔着桌案对峙。毕竟年纪不饶人,一不留神让这小子溜了,否则非让他尝尝老朱家家法的厉害。

    “太子不就是朱标,大明的常务副皇帝嘛!”朱寿扯着嗓子回应,试图分散爷爷的注意力,刚才一个没防备挨了一下,至今屁股还火辣辣地疼。

    “他是……”朱元璋话到嘴边又生生吞下,冷哼道,“目无君王,今日爷爷我就代你爹好好教训教训你。”

    “有话好好说啊,咱虽然和当今皇帝八百年前是一家,也不能事事都护着他们吧。”朱寿边躲边喊。

    “再说了,我是让咱家先避避风头,万一大明皇帝陛下杀红了眼,到时候想逃都逃不掉。”

    “那些乱臣贼子难道不该杀?”朱元璋已跑不动,只能叉腰站着,喘着粗气质问。

    朱寿见爷爷停步,转身吐槽道:“该杀,杀谋反的就足够了,连沾点边的都不放过算什么道理?”

    “你看那宋濂,多好的一个人,都七十多了还要被流放。再说李善长,那可是和陛下一起出生入死过的,功勋堪称开国功臣之最。这样的人都被陛下牵连,他都已经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帮胡惟庸谋反对他有什么好处?都半只脚迈进棺材了,还冒着诛九族的风险去谋反?”

    “还有……”

    “万一证据确凿呢?”朱元璋怒喝。

    “证据,证据不也就是一面之词。”朱寿撇嘴,对大明锦衣卫的查案手段嗤之以鼻,无非就是盘查、屈打成招。

    “自从皇后去世后,陛下身边就没人能拉得住他了。”

    “那些彰显恩宠的免死铁券,反倒成了催命符,时刻提醒他们可能的结局。

    到时候大明的臣子在效忠时总会想到这一幕,或许他们奉献一生的地方,到头来却没有他们的安身之处。

    当所有臣子都学会明哲保身,这大明也就烂透了。”

    “正所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朱寿慷慨激昂地说完,抬头却撞上爷爷冰冷的目光。

    “好一个‘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朱元璋随口称赞,语气却寒如冰霜,“过来,跪下!”

    朱寿见状,知道不敢违拗,只好不情不愿地走过去。

    “这些话你是从哪儿听来的?”朱元璋问。

    “民间议论纷纷,皇帝又怎能堵住悠悠众口?”朱寿讪笑道。

    “我是问,关于太子病逝的事。”朱元璋声音冷得像刀。

    作为皇帝,他对标儿的身体状况比任何人都清楚。究竟是谁在散播这种谣言,其心可诛!

    朱寿明白爷爷的观念,毕竟大明的忠君思想根深蒂固,且大明是推翻蒙元、重振华夏的王朝,百姓对其怀有深厚感情。此时的大明,至少表面看起来仍在蒸蒸日上……

    朱寿脸色一沉,缓缓摇头:“此事乃秘辛,我断不会向你透露。”

    朱元璋努力压制内心的怒火,被这消息冲击得有些失去理智。估计是朱寿偶然听见田间百姓的抱怨,误信为真。

    他挪过椅子,坐在朱寿面前,强压怒气,微笑问:“如今太子正值壮年,皇帝身边汇聚天下名医,小小病症,怎会让太子身死?”

    看着朱寿严肃的表情,朱元璋心底竟也生出一丝疑虑。看他能否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此判断是否在编造谎言。

    “爷爷,您这就孤陋寡闻了。”朱寿毫不客气,“有些病,哪怕聚齐全天下的神医,治不好就是治不好。”

    “我也是听说的,据说太子之死与当今陛下脱不了干系,甚至有人说是陛下大肆屠戮功臣,令太子心病缠身。”

    “但我觉得心病或许有,顶多是个诱因,真正的死因应该是背痈。”

    “背痈?”朱元璋心头一震。

    朱寿怎么会知道标儿患有此病?背痈虽是重症,但标儿发现及时,早已在御医调养下康复。怎么可能两年后又要了他的命?

    “背痈可大可小,太子这年纪应该没事吧……”朱元璋犹疑。

    朱寿翻了个白眼:“爷爷您也知道可大可小,关键看个人体质。中医调理身体,本质上是通过增强免疫力来治病。”

    “太子先是得过背痈,身体已然大不如前。再加上有个这样的皇帝,每日忧心忡忡,早已积劳成疾。如今太子若要出门远行,身体肯定吃不消,一旦背痈复发,痈毒深入骨髓,便是神仙也难救。”

    朱元璋听完这番话,倒吸一口凉气。愈发觉得不对劲,朱寿怎会知道朱标的病情?

    “你是怎么知道太子有这个病的?”朱元璋忍不住问。

    “这您就别管了,反正朱标活不过两年。等朱元璋一死,天下大乱,就是咱们举旗起义的时候。”朱寿胸有成竹地说。

    “啪!”朱元璋狠狠甩了朱寿一巴掌,“我养你这么大,你就想着造反?”

    “我没想造反,只是乱世将近,咱家总得有点自保的资本。”朱寿看着怒容满面的爷爷,一脸无辜委屈。

    “‘乱世’?老刘,你耳朵够灵的啊,一下就抓住了重点。”朱寿身旁的刘三吾,目光锐利地锁定这个词。

    “现在的大明朝正值巅峰,北元那帮家伙都被我们赶到漠北去了,过不了几年,这天下就得太平无事,哪来的什么乱世?”刘三吾疑惑道。

    “刘爷爷,您说得没错,咱皇上那可是天赐英才,现正开创着洪武盛世。可话说回来,这盛世之下,最大的隐患恰恰就是皇上本人。”

    朱寿直言不讳,而坐在一旁的朱元璋则微微眯起眼睛,倒要听听这小子还能整出什么高论来。

    “历朝历代那些牛掰皇帝,像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包括咱皇上,越是有雄才大略,越是活得长命百岁,对太子的要求就越苛刻。”朱寿继续分析。

    “嘿,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虽然语气中透着一丝轻蔑,但脸上却满是自豪,“始皇帝不立太子,结果死后遗诏被篡改;汉武帝搞了个巫蛊之祸,牵连无数;至于唐太宗,那本来就是通过政变上位的,倒是为唐朝开了个好头。咱皇上怎么就不能比他们强?”

    “要我说,皇上您要是现在驾崩,后世对您的评价绝对能超过那几位,可问题是……”朱寿摇摇头,一副惋惜的模样。

    朱元璋盯着朱寿,心里恨得直痒痒:这小子,刚说标儿要完蛋,现在又咒我死,真想直接送他去庙里吃几年斋饭长长记性!

    “到目前为止,皇上您绝对是位明君。可一旦太子不幸病故,为了皇位能顺利交接,您肯定会把那些认为新皇帝无法驾驭的大臣给清理掉,到时候,那可是六亲不认的。”朱寿接着说。

    “新皇帝?”刘三吾沉声问道,目光扫向朱寿,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与朱寿年龄相仿的孩子的身影。照皇上的行事风格,十有八九会把皇位传给现任皇孙朱允炆。

    朱元璋没有言语,只是默默点头,他太清楚自己那帮淮西老兄弟们的盘算。朱允炆勉强能接住他为标儿铺好的江山,毕竟亲戚关系摆在那里。

    “我国几千年历史,主弱臣强会带来什么麻烦,我就不多说了吧。”朱寿提醒道。

    “权臣作祟,后宫干政。”朱元璋平静地吐出这八字真言。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出现,为了大明江山永固,他可能不得不提前让那些老兄弟们去下面排队等他。

    朱元璋凝视着朱寿,眼中竟流露出一丝赞许。能理解他心思的人不多,尤其还是自家孙子。

    “那您一旦对潜在的权臣动手,朝廷和地方的局面岂不是又要动荡起来?”朱寿笑着反问。

    “你的意思是藩王们?”朱元璋接话道。(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不错,请把《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