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我族中有一女

    翌日清晨,被院内嘈杂声扰醒的朱寿,望向窗外尚显蒙蒙的天色,不禁打了个深深的呵欠。

    院内,蒋瓛正领着手下搬运货物。

    “蒋叔,爷爷呢?”朱寿问道。

    “老爷已经回去了,商会事务繁多,他需处理。这些都是您要的粗盐和矿盐,往后每日都会送达,我雇佣的帮手也已到齐。”

    蒋瓛将一只大木箱稳稳放下,拭去额角汗水,喘息间答道。

    “哦,对了,昨日那伙人,官府如何处理了?”

    朱寿忆起昨日那个嚣张跋扈的富家子弟,便顺口问了一句。

    昨日,爷爷命蒋瓛他们将那些人押送至官府,今晨归来意味着问题已然解决。

    “官府查明,此人乃惯常仗势欺人之徒,已施以八十杖刑,此刻怕是在狱中连腰都直不起来。”

    蒋瓛笑着回应。

    “官府动作这般迅速?”

    朱寿原以为此事定会纠缠一番。

    凉国公家势力非同小可,爷爷尚且无所畏惧,其背后势力显然更胜一筹,此地知州怎敢轻易得罪这两方?

    看来,确有清正廉明的官员存在。

    蒋瓛亦颇感无奈,毕竟在皇帝亲自下令之下,他们尚未动用锦衣卫的严刑拷问,那纨绔子弟便已全盘托出。皆因眼见四万两银子,贪欲横生。

    随后,他又供述了诸如强抢民女、欺压良善等一连串罪行。

    锦衣卫连夜查抄了蓝玉义子的家,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知蓝玉的义子们何其荒诞。

    朱元璋急于返京,便是因此事所致。

    “你们劳累一夜,我先煮些早饭吧。”

    朱寿升起大锅,熬制了一大锅香浓的皮蛋瘦肉粥。

    目睹朱寿亲自为他们盛粥,蒋瓛感动得几乎落泪。

    他们虽身为锦衣卫,实为皇帝近卫,却常做些见不得光的勾当,危险系数极高。

    皇上从未如此待他们。

    他们虽是皇权手中的一柄利刃,却也有自己的思想,更愿被明君驾驭,如此,身后留下的便不会是恶名。

    或许,他可向朱寿示好。

    然此事需徐徐图之,皇上曾言朱寿思维异于常人,他不可贸然献媚。

    “趁热吃吧,你们辛苦了。”

    朱寿也给自己盛上一碗,与那群壮汉一同蹲在旁边,吃得满口生香,意犹未尽。

    目睹朱寿如此体恤下属,蒋瓛心中那股信念愈发坚固:眼前的朱雄英,假若一切顺利,必将是未来大明王朝的第三位帝王。

    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他深知不能轻易与任何人亲近,否则便是触碰了禁忌。

    他们虽是皇权手中锋利的刀刃,但这些刀亦有其思想,更愿被明智的君主驾驭,如此方可避免留下恶名。

    或许,他可以尝试向朱寿释放善意,但须步步为营,毕竟传闻这位孙儿思维或许,他可以尝试向朱寿释放善意,但须步步为营,毕竟传闻这位孙儿思维独特,拍马屁需谨慎。

    “吃完饭,你们先歇息片刻,下午再继续去卖盐。”

    “遵命,少爷。”众护卫回应。

    朱寿捧着碗离开,心中疑云愈浓。

    这些人怎么看都不像普通的护院,个个身形魁梧,联想到祖父的背景,他们极可能是在战场上历练出的精英。

    让他们来协助制盐,简直是大材小用。然而,如今也别无良策,贡盐已声名在外,难免引来有心之人觊觎其秘法,唯有倚仗这批人严加守护。

    蒋瓛对他而言已是熟面孔,身手不凡,找个时机切磋几招,昨日未能尽兴,今日颇感手痒。

    刘三吾与李善长也相继起身,二人似乎昨晚交谈甚久,此刻面容疲倦,竟比朱寿显得更为困顿。

    用餐时,李善长仍不时打量朱寿,忽而开口问道:“朱寿,你今年十五岁,你爷爷可曾为你议过亲事?”

    “没有啊,怎么了?”朱寿不明所以。

    “我家族中有一女……”

    “你哪来的闺女!你弟弟早没了,寿儿啊,别听他瞎扯,他家就俩孙子,年纪还都比你小。我家倒有一位才貌双全的姑娘,尚未及笄,精通诗书……”

    刘三吾勃然大怒,昨晚刚流露出欲结亲的意愿,今早就被这老家伙抢先一步。

    朱寿对此事并无太大兴趣。一则,现世并未出现诸如四大美女、四大才女之类的绝色佳人,若有,他倒想试试缘分;

    二则,他也想体验一番何谓门当户对,料想祖父对此自有考量。

    以祖父的古板性子,若他胆敢提及自由恋爱,只怕要遭一顿好打。

    趁现在多积累些资本,甚至可等到投奔朱棣后再议婚娶之事。男子四十尚属风华正茂,他才十五,何必急于一时?

    午后,朱寿换上短装,开始忙碌制盐。

    待至正午时分,忙碌了大半天的朱寿向休整完毕的蒋瓛演示提纯盐的工序,正是这关键一步,使得寻常盐瞬间身价倍增,每斤售价高达五两银子。

    众人围聚观看,面对这如魔法般神奇的转变,无不瞠目结舌。

    “少爷,就这么简单?”蒋瓛一脸困惑,原以为会是个复杂繁琐的过程。

    “看似简单,实则需丰富的经验支撑。”朱寿淡然回应。

    上午,李善长与刘三吾仍在门外那半亩田地里劳作。

    刘三吾本打算就此定居,但翰林学士的职责在身,家中妻儿还需他养活,长久不归,怕是家中要闹翻天。

    于是,午餐过后,刘三吾踏上回京之路,留下李善长留守。

    李善长凝视着门外那片生机盎然的田地,心中的震撼远胜初来之时。

    若刘三吾所言非虚,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土豆,其价值远超贡盐。

    一旦全国推广种植,哪怕仅拿出全国三百万八千顷耕地的十分之一用于种植土豆,粮食产量也能猛增三四成。

    光是想象这一场景,李善长便激动得全身颤抖。

    这一切,皆源于朱寿的慧眼识珠。

    只要此法得到验证,无论朱寿是否能登上帝位,民间百姓都会铭记他,为其建庙祭祀。

    换言之,只要朱寿不是愚钝之人,朱元璋定会将其召回京师。

    朱标之后的太子之位已无悬念,朱允炆根本无法与之争锋。

    何况,朱寿本就是嫡长子。

    李善长暗自惋惜,倘若刘三吾家中能诞下一女,该有多好……(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不错,请把《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