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这是什么做法

    餐桌上,几个人伸长脖子期待着。

    “爷爷,您每次回家都太匆忙了,要不是四叔出门时顺便猎到了一只野鸡,我们真不知道该拿什么来款待您了。”

    朱寿把最后一道菜摆上桌,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香气扑鼻。

    “不必特意张罗,平常怎么吃,现在就怎么吃。”

    朱元璋已经按捺不住,一把抓起一只鸡腿。离开京城几天,他对烤鸭的滋味也甚是想念。

    一口咬下,滚烫鸡肉所释放的香味让朱元璋瞬间陶醉。

    “先生,四叔,尝尝我做的鸡吧。”

    朱寿笑着说。

    “侄儿,你的手艺真不错。”朱棣显得沉稳许多,还不忘夸赞朱寿一番。

    “四叔过奖了,只要有足够的香料,烧鞋底都能变得美味。”

    朱寿谦逊地回应。

    “你太谦虚了,燕王府的厨子都不如你。”

    朱棣脱口而出的赞美。

    “四叔,您去过燕王府啊!那您之前为什么否认呢?您见过燕王朱棣吗?听说他长得英姿勃发、气宇轩昂……”

    “朱寿!”朱元璋打断了朱寿的一连串追问。

    “四叔,对不起,是我失态了。”

    朱寿这时才意识到失言,连忙道歉。

    “没关系,燕王体恤部下,勤于政务,爱护百姓,礼遇贤士,所以我才有机会去燕王府。”

    朱棣夸耀自己,面不改色心不跳。

    “咳咳~”朱元璋故意咳嗽了一声。

    差不多就行了,还真开始自卖自夸了。

    “朱寿,我瞧见你拿泥巴把鸡包起来,这是什么新鲜招数?咱们应天府的烤鸭,那可是实打实地在炉子里烤出来的。”朱元璋疑惑地问。

    “哎,这法子叫做叫花鸡,是从常州那边传过来的。传说是由个叫花子偷了只鸡,腌好后用荷叶、泥巴厚厚裹住,烧熟后就有了这个名字。”朱寿解释道。

    “听说这叫花鸡还跟当今皇上有些关联呢。”有人插嘴道。

    “哦?此话怎讲?”老朱笑眯眯地追问着。连李善长也来了兴趣,皇上本人就在这里,倒要看看这小子能编出个啥故事来。

    朱寿先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这才不紧不慢地说开来:

    “想当年,洪武皇帝起义后,打仗哪有那么顺风顺水。有一次遇险,队伍都打散了,洪武皇帝自己也被追杀,困在荒郊野外三天三夜。

    就在饿得前胸贴后背,愁眉不展的时候,他瞧见路边有个老叫花正在烤一块泥巴。那老叫花好像早知道皇上会路过,他敲破泥壳,取出一只香气扑鼻的鸡,说是献给大王的。

    后来,洪武皇帝登基做了皇上,为了纪念这段经历,就把这道菜赐名为‘富贵鸡’。”

    ……

    三个人立刻都安静下来。

    朱棣斜着眼睛,悄悄瞥向自己的父亲,眼神里满是困惑,似乎在问:这事儿是真的吗?

    李善长则直接用手捂住了额头,心想:这故事真是又俗套又缺乏新意。

    虽然他没亲身经历过老朱早年起义的事迹,但在那些淮西将领们闲聊吹牛时,多少也听过一些。

    哪有老朱被追杀七天七夜的说法?最艰难的时刻,应该是老朱带着二十四位骑兵去攻打定远吧。

    再往后,老朱已经是独当一面的大将,怎么可能让队伍走散,更别说饿上三天三夜了。

    再说,都叫花子了,还能悠哉游哉地烤鸡吃,那显然不是真正的叫花子啊。

    “简直是胡说八道!”朱元璋不满地嚷了一句。

    “只是传闻而已,爷爷不必动怒。”朱寿笑嘻嘻地回应。

    自从得知自家竟然能和皇帝攀上亲戚关系,朱寿对大明朝的态度就不那么抵触了。

    或许咱家这朱姓,还是朱元璋赏赐的呢,那至少也算得上是国姓爷了。

    至于历史记载中为何没有爷爷的名字,可能是因为朱元璋义子的名字并未全部流传下来。

    “我跟这破故事较什么劲。”朱元璋嘴上这样说,脸上却明显写着不悦。

    在他看来,皇帝就该永远高高在上,这种水平低下的传言非但不能提升皇家威严,反而徒增笑柄。

    “爷爷,要不咱们把叫花鸡献给皇上?”朱寿脑中灵光一闪,赶紧提议。

    “怎么?你想进宫当御厨?”朱元璋上下打量着朱寿,嘴角撇了撇。

    “不去不去,现下进宫那不是自己找罪受吗?我的意思是,连同这道菜和相关的传说,一同呈给皇上。”

    朱寿急忙摆手,尽管此刻他内心对女色并无需求,但深知一旦踏入宫门,恐怕就再无回头之路。

    “你到底想搞什么鬼?”

    朱元璋双目微眯,显然已察觉到这个家伙又在盘算什么歪主意。

    “先别急,爷爷您久居朝堂,您说说看,当今皇上眼下最缺的是什么?”

    朱寿故意卖了个关子。

    朱元璋的笑容逐渐僵住,一时竟答不上这个问题。他身为一国之君,开国帝王,坐拥四海财富,统御八荒之地,世间万物似乎尽在他手中。

    然而,马皇后的离世,令他觉得整个世界仿佛缺失了一大片。有时独处宫中,内心总会感到空荡荡的。他竟不知自己究竟缺少什么。

    “老四,凭你对皇上的了解,你觉得他最欠缺什么?”朱元璋把问题抛给了朱棣。

    朱棣满脸不悦,这个问题简直是送命题。

    “照我看,应该是时间。假若皇上仍有足够的时间,必定能消灭北元,打通西域,平定南疆,将大明推向超越汉唐的盛世。”

    朱棣正气凛然说完,偷瞄了眼父亲脸色,见还算正常,才稍稍松了口气。

    “时间?皇上又不是英年早逝,缺什么时间!相反,要是皇上早两年驾崩,反倒能在后世留下个好名声。”

    朱寿反驳了一句。朱棣见朱元璋脸色有变,赶紧向朱寿使眼色。

    “那你认为皇上缺什么呢?”李善长这时开口问。

    “缺名声,缺能让全天下的人都记住的声望。”

    “皇上从平民崛起,驱逐异族,重塑江山,这样的名声还不够响亮?”

    朱元璋也忍不住自夸起来。

    “够是够了,但我给你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这里是寿州的八公山,有一种非常有名的美食——八公山豆腐。

    所以在寿州随便哪个地方吃豆腐,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普通百姓,都能给你讲上两句淮南王刘安的故事,这就是影响力。”

    朱寿这话一出,三人几乎都明白了。

    “对,流传千秋万代的名声,才是我们要赠予洪武大帝的礼物。

    一个皇帝要想名垂青史,不仅要自身实力超群,还要在民间具有广泛的知名度。”

    “比如评书里的三国故事,单论皇帝的才能,他们加在一起也不及皇上,但百姓对他们却比对皇上了解得多,这就是宣传推广的作用。”(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不错,请把《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