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摊丁入亩

    朱元璋爽朗地笑道:“那就这样,我会放手去干,打造出一个比汉唐还要鼎盛的王朝。”

    这话一出,连朱标都心潮起伏,他并不急于争名夺利,毕竟他现在的地位几乎等同于皇帝。他更专注于观察地球仪,上面有许多令他困惑之处。

    “陛下的壮志依旧如昔,不过粮草供应却不再是往日光景了。”

    作为曾经替老朱稳固后方、保证粮草充足的“萧何”,李善长这时给朱元璋浇了盆凉水。

    远离中华文明影响的地方,攻克容易,但要长期统治呢?一旦将来发生动荡怎么办?

    从南京调援军,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到达,期间耗费的人力物力又将是天文数字,怕是没等打,大明就因耗资过大而陷入困境。

    “不急,我的打算是先稳定西域,毕竟东察哈台汗国紧挨着大明,万一有变,大明的陕西可就危险了。”

    朱元璋不慌不忙,手指向新疆那片地图,依据地理知识,他知道东察哈台汗国就在那片地域。

    “所以爷爷才动了迁都西安的心思?”

    朱寿问道,显然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空穴来风,老朱想要定都西安,就是为了向西拓展。

    “嗯。”朱元璋点头确认。

    “当作临时行都未尝不可,但未来的重点应在海上。”朱寿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大明这片地域,北有荒无人烟的漠北,东临大海,西有难以翻越的山脉,南边也是崇山峻岭。

    往西开拓的领土,将来可能会因地形隔离中央,像蒙古那样分裂。

    “朕明白,花费太过庞大,所以朕想尽可能地节约。”

    朱元璋无奈地说。

    “我国历来重视治理手段,却轻视经济策略,缺钱就想着节省,为何不想着增加收入?”朱寿对老朱这种顽固的思维感到无可奈何,他至今还认为自己的决定无误。

    “增加收入?怎么增加?”

    朱元璋不禁问起。

    “我有三个方案,上中下策,爷爷想先听哪个?”朱寿笑着反问。

    “有好主意就直说,还分什么上中下策,跟谁学的这套?”

    朱标已有些迫不及待,若非自小修养良好,此时怕是要动手教训朱寿了。

    他对这些问题早有察觉,只是束手无策,身边的谋士也无法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

    大明的商业死气沉沉,各行各业间又有严格的界限,每年还需承担庞大的军费支出。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

    朱寿一口气说出三条,包括之前的养廉银,这些都是后来雍正时期实施的政策,当然之前已有“一条鞭法”作为范例。

    当然,朱寿原本想的上策是土地改革,但这会动摇国家根本。

    皇权难以延伸至乡村是历朝历代的难题,他若开了这个头,第二天就可能有人起事造反。

    自上而下的改革困难重重,对付乡里的豪绅,只能用迁徙的方法逐步改变。

    这三个词不算太难理解,“摊丁入亩”就是把人头税并入土地税,这样做能刺激人口增长,对早期的王朝尤为重要,人口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资源。

    “火耗归公”和“养廉银”都是为了遏制贪腐,“火耗”即铸银时的损耗,地方上缴银两时,不少官员会从中做手脚。

    “官绅一体纳粮”更简单,取消特权阶层,无论官员还是乡绅,一律纳税。

    实际上,只有最后一项勉强算开源,其他两项,一是整顿吏治,二是投资未来,甚至牺牲当前收入。

    朱元璋和朱标互相对视一眼,没想到朱寿真的一口气提出了三个计策。

    “这事恐怕要回京后再详细商讨。”

    这三个政策老朱虽能拍板,但具体细则还需朝廷大臣共同商议。

    “但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老朱幽幽叹了口气,尽管他也看出这些政策利于国家,但都不是快速敛财之法。

    “要是能把豪强家的财富都搜刮出来就好了。”

    朱元璋不由感叹。

    “其实我有个办法,原打算等‘雅俗共赏’遍布大明各地后实施,能迅速筹集大量资金。”

    朱寿沉默片刻,终于准备亮出他的撒手锏——银行。

    他之前所有的布局都是为了让银行能在大明推行,有了银行,以钱生钱就不再是难事。

    “快说。”

    朱元璋连忙催促。

    “我本计划在大明遍设钱庄,百姓存钱满一年可获五分之一的利息,贷款则需支付两成的年息,比民间那种‘九出十三归’要亲民得多。”

    朱寿缓缓讲述,建立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并非易事。

    “那百姓为何要存钱庄?如果贷款不还呢?”

    朱元璋忍不住追问。

    “这就需要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背景了。原本我打算让饭庄遍布各地,为钱庄提供信用和资金支持,但如果以朝廷为靠山,爷爷的这两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朱寿笑着说。

    银行或钱庄这类机构必须牢固掌握在国家手中。

    后世为何百姓即便接受大银行较低的利息,也愿意存入,就是因为国家提供了安全保障。

    “你的计划不止于此吧。”

    朱标敏锐地感觉到,如果计划仅仅至此,不过是将民间借贷收归国有,大幅降低利息,这点在宋代王安石变法中已有体现。

    “当然,最重要的是,百姓凭借存款证明,可在任意一家钱庄取款。”

    这是银行与钱庄的最大不同,国家背书的大银行相比小银行的最大优势。

    大明需要考虑的是,其国内人员流动并不频繁,最频繁使用的可能是商人。

    “贷款不是随便给的,来历不明的人不贷,没有固定财产的人不贷,这些信息可通过当地官府查询。”

    “那利息收入也不多啊。”

    朱元璋仍旧不解,这样能赚几个钱?

    “钱庄真正的利润来源,并非贷款,而是利用存款本金,赚取更多收益,无论是战争还是其他任何事情。”(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不错,请把《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