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白莲教

    “好得很!现在你们连我的话都不听了?”朱元璋气得反笑一声,用力一拍石桌,石桌却纹丝不动。

    “爷爷,您说过锦衣卫都归我管。事情已经发生了,追究责任没用,而且我们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朱寿理解朱元璋的怒气,但在这种时候越是要冷静。

    作为穿越者,他的“蝴蝶效应”开始显露,燧发枪的泄露说明白莲教的势力甚至渗透到了帝国高层。

    锦衣卫是皇帝权力的延伸,但也需适当约束,管理方式需要改变了。

    白莲教的野心远不止发动小规模叛乱这么简单。

    不能再把更多人才推向大明的对立面。

    “重八,寿儿的意思是,您身处险境。”

    一直沉默的李善长这时开口,他一直在揣摩朱寿让宋忠贴身保护朱元璋的意图,恐怕此行是听到了某些风声。

    “不仅是爷爷,还有我父亲,白莲教准备在我父亲离开京城时行刺。”朱寿面无表情地说。

    “你怎么知道的?”朱元璋问。

    “自然是听到他们亲口说的。”朱寿没再多解释,到现在也只是猜测,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京城固若金汤,贤臣良将众多,我不信他们敢在光天化日下做这种事。”朱元璋虽有疑虑,却不肯轻易示弱。

    “那这些呢?”朱寿推上前三支燧发枪,“这些都是仿制品,工艺不算顶尖,但威力已足够。百步之外,一枪毙命,连我都可能躲不过。”

    朱元璋脸色一变,他明白这意味着什么,白莲教的渗透已经很深了。

    “先别生气,爷爷,即便您杀了工部、教坊司的所有人也无济于事,白莲教的触角绝不止这两处。”

    见老朱怒气冲天,朱寿连忙劝解。

    盲目的杀戮有时只会适得其反。

    误杀一人,可能就会把其全家甚至亲友推向白莲教那边,这是费力不讨好的做法。

    “你早有对策?”朱元璋问。

    “没有!”朱寿坦然承认,“白莲教暗中行事,我们明处应对,只能见机行事。”

    “如果爷爷没这么早让我进京,我或许能打入白莲教做内应,内外夹击为您除掉这个隐患。

    但现在,我也成了白莲教的目标,这计划就行不通了。”

    “爷爷和父亲现在千万不能出城,最好连紫禁城都不要离开。”

    “当务之急,是查出燧发枪是从哪里泄露出去的,白莲教在哪里仿制?派兵将其一网打尽,严格检查行人的物品,才能稍缓一口气。”

    朱寿一口气说了许多,朱元璋的脸色这才稍微平复。

    不论朱寿的举动如何,他的确是为了他们爷俩的安危着想。

    “这燧发枪除了工部,还能从哪泄露?我一直只交给工部负责。”

    朱元璋咬牙,恨不得将那背叛之人碎尸万段。

    “不只是工部,还有一个地方。”

    “哪?”朱元璋问。

    “燕王朱棣!爷爷记得吗,他临走时带走了几杆。”朱寿缓缓道。

    “老四?他没这个胆。”

    提到自己的儿子,朱元璋本能地否认这个可能,他曾严厉禁止朱棣复制。

    现在的朱棣或许不敢,但不代表他的手下不敢,也不代表朱棣将来不会。

    朱寿对这位四叔依然心存戒备。

    更何况还牵涉到李景隆,也让朱寿多了几分猜疑。

    “既然爷爷相信四叔,那我们先从工部查起,记住,爷爷不能大张旗鼓地将官员关押。

    先把制造出的燧发枪全部收缴入库,包括我拿出的这几支,清点数目,再派人核算耗材与成品的差异。

    严格监控大明境内铁矿和硝石的流向。”

    “如果叛徒真是出自工部,怎么把他们揪出来?”

    朱元璋不解。

    “孩儿手中还有比燧发枪更有用的东西。”朱寿轻笑。

    他指的是火炮,当然大明也有火炮,是从元朝传下来的铜炮,可以视为放大版的火铳。

    朱寿手里的却是晚明乃至清朝大放光彩的红夷大炮,只不过目前只有图纸。

    朱寿本以为这东西华而不实,所以没拿出来。

    因为红夷大炮大多用铜铸造,当时的铸铁技术达不到,造炮如同烧钱。

    朱寿其实更愿意花时间研究机床,标准化生产,迈向机械化,制造更精细的线膛炮。

    到时候,红夷大炮也会被时代淘汰。

    “你这是引蛇出洞?”

    李善长笑着问。

    “不全是,最多算愿者上钩。”

    朱寿笑道。

    只要白莲教的人不蠢,这段日子就不会让自己出风头。

    但红夷大炮,有多少人能抵挡它的诱惑?

    朱元璋皱眉,抬头看向朱寿:“这事交给你行吗?”

    朱寿正等着这句话,点头答应:“遵命。”

    “就知道你小子不安好心,让你爷爷和父亲都留在紫禁城,你自己在外无法无天没人管得了。”

    老朱见朱寿轻松的模样,更是一肚子火,扬手就要打他。

    朱寿没有躲,老朱也只是轻轻拍了拍朱寿的背。

    “对了,父亲为何坚持要去巡视西安府,不是说好了不迁都西安吗?”

    “这事说来话长,是你二叔秦王在封地弄得天怒人怨,民愤极大。而且他僭越了礼制。

    你父亲他仁厚,不愿亲自动手,否则我非废了这个不肖子不可。”

    朱元璋摇头,他最不愿提及的就是这个二儿子秦王朱樉。

    “既然白莲教也打算刺杀标儿,就别让他出巡了,写信叫秦王回京。”(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不错,请把《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