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柏林

    “三个窝窝,一碗杂粮粥,那咸菜给我来点。”

    早晨的食堂,陈奇捧着饭盒打饭,哪有什么自助餐盘啊,都是铝制饭盒,粥倒里面,上面撒咸菜,窝窝用筷子一串,拿着就走。

    好在他有钱,时不时去开小灶。

    他扫了一圈,坐在龚雪对面,龚雪吃的更少,只要了一个粗粮馒头。俩人经常坐在一起吃饭,厂里人见怪不怪,也有眼红嫉妒的,反映过有不正当男女关系。

    但这个罪名,一般指第三者插足、婚外恋,像刘晓庆和潘虹那种。

    他们俩都是单身,有什么正当不正当的?厂领导都不想管。要说流氓罪,龚雪会举报陈奇耍流氓么?嗯,他要是摸的太过分了,也不一定。

    “杨洁导演跟我提了一句,说有没有兴趣演秦香莲。”龚雪道。

    “那你怎么想?”

    “我还挺感兴趣的,反正我现在也没有戏,我想多演些不同类型的角色。”

    龚雪说完,见他沉吟不语,问:“你不喜欢我演?”

    “没有没有,我只是觉得……”

    陈奇认为现阶段的电视剧刚刚起步,对她事业帮助不大,不太想让她浪费时间,但如果她实在想去,那就得看档期了,遂道:

    “我只觉得可能有冲突,《太极》8月份拍完,半年怎么也做完后期了,明年初就能亮相。我们应该有很多宣传活动,电视台拍戏又磨叽,撞车的概率不小,我想让你先顾着电影这边。

    再者说,万一有新电影找伱呢,你因为拍电视剧脱不开身,那就得不偿失了。”

    “……”

    他见对方埋头不语,道:“你真的想去?”

    “秦香莲那种角色我没试过,还带着俩孩子,多有挑战性。”

    “那就跟杨导谈呗,宣传《太极》的时候必须给你假,然后你只给她多少天的档期,比如两个月,多一天你就走人。”

    “啊?这样多不好!”

    龚雪摇头,还重复确定:“不好不好!”

    “客观情况摆在这里,我们开诚布公的谈条件,又不是耍大牌。”

    “什么叫耍大牌?”

    “摆谱,嘚瑟,鼻孔看人,到哪儿都把自己当根葱。”

    沟通了一下,最后还是陈奇做决定,道:“这样吧,我9月份给他们的剧本,就当给他们4个月的筹备期,1月份结束之前如果能拍,你就去。

    如果不行,一部6集电视剧4个月都没筹备完,那你也甭拍了,指不定磨叽到啥时候呢。

    人的时间很宝贵的,要做有效选择。”

    “……”

    龚雪认真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点头道:“嗯,那我听你的。”

    …………

    302房间。

    桌上摊开稿纸,陈奇伏案书写,不多时,已经搞定了两首歌词。影视剧的音乐是一大亮点,弄好了可以经久不衰,增光添彩。

    其中一首自然是《太极宗师》的主题曲,《英雄谁属》:“热血尽,华晨宇土,只为博你嫣然一睹……英雄谁属,非我莫属……”

    他写得出歌词,写不出曲子,编曲就更不会了。

    《英雄谁属》的作曲是卞留念,这哥们现在才十几岁,陈奇只能找别人谱曲了,然后还得找演唱者。

    另一首是插曲,放在杨昱乾和陈少梅游山玩水的戏份里,叫《美人吟》:“蓝蓝的白云天,悠悠水边流,玉手扬鞭马儿走,月上柳梢头……”

    原唱李玲玉,出自《孝庄秘史》。

    有几句词不合适,陈奇给改了改,也得找人谱曲。李玲玉今年17岁,应该在京城越剧团呢,过后可以去瞧瞧。

    “说起来,她才是第一代甜歌皇后,80年代专辑张张破百万,最牛逼的一张卖了800万,到了90年代,才是二代目杨钰莹的天下……”

    “杨钰莹今年多大,才9岁吧!”

    陈奇啧啧感叹,自己也不过大了11岁而已。

    他收好两首歌词,又开始思索《太极》的发行事宜。

    按时间来看,最合适的电影节是明年初的柏林影展,武打片想成为主竞赛单元,国内打死都不会同意申报的,但没关系,能去展映就行。

    如果能批准去柏林,那可以联系左派,先去香港上映,香港还是春节档呢,刚刚好。

    就是说:先去香港,跟东亚、东南亚片商接触,再去柏林,跟欧美片商接触,这是最理想的办法……

    “力有未逮啊!”

    陈奇叹了口气,这种事不是自己能搅合的了,涉及很多官面上的关系,只能汪洋去拍桌子。

    “我已经做了所能做的一切,下面就看你了老厂长!”

    …………

    余玉溪是上海人,外国语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影做进出口片工作。

    今年她被派到德国深造学习,认识了一位大人物,柏林电影节的主席哈德尔。哈德尔给她授权,让她当了柏林电影节的选片人。

    “余,我希望你能带来一部中国电影参赛,让中国国旗也能飘扬在电影节的上空!”

    哈德尔的态度非常迫切,拉拢的意思明显。

    因为在去年,美国的越战片《猎鹿人》来参展,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表示抗议,认为里面的许多场景侮辱了越南人民。

    柏林啊,一边是东德,一边是西德,复杂的很。

    但电影节觉得艺术嘛,不应该偏向任何一方,试图保持中立。结果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集体撤展,两个评委也闪人了。

    一个电影节靠的就是片源丰富,群英荟萃,少长咸集。

    哈德尔得罪了社会主义阵营,急需有人来填补,便将目光投向了从未开发的中国大陆,并将这种友好的态度持续了几十年。

    张艺谋的《红高粱》能拿金熊奖,除了影片本身,也与这种姿态不无关系。

    余玉溪此番回国,就为了选片。

    而她借此机会,成了国内最先放眼海外的一批人,后来当了新画面公司的总经理——就是张伟平和张艺谋那个公司,为张艺谋的电影在海外发行出了不少力。

    此刻,她站在电影局门口,摸了摸包里的柏林影展授权书,大步迈了进去。

    刚进楼,迎面撞上了汪洋,吓一跳:“老厂长!”

    “小余?”

    汪洋认识她,奇道:“听说你被派到德国学习了,结束了?”

    “嗯,我回来有点事,您慢走!”

    她急匆匆的进去了,汪洋一愣,老革命的直觉爆发,娘的,有猫腻!

    他转了转眼珠子,抹身又回楼里了。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1979黄金时代不错,请把《1979黄金时代》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1979黄金时代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