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李奕:双标要不得!

    一是男女分营更好管理。

    可以最大程度上的避免有人乱搞男女关系,以至于军营中乌烟瘴气,进而影响到军队的军纪和士气。

    毕竟,当兵的苦哈哈,每天五姑娘为伴,但当官的却天天搂着美女睡大觉,开银趴。

    这特么时间长了谁能受得了?

    二则是男女分营之后,自家妻儿就在身后。

    一但打了败仗,凭清军的尿性肯定杀俘,自家妻儿到时候都得死。

    这踏马不拼命能行吗?

    所有人都拼命了,军队战斗力可不就起来了吗?

    太平天国前期,以及明末的那些流寇,都是男女分营的正面案例。

    而最典型的反面案例就是郑成功了。

    当年郑成功进攻南京之所以会败。

    一是因为他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南京城内的清军以投降需要时间准备为理由,一直拖时间,拖延到了清军援兵抵达。

    随后,在南京城内城外的清军里应外合的突袭之下,郑成功北伐南京的之战功败垂成,十数万郑氏精兵几乎一朝丧尽。

    二便是因为当时的郑家军是混营。

    军营中战兵和家眷混在一起居住,以至于营内军法军纪混乱。

    更要命的是,当军营遇袭之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护着自己的家人逃跑。

    压根没人组织起来抵抗清军的突袭。

    然后,郑家军便被打崩了。

    所以,拜上帝教前期采用男女分营的制度其实是没问题的。

    但问题是,当太平天国在天京安顿下来之后,天国高层却没能及时转过这个弯来。

    依旧采取了严格的男女分营制度!

    甚至有天国高层因为和自己的妻子同房而被斩首示众。

    更加重要的是,天国高层搞双标。

    在对底下人严格执行男女分营的同时,自己却是妻妾成群,每日里美人相伴。

    没错,这里说的就是天王和东王这两个瘪犊子玩意。

    然后,男女分营的制度可不就搞得上下离心了吗?

    可见双标要不得!

    虽然在1856年天京事变之后,男女分营就被取缔了。

    但这时候,却是已经迟了。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已经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大局根本不是取缔男女分营的制度能够挽回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李奕为了方便管理,暂且在军中采用男女分营的制度。

    大不了等将来安定下来再取消就是了!

    嗯,李奕不搞双标那一套。

    ……

    李奕所部现在的人数再次增长,已经达到了三千人左右。

    这三千人中,除去他的团营之外,主要就是自发跟随他的浔州百姓,这两者加起来大概有两千人上下。

    除此之外,剩下的就是跟来金田的李家庄和王家坳的乡民。

    在李奕带着李家庄整体前去投奔金田的同时,王安也回了一趟王家坳,将王家坳的人也都给带了过来。

    然后,李奕手底下的兵员数量便再次增加了。

    只是,李奕手底下的人虽然看着数量不少,但却只是一群实实在在的乌合之众。

    要想让他们发挥出战斗力来,必须得先进行整编训练才行。

    在敲定男女分营的制度之后,李奕手底下的人马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是由青壮男丁组成的战兵营。

    人数大致为一千七百人左右。

    另一部分是负责后勤,由老弱妇孺所组成的后勤营。

    人数大致为一千一百人。

    李奕准备将战兵营按照他自己参照西洋步兵操典,搞出来的一个类似三三制的兵制进行整编。

    嗯,后装枪的时代已经相距不远了,李奕现在拿出三三制来,并不会过于超前。

    新军制的基础单位为班,一个班设班长一人,副班长一人,下辖兵员十人,共十二人。

    三班一排,再设排长,副排长,司号兵,通信兵各一名,共四十人。

    三排一连,设连长,副连长,指导员各一名,警卫员三人,再设连属司号兵三人,通信兵三人,共一百三十二人。

    三连一营,设营长,副营长,参谋各一人,设思教官三人,设营属警卫班,宪兵班,司号班,通信班各十二人,共450人。

    三营一团,设团长,副团长各一人,团属参谋三人,设思教班十二人,设警卫排,宪兵排,司号排,通信排各四十人,共1527人。

    三团一旅,设旅长,副旅长,参谋长,思教官各一名,旅属参谋十二名,思教排四十人,设警卫连,宪兵连,司号连,通信连各一百三十二人,共5165人。

    三旅一师,设师长,监军,副师长,师属参谋长,师属思教官各一人,师属参谋四十人,思教连132人,设警卫营,宪兵营,司号营,通信营各450人,共17472人。

    在李奕的设想中,师就是军队寻常情况下最多的作战单位了。

    再高一级的军,甚至集团军他并不准备常设。

    等到战时再临时抽调部队组成也不迟。

    至于炊事班,卫生员这样的后勤编制,李奕则是暂时不准备在战兵营中常设,他准备先拿后勤营那边来顶一顶。

    其实吧,主要是因为李奕现在手上的青壮男丁本来就没有多少,当战兵还不够用呢,让他们去搞后勤完全就是浪费了。

    反正后勤营设立的初衷,李奕除了方便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负责搞后勤的。

    现在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当然了,编制归编制,就凭李奕现在手上的这些人手,他最多也就能拉出来一个整编团。

    刨除一个整编团之外,剩下的那一百多人李奕则是准备将他们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组成一个炮连,负责操炮。

    另一部分则是组成一个骑兵连,负责马战。

    嗯,组成炮连和骑兵连分别所需的火炮和战马,全部都是李奕在两次浔州之战中缴获所得的。

    至于说拜上帝教那边给的官职怎么办?

    李奕思考之后准备两者并行。

    自己部队内部的官职是实缺,把拜上帝教给的官职当做军衔来用。

    就拿李奕自己举例,他准备自己担任新整编出来的这个整编团的团长,但拜上帝教给的军帅的官职他也不准备弃用。

    对他来说,团长就是实缺,军帅就是虚衔。

    虽然有点别扭,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叫李奕现在暂时得托庇于拜上帝教的羽翼之下呢?

    总不好把自己搞得太特立独行!(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不错,请把《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