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东下之策

    李奕即便要东下广东,也不会是现在。

    等太平军出广西,入湖南,攻武昌,杀奔江南,将清廷的注意力全部牵扯到他们身上的时候,才是李奕东下广东,让粤桂合流的最佳时机。

    所以,李奕开口说道。

    “东下广东之策不错,但东下广东是我军要实行的长期战略,而不是短期战策。”

    “从长久来看,东下广东几乎是最适合我军的发展方向,但短时间内来看,行不通。”

    语罢,稍微顿了顿,李奕开始解释为什么东下广东不可行。

    “一但我们选择东下广东,那清妖必然将注意力从太平军主力转向我们。”

    “到时候,我们就需要直面两广地区的清妖主力。”

    “而这,是我们所无法抵挡的。”

    说句不好听的,李奕现在还是太弱了。

    他手上一共就八百战兵,这八百人就算是全身是铁,又能捻几根钉?

    一但清军全力围剿,他们扛不住的!

    众人闻言,不由得为李奕的清醒而吃惊。

    旋即,王安询问道。

    “那总制你的意思是?”

    李奕略微沉吟一阵,然后开口说道。

    “东下,但不能直接杀向广东。”

    “我的建议是我们可以去岑溪一代发展。”

    语罢,李奕命人去一幅舆图上来。

    待人将舆图挂好之后,李奕这才指着舆图说道。

    “我之所以选择岑溪为我军的落脚点,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是岑溪只是一个县,而非州府,我们即便占下来,也不太显眼。”

    “二是因为岑溪背靠云开大山,若清军主力进剿岑溪,我军可以退入云开大山,暂避锋芒。”

    “其三,便是因为岑溪距离广东很近,若局势有变,我军可以北上梧州,沿西江东进,杀入广东,甚至直驱广州城下。”

    “其四,便是因为凌十八所部义军正在郁林州一带活动,我军若能进抵岑溪,便能和凌十八所部相互策应,分摊清军所带来的军事压力。”

    凌十八,原名凌才锦,广东信宜人,也是拜上帝教的一员。

    曾经被冯云山吸收入教,然后回乡组织起义。

    在金田起义之后,他同样接到了团营令,率军从广东信宜前来广西准备和太平军主力汇合。

    现在应该是正在郁林州一带活动,准备北上浔州。

    历史上,太平军自武宣东乡突围北上时,凌十八便率部进攻郁林州,借此来吸引清军的注意力。

    为太平军北上突围分担了极大的军事压力!

    只可惜,当时的太平军所面临的情况实在是过于危急,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接应凌十八所部。

    在自己北上突围的同时,将凌十八所部落在了郁林州,进而间接导致了凌十八所部的覆灭。

    但是,如果李奕能够和凌十八相互策应,或许便能够改变凌十八所部的结局也说不定。

    还有一点李奕没说,那就是岑溪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他可以募集岑溪的矿工成军,也可以利用岑溪的资源来发展初步的工业,建立自己的军工体系。

    别的不说,李奕觉得自己最少也得先建立一条子弹生产线才行。

    否则的话,全靠面板商城补充,长久来看肯定不是个办法。

    众人听完李奕的讲述,齐声应道。

    “总制英明!”

    李奕微微颔首,然后说道。

    “传令全军,各部各自修整,待到明日,大军便行东下。”

    诸将闻言,再次齐声应是。

    之所以不在浔州多停留一段时间修整,主要是因为李奕有些担心武宣方向的清军主力反扑。

    否则的话,留在浔州一段时间整兵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李奕略微沉吟一阵,然后继续吩咐道。

    “各部切记注意维持军纪,不可随意滋扰百姓,但有奸淫掳掠,破坏军纪者,一律军法从是,绝不留情!”

    “丑话说在前头,到时候,谁来我这里求情也没用!”

    在吩咐完这些之后,李奕挥手示意诸将退下。

    旋即,他又命人唤来了范希元,对他吩咐道。

    “有劳范先生跑一趟,在浔州城内外为大军收集船只,募集水手水兵,组建一支水营。”

    “现如今大军在南方作战,没有一支水营是万万不可的!”

    接下来李奕准备要先率军东下藤县,然后从藤县转而走北流河,再转泷底江南下至岑溪。

    在这個过程中,如果能有一支水营随军,帮着运输粮草军械什么的,肯定能方便许多。

    而李奕之所以将事情交代给范希元去做,说白了就是因为范希元曾经是浔州知府蔡炳文的师爷,他对浔州内外的情况都很熟悉。

    这种事情交由他去做,肯定是轻车熟路的。

    范希元闻言,当即抱拳领命道。

    “总制放心,学生保证完成任务。”

    李奕满意的颔首,然后便示意范希元退下。

    但是,范希元却是露出一个欲言又止的表情,一双眼睛巴巴的盯着李奕看,似乎是在等待李奕主动发问。

    谋士要献策,肯定得主公主动开口询问才行。

    戏文里都是这么写的!

    否则的话,谋士自己上赶着献策,那叫个什么话?

    李奕见此,顿感好笑。

    但还是开口询问道。

    “范先生对我可还有别的指教?”

    范希元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但还是开口说道。

    “指教不敢当,但学生确实有一个问题想要问总制。”

    李奕笑着颔首。

    “范先生请讲!”

    范希元闻言,深吸一口气询问道。

    “学生想问的是,总制准备何时脱离太平军自立?”

    李奕有自立之心,范希元是知道的。

    不说别的,光是他私改军制,这一点便很能说明问题了。

    太平天国那些农夫出身,没什么政治敏感性的高层或许意识不到其中的深意。

    但范希元跟了浔州知府那么长时间,见多了官场上的门道,自然能从中品出些味道来。

    在李奕私改军制的时候,范希元便清楚的感受到了他那不甘居于人心的野心。

    只是,范希元之前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却选择了无视,并没有要管的意思。

    原因很简单,他之所以投靠李奕,说白了也就是为了保命,自然不可能真的一心一意的为李奕做事。

    糊弄糊弄能交代的过去便得了!(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不错,请把《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