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直想写,写不出来,要调整一下思路,重新查阅资料。照例登一篇旧文,和之前的《侠客行》是一个世界观。)
天启间,沧州秀才崔生屡试不第,遂为浪荡子,仗剑行于乡里,民甚苦之,而不自知也。以其家资颇丰,且与魏宦子弟有旧,府衙、族老皆不能制焉。屡游于河、洛之间,与诸豪右相交。有十数无赖子与之洽,常景从之。其嗜酒,醉后每为大言,好自称豪侠,尝为诗云:
腰间三尺水,胯下千里骓。
一朝遇不平,请君试锋锐。
一日,崔生又携无赖子去乡访友。失时于途,遂夜宿荒郊。时天下不宁,无赖子皆惧有盗,崔生拔剑曰:“吾剑不见血久矣,倘遇贼,为君手刃之。”乃安之。少焉,月出东斗,太华夜碧,崔生遂起舞剑,又弹铗而歌曰: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
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
歌未尽,旷野间有丝弦之声铮然锵然,又有和之者续曰: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
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其声苍劲,上遏流云。崔生大喜,高声问曰:“何方侠士,沧州崔某请拜之!”少顷,辄有“哆哆”声渐近。视之,乃一负弦瞽叟,捉杖触地而行。崔生怏怏然,仍拜之,曰:“此间险,常有盗贼,长者何来焉?”瞽(音鼓,盲也)叟释弦而坐,怡然自若,曰:“闻君高歌,知君侠义,心慕之,故来投焉。君必不使我得祸于盗焉。”无赖子闻言,轻之,或曰:“闻长者歌,初以为侠,乃不知一说唱尔。去休,去休!”崔生知有异焉,止之,乃曰:“今既来之,则安之。长者敢有赐乎?”瞽叟曰:“某非侠,亦知侠之事矣,试为君言之。”无赖子或笑曰:“崔郎侠名驰于幽燕、河洛,焉用瞽叟之言哉!”
崔生又止之,乃拜曰:“长者亦知侠之事乎?愿尽言之。”瞽叟曰:“何为侠者?崔郎知否。”崔生曰:“古之荆轲、豫让,受国士之恩,则以性命报之。虽必死之地,亦慷慨赴之。此为侠者乎?”瞽叟曰:“此报一家之恩,徒为刺客之举。究之,不过鹰犬尔,非侠哉!”
崔生又曰:“汉之朱家、郭解、剧孟者,名闻天下、义举如山,权行州里、力折公卿,扶危济困、不爱其躯。太史公传之叹之,后人学之效之。此为侠者乎?”瞽叟曰:“朱家、郭解之徒,名为豪侠,实为豪右。不然,何以养门客,何以交诸侯?公卿欲行不法,惮于律令,遂阴使其辈为之,故隆其望。太史公不通其私,误传之。其亦非侠哉!”
崔生又曰:“唐之虬髯客,识英雄于风尘之间。聂隐娘,轻捷如猿,剑术通神。兰陵老人,知击剑,亦知养生。如此辈者皆怀异术,行走于江湖间,不党不附,可为侠者乎?”瞽叟曰:“崔郎戏我乎?此皆小说家言,非真有其人哉。诚其为真,亦不过草莽异人,视百姓如刍狗,又独善其身,不辨好恶,任意行事,亦非侠者。”
崔生又曰:“本朝伊庵先生,结交壮士千余,皆效死命;徽州王寅,善兵杖,又能属文;祁州汤宝,雄武有才艺;金陵史忠,能诗能画,慨然有奇志……此辈为侠者乎?”瞽叟曰:“此皆儒、道之徒,爱慕侠名,故做其态尔。非吾所谓侠者!”
崔生长揖拜曰:“吾不知侠矣,长者请为言之。”瞽叟曰:“侠者,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心如赤子,意如璞玉。上不阿贵人,下不虐百姓,中不结党羽,独行于天地之间。不以善小不屑为之,不以恶大不敢除之。居则凛凛然邪祟不敢犯之,行则飘飘乎鬼神不能测之。吾久闻崔郎少年任侠,不意‘见面不如闻名。’惜哉,惜哉!”
崔生愀然。或有无赖子怒曰:“尔瞽目之老朽,不念收留之恩,徒逞口舌。吾当为崔郎报之!”遂掷之以石。瞽叟杖出如电,击石而破。众大惊。又有数无赖子掷石向叟,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一时如雨周至,崔生止之不及。然叟皆以杖破之,石不能近五尺之地。又跃然无赖子间,如鬼似魅,以杖点其额,皆仆。崔生跪而谢曰:“长者术高若此,岂非侠者乎?小子有眼不若无眼。该死,该死!然此数辈皆吾乡里,非大恶之辈,杀之恐不祥。”
瞽叟曰:“彼昏厥而已,未死。”又叹曰:“吾欲为大事,计必死。吾不惜死,惜吾道不传尔。故欲付后事于少年郎,习吾剑术,传吾侠道。崔郎,汝良家子也,虽入歧途,然良知未泯。惜乎心意已浊,故不能习吾术、传吾道。此数辈皆汝之贼尔,久必为其害。此吾之赐汝也。今去也,勿相随。”言罢,负弦捉杖,踽行而去。
崔生怅然。天明返乡,尽遣无赖子,遂不言侠事。数载,郁郁而终。(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