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宽道:“如陛下之前猜测,历史上锦衣卫是陛下在明年以仪鸾司基础设立。”
“所以最初锦衣卫仍是以原仪鸾司职责为主,官职、结构也与其他亲军相差不多。”
“但实际上,自胡惟庸案开始,陛下便用锦衣卫镇抚司负责侦查、缉捕、审讯之事。”
“且在之后十几年中还会大肆扩大锦衣卫人数,似乎规模最大时,下辖十九个千户所。”
“同时扩大锦衣卫谍探侦查之能,使之成为陛下耳目,监视文武百官。”
“永乐皇帝即位后,因是靖难夺位,民间多有非议,再加上为了追查建文帝下落,便进一步扩张了锦衣卫之权势。”
“时任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也因此权势滔天,他为排除异己,先后诬陷多名朝臣,将其抓捕至锦衣卫牢狱刑讯致死。”
“后来更是猖狂到网罗党羽、蓄养亡命、私藏甲兵的地步,图谋不轨。”
“为了试探永乐皇帝,他甚至在一次锦衣卫军中较技上学习赵高,行‘指鹿为马’之事,射柳不中却强言射中。”
“但不久,他密谋不轨之事便被揭发,本人被凌迟处死,家人被发配边疆。”
“永乐皇帝因此事觉得锦衣卫权势过大,却不好用,于是又设立了东缉事厂,并以亲信太监提督东厂事务。”
“东厂除分走锦衣卫部分职权外,也有监视锦衣卫作用,再加上提督东厂的往往都是得到皇帝宠信的大太监,自然便稳压东厂一头,甚至将锦衣卫收作鹰犬爪牙。”
“后来又有皇帝发现东厂势大难治,于是又相继设立有辖制、监视之能的西缉事厂及内行长。”
“至成化皇帝时,大明厂卫体系才成熟定型,成为皇帝之耳目、鹰犬,监视群臣,查探不法,缉捕犯官。”
“天启之后,因厂卫与魏忠贤牵扯太深,崇祯在扳倒魏忠贤的同时,也重创厂卫体系,甚至一度将厂卫废除。”
“虽然后来崇祯意识到厂卫重要性,将之恢复,但由于各种原因,厂卫基本失去了之前的能力,并最终随大明一起消亡。”
听刘宽说完了锦衣卫以及东厂等机构的“前世今生”,朱元璋一时沉默。
过了好几息,他才幽幽道:“照你这么说,这锦衣卫、东厂、西厂等机构,着实称得上是为君者手中一柄利刃。”
“只要掌握好了,即可监察百官不法,也可防止权奸蒙蔽圣听,更能稳固皇权。”
“那崇祯即位后居然废除厂卫,不异于自废耳目、爪牙,难怪会成为亡国之君!”
一旁朱标却皱着眉头道:“父皇,儿臣认为,厂卫虽利,却是把双刃剑,那纪纲、魏忠贤不都是因掌握厂卫才变得权势滔天,乃至欺君罔上的么?”
“后世大明皇帝先后设东厂、西厂、内厂,层层辖制,也足见对其忌惮。”
“因此儿臣以为,父皇若要设立厂卫,还需慎重思量,当全其制度,有所辖制方可行。”
朱元璋看向刘宽,道:“后世人对厂卫是什么看法?”
刘宽道:“其实类似于厂卫这种充当皇帝耳目的特务机构,历朝历代都有。”
“据说秦朝有黑冰台,前汉有绣衣使者,后汉及魏晋南北朝太过纷乱,谍探及暗杀机构却更多。”
“唐朝有丽竟门、不良人,宋朝有皇城司,前元此类机构是什么我倒是不知,大明之后的清朝也有沾杆处。”
“便是后世各国,同样有类似的机构——当然,历朝历代机构中,最有名还是大明的锦衣卫和东厂。”
“除了《绣春刀》,后世还有不少以厂卫之事为题材的影视剧,便是佐证。不过,若论后世评价,大明厂卫大约也是差评最多的。”
差评最多的?
老朱、小朱听了都皱起眉头。
朱元璋更是带着不满问:“为何这么说?”
刘宽道:“历朝历代的类似谍探特务机构大多隐秘,甚至不见于史书,掌管该机构之人也从不是有的名官宦,更不会明着干涉朝政。”
“唯有大明厂卫,都是由正经官宦掌管,且在许多影响朝局走向的大事中都有出现。”
“不够隐秘,以至于人尽皆知,内外皆有所防范,甚至被官员、百姓公开敌视。这是厂卫第一处被诟病的地方。”
“其二,不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等,都是将谍探监察、缉拿刑讯之权集于一体。”
“这既容易造成冤假错案,又容易令掌管厂卫之人在权力中迷失,变成权奸。”
“大明历任厂卫主官多有不得善终的,便是一大证明。其中出现了纪纲、王振、刘瑾、魏忠贤等权奸,亦是证明。”
“其三,厂卫谍探监察能力纵强,却几乎是对内不对外。”
“后世类似部门其实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负责探听外国、敌方情报;另一类则负责对付他国潜藏进来的谍探,以保护国家安全为责任。”
“至于监察官员不法,主要是有类似督察院这样的部门负责。也即是说,大明厂卫几乎是用错了地方。”
说到这里,刘宽顿了顿,道:“陛下若要设立厂卫,微臣建议参考后世强国。只予厂卫谍探监听之权,而不予缉拿刑讯之权。”
“此外,针对内外的探查部门也要分开,且多重视对外探查部门。”
刘宽讲完,朱元璋还在思考,朱标便道:“父皇,儿臣以为妹婿所提厂卫三条弊端,以及两条建议都颇有道理。”
朱元璋看了两人一眼,道:“咱知道了···进去吃饭吧。”
说完,当先回往主殿。
刘宽看不明白老朱是否听进了他的劝,与朱标对视了眼,见其也是一脸迷糊,只好跟着回到殿内。
正好宫人们已经上齐菜肴、果饮等,刘宽坐下后,待朱元璋、马皇后讲了几句话,便与众人一起开吃。
然后刘宽就发现,宴席中没什么人说话,一个个都像是赶时间似的,吃得颇快。
旁边朱蕙兰冲刘宽笑了笑,指了指放在一旁的平板电脑。
刘宽这才醒悟,大伙儿这是想快些吃完,好看电影。
他笑了笑,也加快干饭速度。
不过两三刻钟,参与这次“家宴”的众人便都吃完了,就连桌上碟盘也让宫人迅速撤了下去。
马皇后笑着道:“宽儿,大家都等着呢,快播放那电影吧。”
“是。”
刘宽答应一声,便拿着平板电脑到小圆桌前摆弄。
老朱一大家子也迅速就位——年纪小的皇子、皇女,为了更好的观影,甚至挤在了朱元璋、马皇后两边。
朱雄英更是仗着人小、辈分小,挤到了朱元璋怀里。
朱允炆倒也想效仿,却被吕氏拉住了,规规矩矩地站在后面。
在众人的注视下,刘宽很快打开了平板上的第二部电影——《人在囧途》。
电影刚开始,看得众人都有点懵。
不论是徐主演的小老板开会,还是宝强主演的养牛场工人讨债,朱元璋等人开始都有点看不懂。
至于徐开局批评员工的那几段有梗的话,自然也没能引得谁发笑。
倒是电影里的电灯让皇子、皇女们惊讶了声,却又怕影响观影,闭上了嘴。
见此,刘宽笑道,“这是一部喜剧,剧情也不是那么重要,大家其实可以边看边谈论,只要别太大声就行了。”
其余人闻言神色一喜——国人看戏本就喜欢议论和呼叫,憋着着实难受。
于是齐齐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道:“听刘宽的···这戏开头怎么莫名其妙的,讲得什么?”
刘宽干脆暂停播放,道:“后世经济繁荣,又有火车、飞机、汽车等工具让交通便利,所以很多百姓会到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城市,做雇工赚钱。”
“待到春节时期,为了与家人团聚,这些打工人又会回到家乡。”
“因春节前后乘坐火车等交通工具出行之人极多,故称之为春运。”
“即便以后世交通之便利,春运期间交通行业也会有很大压力,难免出现一些事故,让有的百姓归家变得困难。”
“这部戏讲的就是一个小有身家的商贾,与一个贫穷憨厚的农民工,机缘巧合一起踏上归乡旅途,一路遭遇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故,却最终成功回家的故事。”
朱元璋听得点头,“按你所说,倒是可以通过这部戏一窥后世风俗民情···不过那飞机是什么?”
刘宽正想解释,又念头一转,道:“陛下,咱们先看戏,若看完了还不明白,微臣再解释,如何?”
“依你。”
于是在其他人期待的目光下,电影继续播放。
很快看到小三与徐逛街的剧情,后妃、皇女们顿时嗡的低声议论起来——
“这女子好不知羞,怎么当街搂着男子胳膊?”
“莫非这后世风气竟比胡元还要开放?”
“不清楚··也需这是个风尘女子?”
只议论了几句,话题就又变了。
因为剧情到了小三谎报怀孕的地方。
朱瑄乐仗着与朱蕙兰关系好,直接凑到了刘宽这边,问:“三姐夫,这男子听闻女子怀孕为何不高兴?”
刘宽想了下,道:“你可以把她看成男子瞒着正妻养的外室。”
“原来是这样?”朱瑄乐眼睛一亮,“那这男子一定是个怕妻子的,甚至是赘婿!”
刘宽笑笑,没有接话。(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